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如是大乘法門體 (六)

第28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我們接續上一堂課,還要繼續為大家說:為什麼般若中道它是含攝兩邊卻不落兩邊的道理。

也就是五蘊這個法是由心真如所出生,可是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它是有生有滅,所以它是落在三界有,是屬於生滅無常的法。那麼假如說,心真如出生了五蘊以後,祂就自己獨立在祂自己的所謂的真實空──涅槃本際中,那麼這個五蘊法在三界現行所造作的一切的善業、惡業,就等於是沒有辦法與這個能出生五蘊法的真實心相關聯了。因為五蘊十八界本身就是屬於果報,那這個果報本身是來自於「因」,所以十八界都是「因」;那既然都是因的話,也就是過去世造了什麼業為因,這一世得到了果報;那麼這一世的十八界現行也是因,也就是未來世成就果報的因。那麼既然是因的話,那所造就的善業、惡業如果不與真實心相關聯,那麼它到底要存到哪裡去?要去哪裡作改變呢?因為所儲存的這些業種,它並不是永遠固定是惡業就是惡業,是善業就是善業;人的果報永遠是人的果報,而畜生道、三惡道的果報就永遠是那樣的果報。

因為都會改變的,那既然會改變,是在什麼時候改變呢?應該是真實心與五蘊十八界法是永遠同時同處,刹那、刹那都在一起;所以五蘊現行了以後,不管是生起了善念造了善業,生起了惡念造了惡業;或者說生起了修道的心去改變、去修除這些染污煩惱,然後造作解脫的善業,或是佛菩提道的善業,才有辦法在每一刹那中回熏,讓這個心真如來持有的法種能夠改變,甚至於善法能夠增長,染污法能夠減少,然後十八界的法能夠承受未來世的果報的因,一直熏習回去,這樣的話,才是符合法界定律。

所以說,真實心法含攝兩邊卻不落兩邊的中道義理,從這個部分我們來解說的話,就是要再一次證明:所謂的這個中道,所謂的心真如非有無相,就是說祂一定是不同於五蘊十八界的法相,可是卻沒有離開五蘊十八界,而卻不是五蘊十八界本身可以轉變得來的。所以這個部分也就是我們說的般若甚深極甚深的地方了。

那麼心真如呢?祂的這種非世間法相,祂是離語言文字的,離一切染法的,離一切法差別相的,離虛妄分別的,而有自體、本來涅槃,具備無量無邊功德,能生萬法的真實空。祂這個是般若空,是中道法性,也就是我們剛剛為大家強調的:不是從現象界的無常空諸法以後,以緣起性空再來遣除文字而一無所有的性空唯名。假如說祂只是緣起性空,然後遮了文字以後的性空唯名,那麼祂又有什麼樣的功德法,可以讓五蘊所造作的這些善惡念所引生的身口意行,而去熏習或者是改變呢?所以這個心真如雖然沒有世間的有無相,但是祂卻有非世間相的法性,因此說祂是非非有無相。《般若經》中 佛說:【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於諸法中住如實見,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修無遣,名修般若波羅蜜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98)

那麼這一段經文,佛陀就講得非常清楚,說開悟並轉依成功的菩薩們,能夠在諸法中現觀真如離一切染法、離一切法差別相、離虛妄分別,有真實與如如的自體,本來具足一切功德,沒有任何過失與虛妄需要遣除;能夠安住於這樣如實的見解、這樣的見地作為修行的依止,來轉變原來錯誤的執著,這個就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那麼這樣的話就表示說,對於開悟並能轉依成功的菩薩,要能懂得心真如祂非非有無相的道理。因為要修除的是五蘊的我執以及這樣的無始無明的煩惱,而要遣除的是五蘊它自我是假法,不是真實我。還有五蘊法的運行過程,絕對不是五蘊法本身,而是由心真如的這個真如法性—佛性—在其中運行;要能夠懂得什麼是假,什麼是真。所以就這個真如心本身所具有的一切法本來圓滿具足,是沒有必要說你還要為祂修什麼,還要幫祂遣除什麼的。

但我們剛剛講到這些,並不是六識論者憑想像在玩文字遊戲,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先遮了再給予遣除──遮了又遣。那例如說:六識論者以緣起性空來遮五欲六塵的真實性,再放下緣起性空這個文字來遣除對「空」的執著,然後繼續追求受用五欲,認為這樣就是在行般若波羅蜜了。像西藏密宗假藏傳佛教,以六識論應成派中觀為基礎所修的男女邪淫雙身修法行門,他們就是認為在四喜樂空雙運中,意識領受四喜之樂時,離開語言文字而不作其他分別,當時就是證空性了;同時他又與淫觸之樂並存,那就是般若中道了。但是這個完全與般若無關,因為都屬於與五蘊、與雜染相應的身覺境界,這個都是生滅法,是現象界的法,而不涉及實相法界,完全是落於三界有,哪有中道可說呢?六識論者在意識層面想像的假中觀戲論,遇到非非有無相這樣的語詞,只能以文字遮遣的方式欺瞞自己與無辜的學人,完全無法詮釋心真如的實相般若真實空法相,這也是六識論者否定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以後所必然遇到的窘境。

