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忙些什麼?(十)

第50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我們這系列跟大家談到的這個題目是:究竟忙些什麼?

我們一路談下來,衷心的希望藉由這樣子一路剖析的過程,帶著大家看這個不同的教理狀況的過程,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對於佛教有一番不同的體會。當然,我們反覆的強調一點就是:各位聽到佛教對於所有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人生問題,乃至於說我們會看到的未來無量世的狀況,或者是說十方世界的狀況,佛教當然都有一個徹底性的全面性的論述跟行門。可是各位菩薩們、各位觀眾們也不要因此而覺得說:「哎呀!這個好可怕啊!好龐大、好複雜、好艱深啊!」其實提醒大家的:只要你願意,您願意把您尊貴的世間的心先把它放下來,然後願意去親近正信的道場跟著善知識學佛法;您很快就可以發現:佛法絕對不是雜亂無章的龐大體系的,佛法實際上是井然有序、次第分明的一個體系。

當然,這裡面,這裡面我們要先跟電視機前面的觀眾說一聲就是:當您在學習佛法的時候,請您先按部就班的學。那當然就是,在所謂的這個經典裡面,有所謂的密教部的經典,那麼我們在這裡建議大家:密教部的經典,請您在剛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先把它擱置;因為密教部的經典裡面,可以說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當然就是說您一定要問說:「經典怎麼可能有假的呢?」當然會有啊!因為經典在歷代傳承的過程中,免不了因為在人間弘傳的關係,都會碰到一些有私心的人;那一旦有私心的人在從中作祟的時候,他就很有可能在這裡面仿照這個傳統佛教經典的寫法,在這裡面安插了一些偽造的經典,這個是人性的必然面!所以各位觀眾不必覺得說太過訝異!因為這畢竟就是人性。但重點就是說,在這樣子我們說人性無可避免的一定會有假造經文狀況的時候,那麼你應該依循的狀況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的狀況就是說,如果您所學到的法,是能夠通透的解釋包含大乘經的經典、包含解脫道的阿含經典,那麼您今天走的路呢?就已經是很平穩的正確的道路了。密教部的經典由於欠缺了這個性質,也就是說,在這個經典裡面所談到的這個事情,除了說彼此之間有所謂不符的狀況之外,也很常跟大乘經、甚至直接跟《阿含經》裡面所講到的事情是不一致的。這個狀況或許是就是我們現在常常碰到有一些人的時候,當問到一些佛法的這些基礎的觀念的時候,往往所得到的回答就是:「我,是從大乘的觀點來講這個事情。」或是「我,是從密乘——也就是密教,從密乘的觀點去講這個事情,不是跟你從《阿含經》裡面去講這個事情。」但是我們在前一節的講次裡面,已經費盡唇舌跟大家說明了,就是說:如果是真正的佛法的話,他應該講出來都一樣,只是運用的文字不一樣而已!所以,如果您說您現在所依賴的是密教經典,那講出來的東西如果跟《阿含經》不一樣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說,你根本誤會了這一部經典,或者這一部經典是一部偽經。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家至少公認的—至少公認就是說,《阿含經》在解脫方面所描述的文字,裡面遭受到竄改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所以你如果回歸《阿含經》來判斷的時候,或許可以幫助您釐清什麼東西是真、什麼東西是偽。但至少我們這裡先給大家一個良心的勸告就是:您在剛學的時候,請您先遠離密教部的經典,並且先從《阿含經》的解脫基礎,然後進而般若經;然後學習—學習熟練之後,再求開悟明心;開悟明心之後,回過頭來,您那個時候就有那個慧眼可以抉擇哪一部的密教經典是偽造的經典,而哪一部的經典又是真正的 佛所講的經典。所以在經典的部分,我們要提醒大家。

