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心真如門之立空與真實不空?

第29集
由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何謂心真如門之立空與真實不空?」

在延續上一集節目當中,正德老師為大家說明的部分之前,我們先為大家再複習一次 馬鳴菩薩整個《大乘起信論》的論文架構。馬鳴菩薩他所造的《大乘起信論》,他把這部論分成五個部分來說明整體佛法;由於這五個部分,能生起大眾對於大乘法的信根,所以這部論的名稱就叫作《大乘起信論》。那這五大部分,第一個是作因,在說明造作這部論的原因;第二個是立義,就是建立真實的道理,讓大家能發起大乘的種性;第三個叫釋義,就是把他建立的道理加以解釋,因為都是只是名相,需要加以解釋,大眾才能夠瞭解;第四個是修信,在告訴大家要努力來修習信心,信心不夠,沒有辦法修證大乘佛法;第五個是利益,就是說修學大乘法到底有什麼學法的大功德利益。

那麼前面幾集老師們已談過第一分的作因跟第二分的立義,現在這部分進入第三分的釋義。而釋義的部分就是要來解釋為什麼要建立這樣的正義道理。那這解釋分的部分,論文它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所顯示實義故,第二種是對治邪執故,第三種是分別修行正道相故。那前面幾集當中,已經談到所顯示實義故,就是在講顯示真實的正義;也探討過要建立有法及法的目的,就是在顯示真實的正義,表示說《大乘起信論》所建立的道理,是如實可以顯示出來的,不是虛妄想像的,所以它不是虛妄法,是真實義。

第一個部分:顯示實義者,是在說依於一心可分為兩門,也就是說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這兩門就包括了三乘菩提的法義在裡面,因為心真如門是依心生滅門而顯示出祂的真如門,如果離開了心生滅門,就無法顯示出心的真如門;這兩門我們必須要等量齊觀、相提並論,才能夠同時相通,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上一集正德老師已經談到心真如門的部分,談到真如跟五陰十八界,祂不是兩個法,不是ㄧ也不是異,就是論文所說的非ㄧ相、非異相。這一集節目當中,我們要繼續探討 馬鳴菩薩對心真如門之立空與真實不空的法義。在這論文當中,菩薩有以下的開示,在《大乘起信論》的卷上略說:【以一切眾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為空。據實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言真實不空者,由妄念空無故,即顯眞心常恆不變、淨法圓滿,故名不空;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念智之所證故。】(《大乘起信論》卷1)

首先來探討為何論文當中說這心真如立為空?論文中說:「以一切眾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為空。」這在說明這心真如祂是ㄧ個空性,這心體不是眾生所知的色法,不是物質的法,所以祂無形無色,更沒有方位處所可言。那麼眾生希望去找到這個心眞如如來藏,他想要從煩惱、妄想、妄念的出生源頭去找到這個心真如,這是因為經論當中常會說到妄想、妄念是由這個心真如所出生;那他就想,既然妄想、妄念由祂所生,那我就從妄想、妄念的源頭去追,就一定可以找到祂。但是 馬鳴菩薩論文當中說到:這心真如是「一切眾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所以眾生的煩惱、妄想、妄念是無量無邊;一切有情,他在無量生死輪迴當中,因為有了種種的染污習性,而有無量的妄念種子含藏在心真如當中,只要有情的意根心動了,起了作意,心真如祂會源源不斷地供給你無量無數的妄想、妄念種子,因此就產生了種種的妄想、妄念。我們參禪的人,如果是循著這個妄想、妄念往上去追,那將會永無窮盡,你永遠也找不到祂,因為心真如祂自身就是空性,沒有形也沒有色,並不是我們所知道的三界世間一切法;那不是物質的法,那更不是我們現前能知覺的心,你如何能找得到祂呢?