剛剛我們說真如心出生五蘊十八界,十八界又是屬於真如心的差別功能。那麼應當色身就是如來藏囉!覺知心就是如來藏囉!但真如心雖與五蘊同時同處,有情死了,五蘊就壞滅了,真如心卻不會死、不會壞,所以說真如心與五蘊非一相。既然與五蘊非一相,真如心的法相又與五蘊十八界完全不同,那麼與五蘊十八界是分開的兩個嗎?然而如果真如心與五蘊十八界是分開的兩個,那麼參禪的菩薩是否應在身外找如來藏呢?如來藏不就成為外道所建立的極微、能量、冥性或者大自在天了嗎?

真如心是與五蘊十八界同時同處,但不是色法,也不是六識覺知心,也不是第七識處處作主的心;祂沒有覺知心的虛妄分別性,祂能生五蘊法,現起十八界的功能。開悟的菩薩要現觀真如心的真如法相,也必須從五蘊身、八識和合中領受。所以說,真如心與五蘊非一相、非異相。開悟的菩薩轉依真如心以後,觀察真如心雖與五蘊同時同處,但是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人相、我相、眾生相,這都是五蘊的法,是十八界的法;壽者相也是因為有出生、有死亡,才有所謂壽量多少。而觀察真如心,祂具有能生萬法的自性。因為自己的意識覺知心都完全是被出生的,沒有能力來生出任何一法;而色法也是要因緣聚合、四大聚合才能夠存在,色法基本上不能自己出生。觀察真如心與五蘊非一相,雖然在一起,可是卻不等於就是五蘊;觀察真如心與五蘊從來沒有分開過,這樣的若無相、若有相,若異相、若一相,其實都是同一個相,就是無相。

因為從唯一法界,法身界真如心而說:真如心與所出生的五蘊諸法都無相。同樣是無相的法,哪有所謂的有相、無相、一相與異相的差別呢?色受想行識這些法、十八界這些法,都是歸屬於真如心所擁有的功能種子。那麼從真如心的體性來說,當然沒有辦法分所謂的有相、無相、一相與異相了。開悟的菩薩得要轉依真如心以後,除遣了意識覺知心在五蘊色受想行識上的世間見解,以及無始無明的這樣的遮障、錯誤的認知,認為哪些法是真實有,以為那些法是自己覺知心的真正功德。這樣子進入真如心實相中道的領域,才能漸漸通達真如,才是真正的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才能得大乘的人無我、法無我的解脫功德。

假如沒有建立正確的八識論——如來藏佛法正知見,僅從五蘊生滅無常、緣起性空的現象來看待,以為意識心有極細的一分是不會滅的,每當要現觀經中所說的真如法性時,就得從同一個意識心的粗相與細相法作前後的判斷。例如有的人,他完全從定境中來發現到說,原來這個心是有差別的,以為定境中的心,祂到達不分別五塵的時候,祂就是真實心;而認為在定境中不分別五塵的時候,就是所謂 佛陀說的無分別,那這個就是屬於細相;那出現了在粗心相時,認為與這個散亂心五塵煩惱相應時,那就不是真如;他認為說:在一念不生,或是在定境中細心相時才是真如。那麼這樣的有相、無相、一相、異相,就是落在兩邊的法相了;因為是同一個意識心,所以他會有又是一、又是異的說法。而真如心與識蘊覺知心不同一個,心本來的法性就不同,所以沒有所謂又是一、又是異的矛盾情況;因此說真如非一相、非異相、非一異相;但真如心與所出生仍然存續的五蘊十八界,卻從來沒有分開過。

因為我們剛剛有說過,所謂的能夠含攝兩邊,但是不落兩邊的中道法性的道理。而五蘊十八界,它要依著真如心才能夠持續運行不壞,如果說真如心出生了五蘊十八界然後就離開了,五蘊十八界它是要立刻壞掉的,那等於相當於捨報了;捨報了以後,那五蘊就一定壞掉,這是現象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發現到的事實。所以五蘊十八界得要依著真如心的種種功德才能夠持續運行不壞的;而五蘊等一切法都歸屬於如來藏。如來藏心的一切法真如性卻要藉著五蘊十八界的現行,才能顯示出來。所以如來藏真如與五蘊等一切法,如水與波,非一、非異,所以說真如非非一異相。而意識覺知心,祂是水所出生的浪,在無風時即不起浪。在現象界中大家都可以發現:海水可以繼續存在,但是浪可以消失。所以海浪本身不可以說與海水是非一非異。各個有情的心真如是永遠不壞不變,一直到成佛都是同一個心真如。那麼可以說:各個有情的心真如與十方諸佛的心真如完全相同嗎?

