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如何自利利他?(十)

第76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單元。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繼續來探討:菩薩的自利利他。

在上一集中,我們為大家說明了:如法住的菩薩必須具足八種智慧。我們說過了其中的七種,現在繼續來說明最後一種「眾智」。什麼是眾智呢?所謂眾智,就是能夠了知眾生的智慧。菩薩們如果能夠如實了知一切眾生,就不會輕視眾生,也不會訶責眾生,因為你會觀察到每個眾生都具有成佛之性;乃至他的佛性也是時時現前,可以眼見,這叫作「一切眾生皆得成佛」。譬如《法華經》中,不是有一位常不輕菩薩嗎?他一天到晚禮拜、讚歎一切人,並且說:「我深深地恭敬您,不敢輕慢於您,因為您等都在行菩薩道,未來都當作佛。」常不輕菩薩就是要引導眾人發起大心來:不要常常以下劣心來看待自己。另外,菩薩也不會訶責眾生,因為知道五濁惡世的眾生本來就是惡劣的,所以惡劣是正常,有這樣的認知才能稱為菩薩。如果不是因為眾生惡劣,菩薩也就沒有尊貴之處了。正因為眾生惡劣,而你卻不同於眾生,不在眾生數中,所以你才能叫作菩薩;如果能夠繼續不斷地堅持行菩薩行而永不退轉,這樣的菩薩才是尊貴而令人讚歎的!我們既然知道眾生本來就是惡劣的,那又何必去訶責他呢?只要能為他說法,引導他進入佛門,這樣就好了,又何必去責罵他呢?如果你對眾生有這樣的認知,這就是眾智。這樣總共就有八種智慧了。意思是說,能如法住的人,有的人只能自己安住如法修行,不能利益眾生;但是具有八智的菩薩,就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

世尊接著又說:如法住的菩薩如果又具有八智的話,那他凡有所說,將有以下十六件事情:第一、時說。因為他有時智,所以擁有什麼時候應該說些什麼法,什麼時候不該說些什麼法的智慧,這就是時說。也就是說,該說法時一定會說法,不會因為吝法,而把現在應該說的法留到幾年以後再說,這叫作時說。譬如《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公明,時節因緣總是把握得恰到好處,當眾生有困難時,他正好就來幫助你,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及時雨」。菩薩也應當如此,菩薩不同於二乘人,二乘聖人無法「時說」;譬如眼前這一群人都是菩薩種性,就應該為他們說般若或者種智正法,但他們卻無法說,所以不能成就時說的功德。相反地,菩薩卻沒有這樣的問題,眼前這一群人是二乘的決定種性,就為他們說四聖諦、八正道,乃至為他們說有涅槃本際存在;如果都是緣覺種性,就為他們說十二因緣;絕對不會推說:「唉呀!這些二乘人的法我都不懂,實在是沒辦法為他們說法。」菩薩不會這樣的!不管是大乘法或者二乘法,菩薩都能為眾生解說,沒有障礙。如果你具備了三乘菩提的智慧,就能夠隨時為眾生說法,這是因為你有這八種智慧;如果沒有這八智,就無法成就時說的功德。

第二、至心說。至心說,就是很誠懇地為眾生說明。如果沒有法智、沒有義智、也沒有時智,你能至心說法嗎?當然做不到!因為有很多的法義連自己都不懂,當然也就無法至心為眾生說法了。因此,必須有前面所說的八智,才能夠至心為眾生說法。

第三、次第說。菩薩為什麼能夠次第而說法呢?那是因為菩薩已經通達了三乘菩提所有的內涵,知道「法」的淺深和廣狹,當然就能次第為眾生說法。所以真正的菩薩在說法時,不會東說一句、西說一句讓人越聽越迷糊,凡有所說都是依次第而說。能夠這樣次第說法,就是因為有八智的緣故。

