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大乘解脫的密碼

第88集
由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學佛釋疑」系列,今天要談的題目是「略談大乘解脫的密碼」。

在上一集中,我們隨著 佛陀對仙尼的引導,讓仙尼能夠正斷我見;也因為仙尼能夠無慢恭敬於 佛陀的教示,至心歸依於三寶、依教起觀、見法,自知得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得阿羅漢。因此若是不能正信、正知真我如來的甚深微妙法要,是絕不可能證得阿羅漢果。在佛陀要入涅槃時,大迦葉菩薩請求 佛陀開示:「世尊!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涅槃行解脫義。佛陀讚歎迦葉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繫縛。』若真解脫離諸繫縛,則無有生、亦無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脫者則不如是。」(《大般涅槃經》卷5)佛陀先定調真解脫不是修行後才出生的法,也不是和合而生的法;也就是真解脫它不是要經過修行才出生的法,也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法。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又接著仔細地次第地開示真解脫的內涵,讓後世因緣成熟、信力具足的弟子能夠依教起觀,不會再有所懷疑。如來、真我、真解脫是有什麼特性?不是修得,那就一定是證得,如何證?這就是從《阿含經》、《般若經》一直貫通到唯識經論都有說的「空、無願、無相」的三三昧。依 彌勒菩薩的開示:「三種解脫門亦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謂由遍計所執自性故立空解脫門,由依他起自性故立無願解脫門,由圓成實自性故立無相解脫門。」(《瑜伽師地論》卷74)也就是要瞭解如來、真我、真解脫,就是要能證得這三三昧;那要知道這三三昧,依 彌勒菩薩的開示,就是要能夠通曉三自性。但是三自性是依什麼法而有的?經典中說阿賴耶海為戲論麁重所繫,五法三性諸識波浪相續而生。無著菩薩開示:「已說所知依,所知相復云何?應觀此略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遍計所執相,三、圓成實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子,虛妄分別所攝諸識。」(《攝大乘論本》卷2)也就是要知道三自性,先要知道所知依,也就是阿賴耶識,這就是大乘觀行的密碼所在;若能證解阿賴耶識,確實了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才是合於聖教量,是 佛所要教示的真解脫法的法要、如來的實義。

大乘法師說法,如果不能依於核心法要來為開示,那麼他所說的只是人天善法,只是三界中流轉的法,無法幫助弟子真正的解脫。如果是否定如來藏阿賴耶識,講大乘非佛說,那更是現身謗佛謗法,是邪教導、是邪師,食如來食、穿如來衣,卻謗佛、謗法,現高座說法,這樣的人是佛法中賊。這是經典中 佛陀所一再告誡的事,我們不能不慎思。所以 世親菩薩迴小向大後,所寫的《六門教授習定論》中,清楚地定調:「求解脫者,謂於聲聞乘等有差別故。於三乘中,心樂解脫,名求解脫。云何解脫?二種障全除,斯名為解脫。何者是二障,除之名脫?應知執受識,是二障體性;識者,即是阿賴耶識;執受者是依止義,謂是煩惱、所知二障體性。」(《六門教授習定論》)世親菩薩的開示就是在三乘法中,如果心志在解脫道上修行,不斷地依於解脫法上去實修,就是求解脫。什麼是解脫呢?就是除掉煩惱障和所知障。有學者說所知障就是成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智慧就開了,這是誤會後執名取義的錯解。妄想、分別、執著都是屬於煩惱障的現行,還談不上煩惱障的隨眠,更無法及於所知障的內涵;所知障主要是對於二乘菩提的法、佛菩提的法、成佛之道的內涵、修證的方式不如實了知,所以稱為所知障。學者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受了一分非以修行為起想,而以文字研究為導向的,現今學術研究者的錯誤認知與教導,因為這樣的認知,就整個錯會了佛法的修證。

