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87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我們前兩個講次都在跟大家說,菩薩摩訶薩具足哪八個呢,能夠在菩薩道上面自利利他?這個部分我們之所以會停留比較久的原因,因為這裡面牽涉到說,您在後面的經文裡面可以看到這兩個法呢,其實要成就這兩個法,最根本的就是布施跟持戒。很多人在學佛的過程中,大家都知道菩薩六度,可是往往大家知道菩薩六度是要按部就班的修習的,可是往往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往往都會輕忽了前面的布施跟持戒兩個度的修習。所以佛在這裡面講的這部分經文特別重要的原因是告訴我們:透過布施跟持戒的話,具足了這個八個法之後,其實會對菩薩道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甚至我們可以說菩薩道要走得安穩、適當、迅速、快捷,它的重點甚至有很大一個成分,都必須以這八個法作基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八個法上面,花比較多的原因。
那我們上次講過這個八個法,不知道學員們還記得嗎?我們在這裡再唸給大家聽一次。這個是在《優婆塞戒經講記》裡面的第三輯的第208頁的地方。哪八個法呢?經文上面是這樣說的:「一者壽命長遠、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種姓、五者多饒財寶、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語辯了、八者無大眾畏。」各位觀眾如果手邊有這個書的話,您可以同時翻到,現在可以同時翻到第三輯的第235頁的地方,這裡面是有一部分是相關的經文,我們一併在這裡跟大家作探討。現在我把這一部分的經文唸一次:「菩薩所以求於長命,欲為眾生讚不殺故。菩薩所以求上色者,為令眾生見歡喜故。菩薩所以求上種姓,為令眾生生恭敬故。菩薩所以求具足力,為欲持戒、誦經、坐禪故。菩薩所以求多財寶,為欲調伏諸眾生故。菩薩所以求男子身,為欲成器 成善法故。菩薩所以求語辯了,為諸眾生受法語故。菩薩所以求不畏大眾,為欲分別真實法故。」這個是在第235頁的經文。這一部分的經文跟前面我們說的,到底有什麼直接的關連呢?很顯然當我們前面在看這個八個條件的時候,可以說我們都是完全站在這位菩薩摩訶薩的修學的立場來看,那因為菩薩摩訶薩他在修學、在受持如來藏的這個過程中,也得要注意除了自己的道業精進之外,還必須要進行法布施。正因為這些所以我們在前面跟大家說,單單從菩薩摩訶薩自己的立場來說,看這個八個法的時候,應該是如何的去看。
而這一段經文,我們剛才唸的這段經文,則是菩薩摩訶薩從對方的立場、從眾生的立場來看。為什麼需要這個八個法?這個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經文恰巧就是順著前面的自利跟他利的這個精神;也就是菩薩摩訶薩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為了要度眾的時候,通常都是多方的從對方的角度來設想,設想如何讓他能夠得利、讓他能夠信受之後,然後他才能夠轉入正法學習。
那麼我們來看看菩薩所以求於長命,剛才我們說從菩薩摩訶薩自己的立場來看,如果要進一步的進修道業,當然如果壽命長遠的話,自然會比較好。但是這一段經文裡面,從對方的立場來看的時候,您就會發現到菩薩之所以會求於長命,原來是為了要讓眾生看見,眼前的這位菩薩摩訶薩這麼樣的信受佛法,而且他的壽命長遠;那眾生心裡就會想說,因為每一個世間的眾生,都希望自己活在世間久一些,所以當他看到眼前的這個人,他能夠活得久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想說這個人,到底是為什麼能夠長壽呢?一般世間人當然就會進一步去探究說,到底這個人吃些什麼呀!作什麼運動啊等等的。那這個時候呢,如果一機緣來了,這個眾生有這樣的疑問的時候,當然菩薩摩訶薩當然會機不可失啦!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告訴他: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有機會能夠得到長壽呢?乃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無量劫行菩薩道的時候,都已經透過戒的修習,以及透過智慧的修習,讓我們對於各式各樣的有情都善加的維護、保護而不會去害生。這樣告訴他之後,眼前的這個眾生就會開始有一個新的領悟,因為他從前會覺得說,所有的長壽的來源都不外乎是吃哪一種健康的食物、作什麼健康的運動、定期作怎麼樣的檢查等等。可是現在如果菩薩摩訶薩告訴他說,其實長壽的根本的原因,原來在於要不殺生,甚至要更積極的護生。這個時候相信這個眾生心裡,多多少少都會起了一些震撼--原來長壽還有這樣的條件可以去達成。如果是這樣經過這樣開解的時候,無疑的這個眾生心裡面就會種了一些不殺生的種子在。所以我們說菩薩摩訶薩,要求於壽命長遠的話,站在對方的立場就是要示現給對方看,以便透過這個示現,讓對方有機會可以請法,那個時候您就可以告訴他說,不殺生為什麼這麼樣的重要。
接下來經文上面講說:「菩薩所以求上色,為了令眾生見歡喜。」這個在我們前面講的時候,它的道理是一樣的;眾生如果說第一個時間不排斥,乃至於說光憑表相,也願意聽您說一兩句話的話,那麼您就有機會把正法的種子播種下去,所以在這一點上面自利跟他利的立場是完全一致的。至於下面看到的說,菩薩要求上種姓,是為了要讓眾生生恭敬,這個也是同樣的道理。