第四、和合說。菩薩不會妄說:「只有種智才是最勝妙的,般若只是總相智,很粗淺;二乘解脫道更是粗淺,你們都不要學。」菩薩絕對不會這樣說。他一定會說:「二乘法也很好;假使你的根性更高,還可以修學更好的法。但是目前就依你的需要來為你解說『二乘解脫道』。」菩薩不論大乘法或者二乘法都能為人演說而不會排斥二乘解脫道。譬如,如果有人想在 平實導師所寫的書裡面想要找到一句排斥二乘法的話,一定是找不到的;因為 平實導師只是為佛法作定位說,他絕對不會說:「二乘法不好,你們都不要學。」這樣的話,這就是和合說。這些年來,有些人專門喜歡用二乘法來解釋大乘法的般若,當別人提到大乘法的開悟是多麼勝妙的時候,他就說:「現在是末法時代了,開什麼悟啊?禪宗的公案都是些無頭公案,都只是唯證乃知,誰知道是真、是假呢?」這就是不和合說。所以菩薩在說法時一定要有相當的圓融度,你儘管破邪顯正,儘管依法界實相而對三乘菩提的高下來作定位,但絕對不會排斥三乘菩提中的任何一法;凡有所說,只是將佛法據實加以定位而不會去破斥,這就是和合說。

第五、隨義說。菩薩有了八智以後就能夠隨義說法。隨義的意思,是因為有了義智,所以不論什麼法,其中的意義、內涵都能如實地為眾生說明,這叫作隨義說。譬如:不會誤以二乘法來解釋大乘法的般若,也不會妄將大乘法的名相套在二乘法之中來高抬二乘菩提的法義,乃至作虛妄地解釋;並且能以大乘法的般若種智來解釋二乘菩提的涅槃實際,支持二乘聖人所證涅槃,使二乘涅槃不會墮於斷滅空之中。如果對二乘人,則只單純地為他們宣說二乘菩提,而不會去談論大乘的般若和種智,這叫作隨義說。

第六、喜樂說。菩薩無論在什麼場合,你要他說法,他總是喜樂而說。不像一般人往往心性懦弱,不敢上台講話;如果要勉強他上台,往往手腳發抖不聽使喚。又譬如,你請阿羅漢上台來講解解脫道,他會津津樂道;但是如果請他解釋一下「無餘涅槃裡面是怎麼回事。」他就不再是喜樂而說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涅槃本際是什麼,當然也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說才好。又假使你請他宣說般若或是種智,對他而言那可就是一件苦差事,只能手足無措了!所以《維摩詰經》中說:大阿羅漢們個個都不敢去見 維摩詰大士。因為他們於法不知、於義不解,只能知解二乘解脫道,不懂大乘法的實相,怎麼能有膽量去見等覺大士的 維摩詰菩薩呢?所以阿羅漢說法時,都只能在解脫道的層次當中才有喜樂說,而不是時時都是喜樂說法的。然而菩薩卻不一樣,菩薩是時時刻刻都是喜樂說法的。

能喜樂說的人,就有第七個現象:隨意說。不管你問什麼法,他都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思歡喜地告訴你,即使超過你所需要的範圍,也都能隨意而說;除非時間不夠,否則一定是歡喜而隨意地為你說法。譬如 平實導師早期弘法時,常應眾生邀請到各處說法,常見有眾生提問少法,而 平實導師往往是一卡車、一卡車地把妙法倒給他,在在處處都是歡喜而隨意說法,一點兒罣礙都沒有。

第八、不輕眾說。那是因為菩薩有平等性智。由妙觀察智而生平等性智,能夠現觀一切眾生平等平等:譬如有人因為學佛比較早,所以他已經成為賢位、乃至聖位的菩薩;有人因為學佛學得比較晚,所以目前還是在凡夫位中。如果以無限長的時間來看,只是早走與晚走的差別而已,其實還是平等平等。從事相上來看是如此,從理上如來藏來看,更是如此,所以菩薩不應該輕視一切眾生,他們都是以這樣的心態來為眾生說法。

第九、不訶眾說。意思是說,菩薩絕對不會在你問了問題之後,就對你說:「你怎麼這麼笨啊!連這麼簡單的法也不懂。」他絕對不會這樣的。即使你不會,他也不會對你瞪眼表示責備,總是會耐心地為你解說,這叫作不訶眾說。

第十、如法而說。菩薩不會自己發明一些法界中沒有的法相來籠罩你,凡有所說,一定完全符合 世尊及諸大菩薩的意旨,因為所證的必定同樣是法界中的真實法相,由於證量一樣、證境相同,當然講出來的就會一樣,絕對不會自己發明一些諸佛、諸大菩薩都沒講過的奇特法;凡有所說,都是如法而說。

