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79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定業真的不可轉嗎?」
修學佛法的入道初門,就是要先能夠深信因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造作良善的身口意業,必定會有可愛的異熟果報;同樣的,造作惡業也必定會受惡果。那麼這些善惡業,怎樣叫作「定業」或者是「不定業」呢?佛陀在《優婆塞戒經》的〈業品〉當中有開示說:「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這意思是說:怎樣會造成果報決定呢?如果說,我們在造作善惡業的時候,有下列五種心境之一的話,那麼所得到的果報就會成為是決定報。第一種心境是:經常造作,而毫無悔意;第二種是:專心一意地去造作,而心不猶疑;第三種則是:喜歡作,所以樂於去造作;第四種是:發下誓願,心意決定而去造作;第五種則是:造作之後,心中十分的歡喜快樂。如果我們是以這五種心境去造業的話,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就都會成為果報定的定業;反過來說,如果不是以上面這五種心境去造作的話,那麼所造作的業就是屬於果報不定,以及受報時間不定的不定業了。所以我們如果修學了 佛陀正法,深信善惡因果,圓滿了菩薩十信位,並且發起了成佛的大菩提心以及四宏誓願,並且以深信心、誓願心、專注心、樂作心、歡喜心、無悔心等心境,來修學六度四攝等菩薩行,那麼這些業行全部都會成為無漏善的定業,一定功不唐捐而能夠早成佛道。
反過來說,如果聽信了邪師的邪教導,執著錯誤的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來造作惡業的話,譬如說:毀謗說沒有善惡因果、沒有六道輪迴、沒有佛道可成;或者是毀謗真善知識;或者是說邪淫的男女雙修可以即身成佛等等;而且還自以為是在護持正法,因此信心堅定歡喜樂作而毫無悔心;像這樣的話,就會成為不可轉的無間地獄的定業,在死後一定會到無間地獄長劫受苦的。就如 佛陀在《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當中開示說:「彼諸有情若得耳聞諸佛名號,墮惡趣者,無有是處,唯除定業不可轉者。」尤其是今生所造作的惡業,在死前都沒有懺悔滅罪的話,那麼在死後這些收藏在如來藏中的惡業種子,就會轉變成為異熟種而成為定業,那麼即使在未來世聽經聞法、精勤修學、廣為流通正法會得到很大的功德,但是過去世所造的定業因緣成熟的時候,還是要受報而難以逃避的。
譬如 佛陀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當中開示說:「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現在不為毒藥所中、刀兵所害、火所焚燒、水所漂溺,乃至不為四百四病之所殀歿,除先定業,現世應受。」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但是今生所造作的惡業定業,這些儲存在如來藏中的惡業種子,在死之前還沒有轉成異熟種子,都還是有機會轉變的,都可以經由發露懺悔等善業因緣來改正彌補的。例如 佛陀在《優婆塞戒經》的〈業品〉當中開示說:「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這意思是說:如果在造業的時候,有上面所說的五種心境,就會使得果報成為決定業;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異熟果報,會在下一世來受報。譬如會往生到善道或惡道去、壽命的長短、相貌、色身的莊嚴與否、智力、健康狀態、有多少福報可受用等等,這種在未來世會受報的業果,就稱為是「生報」;若是在下下世以後才會受報的,那麼就稱為是「後報」。
佛陀說我們所造作的定業,原來應該是後世才受報的業果,如果有善心以及智慧因緣力的話,那麼就可以轉變成為不定業;而在現在世就先受報,這樣子該受的重大惡報就會轉成輕報。這就像是貸款的利息一樣,如果我們期滿再還的話,利息一定就會比較多;而如果提前還的話,利息就可以付得比較少。大多數的凡夫只希望受樂而避苦,所以絕對不會想要把該受的苦提前來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薩想法就會不一樣,會認為造因受果是無法逃避的,造作了惡業就該要受報,能夠提前受,早點了結這段惡因緣,所以會坦然歡喜的面對,何況提前受該受的惡報可以轉輕,那麼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定業可轉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經》的〈師子吼菩薩品〉當中,有作過更詳細的說明;在這段經文中,師子吼菩薩請問 佛陀說:「世尊啊!如果善業果報是無盡的話,那麼毀謗大乘方等經典,犯五逆罪,或是犯了殺盜淫妄等四重禁戒,乃至是不信因果業報,無慚愧心的一闡提人,這些犯極重罪業的人,他們的惡業果報何時能夠盡呢?若不可盡的話,那麼他們有可能見佛性,乃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嗎?」佛陀就回答說:「我過去之所以會這樣開示,是因為有許多眾生的心中,對於業緣果報輕慢不信;我為了度化這些人,除斷這些人的邪見,所以我在當時才方便開示說:『一切作業,無不得果。』」然後 佛陀就在即將示現入滅之前的大般涅槃法會當中,作了究竟正理的開示;佛陀說:「造業有輕重之分,無論是輕業還是重業,都可分為決定業以及不決定業。如果說,惡業一定有果報惡果的話,為何那位應該要墮入地獄的屠夫,氣噓旃陀羅反而升到欲界天去享天福了呢?殺害了九百九十九人的鴦掘摩羅,他又為何能夠得到解脫果呢?」所以實際上,有些業一定會有果報,但是也有一些業不一定會得果報的。有智慧的人可以把極重的地獄業,轉為現世輕報;但是愚癡的人,卻可能把現世輕業,轉為地獄的重報。
