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念佛法門與開悟是否有關係?

第42集
由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節目,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修念佛法門與開悟是否有關係?這個題目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也與許多學佛大眾有密切的關係。

要比較有效的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瞭解什麼是無生法?無生法指的是:這個法不是被出生的法,祂沒有出生的時候,從無始劫以來,祂自己就本自存在了;因為祂的存在,不需要其他的因緣來成就或支撐,因此也不會因為其他的法的改變或滅失,而使這個無生法消失,或者在體性上產生改變,所以無生法本身也是不滅的。這個無生法就是每個人都有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如來藏心。

譬如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2中的開示:「若法無生,亦則無滅,即是諸佛祕密之教;如是妙理,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性相湛然,名曰真如、亦名法界、亦名實際,隨順因緣而不違逆,是為正法,其性常住,永無隱滅。」這個無生法祂是真實不虛,而且對於六塵境界如如不動,因此說祂具有真如體性;同時因為祂有常住的體性,永遠不生不滅,因此才可以成為眾生永恆的依靠。如果能夠先從熏聞正確之佛法知見開始,經過種種培植定力、慧力、福德之行,將來就有機會能夠經由禪法,親證自己本有的如來藏心,這個就是大家所說的開悟明心。因此,開悟就是找到了如來藏心這個無生法,並且能夠安忍於在生滅性的意識心之外,別有如來藏心之本來無生、未來無滅;同時能夠現觀及轉依於如來藏之種種清淨自性。

這裡也要順便說明:「悟無生」不可解釋為說是打坐時一念不生,叫作悟無生之法。因為一念不生是屬於意識境界,而且還沒有進入一念不生之前,是有許多妄念的,之後才有一念不生這個境界出現;因此一念不生是後來才出現的,不是我們所要證悟的本來無生之法。這個是附帶一提的,相信諸位觀眾應該都知道這個道理。

知道了這個無生之法,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再來看大家常常誦唸的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瞭解,這首迴向偈的意思了。這首迴向偈,相信是所有修學念佛法門,而且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內心中最普遍的願望;因為念佛的菩薩,在累積功德、福德之後,就會藉由這首迴向偈,希望迴向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同時也希望迴向能夠證悟無生。因此由這首迴向偈來看,我們可以相信,所有求生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希望不僅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並且也都希望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如果以上品上生為目標,就是希望能夠證悟無生法忍;因此即使是單純的念佛人,仍然是會將證悟無生,及不退菩薩為伴侶當成目標。而如果我們比對經典,也可以證明,在極樂世界的修學者,仍然會在 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的慈悲攝受之下,而往佛菩提道步步邁進。

同時佛菩提道中,最初入內門修學便是證悟明心,如 世尊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中的開示:「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大意是說,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中生者,不需要能夠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也就是不需要在往生極樂世界之前,以證悟如來藏心之功德,來親自領受這個第一義諦的實相心。雖然不必在往生前先證悟如來藏心,但是對於第一義諦講的:人人都有一個常住不壞心,能出生每一世的蘊處界,此常住之不壞心如來藏,才是萬法的根源等等,聖教中有關第一義正理的開示,能夠信受與瞭解其旨趣。這主要是因為能夠親近善知識,有機會能聽聞第一義正法,以及有足夠的善根福德,所以就能夠信受與善解第一義的義趣。因為具有大乘根器與菩薩種性,因此對於第一義正理能夠心不驚動,不害怕也不怯懦,不怕長劫行菩薩道利樂眾生,也不會懼怕接受自己寶愛執著的五陰是生滅法;同時因為信受如來藏心,能夠執持善、惡、染、淨諸法種子,因此也能夠深信因果與不誹謗大乘法。

因此想要上品中生者,雖然沒有要求在往生前一定要證悟,但是他必須要如實瞭解第一義諦的正理,而這也是為了他在往生至極樂世界上品中生,在聽聞第一義諦之後,能夠證悟實相而作預備。因此使得上品中生者能夠「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由上面所述大家就可以瞭解,上品中生也與第一義諦有密切之關係,也因為在捨報前,曾熏聞第一義正法,因此讓上品中生者,能夠在花開見佛,而經過七日就能證悟實相。

而如果在往生前就能夠先證悟,便可以上品上生往生極樂世界,並且在極樂世界可以迅速增益其見道功德;在聽聞妙法後,即能證悟無生法忍,而入地上菩薩之果位。如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中的開示:「上品上生者,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其中所證入的無生法忍,就是因為親證如來藏的關係,而可以現前領受一切法都是從如來藏出生,攝屬於如來藏,依於如來藏所以一切法不滅;依於如來藏而使一切法滅了,又不斷繼續出生而永遠存在,所以一切法本來無生;這樣現觀成就而能安忍了,就是無生法忍。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無生法忍,也是以證悟如來藏為基礎,而再進一步深入的智慧,由《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的開示,亦可讓大家深信,修念佛法門與開悟是有關係的。

雖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之念佛人,他如果只管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雖然也是很好,但是如果他能夠在捨報前,多熏聞與善解第一義正法,乃至能夠證悟實相心,那他就能夠往生到上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之最高品位。而如果在極樂世界,提早一天見道,就相當於是我們這個世界一大劫的時間,那是非常長的時間,可以為眾生、為正法作非常多的事情。而諸佛菩薩都希望我們能夠盡速成就,以便我們能夠利益更多的眾生。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念佛人欲往生極樂世界者,不需要自我設限或信受某些錯誤的說法,認為末法時期不可能有人證悟。相反的,我們應當要對自己有信心,盡力尋求善知識及正法道場,來熏聞與善解第一義的正知見,而能夠提昇往生之品位,這樣子也是自利利他,當然也更能符合 阿彌陀佛施設上品上生,與上品中生的大慈大悲。