所以 馬鳴菩薩論文當中雖然說真心如來藏是空性,但也不是說祂就空無所有、一切皆無;祂的心體自身是清淨圓滿,本來就具足無漏的諸功德性。那有情在生死當中,世世熏習了種種染污習性,但是心真如祂自身卻仍然是清淨無染,而且從來也沒有生死,在有情有生死的當中,祂一直不斷運用祂的智性、本覺性,提供有情的一切所需;可是祂自身從不返觀自我,祂也不了知自我,所以論文當中說是「一切眾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那麼雖然以上論文說這個心真如立為空,但其實空性亦空,因為空性其實也是個名相施設,所以後面論文繼續又說到「妄念非有,空性亦空」,這就是說有情眾生的妄念都不是真實法,這些虛妄想與所有念頭都不是真實有,所以說「妄念非有」。而心真如如來藏的空性呢,其實也沒有真實性,故「空性亦空」,因為空性它也只是一個名相施設,仍然必須依照經中所說的空性義理,去親證空性心的真如心如來藏,那才是真正的空性。

有情眾生的修行,是依所親證的心真如如來藏,悟後能夠轉依如來藏的本來清淨性,而漸次將如來藏所生的蘊處界一切雜染,將所雜染的種子能夠汰換清淨,汰換清淨了所以說祂是空。但如來藏心體雖然是無形無色,但是卻常恆不斷滅,永遠也不空。如來藏心真如本身呢,就是不生不死,本來就是涅槃。我們修行,只是把染污的自我修除掉,讓本來就在的涅槃顯示出來,所以涅槃是本有,並不是修來的;涅槃既然不是修來的,所以說祂無生──沒有生,沒有生故也沒有滅可言,這樣的涅槃才是常恆不變的法性,才是清淨的涅槃。

所以所謂的空相,空掉一切法,是要空掉有情眾生的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而不是把真心如來藏這個心真如給空掉。所以修行,我們是要把自我的染污煩惱法種空掉,並不是要空掉這個心真如如來藏。那法界的事實,其實也沒有任何一個有情,這包括諸佛在內,祂都不能夠空掉這個心真如如來藏。也就是說,我們即使集合諸佛威神之力,也沒有辦法空掉一隻小小螞蟻的心真如如來藏,因為這是祂的體性,本來就是這樣子,永遠常住不會壞滅,所以這是法爾如是的道理,是法界的本來真實義理。但是,如果又從一個真實證悟的菩薩來觀察所悟的心真如如來藏,那麼證悟之後,又依他的現觀,又會講:「其實也沒有不空相。」因為所謂的不空,是由一個能了知萬相的意識妄心,依所親證的心眞如自體去建立有一個不空的真如;但是你實證心真如以後,轉依心真如的自住境界來安住的時候,依心真如自身的立場來講,其實也沒有所謂的空與不空可說,何況你要去建立一個不空的眞如心呢?

所以 馬鳴菩薩又在下一句論文當中說:「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這道理是在講這空性心如來藏,祂雖然是空性,但是如果你落在名相上,所執著的空性,其體性也是非有。那有情能夠起心動念,用來遮止對這個空性名相的執著,所現前能見聞覺知的心也是無,也是非有,這意思是說,都仍然是無常,終會敗壞的體性。另一方面來講,把這個空性心建立為空,是因為有情凡夫眾生與二乘法道上的聖人,他不能夠實證這個實相心體,所以凡、愚都不能夠實證這個心體的緣故,所以將祂建立為空。但這並不是說這心真如如來藏沒有真實的自性,純粹是假名施設,不是真實存在的心體,我們不能夠誤會啊!

我們要再繼續探討下一段論文,馬鳴菩薩他又說心真如立真實不空,論文當中開示說:【言真實不空者,由妄念空無故,即顯真心常恆不變、淨法圓滿,故名不空;】(《大乘起信論》卷1)論文中說這心真如如來藏,也說祂真實不空,因為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這個心祂從來空無妄念,從來也不會對六塵萬法起任何一點妄想、雜念,所以當覺知心的我們,面對了一個貪的境界相現前時,而生起了種種雜染妄想的時候,那這時候心真如的我,卻永遠還是如如不動;於現前的貪境界相,從來也不起念分別,更不用說祂會起任何貪念、雜染、妄想。也就是說,那是覺知心的我動了念,起了種種貪欲不清淨想的時候,那這心真如如來藏,祂還是本來清淨,還是本來具足清淨法性的心。所以因為祂並不會如同七轉識妄心對六塵萬法起任何一點妄想分別,由此來顯示出祂就是真實心、就是真心,祂是ㄧ個常住永不壞滅、不會變異的真實心體;而且是本來就具足了清淨法性的心體,也是本來就圓滿具足一切法的心體,所以這個心體因此被稱作真實不空的心體。