這暫且不去談它,我們說大乘佛法修證的密碼,一定要先證得阿賴耶識,轉依阿賴耶識本來自性清淨、無染的真如體性,才能正觀煩惱障和所知障;如果不知、不信受有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是不可能正觀所知障和煩惱障的內涵,只能在表相上,如世間學術研究者所言:只要放下不去分別、不去執著;那樣不但不及世間人解放壓力的方法,更無法證得二乘的解脫,更何況是甚深的大乘法。所以什麼是解脫正見,實在是是否能夠證解阿賴耶識的至要關鍵。而 平實導師的教導要大乘見道,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著非常次第分明的開示,平實導師一直告訴我們要先具備次法的功德,也就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離為要。這樣的內涵一再重複的說,因為這是重要的基礎,這個內涵沒能具足聽聞、思惟、體會與修證,則縱然知道第八識的知識,也無法轉依成功,因為根本不淨。另外要能夠勤修動中定的功夫,也就是無相念佛的功夫,如果無相念佛的功夫沒能成就、沒有定力,那也不能安住於第八識阿賴耶識,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體性;因為沒有如實親修無相念佛的功夫,所以沒有發生定力,所以沒有辦法去觀修真如智慧,沒有辦法真正的和真如相應。所以可知如果要見道的人,次法和定力先修的重要性。

彌勒菩薩也開示:「又復依止靜慮律儀,入諦現觀得不還果,爾時一切惡戒種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證得初果,爾時一切能往惡趣惡戒種子皆悉永害。是即名為聖所愛戒。」(《瑜伽師地論》卷53)彌勒菩薩的開示就是說:三果人至少必須有初禪具足實證的定力作為基礎,才能夠支持斷除五下分結的功德。五下分結就是貪結、瞋結、身見結、戒取結,以及疑結。和初果不同的,三果人是實修正斷三縛結,以及對於欲界的貪與瞋,他再也不會受到欲界的貪與瞋的繫縛,所以才能證轉三果人的解脫智慧以及解脫正受;所以三果人一定要具足初禪的證量,同時也斷了惡戒的種子。如果有人自稱三果或三果以上,或者自己覺得有初地以上的修證,乃至自稱成佛;那麼三果的證得內涵是最基本的檢驗法,如果連初禪都沒有證得,連三果的內涵以及修證的方法都說不出來,這樣的人一定是大妄語。如果我們有遇到這樣的人,應該要用這個簡單的方法來告訴他、來提醒他,而初果人的見地與解脫正受,也要有未到地定的定力作為基礎,才能支持斷除三縛結的智慧與解脫正受。

否則對於什麼是往惡趣,惡戒的種子如何修除,那是沒有力量去觀照;沒有力量觀照,更不可能去修除以及永害,因為沒有相應的定力,那他觀行所得的智慧都只是乾慧,他所得的只是一個知見而已,沒有辦法成為有力的運轉,那麼未來還會因為惡因緣,例如:去受密宗的三昧耶邪戒,而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乃至成為下墮法。如果是去轉修密宗的三昧耶戒,這樣子不但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解脫,還會下墮三惡道中;因為整個三昧耶戒,就是以邪淫,以淫欲為最終的導向,走向樂空雙運的一途。這樣光是「欲為不淨」這四個字,最基本的法都作不到;或者一個人空有初果的智慧,但是在名聞利養,或者惡因緣的誘惑下,因為沒有定力,就會為了世間的利益而謗賢聖、謗正法,或者可能會被世俗法的五欲而誘惑,乃至於又造作了三惡道的種子,違犯重戒而導致下墮。

所以由此可見,藉由次法的修學而發起定力,要能夠先調伏剛強的心性,能夠正見五欲的過患,再來求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相應,這是非常重要的,定力的重要,在於定力可以伏惑。當學人有了正確的觀行智慧時,如果有能夠降伏煩惱的定力時,他斷三縛結的轉依,以及證真如的轉依才能夠成功。如果沒有定力作為助緣,斷三縛結以及證真如以後,縱然他有了這樣的知見,但是他的證轉沒有力量,所以那樣的慧只是乾慧。如果就像水塘沒有水一樣,沒有辦法起潤澤的作用,所以轉依沒有能夠成功的話,初果以及明心見道證真如,都沒有實質的意義。這樣的人,如果讀了善知識的書、依善知識的教導,雖然知道實相心的內涵,但對他而言,只是多了一門的知識,見道的功德沒有辦法起行,這樣的人不是真實見道的人。所以對於二乘見道斷三縛結,以及大乘見道證真如,會再度地產生許多的疑問,而且糾纏不清。

