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0集
由正源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這一集我們要探討的題目是:為什麼學佛要親近善知識?
《法華經》中有一段經文說:「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是說修學佛法過程中,善知識對學人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值遇的不是惡知識,而是真正的善知識,那麼在他教導化育之下,學人就有親見自性如來的大因緣。
另外《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也有一首偈說:「鈍根小智聞一乘,怖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三種鍊磨修妙行,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意思是說:心量狹小、根器劣鈍、智慧微薄的人,因為他們未能值遇善知識,聞熏大乘佛法的正知正見,不知道其實自己身中,就藏有能夠使他成佛的如來藏。於是就在聽聞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菩薩道了義勝妙法時,心中就生起了恐佈畏懼,害怕佛菩提的發心,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祗劫以上,無數劫行菩薩道才能成就;於是就厭惡世間種種的塵垢勞惱,欣樂於趕快寂滅入涅槃。如果能夠值遇真正的善友,在真正的善知識教導下,明白其實眾生本來就具足成就佛菩提的種子,而這些種子都含藏在自身的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之中,然後發起成就佛菩提道——就是成佛的大心願。再藉著戒定慧三種無漏學的鍛鍊與磨礪,來修菩薩五十二階位的種種妙行,終將永遠斷除一念無明煩惱障及無始無明所知障,證得常樂我淨的如來身。
因此學佛人應該明白,佛菩提的勝妙果德其實並不難成就,能夠值遇真正的善知識受學才是最難的。一切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要成就殊勝佛果的菩薩們,應當要知道修習過程中,有四種法是一定必要的:第一是親近善友,就是親近真正的善知識,不要親近惡友、惡知識及假名善知識。第二是既然親近就應該聽聞善知識所宣說的正法,不可再聞熏邪說邪法。第三是聽聞了善知識宣說的正法之後,就應該要如理去思量,加以消化吸收,真正瞭解法的意涵。第四是瞭解法的意涵之後,還要如法地去實修履踐,進而加以實證。
以上這些經文,都在闡述佛道修學過程中,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我們學佛而聽聞佛法及閱讀經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正知正見;但未具擇法眼,自己沒有能力分辨法的正邪,不能讀懂經典的真義,就不易建立正確知見,所以首先就必須要親近真正善知識。正如我們在前面幾集節目中說,學佛過程中必定會如《法華經》中所說的:經過嶮路。嶮路就是瓶頸、岔路及危途。瓶頸是指遇到一時不易突破的障礙,但是學人如果知見正確,終究還是可以化解。岔路則是學佛卻走錯方向,例如聞熏種種邊見、邪見,及拿佛法當作一門學問來作學術研究,就是屬於這一類。因為修學的方向錯誤,極可能會遇到懸崖,導致粉身碎骨,法身慧命就被侵毀,今生今世永遠無法出生增長。最後的危途則不僅知見偏邪,依之修學而造作了重大的罪業,結果不僅粉身碎骨,甚至屍骨無存,長劫在惡道中沈淪無有出期。
所以學佛過程中,如果聞熏建立正確的知見,不僅能讓自己從遭遇的瓶頸中走出,也能避免走上岔路與危途;而知見的正確與否,端賴所親近的是否真正善知識或假名善知識而定。以修淨土的念佛法門而言,常有法師、居士教人「一句佛號打死都不能掉」,導致隨學者一輩子持名唸佛,始終都停留在口唸耳聞的階段,連進一步由心念心聽轉為心念心憶都不敢;甚至於無相憶佛根本不敢碰觸,更談不上體究念佛,當然無緣成就實相念佛。結果今生想要親證自性彌陀的因緣就微乎其微,想要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品位高上,當然就更不容易。這都是因為受學的法師、居士本身,並未真正瞭解念佛法門的種種轉折,也不清楚這些轉折,與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低有何關聯?未曾對隨學者有所教導所致,那能夠稱為是學人修學淨土法門中,所需要的真善知識嗎!真的值得商榷。
再以禪宗來講,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雅士,他們看到禪師出語不俗、意境深遠,所以也跟著想要學禪。於是就只管在古人的公案上面求知求解;就是把公案一則一則拿來研究,用意識思惟方式,從公案中祖師的語脈去瞭解、去研究、去思惟,結果當然還是意識思惟所得,不是實證。因為禪宗祖師早就說過了,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當然不是不離語言文字的表義名言,乃至於離語言文字的顯境名言的意識心行,所能夠究明的。這些人他們不肯歸依佛門三寶,不肯當佛弟子來真參實究,不肯老老實實去作功夫,都是用世間人作學問的方法來知解公案。知解的結果,公案還是公案,而不是證悟的禪宗祖師公案所要顯示的「萬法實相心如來藏」。就成為禪宗祖師所訶責的鋸解秤砣,因為秤的功能全都靠秤砣,如果沒有秤砣,秤就無法秤東西,也就無法作買賣。所以愚癡的人,就很想知道秤砣裡面有什麼寶貝,這麼有用?於是就拿了來,看看不過是塊鐵,就鋸啊!鋸啊!鋸開了,結果裡面還是鐵。凡是落在意識裡面的人都是如此,知解公案的結果,也會落在意識裡面。這些落在意識裡面的人,一生研究禪學、禪法,結果不是否定禪宗的證悟,就是以有念靈知或離念靈知的意識境界,為證悟的標的,方向都錯了,又如何教導學人禪法?只有讓隨學的學人聽從了之後,產生了修學禪法知見的重大偏差,想要實證必定緣木求魚。
