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與佛道因緣

第37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隬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子題是:菩提心與佛道因緣。

我們來看一下經文:「若有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即得名為無上福田,如是菩薩出勝一切世間之事及諸眾生。」下一段經文是:「真實義者,能得佛道。無量眾生修行佛道多有退轉,時有一人,乃能得度,如菴羅花及魚子等。」我們來說一下,前一段經文所說的。就說菩薩發菩提心的時候,這菩提心是超過一切世間所有的事情,因為一切世間事不跟佛菩提道相應的;唯有菩薩發起這佛菩提道、這個成佛之心的時候,這個菩提心就第一次被點燃了。在很早以前 釋迦牟尼佛曾經在地獄的時候,祂看到跟祂一起推著這個火車的另外一位眾生(同樣是地獄有情)受到苦難的時候,還受到這獄卒不斷地鞭打這樣的刺痛,他發出很慘烈的哀嚎。因此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就發起了很強烈的佛菩提道的成就的情懷——這就是菩提心,而祂就不顧一切向這獄卒替另外一位地獄有情來求饒;反而一下子就被這一位獄卒所刺死,也因為刺死了,祂就脫離了地獄道。

我們來說這無上佛菩提心,並不是眾生所擁有的,因為一切眾生對於佛菩提道並沒有辦法堪負,所以對這無上的福田並沒有辦法多所領略。所以菩薩能夠發這個菩提心的時候,雖然他沒有甚深的修行,乃至於還是一位凡夫,可是就因為他發起這樣的心志,所以他出勝過一切的世間以及所有的眾生。而在真實義中我們看到說:世間的許多人來追求二乘法,乃至於說世間的善法,可是他們都不能夠得到真正的佛道。而許許多多的眾生他們修行佛道,自己在自己的心念在想:我是在修學佛法。然而卻多有退轉;因為他們不知道佛法所說的是真實義、是無上義、是第一義諦。就是這無上乘的大乘佛法,所以要經過輾轉、輾轉無量劫以後才勉強有人可以得度,就像是魚所生的卵子非常的多,可是真正能夠成就的只有非常少的眾生、只有非常少的魚卵。

那我們來看一看下面的一段經文,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有提到:「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殊勝功德。若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獲如是勝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獲善利!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這意思在告訴我們:菩提心者,祂本身就是可以成就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要跟這些功德相應,只有發起佛菩提道這個菩提心。如果眾生剛發這佛菩提道的菩提心的時候,就能夠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因為法界是不可思議的緣起,從過去、現在到未來,能夠發這個菩提心總是少數、非常少數的眾生。所以能夠如是作,就已經得到這樣廣大無量無邊的功德,因為真心——這真如心是跟三世是相應、沒有間隔的。沒有說過去發了菩提心在未來不會成就,沒有說現在發了菩提心在未來不會成就,沒有說未來應當發起這佛菩提道的菩提心而不會成就;所以應當說過去已發、現在今發、乃至於說未來當發這佛菩提道的菩提心,就能夠成就廣大殊勝的功德。透過這樣的功德,我們就可以瞭解到說:發菩提心是人生最尊貴的事情,是菩薩應當持守的事情。不是因為佛要我們來發這菩提心我們才能夠發,而是因為我們應當瞭解法界的所有緣起,應當瞭解法界所有的體性,應當瞭解自心所含藏的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應當發這個菩提心。雖然這成佛之道非常的遙遠,但比起我們無量劫、來無始之後,還要繼續的輪迴,在未來際還有久遠不可說的分段生死要償受,還有非常多的痛苦需要歷經,這樣來看我們發佛菩提道,這樣長養自己的內心的菩提芽種,終將會成就佛果這樣的果實,所以應當來發菩提心。所以透過這樣就可以瞭解,我們這芽種種下去,這就是無上的福田;因為這個福超過一切世間出世間之福,它是第一福田,因為它所栽種的就是佛果。

