第32集
由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要一起探討的題目是「何謂本覺、不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以及究竟覺?」

這個題目我們要分三集來為大家一起探討。在上一集節目當中我們已經探討了阿賴耶識,祂有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這兩種殊勝義理。那接下來論文,馬鳴菩薩要為我們繼續開示:依阿賴耶識而說的本覺、不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以及究竟覺,這些道理是如何建立的。我們先要把這幾個名相為大家簡略作說明,讓大家對它的意涵能有初步的認識,再回來引用 馬鳴菩薩的論文,逐段來為大家解說。

首先我們要探討說,什麼是阿賴耶識的本覺?所謂的本覺就是在講阿賴耶識這個本體,祂所具有的知覺了別性。這個本覺是無始劫以來,每一位眾生本來就有的覺照功德,也就是說它不是修行之後才出生的功德,所以就叫作本覺。阿賴耶識這個名相,既然是名為一個識,那這個識心就是能作了別,但是祂的了別知覺卻不是在六塵萬法上的了別,因為祂從本以來就離開了這一切六塵萬法的覺知,所以祂的覺知是在六塵以外的覺知。比如說阿賴耶識能夠具足了知山河大地、器世間以及有情眾生自身的有根身,業種以及眾生的心行等等這些功德。所以 馬鳴菩薩論文說:這阿賴耶識祂所具有的識別體性,是阿賴耶識的本覺。真心阿賴耶識這樣的本覺,並不是有情眾生的七轉識妄心所能運行的範圍,所以這真心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本來就自性清淨,永遠離開一切六塵萬法的雜染,永遠離開一切的妄念。所以我們經文說祂無念,祂於六塵萬法是無覺也無知,因為祂自身的體性猶如虛空,但是卻能夠函蓋一切法界,也是一切法出生的所依,祂也是眾生本有的真如,更是我們未來修行到究竟佛地如來的法身。所以依這個法身的本有覺了自性,來說一切如來都是本覺,因為一切如來的究竟覺,祂還是依因地的時候所實證的本覺,依這個本覺,經過無量劫才能夠漸次修證成為如來的究竟覺。

接著我們要繼續說明第二個名相:什麼叫不覺?在論文當中有說到依本覺有不覺,這是在講凡夫眾生他在因地,因為還不能親證自己阿賴耶識所本來就具有的本覺;因為不能覺悟自己身中阿賴耶識的功能性,所以建立說:還不能覺悟本覺者為不覺。因地凡夫的眾生,無始劫以來,因為還沒有親證本覺的緣故,所以凡夫都還是在不覺位當中。但是每個人阿賴耶識祂所具有的本覺,卻仍然時時刹那刹那都是在現行運作,只是因為我們眾生還沒有證悟的緣故,方便說這個本覺隱而不現;那麼實際上對證悟的人來講,阿賴耶識祂的本覺從來沒有隱藏,時時分明顯現,只是眾生無明所遮障的緣故、沒有具有慧眼的緣故,所以他還不能夠得見。這樣的眾生不知、不覺、不證這阿賴耶識清淨本體,就建立還在不覺位當中是為不覺。

接下來我們要說明,那什麼樣的眾生已經可以稱說是始覺呢?上面講到,因地凡夫不覺位的眾生,他如果能夠開始起心探討自己身中阿賴耶識所具有的本覺,而且能夠値遇真悟的大善知識來開始修學參禪應該具備的正知正見,而且能夠修集要親證本覺所應該具備的定力、慧力以及廣大福德,那麼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再加上諸佛菩薩的加持護祐,那就有因緣一念相應來親證自己身中阿賴耶識的本覺,來破除無明的遮障;出生了慧眼,才能夠親見自己身中阿賴耶識的本覺,這時候就稱為始覺,是一個已經覺悟的菩薩。所以始覺菩薩他所覺悟的還是阿賴耶識所具有的本覺,從此他就遠離凡夫的不覺位。所以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事實上就是親證無餘涅槃當中的本際,這樣的始覺菩薩親證之後,開始轉依所親證具有本覺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阿賴耶識,就能夠開始遠離生死病苦。於這些生死病苦當中,漸次能夠得到自在。所以始覺跟不覺位的區分,都是依我們是否已經親證了自己身中阿賴耶識的本覺,來建立不覺跟始覺。