接下來我們再以「念佛」這兩個字來看,所謂「念」,就是把某些法放在心裡面而能憶持不忘。念佛的內涵是可以很廣的,不僅可以把某尊佛放在心裡面,希望能歸向、依靠佛,能夠往生諸佛淨土,得到佛菩薩的慈悲攝受、護念。再進一步,也是希望能把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智慧功德,以及大悲願行放在心上,希望自己能夠效法祂們的願力,及能夠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同時也希望把佛所教導的種種法義,以及修學的方法放在心上,希望自己能夠確實依教奉行,持守清淨戒律,遠離六塵攀緣與執著,乃至證悟生命實相,漸次圓滿菩薩六度之行。因此念佛也是希望自己能夠朝向成佛之道前進,也就是發願要走佛菩提道,而不只是只有想要成就聲聞之解脫道而已。

譬如在《妙法蓮華經》卷1的開示:「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這裡面開示的,就是在闡明十方諸佛的真正本懷,是要讓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要讓眾生能夠明白真如——即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體驗與了知其體性,以及親自領受眼見佛性,這才是佛之所知與所見也。因此我們瞭解佛的本懷,就知道佛的無量悲心,能夠時常藉由憶念佛的教導,瞭解諸佛要我們成就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佛來到人間最重要的目的。經由念佛除了讓我們得到佛的慈悲護念之外,另外的目的就是在提醒自己,要依佛的教導,往佛菩提道前進,而佛菩提道當然是以證悟實相,作為進入內門修學的基礎。

因此如同上面的探討,大家也可以瞭解,念佛與開悟真的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念佛的關係,我們就能夠時時警惕自己要依教奉行,使自己的身口意行,能夠常常不離開佛菩提道。

我們再來看一個結合持名念佛的定力,採用參究念佛,進而證悟實相的一行三昧。在《大寶積經》卷116中開示:「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這裡的法義在先前的節目中,已有幾位老師為大家解說過了,因此就不再詳細解釋。這裡所說的,就是要我們利用念佛的定力,心念心聽、心念心憶的功夫,繫心於一佛的名號,能於一佛念念相續,進而參究念佛;當因緣成熟的時候,就能明心見性,因而可以見過去、 未來、現在諸佛。由這裡來看,我們也再次證明念佛與開悟是有密切的關係。

這裡再提醒諸位,採用一行三昧的方法之前,當先聞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要先把第一義的知見,經由善知識處熏聞正法而先建立好,這樣子才能正確參究,而成就一行三昧。事實上也還有其他的念佛方法,可以幫助佛子證悟實相,譬如觀想念佛、觀像念佛等,這也是大慈大悲的 釋迦世尊,配合眾生的根器,而開演的種種法門,令我們能夠悟入佛之知見。

如上面的討論,無論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妙法蓮華經》、《大寶積經》,或者其他許多聖教中的開示,都顯示念佛與開悟有密切的關係。乃至 阿彌陀佛發的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又如第三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些願也都是 阿彌陀佛希望與祂願力相應的十方眾生,能夠發起成佛度眾之菩提心,證悟實相,得地上菩薩之無生法忍,乃至成佛。因此念佛與開悟,真的是有密切的關係。

經過上面的說明之後,我們也要再鼓勵諸位菩薩,即使現在是末法時代,邪師氾濫,並且到處充滿相似佛法,但是仍有大善知識與第一義正法住世。而且現在也有許多慈悲勇猛的菩薩,他們不畏艱苦,發願要一直留在這個五濁惡世,繼續守護著 釋迦世尊的正法,荷擔如來家業救護眾生;一直要到九千年後月光菩薩來臨時,並且在末法最後五十二年,隨同月光菩薩度盡最後一位有緣佛子才會離開。因為到那時候的環境,已經無法度眾生了,一直要等到聖 彌勒菩薩來到此娑婆世界成佛,佛法才會再度廣傳。

譬如在《佛說法滅盡經》卷1中的開示:「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衛護,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因此大家一定要相信現今還有正法住世,因為這樣的關係,如果親近正法道場、親近善知識,便能夠聽聞正法,也因此便有機會能夠信受與善解第一義的義趣,乃至證悟實相。因此末法時期,雖然眾生外境攀緣較多,並且易受許多邪法所影響,因此要能夠見道,自然需要更加努力。但是在末法時期,並非沒有了義正法之存在與弘傳,只要自己發心想要求法,找到了正法道場之後,證悟還是有希望的。瞭解這個道理之後,相信大家一定會對自己生起信心,發起菩薩性與求悟之心,如此方不辜負 釋迦世尊辛苦為我們開演第一義諦的大慈大悲與苦心。

今天的主題是以念佛與開悟的關係,作為說明的重點,相信到這裡,大家已經能夠有比較深入的瞭解了。而因為念佛的內涵是可以很廣泛的,因此在這次節目最後,我們引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在《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一書中的開示:「因為念念是成佛,念念是度眾生,念念不離十方諸佛,這個心稱為念佛心。對一位立志成佛之修行人而言,這念佛心,一直到成佛為止,不曾離開過我們,所以說一切法門都屬於念佛法門所函蓋的範圍。」期望諸位在修行路上,能經由熏聞正法的因緣,層層轉進,而有更大的力量來救護眾生。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 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