透過這樣的佛果我們可以繼續來看,在經典裡面又有說到《大方廣佛華嚴經》說到:「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這意思是說,菩提心者祂就能夠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祂跟佛所演說的一切佛法的諸功德是相等的。並不是離開了諸功德處,還有另外一個法,或是說離開菩提心,還有另外的一個追求之法;所以菩薩應當堅固自己這個菩提心,因為祂可以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五十二位乃至於四十二位種種階位的菩薩行。所以一切如來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為發起了這菩提心,所以才出生了佛道,才能成就佛果;能夠發菩提心者,就已經出生無量的功德,能夠攝取佛菩提道。也就是說今天如果有一位菩薩,他因為受了勸請而發起這菩提心,就應當有生起一個自信,想:這菩提心的自性是圓滿的。因為你發起的時候就能夠跟真如相應,真如就能出生無量無邊的一切功德;雖然你現在還沒有成就,但實際上從佛眼來觀看,就已經注定在未來的時軸上、時間軸上,可以出生佛果。因為對於真如來說,過去、現在與未來並沒有真正的間隔所說,所以應當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就一切智道、成就佛果,一切種智圓滿。

我們再來看到一部經典,因為我們要說眾生對於諸佛這個常法,實際上心裡面是有種種的他想、種種的罣礙,所以對於佛法是很難安住。我們要透過這一段經文來告訴一切的有情:這佛法是不可思議的。這佛法不可思議的話你就不要再去想:我是不是因為發菩提心之後會退轉?我是不是因為發這菩提心之後,沒有辦法容忍眾生的諸染著性?我是不是應該退回二乘?我是在修學佛法,因為佛也允許我可以擁有二乘的情懷、有二乘心,可以遠離一切眾生而自己進入涅槃境界。然而,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提到:二乘菩提實際上並不是究竟的菩提,聲聞人所受的法能夠得到涅槃,那是因為諸佛的方便;然而諸佛是在我們這世間如何開啟這道場呢?我們來看到這部經典《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毘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這些大菩薩總共有多少數呢?總共有十個佛剎。就十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樣大的世界,每一個世界就像是微塵,那麼細小的微塵、數量這麼多的他方諸佛。為了莊嚴 毘盧遮那佛的道場──就是在 毘盧遮那佛示現千百億化身 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莊嚴道場;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些諸佛們都示現菩薩的身形來莊嚴這道場,來在眾會之中安坐,來聽聞 毘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來說法。這些菩薩有廣為人知的觀自在菩薩(世間有時候稱為觀世音菩薩),還有文殊師利菩薩,還有普賢菩薩,那還有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實際上地藏菩薩早已經成就佛道,祂以難以想像的願力,而成就這不可思議的佛果。再來關於維摩詰菩薩,經典裡面還有一部這樣的經典,以維摩詰長者來說這種種的法,來說這不可思議的法。因此我們現在看到在娑婆世界有這麼多的菩薩眾,就是說祂們都是諸佛來示現,在 釋迦牟尼佛的道場裡面出現。所以應當生起莊嚴想,不應當對一切的諸眾生來想說:祂們只是菩薩,祂們並不是能夠迅速的成就佛道等等,或是作其他不如理作意之想。應當想說:我們現在擁有這個娑婆世界這個道場,是有這麼多這麼多難以數盡的諸佛來莊嚴我們。為什麼大家要這麼作呢?為什麼諸佛如來要這樣辛苦地來攝受我們?因為我們的心難以調伏。所以應當想這麼多尊佛,其實一尊佛就已經功德不可思議、就已經如是莊嚴,然後有這麼多尊佛在我們這世界中,我們是不是應當生起自心的莊嚴想?不應當還要再想:我的自心沒有辦法堪負這個佛法,我的自心不能夠向這個佛菩提道前進;來想對這真實義的追求實在太困難,我是不是應當退轉呢?所以不應當生起如是的想法。

我們再看到下一段的經文,同一部經裡面又有說到:「復有無量千億菩薩,現聲聞形亦來會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連、須菩提、 羅睺羅、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波離、阿那律、離婆多、阿難、提婆達多、跋難陀等而為上首;皆已久修六波羅蜜,近佛菩提,為化眾生 於雜染土,現聲聞形。」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在佛世中的聲聞,這些大阿羅漢們,他們實際上都是菩薩;這些大阿羅漢他們是在聲聞眾為首,他們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乃至於種種你難以想像的、造各種違犯梵行,乃至要殺佛的提婆達多都是大菩薩的示現。因此我們透過這樣就可以理解佛道之難以成就,所有的佛菩薩希望莊嚴這個道場,我們是不是應當憫念大家的辛勞,而更堅定自己在佛菩提道的心志呢?