總而言之就是,各位只要有心學,願意放下世間的尊貴的地位的話,好好的進佛門來虔誠恭敬的跟隨善知識來學的話,這個時候您會發現到說:佛法,其實真的是次第井然、很容易——我們應該講說很容易上手的。所以各位不要怕佛法過於艱深,怕的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以及在世間法裡面打滾所練習得來的「憍慢」之心,不肯輕易聽信善知識所講的話,不肯輕易聽信 佛在經典裡面講的話;這個時候就是您學不好的時候嘛!如果您願意這樣學的話,我剛剛說「很容易上手」,也就是說,您在進來學習之後一定很快,如果您這樣認真去學的話,一定很快從佛教裡面就可以領略到全然不同的人生觀點。從那裡面建立起的人生觀,您到那個時候就會發現說:這個人生觀真是既恢宏又偉大!然後把它放在人世間來用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您可以談「隨緣」的時候了。可是這個時候我們講到説,要學的時候,裡面要學—要學到這樣呢,關鍵不是在於佛法是多麼的艱深,關鍵在於說您是不是有虔誠的恭敬心願意來學?

這裡面我們就要岔開一點,跟大家談一點點—談一點點說關於所謂的這個「口業」的事情。各位從傳統的道德裡面也知道說:口業—造口業,就一般來說是說別人的不是,叫造口業。我們應該說,不論你是不是有學佛,「造口業」都是我們應該要避免的。所以,我們現在如果是睜開您的慧眼看一看說,現在的社會上面的的確確有許多的人都在造口業,甚至是說這個造口業還透過媒體廣為傳播流布;這個後果是非常非常的可怕的事情!可惜、可嘆的是,有許多的人都不曉得後世將要承受無量世口業的後果。那我們說,口業這件事情當然要儘量去避免,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隨便批評別人的不是。這個是您沒學佛就應該這樣作了,學佛人當然更應該要—應該要小心造口業;因為「口業」這件事情的話,是我們講到的十惡業之一,甚至是說十惡業裡面有好幾項都是跟口業有關的;所以等於就是說,只要您來學佛了,對於這個造口業這件事情的話,一定要非常的謹慎。從這個觀點來出發的話,我們應該很容易就可以推想說—推想說:我們不造口業第一個,我們不能隨便說人家不是,所以我們應該要說好話;那第二件呢,我們不能夠隨便說妄語,我們對人家來講我們要說實話。所以等於就是說,按照一般人的想像來說,避免造口業的方式應該是要說好話,保持著說好話、說實話,說好話跟說實話呢,只要經常把握住這個原則,應該就可以不造口業了。像這樣的原則,實際上是可以說在大部分的情況都適用的,比方說,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要去跟人家交涉的時候,我們常常在世俗的話講說:「你這樣講,也是在講這件事情;換成另外一個方式講,也是同樣在講這件事情;那麼兩種方式自然有好壞的差別,自然有所謂的—所謂的好話跟不好的話的差別。如果你能夠注意你的語氣、注意你的用詞的話,即使要表達同一件事情的話,還是一樣可以表達的,並且它的效果可能會出乎意料的好。」這就是我們在世間法裡面,父母、師長常常會教給我們的事情,所以我們也很習慣說,我們就應該要說好話。