佛陀在《大般涅槃經》面開示:「善男子!如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大般涅槃經》卷31)要先有修定的過程,而獲得定力以後,剛強難調的心性先被定力降伏了,然後再以智慧證轉,這樣子才能夠如實地斷除結使。因為這個因緣,所以 平實導師由他自己親證的經驗,在他所出的第一本書《無相念佛》中,就強調未到地定的重要;而 平實導師的強調,就是在證悟之前,就必須要先有定力;這樣的強調在 平實導師許多書中,都一再重複著。例如:平實導師《維摩詰經》的講記中說:但是菩薩證這三解脫門時,仍然不樂非時而求,非時而求的人一定不是菩薩。假使有人在大環境未成熟時,在自己的福德、定力、慧力都未成熟時,而求證三解脫門,那就是非時而求,非時而求一定會產生煩惱。所以每天學佛修法時,修學得很痛苦,到最後仍然一事無成;也就是自己的福德、定力、慧力都還沒有具足圓滿,就想證得三解脫門,那絕對找不到那個門;再加上自己的因緣、大環境以及跟自己相應的眾生的因緣也還沒有成熟,那在這樣的自己以及外力的因緣之下,如果急求開悟解脫,就叫作「非時而求」,這樣一定會徒生許多的煩惱及妄想。所以如果沒有定力,悟後就不可能有受用對於觀行所得無法生忍,就等於未悟一樣,而所謂的悟也只是知識,而並不是真正的實證,所以 世尊就破斥這樣的慧叫作「乾慧」。因為沒有定力支持他所悟的內涵,所以沒有辦法安忍他所證的如來藏妙心,所以讓他觀行所得的智慧境界不能成為自己轉依的境界;因為他觀行所得的智慧不能恆時運轉,所以這樣的開悟是沒有實質,不能稱為開悟;必須有實證的解脫果,或實證的大乘見道,實證的大乘無生法忍,這樣有定力的支持才是眞實,否則是無法證轉。這樣的乾慧不是我們所要的。

所以 世尊說:「一切的菩薩,他縱然是證得三解脫門,他也必須會先檢視自己的定力、慧力、福德力,以及自己大環境的因緣。」真正證得三解脫門的人,對於這個部分會如實地去觀照,這也就是 平實導師所領導的正覺同修會,從弘法初期就要求所有的學員,必須有深厚的無相念佛,動中定的功夫來修學;並且功夫成就以後再轉為看話頭,由看話頭轉為參話頭,才可能會有真見道的功德。如果定力不足,又沒有修學次法伏除性障,再加上不能依止善知識增上修學,一定會退轉於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證。所以經中明載著「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如果一個高慢的人、懈怠的人,不想依次法起修,不願意培養基本的定力,這樣就沒有實證如來藏真如心的因緣和功德。在《阿含經》中,世尊開示:「我涅槃法,終不為彼,懈怠無智,之所獲得。猶如良馬,上大丈夫,斷除愛結,盡諸煩惱;除祛四取,獲于寂滅;能壞魔軍,住最後身。」(《別譯雜阿含經》卷1)由此證知必須要實修,獲得定心以為依憑,然後斷除見結,有結才能夠實證初果,或者二乘的無餘涅槃,乃至於大乘的真解脫門。所以絕對不是只是聽到了什麼是如來藏的義理的知識,或者人家告知我們的如來藏的密意,我們就真的證得了這個解脫門,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談大乘的見道密碼,一定要具足次法、定力、依止善知識,才有可能相應真正的解脫。

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