論文提到的下一個名相是「相似覺」。什麼叫相似覺呢?顧名思義,那就不是真正的覺悟,只是一種相似的覺悟。這個在論文當中主要在講修學二乘法當中的凡夫,以及剛剛學禪法可是還沒有能夠親證本覺的這一些凡夫菩薩們。為什麼說他們還沒有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呢?因為他們只是已經能夠覺察到有念跟無念的體相確實是有不同;而且他也透過修定,能夠斷除比較粗糙有語言文字的妄念分別境界,但是他們在這當中,仍然還是墮於沒有語言文字分別時候的這樣的妄念境界當中,這當中還是屬於六識心的,第六識意識心所相應的境界,這並不是第八識阿賴耶識所住的無分別實相境界。所以這樣的覺悟,還不是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只是一種相似的覺悟,所以我們叫作相似覺。

那為什麼說,沒有語言文字分別的時候,依然不能說是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所相應的還是意識心的境界呢?因為意識心祂所相應的名言有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表義名言,那就是我們口中所宣講的語言文字或者心中想念,念念有詞的這些語言文字。另外一種名言叫顯境名言,就是我們口中跟心中,雖然沒有了這些語言文字,但是在我們一見境界相的當下,就已經了然分別完成,可是這還是一種名言,是由意識心所相應了別的境界相。所以證悟本覺,它並不是透過長時間的修定,來強制將意識心這些粗的語言文字妄念分別,把它修成細的語言文字、或是完全沒有語言文字妄念出生(所謂的一念不生),那就把這樣的境界當作是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這當然是錯誤的覺悟。這是因為心真如阿賴耶識, 祂從本以來,就是已離諸覺觀名言、從本以來就沒有妄念,祂是本來就離開所有的妄念分別,並不是修行、修定以後,用定來降伏妄念不再出生,來變成暫時的無妄念;所以這還不是 馬鳴菩薩所說的覺悟本覺,這樣的覺悟,還是屬於凡夫的覺悟,不是大乘佛法聖人的覺悟,當然是錯誤的覺悟,是相似覺,不是真正的覺悟。

那什麼又是 馬鳴菩薩下面繼續談到的「隨分覺」呢?因為前面談到能夠親證心真如阿賴耶識,而且能夠現觀祂的本覺功德體性,就開始成為始覺位菩薩。菩薩證得本覺之後還需要悟後起修,由親證的七住位階位開始次第修證向上,以因地七住位所證的本覺作基礎,能夠對於所親證的心真如阿賴耶識,於祂所含藏的種子功能德用等等,能發起更多的覺悟,這就是悟後菩薩所次第證入的隨分覺。具有這樣隨分覺的菩薩,就是論文中所說的法身菩薩,這是依廣義來講。這法身菩薩是包含從始覺位七住位的菩薩開始,因為這樣的菩薩他已經實證第八識的法身;但是如果你從比較狹義的層面定義來講,就要說是登入初地心以上的菩薩,才稱為有證法身菩薩。因為初地菩薩才有親證了五分法身,所謂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這五身。初地菩薩所證這五分法身,是會在菩薩初地到十地的階位,次第修行過程中可以逐漸增長,一直到十地菩薩滿心位,就具足證這五分法身,之後會登入等覺菩薩位。這個階位等覺菩薩要經一百大劫的時間,來修集佛地應該具足圓滿的福德資糧。也就是說,在這一百大劫的時間內,等覺菩薩世世受身,世世取得色身,又布施自己的外財、內財,布施自己的色身給眾生,就是經文所講:無有一處非捨身處,無有一時非捨身時。這樣子來圓滿自己的福德,依這樣福德莊嚴圓滿,成就了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以及無量的相好莊嚴,才能夠成就佛地的圓滿功德。所以狹義來講,需要登入初地階位之後,才稱為具有實證法身菩薩所證的隨分覺。因為他已經能夠覺照到,有念心體跟無念心體全部都是無相,而且能夠捨離所有思惑煩惱,所以才稱為他證到初地以上所次第證的隨分覺。