但是,之前我為什麼又說這個在大部分的原則下就是如此呢?我們不妨給大家舉個例子來看看,之前在臺灣地區或者是在大陸地區,都曾經發生過有一些狀況,這個狀況就是在食品裡面添加了不當的物質,以至於說害人以後,可能會留下後遺症這些狀況。那麼這些狀況不管是在臺灣或在大陸地區,我們會發現到:這些狀況,之所以會在食品裡面添加這些不應該放的東西,對身體有害的東西,它的本質都是「貪」,都是為了要貪。然而這件事情,本來在「貪」的這個習氣的作用之下,按理說,這個人悄悄的放,然後廠商也悄悄的默然接受這個狀況之下,按理來說,這個事情不容易被輕易的發現。實際上也證實是如此,這類事情的發現,往往都是不經意之間的調查而得來的。比方說像臺灣這個事件,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有這件事情,它之所以會被揭露出來,起因是一位食品衛生的調查人員,但他當時在執行調查工作的時候,他並不是要針對「起雲劑」去調查的,他實際上是針對另外一些的成分去調查的。那當然在另外一些調查成分查核的時候,那些成分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按理來說,按照他所被分配的工作職掌來說,既然這一些他所應該調查的成分沒有問題的時候,按理說他就應該要—應該要在那個時候收手的。可是這一位調查的人員呢,他呢眼睛尖!在檢視這個調查結果的時候,發現了有一個小小的資料的這個狀況有異常的狀況。據說是在他的電腦的分析狀況裡面,看到了有一個資料狀況有一些異常。我們要提醒大家説,這個資料實際上是在他調查的範圍之外的,所以如果他按照工作的職責的話,他其實可以不用管的。可是這一個調查人員呢,他非常的細心,他進一步去探究說:這個微細的差異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就深入去查核,並且是犧牲了許多的公餘的時間去查核,然而最後查到的「真相」讓他不敢相信!這個查到的真相就是:我們在許多的飲料裡面,都發現了這個對人體有害的東西!當時這一位調查人員查到這麼意外的結果之後,其實他那個時候猶豫再三!第一個,這個不是他原本應該調查的成分;第二個,這個事件如果揭露了,他曉得必然會引起—必然會影響到許多從事食品業的廠商,恐怕會連累到許多的人因此而生意受到影響,甚至說不定還有人生意還得要關門大吉。正因為這一個影響很深遠,所以讓他猶豫了,讓他猶豫了!可是他到最後還是決定挺身而出把這件事情公布出來。當然他公布出來的時候,他的心裡面也有所準備,因為也許有許多人因為利益受損的關係,恐怕就會對他不利;所以那個時候,其實他是經過再三再三的考量,然後決定公布真相的。可是,各位!今天我們如果來看這個事情的話,我們如果說基於一般公務員的職責來看的時候,這個調查人員其實他可以不用這樣作的;可是他是基於要發掘事實的真相,所以他調查了。再者,我們再來看看這件事情,如果對於所有的食品的相關的廠商—相關的食品廠商來講,這個調查人員所公布的事情,實際上傷害了非常非常多的食品從業人員,因為損及了他們的利益,使得許多的廠商受損。所以,如果站在廠商的立場來看的時候,這個調查人員作的方式是一個惡事情的,因為損及了他們的利益嘛!這個就跟我們講的一樣,廠商或許就要跟調查人員講說:「你不可以說我們的不好啊!你應該要只說好話,不是嗎?」可是如果我們從整個社會、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想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當然二話不說,馬上對於這位調查人員的行止拍手叫好!為什麼?因為他維護了我們大家的健康啊!他並且勇於把事情揭露出來。這個事情在臺灣是如此,在大陸也是如此啊!這些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幾乎都會替這樣勇氣可嘉的人幫他們鼓掌、幫他們叫好!可是,我們現在請問大家:「到底這個調查人員作的事情,是說好話呢?還是說壞話呢?」從廠商的立場來看的話,這些話的確傷到了他們,所以似乎從廠商的立場來看,這是壞話!可是對於我們其他一般的大眾,更廣大的大眾來講的話,甚至對於我們的小孩子來講的話,他說的話當然就是好話!所以我們說,所謂的「避免造口業,希望大家說好話」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其實要放在「好」跟「壞」、「善」跟「惡」,到底我們怎麼樣來界定?