第十一、自他利說。自他利有兩層的意思:第一層是說,菩薩為眾生說法時,心中都是感恩眾生的,因為有那麼多人需要法,所以菩薩可以成就法施的功德;如果沒有人聽,他又如何成就法施功德呢?從另一方面來說,因為他需要為眾生說法,所以諸佛、諸大菩薩在冥冥之中都會加持他,使他的智慧不斷增上,所以在利益眾生的同時,他也能因此而提升自己的層次,所以菩薩凡有所說,都是自他利說。

第十二個現象是,菩薩有了八智以後就一定不會散亂而說。說法一定有條理、有層次,一定是次第而說。而且說法時,他很清楚知道:自己正在說些什麼法,剛才講過什麼,接下來又要講些什麼,都是正知、正念而說法,不會心地散亂而為眾生說法。

第十三、合義說。菩薩凡有所說,講出來的義理一定會與諸佛菩薩所說相契符,不會是自己發明一些新的境界來套在佛法的名相上,這叫作合義說。如果說到「不合義說」,這種情形在假藏傳佛教中那可真是太多了,他們幾乎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法義名相都是不合義說,他們總是自己發明一些妄想境界,然後再把佛法的名相給套上去而說是佛陀所說之法;假藏傳佛教中有極多的法義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他們所說的法都是不合義說。

第十四、真正說。這是因為菩薩所說的法都是真實法,而且是正說,不是倒說;如果倒說,就不能說是真正說了。什麼是倒說呢?譬如我們說:「真如以阿賴耶識為體。」意思是說:真如是阿賴耶識的所顯性,所以真如以阿賴耶識為體。而誤會的人卻說:「真如確有其真實體性,可以出生阿賴耶識之性用。」他們認為:真如可以出生阿賴耶識。這樣地說法,就會產生阿賴耶識之上還有個真如,也就會產生八、九識並存等無量無邊之過失,像這樣地說法就是虛妄說、就是倒說;因為不是正說,所以所說不真。

具有八智的菩薩,第十五個說法的現象是:說已不生憍慢。為什麼樂說、歡喜說之後,能夠不生憍慢呢?因為他發覺眾生其實是平等平等的,只是自己早走幾劫、幾十劫而已,其實大家都一樣,都因為早走、晚走而有差別。既然如此,就在利益眾生的當下,成就了自己的道業,所以實際上:「眾生是來幫助我成就道業的,因此我有什麼好憍慢呢?」菩薩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下座以後心裡絲毫不會有得意的想法出現,還是和平常一樣安然自處,當然也不會在見了左鄰右舍時心中生起慢心來。一個真正開悟的人,套一句江湖中的話叫作:「真人不露相。」你修行再怎麼好,左鄰右舍都沒有人知道。不過坦白講:要懂得不露相,還真是不容易呢!譬如 平實導師曾經說起他在素食店裡用餐的經驗,當他正在用餐時,旁邊正好有人在討論佛法,說得口沫橫飛、頭頭是道。平實導師也不會去關心他們在講些什麼,因為和他們之間沒有什麼交集、也沒什麼因緣,而且時節、根器也不適合。所以,菩薩自己能夠守得住,因緣不適合時就不隨便開口說法。也就是說,唯有真人不露相的菩薩,才能「說已不生憍慢」。同樣的道理,當菩薩八智具足的時候,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證境有什麼了不起,他認為這很平常,沒什麼特別的,所以才能「說已不生憍慢」。

第十六、有八智的人「說已不求回報」。他說法以後不會希求世間果報;只有假名出家人,才會藉著說法而希求世間果報。如果為眾生說法而專門想求世間錢財、希求世間果報的人,這個人就不可能是證悟的菩薩;即使以前證悟了,現在也一定是退轉而不能安忍於如來藏的本來無生,因為他都是落在意識有所得心上。一個真正八智具足的菩薩,絕對不會追求世間有為果報;會追求世間果報的人,就表示他沒有菩薩度眾的這八種智慧。

各位菩薩!以上說明的是:當菩薩具有八智時,說法都會有的十六種現象。可以提供給您作為您自己修行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您簡擇一切善知識的依憑。

這個單元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