我們再看到下一段「復有無量千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而為上首,皆已成就大丈夫業,為欲調伏下劣眾生故現女身。復有無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此中皆是大菩薩眾,無凡夫者。」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即使是當聲聞的比丘尼眾,為首的這些聲聞比丘尼都已經成就大丈夫業,他們都不是泛泛的眾生,他們一樣是大菩薩,他們是為了要調伏我們這些種種下劣的眾生,所以示現為女身;乃至於來到法會會場的,這些釋、梵、天王等等、以及天龍八部,這些沒有一位是凡夫,都是大菩薩。當我們看到這裡,我們心中的感想是什麼呢?佛法非常的難行,佛法非常的難以成就;因此為了要調伏這娑婆世界難以調伏的眾生,所以有這麼多的菩薩聚集,聚集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面。上首的菩薩們他們就示現為比丘,再來比丘尼,乃至於最後變成了來護持佛法的天龍八部等等。所以我們應當這樣想:我們並沒有遠離佛道,雖然在我們看不見這許許多多的佛世間的因果,這個世間的種種的惡處,以及煩惱,我們心中有疑惑;但是對於諸佛菩薩來攝持,這樣的攝受我們,不應當心生疑惑。因為在佛世的時候,就已經超過十佛剎微塵數的諸佛來到這世間,讓我們知道菩薩行是如是的珍貴。

我們再說一下,為什麼這個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裡面說到:「相莊嚴星宿積王菩薩言:「彼娑訶世界諸有情等,毀罵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諸有情等,少能成辦如斯功德,而多隨順貪恚愚癡怨恨纏縛。』彼菩薩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應名娑訶也。』」這地方在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經文寫的娑訶,我們方便來唸成娑婆),既然是堪能忍受的世界,因此有菩薩來問佛,他說這個世界的有情就是能夠忍受各種言語的罵辱,還有身形上的鞭打、捶打。可是佛說不是!大部分的眾生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功德,反而是被貪、瞋、癡這種怨恨、怨害所纏縛著,隨著生死流而不能夠解脫。這菩薩就覺得奇怪:如果這樣,這世界不應該叫作娑婆啊!

我們來看到下一段經文,佛說:「 相莊嚴星宿積王,彼佛剎土亦有行菩薩乘,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成就忍辱,將護有情善自調伏,若諸有情以眾苦具而來加害,悉能含忍終不放逸貪恚愚癡。善男子!由有如此諸善丈夫,是故彼界名曰娑訶。」這意思就在說,娑婆的世界取這樣的名,能夠叫作堪忍,是因為這個世界有在行佛菩薩道的、行佛菩提道的,發起莊嚴菩提心的這樣的行者、這樣的菩薩出現;這樣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已經供養無量的諸佛,然後成就中間需要在這個世間能夠具備的忍辱的功德,所以他不會惡意對眾生來相向,而能夠護持有情,也能夠自己善加調伏自己的貪瞋癡。即使是其他的有情拿了許多危害他的事情來逼害他、來逼迫他,這樣的菩薩道的行者他都能夠把它忍下來,不會因為在這過程中放逸,而產生貪瞋癡。所以這樣的世界就是因為有這些的大丈夫們,所以稱為娑婆。要明白什麼叫作丈夫:不管是男眾、女眾,能夠堅持自己的佛菩提道,在這過程中,繼續地調伏自己的內心,能夠向著佛道來行走而不致於放逸,而讓自己的佛菩提道這芽種輕易地滅除,這樣就是行佛菩提道,就是真正在大乘行法行走的菩薩。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點擊數: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