我們為什麼要講這一段呢?最主要是說,如果各位在學佛的時候,我們剛才講:學佛的時候,佛法並不艱難;難在各位都有與生俱來以及從世間法歷練所培養出來的「憍慢」之心。這個心有一個狀況會表現出來,就是當你看到,比方說當你看到一些著作,一些佛法的著作,你只要看到佛法著作裡面有說其他宗派的這個不對的時候,往往您就會生起煩惱心說:「憑什麼你說的是對的?」您也許下一個反應就是說:「這樣會批評別人的人,那一定沒辦法好好修口業,那這樣的人還學什麼佛呢?」所以您可能隨手就把這個刊物、把這個書本給丟了!我們在這裡要奉勸大家,就如同我們剛才講的,舉出來的這些在食品添加劑危害眾生的這個事情來講,到底有沒有守口業?到底有沒有造口業?這件事情必須回歸「善」跟「惡」的基礎來看,如果說,您拿到的書上說別人不是的時候,其實是在說「這個佛法應該怎麼學才對,誰所舉的佛法裡面可能有問題」的時候,那我建議您:不要一開始就生起煩惱心說:「為什麼只有你說的才對?」建議您最好的方式是,先放下您的煩惱,先好好的聽聽看,聽聽看說這位看起來像批評別人的作者,他到底講了什麼事情?您仔細去比較看看。這個我們就是說的說:佛法裡面常常有講的所謂的「四依、四不依」其中一個呢所謂的「依法不依人」或者「依智不依識」等等;這個「四依、四不依」的狀況把它濃縮在一起,就是代表著我們應該用「智慧」去判斷、去抉擇。所以當您看到書本上有說其他宗派的不是的時候,如果他說的是其他宗派的八卦的事情的話,那您可以說他的確沒有修口德。可是如果這裡面談到的是說「佛法應該怎麼修才對,佛法如果那樣修不對」的話,那麼您可以想想看,這個作者豈不就是站在眾生的法身慧命的基礎上面,想要救大家修習正確的佛法才這樣說的嗎?所以從這樣來看的話,只要您理性的判斷之下您應該就可以瞭解,像這類型的所謂的「在法的正確與否,來加以針砭」的這種作為,跟我們前面講的說這個食品添加劑的調查員,他的立場是完全一樣的事情啊!那我們既然給食品調查員針對會危害眾生的食物所大膽揭露出來的這些話語給予鼓掌的話;那麼按理我們也應該要回歸理性,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說「佛法怎麼樣才對,怎麼樣才不對」的時候,那麼我們不妨先把我們的情緒放在一邊,先好好聽聽看他講的到底對或不對?

這個以上的幾點,基本上就是跟大家簡單分析到這裡。所以我們等於說這個講次,從一開始的我們問了:「究竟忙些什麼?」開始講起,我們跟大家分析了為什麼忙?然後「忙」的這個關鍵是在哪裡?然後我們跟大家提醒了一個最重要的這個事情就是:忙的原因不外乎是什麼?就是每一個人對於人、我分際的越來越是高築堡壘,把我跟人分得很清楚。當然就是說,要對付這些事情的方式有好些個方式,那我們也前面講了少欲知足、隨緣因應;可是,我們也接下來跟大家講了,「少欲知足、隨緣因應」並不足以根本性的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需要一個扎實的、穩固的並且是恆常真實的判斷準則,才能夠發揮它的效用。那麼能夠建立這樣準則的,我們給大家一路介紹下來就是「佛教的義理」;所以我們很誠摯的希望大家能夠親身能夠踏進來學習佛教。只要您願意,我再三強調了:只要您願意把您在世間法上的這些學到的尊貴的這些地位把它先放下,然後進來虔誠恭敬的學,您很快就會知道說:佛法是很有體系的!那按照這個次第,您也很快在其中可以建立起您自己一個恆常、真實、然後又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個人生觀。那這個人生觀呢,再把它映射回我們現在所處的人間的時候,你再看現在你在人間,不管你是碰到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忙碌的工作,相信那個時候,您對於這個工作到底應該怎麼隨緣應對,您必然會有一番全新的領悟。在這裡就先祝福大家!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