「悟」雖然不是可以學習得來的,然而如何可以開悟?開悟的方法及應具備的功夫行門,卻是可以經由善知識的調教,而獲取正確知見、方向與功夫,然後便有證悟的因緣。若不如是,以錯誤的知見,自己盲修瞎練而求開悟,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成為錯悟、解悟,絕無可能發起根本智,何況能生起後得智。因此修學佛法,如果能親近真善知識,正確教導學人修學次第,及解說各種法門的難行或易行,及緩成或速成,那麼學人不只能於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有所抉擇,修學過程更可事半功倍。也不只是證悟之前,需要真善知識教導,明心見道之後也還是必須善知識攝受,否則極容易退轉。
像《菩薩瓔珞本業經》中 佛陀開示:「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就是一念相應觸證中道實相,般若智慧所依的第八識如來藏,也就是明心開悟了,這時還是必須值遇諸佛菩薩善知識攝護,才能進入到第七住常住不退,成為位不退的習種性菩薩;反之,如果不能值遇善知識,就極有可能退失菩提心,乃至如果又遇到了惡知識因緣,就會導致明心宗通退失。像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雖然明心了,卻因惡知識的因緣,而進不到第七住位,反更退入凡夫位中,造作種種不善的惡業,當然是一劫、二劫乃至十劫繼續在三界六道,甚至三惡道中輪轉。
所以就如菩薩《優婆塞戒經》中聖教開示:「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壞極重之業。」佛道修學過程中,如果能夠依止真善知識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一定能像經文所說: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乃至能壞極重之業,一切極為嚴苛重大的惡業,都能壞滅而不落惡道。能不落惡道並且生生世世與善知識結善法緣,就能生生世世值遇真善知識隨學,則佛道修學的進程,必定能夠長劫入短劫,早日成就究竟佛果。
那善知識究竟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稱為佛道修學的真善知識?古時叢林有一句話「寧可在大廟裡睡覺,不在小廟裡辦道。」辦道就是努力修道,而小廟是說它沒有法,大廟則說它有真正的法。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真正正法的廟裡,周遭的人說來說去,都是在說堂頭和尚所說的法;即使有人都不精進,一天到晚睡覺,但耳濡目染三年五載甚至十餘年下來,不悟也難;因為講來講去都是正確的知見,如斷我見、如參禪知見等。可見學佛參禪所要依止的真正善知識,首先就是要實證三乘菩提,而能與三藏十二部經所說佛法相契合的善知識,如果不是實證,也應該是實際在修行,而具有正知正見的善知識。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領徒弟進門的師父,本身必須是證悟者,能給徒弟正確的指授與引導,這樣徒弟有了正確的門路後,自己修行也才有開悟的因緣。因此,是不是真善知識,不應從他的寺院是否高大、富麗堂皇,是否全國乃至全世界道場精舍林立,是否信徒有幾十、幾百萬之眾等等這些表相來判斷。那就當然更不應該被是否現出家相的外表所侷限,想想看:我們日常看到寺院及家裡供奉的那些大菩薩,像 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不都是示現在家相?幾乎只有 地藏王菩薩是現出家相;還有大乘經典中的大菩薩,像 維摩詰更是在家的大富長者,家中眷屬眾多又富可敵國。可是這些現在家相的菩薩們,卻個個都是幾近福德圓滿、智慧通達而心出家的大菩薩,你能說不是真正的善知識嗎?也就是說,真正的善知識是說,他有佛法的正知正見,乃至確實有三乘菩提的實證,要有這樣的實質而不是表相。有這些真正的善知識的地方就是大廟,沒有的地方,任他寺院廣廈千萬間,信徒數十萬乃至百萬之眾,仍然不過是佛法的小廟。而善知識是否具有正知正見,也不是僅以著作等身、能言善道為判別;如果名為著作等身、善於言說的名聞大師,卻不能令弟子得見真心體性,所說違背經教、悖乎正理,不能令弟子真正領解菩薩道,不能令弟子悟後邁向成佛之道,那怎能稱為真善知識?
正如 釋迦世尊聖教中告誡說:「大慧!欲得義者,應當親近多聞智者供養恭敬,著名字者應當遠離不應親近。」宗教俱通能令弟子入宗門及了知成佛之道,善於實證的義學,而非名字法相言說,那才是多聞智者,才是學人應該親近的;如果沒有這些實質,而徒有大名聲,那就應該趕快遠離,不應親近。其次,真正的善知識,應該要具菩薩戒、持淨梵行,所謂「佛在世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另外戒、定、慧三無漏學,也是以戒為首,戒行清淨的善知識,雖是證悟的大乘勝義僧,也不會以僧寶自居;縱使尚未證悟,也不會「未悟言悟,未證謂證」,這樣來誤導眾生輕犯大妄語業。他也一定會行菩薩四攝法,能以財施、無畏施、法施三施,利益眾生而不求回報,於大眾中與一切眾生同事,不分貴賤智愚;而且常說愛語,不粗口惡言、身口意善、身語調柔、智慧增上,乃至戒、定增上。這樣的善知識具有身教,隨從他修學與他共事,他就會無私無我地帶持你、鼓勵你、看著你,一直在正道中往上走。
今生親近善知識的因緣,須靠過去生,生生世世與善知識所結的善法緣來作助緣。過去世與善知識結善緣的福德如果具足,今生就有因緣值遇真正的善知識。並且遇到了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對他有信心,不會心生懷疑。否則福德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就算是善知識住在隔壁,或者跟你對面而住,你也不會相信他,就這樣當面錯過。假使有這種情形,那麼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如果依著前面的說明去分辨,知道哪裡有哪位是具備前面所舉這些條件的真善知識,當然不要再錯失良機,趕快追隨修學,免得不只遺憾終生,甚至未來世都帶著悔恨,那就不是有智慧的人。
這個題目就說明到此。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