佛陀接著又說:「即使是定業,也不是真的無法轉的。」世尊說:「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為壞定業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若一切業定得果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癡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以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這意思是說,一切的聖人之所以修道,就是為了可以破壞定業,轉變定業成為輕報,並且把不定業轉為無報、不受報。如果說所造的一切業,所得的果報都是決定性,而完全不可轉變的話,那麼修習聖道就沒有意義了。
佛陀接著又說:有智慧的人,因為他的善根深厚,堅固不動搖,所以才能夠使得重業轉輕;而愚癡的人因為不善根深厚,所以才會使得輕業轉成重報。因此說一切善惡業,其實沒有所謂的定業,而全部都是不定業啊!佛陀也在《大般涅槃經》中很詳細地說明了阿闍世王懺悔滅罪的故事。阿闍世王因為聽信了提婆達多的建議,害死了父王頻婆娑羅王,然後又放出五百頭的醉象,要殺害 佛陀,這些都是屬於五逆重罪,應該要下無間地獄長劫受苦的;但是他在 佛陀入滅前,善根顯現,懺悔滅除罪業,他又聽了大臣耆婆的苦勸,即時來到了 佛陀跟前,聽受了罪性本空的究竟正法,而且發起了大菩提心,因此滅除了無間地獄的重罪。佛陀在最後才說:阿闍世王早在 毘婆尸佛的時代,就已經初發無上正等菩提之心了,從那時候一直到現在,都還不曾墮入地獄受苦過。原來阿闍世王是一位早就發大菩提心的菩薩,他今生所造的罪業,都只是配合 佛陀演出一場無生大戲,來攝受眾生進入佛道罷了。
佛陀在《優婆塞戒經》當中,也為我們開示說:「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佛陀的意思是說:我們應該要努力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所謂修身:就是修正我們的身行;修戒:是特別注重持守戒律,不輕易去毀犯;修心:則是改正自己心中的想法、觀念,以及修學禪定;修慧呢,則是修學解脫慧、佛菩提慧,而使得自己的心念轉變為清淨性。由於這四種修行的關係呢,就會清楚確定善惡因果會有果報的道理,心性也就會因此逐漸轉為清淨;所以就能夠轉變重業為輕業,而且能夠使得本來應受輕業的果報變成不必受報。
譬如說:我們遭遇到像是辟支佛、阿羅漢、證悟菩薩等的大福田、大善知識的時候,起了善心供養,或者是跟著他修學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這都是會有無量功德的;那麼之前所造作的大惡業,比起這個大功德,相形之下就變小了,所以往生的時候就會先受這個人天善報。如果我們又繼續大力的布施、護持正法、修集福德的話,那麼功德就會越來越大;而之前的惡業呢?就會不斷地往後推延,而且和大善功德相比的話,就顯得更小了。如果說我們想要早些淨除這些大惡業,不想往後推延的話,也可以經由真心的懺悔滅罪而轉為現世輕受,甚至是不必受報的。
窺基大師他在《瑜伽師地論略纂》當中,對於這個道理作了補充說明,他說:「今大乘中,業信同彼阿闍世王五逆之業,既懺悔已,絕不受果,則是生報可轉滅義,時報俱不定也;鴦掘摩羅,轉地獄業於人中受,報定時不定,義亦同之。」窺基大師的意思是說:在大乘法之中像那阿闍世王他雖然造作了五逆重罪,但是既然他去到佛前真心懺悔了,也已經依著 佛陀的教導如法懺除罪業了,所以就不會再受到無間地獄的惡果。這就是原來未來世該受的生報,可以轉化滅除的道理,成為受報的時間以及業報都不定的業;另外像鴦掘摩羅他聽信了他師父的邪見,而去殺害了將近一千人,但是在 佛陀的開導下,也轉化了原本的地獄定業,所以來世可以再出生為人,而在人間受報;這是轉為果報定,但是受報時間不定的業。
這兩個例子的道理是相同的,從以上的說明,我們應該要明了,沒有定業是不可轉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多鼓勵人,如果之前因為無明現起,犯了毀謗無菩薩藏——如來藏,或者毀謗善知識等五逆十惡的重罪,心裡不應該想說:反正大惡業造都已經造了,也已經成為定業了,來不及收回來了,那麼我再多造一些也沒差了。我們是應該要好好地對眾懺悔,因為這些業在往生之前,都是還來得及消除未來世長劫的地獄惡果的;即使我們在造作的時候,是心得決定的,定業也同樣是這樣可以經由懺悔轉化的。千萬不要像 佛陀所說的愚癡人,一不作、二不休,繼續造作下去,這樣甚至會將今生的輕業轉為來世的重罪,那麼就真的是愚不可及的人了。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當中也有說:「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所以當我們明了了定業可轉的道理。不但是今生所造的定業,應該要深自悔責、發露懺悔、後不復作,即使是過去世所造作的定業,無論是業果已經現前,還是尚未現前,我們也都應該要經常努力的,依照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當中所說的:「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樣的懺悔偈來懺悔滅罪,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麼無論是定業還是非定業,無論是今生所造,還是過去生所造的罪業,都會在我們如實地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努力懺悔下,逐漸會由定業轉為不定業,由重業轉為輕業,乃至會由輕業轉為無報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明到這裡為止,感謝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色身安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