心真如如來藏真實不空,因為心真如自身,祂也有祂自己的行相;祂本身是ㄧ個心體,但是有真實的自性,祂有能出生萬法的自性,所以祂也有祂自己的心行;祂能了一切眾生的心行,祂也能圓成ㄧ切世間法乃至出世間法。雖然祂能夠生ㄧ切萬法,卻又於所生的所有萬法不動念、不分別,但這個於萬法永遠如如不動、不分別的心,祂也並不是那無情的草木石塊,而這是眾生有情本來具足的心體,是真實自性、真實存在的心體。

所以由上面的敘述,雖然說立祂為真實不空,但心真如如來藏也沒有不空的法相,因為在後面的論文當中,馬鳴菩薩又繼續開示說:【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念智之所證故。】(《大乘起信論》卷1)那這意思是在講,雖然說祂真實不空,但是心真如如來藏也沒有不空的法相,因為心真如自身的自住境界,並不是我們現前這個能見聞覺知的七轉識妄念心所能到達的境界;當我們親證了心真如,出生了般若智慧的時候,我們心中會生起這樣的智慧心行說:「心真如確實存在,不是空無!」但這已經是我們現前意識覺知心所行的智慧境界相了。那麼在心真如祂自身所行的境界當中,並沒有說有認知有一個不空境界的法相,因為祂自身沒有證自證分的分別,祂自身是不返觀自我的,所以更不會有能認知有一個不空境界的法相這樣的智慧心行出現。那麼這種不返觀自己不空的境界相,這不是我們妄念心、見聞覺知心所行的境界,只有親證心真如如來藏的人,出生了離念智般若智慧才能夠知道這當中的法義所在。

所以心真如如來藏,當然不是如同草木石塊般無情完全沒有作用、沒有心行,祂必然有祂自己的心行、性用,這也就是為什麼親證祂這樣的重要。所有禪宗的證悟祖師乃至諸佛菩薩,都是因為親證心真如如來藏,而漸次發起了祂種種無漏有為法的功德性,那麼才能依之不斷來修行,一直到最後成佛。而諸佛成佛以後呢,也仍然是依祂所具有的行相、功德性用,而能用來繼續利樂眾生;可是這樣的真如行相的現行,是只有已經親證心真如如來藏的人,才能夠開始少分了知,乃至成佛之後能夠具足圓滿了知。

那麼後段論文所談到的,證悟者所發起的離念智,這是在說當我們現前能見聞覺知、能分別的心,去找到了一個從來離念、從來不分別的真實心真如如來藏,當我們這樣證悟的時候,能現前觀照所證的這個心真如,祂本來就離念的,本來就於萬法不起分別,而且本來就是如是清淨。有了這樣的智慧──般若觀照智慧,這就是離念智。這樣的離念智呢,不但能現觀證明自己的心真如,也能現觀眾生的心真如都是從無始劫以來,本來就離念、離諸分別,並不是說你證悟前不離念、能分別,然後證悟之後,才變成離念、離分別。事實上是悟前這個心真如本來就是離念、離諸分別;證悟之後呢,祂的心體還是離念、離諸分別,是證悟之後我們有了般若智慧,開始去思惟整理現觀的時候,有了種種般若智慧、念的分別,但是祂自身仍舊是離念、離諸分別。所以有些大師會這樣說,跟他的弟子講:「我已經開悟了,我已經證悟明心了。」那麼他證什麼心呢?他說:「我證悟之前,這個心有念、有分別;那麼我現在努力打坐修行之後,師父我現前把這個心修成無念、無分別了!」那這麼說我們就會知道,那這位大師是悟錯了,因為心真如如來藏,悟前已經無念、無分別,悟後仍然是無念、無分別,是本來就離念,不是修行後、親證之後,才離念、無分別。

所以由以上的探討,論文當中所說心真如門之立空與真實不空,這樣的法義確實很深,不容易去瞭解,只有親證心真如如來藏的證悟菩薩,依照他證悟後所發起的離念智──般若智慧,才能夠現觀、思惟,真實瞭解到論文的法義。因此這個地方,要勸請所有的菩薩同修們,早日依止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座下來修學,那麼他日呢,才有契入以及實證的因緣,那才能夠如實證解 馬鳴菩薩論文當中的真實法義。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那麼這個題目,「心真如門之立空與真實不空的法義」,我們就為大家說明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