《般若經》中 佛說:【若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真如,若一切有情真如,若一切法真如,如是真如皆不相離,非一、非異、非一異故,無盡、無二亦無二分,不可分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47)

經中 佛陀說:一切如來的真如與一切有情的真如非一、非異、非一異,盡未來際都是同一個真如,而不可改變、不可分別;一切有情的心真如,盡未來際都不會與有情分離,一直到成佛。心真如所出生的一切法,運行中顯示的真如性與真如也是非一、非異、非一異而不相離,同樣的盡未來際都是不會分離而不可分別。因為一切如來的真如,就是眾生因地的真如,透過佛道的修道以後,讓心真如中所含藏的雜染種子、一切無明都去除。真如本來具足了一切功德,不是在因地的時候有所缺少,到佛地的時候有所增加,祂是不增不減的;而在因地的時候,因為煩惱、染污、無明沒有斷的關係,所以讓眾生就被煩惱、染污牽著生死輪迴,而心真如仍然維持祂的這個本來的法相、本來的體性;只有到成佛的時候,這些煩惱、染污完全斷盡了,無明斷盡了,那麼心真如所含藏的功德才能完全地顯示出來。而且有情在修學佛道過程裡面,也透過轉依修除自己的意識心的種種煩惱、染污之餘呢,還要轉依真如,讓自己的意識心能夠把真如所具有的種種的功德體性能夠修,讓自己能夠具足;透過意識心來將真如所具有的這些功德,透過運行、透過修學,然後轉變,讓意識心到最後成佛時,能擁有與真如一樣的、完全的這個功德體性。

所以不可以說如來的真如與一切有情的真如是一或是異,還是說非一異,因為盡未來際都是同一個啊!雖然有情的心真如一直到成佛都是同一個,但是所含藏的無明與煩惱、染污種子,剛剛說過,得要經過修行斷除。不只要修行斷除,也需要在利益眾生上培植廣大福德,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完成五十二階位的果位實證;同時讓自己的意識心不斷的轉依,將自己所實證的真如智慧,一直能夠現前運用,一直到所實證的真如智慧與真如完全相等。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要讓意識心完全把這個真如法性的功德,自己能夠修學起來,轉變成為意識心所能擁有的這樣的一個功德。所以不能說凡夫有情與十方諸佛的心真如完全相同,但卻是同一個具有金剛法性的第八識,而不可分別一或異;也不可以說離開了這個心真如以外,要透過別的方法,透過意識心的種種分別想像就能成就這樣一個心真如的,因為這個心真如除了實證以外,沒有辦法透過所謂的分別,就能夠讓你找到或者能夠創造出來。所以祂不是這個不懂佛法的人,或者誤解佛法的人說:「這是屬於方便施設。」

心真如如來藏祂是真實存在,祂整個心真如的法性,透過我們剛剛這樣的,透過 馬鳴菩薩論中的解說,讓大家能夠瞭解。而從這個角度說真如非一、非異、非一異,這個內容並不是按照現象界五蘊的法的生滅現象來說,絕對不是從五蘊法的這個意識我的出發點來想像,或者來所謂的除遣。馬鳴菩薩在論中點出了心真如的真實空,這個相貌祂是如何呢?祂是究竟遠離不實法相──究竟遠離的不實法相,指的就是五蘊法它本身這些不實法相――沒有一絲一毫有五蘊法中的一個影子,遠離了一異相、遠離了有無相而有真實自體的。這些一異相、有無相,也都是五蘊法中分別說有我、沒有我,然後再分別說真實我的相貌是如何而產生的。所以說,一定得要有像 馬鳴菩薩所說的這樣的究竟遠離不實的法相,遠離一異相、遠離有無相,有真實自體的,才可以說為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那麼這個部分,是大乘法學人所必須重視與憶持的總持法要。也就是說,對於所謂的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只有心真如可以承擔這樣的一個角色,只有如來藏所具有的真如法性,才有辦法來說祂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那麼也確實要有真如心如來藏存在,法界諸法才不會成為斷滅的戲論;因為五蘊法,眼見著它色受想行識都是會壞滅的,緣起性空也僅是現象界的一個相貌,五蘊法在現象界生滅,然後在現象界生死中所呈現的相貌,那麼這樣的部分,它是屬於斷滅法。如果說要把斷滅法拿來當作真實法的話,因為它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戲論。所以佛法中,甚至於法界中,不管是屬於有信佛法、沒信佛法、有學佛法、是不是佛弟子,其實這些道理都是一樣。所以才可以說真如心,祂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那這個部分,絕對不是只是佛法中適用的,而是所有一切法界中存在的現象的道理。

我們今天藉這個機會,為大家解說這個道理,懇請大家能夠來重視。如果說有因緣的話,也能夠將這個《起信論講記》請出來慢慢的閱讀,就能夠進一步的瞭解這其中的義理。

那麼今天就為大家解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