最後我們要為大家說明,佛地才有實證的「究竟覺」,也就是佛地究竟圓滿的覺悟。凡夫從因地七住開始,證了本覺就成始覺位菩薩,依這個覺悟的本覺作根本,對阿賴耶識祂的源底以及祂所含藏的一切法種,都能夠究竟覺悟全部了知,完全沒有一法遺漏,那就是經文經常讚誦諸佛的證境是「天上天下無如佛,世間所有我盡見」這樣的證境。所以諸佛對一切法是無有不究竟了知,因為諸佛是究竟覺悟者;就是 馬鳴菩薩論文當中所說:諸佛所實證的圓滿究竟覺,到達佛地的究竟覺。要成為究竟佛,除了要斷盡這二障當中的煩惱障所含攝的習氣種子隨眠以外,還要斷盡二障當中的所知障。那什麼是所知障?就是無始無明,就是凡夫眾生因為還沒有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之前所具足的無明。當我親證本覺成為始覺位菩薩,初破了初分的無始無明,這無明說的當然就是對於法界實相心阿賴耶識心還不能夠親證;乃至親證之後,還不能究竟圓滿了知於祂的功能德用,於祂所含藏的種子功能差別,還不能究竟圓滿了知。這就是一種無明的遮覆,所以還無法出生佛地圓滿光明智慧,所以還不能究竟成佛。這樣的煩惱,對於想修學佛道成佛的人,還是一種煩惱,經論中把它稱為上煩惱;這樣的煩惱,如同恆河沙一樣無量無邊,所以又有一個名相叫塵沙惑。要到達佛地究竟圓滿的覺悟,覺悟這個究竟覺,也是要斷盡塵沙惑。所以當這二障——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跟所知障的塵沙惑——全部斷除清淨的時候,才是究竟圓滿的覺悟,實證了佛地的究竟覺。這個階位當然就是諸佛所實證的究竟圓滿階位了。

總括以上 馬鳴菩薩論文當中所為我們開示的幾個階位,就是說第一個,由凡夫修行一直到究竟佛地,要次第分證的覺悟,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幾個分證階位來講:也就是說,剛開始在因地凡夫位,你還不能知、不能證阿賴耶識本覺立名是不覺;七住菩薩開始初證入本覺立名為始覺;二乘凡夫跟尚未親證本覺的這些大乘菩薩,他所有的錯誤覺悟,也就是所謂的相似的覺悟立名相似覺;由初地菩薩親證了五分法身到十地圓滿實證,乃至等覺地一百大劫當中進修相好光明,那就是隨分覺;最後是佛地來斷除二障煩惱,所謂斷盡兩種無明究竟清淨的圓滿覺悟,稱為佛地的究竟覺。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 馬鳴菩薩論文的本文,來次第為大家說明,這一段阿賴耶識的覺跟不覺的義理。在論文的本文卷上,有以下的開示:說阿賴耶識【復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言覺義者,謂心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離一切妄念相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爲本覺。】(《大乘起信論》卷上)這在講阿賴耶識,除了有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的義理,阿賴耶識還有兩個真實的道理,論文說一個叫覺,一個叫不覺。阿賴耶識為何說祂有覺義?前面的經文已經說過,阿賴耶識既然名為識,就是指出阿賴耶識祂是個識心,是個有能分別體性的一個心體,因為識就是能了別,所以阿賴耶識的覺,在說這個心體祂有能分別的法性。但是論文說這阿賴耶識真如心,祂有第一義的體性,可是又說祂離一切的妄念;第一義在講祂具有佛菩提智的體性,也含攝這二乘解脫道的智慧。說阿賴耶識心具有能分別的體性,也是在講祂並不是完全沒有見聞覺知,也就是祂還是有知覺,只不過這樣的見聞覺知,並不是在六塵當中的見聞覺知,是在六塵萬法以外的見聞覺知,對於六塵萬法有覺知的是屬於識陰六識心的覺知;外於六塵萬法的覺知分別,這個心,那是阿賴耶識的本覺,由於祂離開這一切妄念法相,也不會對六塵萬法有覺知,所以祂才能夠忠實地為眾生履行應有的因果律。也就是眾生在每一世會造作善惡業種,都是由這個心真如阿賴耶識無私無我一體收藏,而於每世臨命終的時候,一一去酬償實踐眾生所應受的善惡業果的這些果報。就是因為祂具有這樣的離一切妄念相的體性,所以祂不會簡擇分別眾生所造善惡業種,能夠忠實履行應有因果業報;也因為阿賴耶識的離諸妄念分別體性,才能使眾生能受報於十方三界六道世界而各自安住。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為大家所探討的這個題目「何謂本覺、不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這是第一集的節目,之後還有下兩集的節目,都是探討同樣這個題目,今天暫時為大家探討到這裡,還沒討論的部分,我們在下一集節目當中再繼續為大家作介紹。

最後要祝願所有的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