然後接下來說求具足身力,是為了要持戒、誦經、坐禪,也是一樣的,也是一樣跟自利跟他利的角度都是一樣的。因為您自己身為菩薩摩訶薩的話,必須有足夠的身力,一方面是要精進自己的道業,所以需要持戒、誦經、坐禪,另外一方面,您需要對眾生作法布施,所以您當然也更需要持戒、誦經、坐禪,所以在這個點上面他的這個立場是一致的。
然後接下來是:菩薩求多財寶要調伏眾生。這個也是同於我們剛才講的,因為你要布施給眾生,適時的時候解除他在生活上面所碰到的困擾;這樣子的話,眾生也因為受了這個好處之後,願意親近願意聽我們說一席話,那這個就是播下正法種子的時候。
那接下來:求男子身,為欲成器、成善法故。從這個成器、成善法故的話,很顯然的我們就可以知道說,這個跟我們一般生物學上的男跟女是沒有直接相關的;只要你是願意接受正法的熏習,就是你是一個器,這個器能夠承接正法的法乳,而不會說底下剛好漏了一個大洞,然後法乳灌下去又全部漏失光了。那就是你可以成一個器,可以承接善法的話,那麼不管你在生理特徵上面是男或是女的話,您都會是在這裡講的具足男子身的這個意思。
接下來說:菩薩摩訶薩求言語辯了,為諸眾生受法語。這個在自利跟他利的立場也是完全一致。
最後一個:菩薩之所以求不畏大眾,為欲分別真實法故。這個在自他的立場上面有少許的不同,因為從自己的立場來說,您要能夠適當的,要把法帶給大眾的話,一定要不畏於在大眾面前站出來說話。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在學習正法的時候,也都必須要有這個心念在:總有一天當我們學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總有一天佛陀必然會交代責任給我們,我們必須要對眾生弘法;那個時候我們可沒有任何退縮的空間,只要佛陀交代了,那我們就得要勇往直前、勇敢承接,這樣才是男子身、才是丈夫氣概。那既然如此的話,我們當然就不能夠有大眾畏。
我上次也說過說:如果真正的一個菩薩摩訶薩,具足了如來藏、受持了如來藏的正法之後,因為世出世間法都不出於如來藏,所以這個菩薩摩訶薩在面對大眾的時候,說實在的也沒什麼好畏懼的,因為一切都是囊括在如來藏的法之內,所以其實也沒什麼好畏懼的。但是這裡的經文講說,如果從對方的立場來想,為什麼希望菩薩摩訶薩沒有大眾畏呢?那是希望說為分別真實法。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從對方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到說,如果你每一句都是如實、如法;也就是說,比方說我們在研習佛法的時候,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慢心,聽從善知識的教導,好好學習佛的經典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所講出來的法,一定到處都是符合佛所說的經典義理的,這個時候你自然而然眾生在聽你所講的法的時候,必然也都是受用無窮。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今天心裡面有慢心的遮障,或者有哪一些個邪見的遮障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縱使在這一時,也許能夠勉強自圓其說,把原來不是正法的東西講來好像是正法一樣。可是各位不要忘了:這個佛法能夠住持人間的話,必定是由於有許多的具有聖法、得聖果的菩薩們,生生世世再來人間弘法。所以如果我們在講解佛法的時候,講的是不如理、不如法,甚至曲解佛法的時候,那遲早一定會碰上再來的真悟的菩薩們,針對我們所說的這些法義予以糾正。那您想想看!就一般人來說,如果您說的法要被人家來糾正的時候,這個時候請問:您的心還能夠有無大眾畏嗎?通常的結果都是被別人糾正了,自己再也沒有辦法理直了,所以當然氣就衰了;一旦氣衰了之後,在大眾面前自然就顯得退怯了一些。所以從對方、從眾生從聽法的立場來看的時候,我們可以從菩薩摩訶薩在眾生面前展現了無大眾畏,那也在表相上面,就可以彰顯了他現在所說的法是 佛陀所傳的正法,這就是這一句說:「菩薩求不畏大眾,為了令眾生能夠分別真實法。」因為只要講的不如理、不如法,被糾正了之後,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大眾畏的這個性質。
接下來,善生菩薩就當然因為這個法—這八個法,如果說,這麼樣的簡單、明膫,讓大家容易依循,而且它又這麼重要,只要我們善於做到的話,菩薩道可以走得非常的安穩順利的話,那當然我們得要問問:如何具足這個八法?所以善生菩薩就幫我們先問了,問 佛說:「如何才能夠具足這個八法?」佛接下來就回答了這個部分。我們一樣先給大家唸經文,請大家參照《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的第214頁。我們接下來唸經文:「無量世中慈心不殺,以是因緣獲得長壽。無量世中常施衣燈,以是因緣獲得上色。無量世中常壞憍慢,以是因緣生上種姓。無量世中常施飲食,以是因緣身力具足。無量世中常樂說法,以是因緣多饒財寶。無量世中訶責女身,以是因緣得男子身。無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緣言語辯了。無量世中供養三寶,以是因緣無大眾畏。」佛在這一段經文裡面,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如果你做到了哪一些事情之後,你就會可以獲得了這個八個法。所以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的地方有布施的法在裡面。那其他呢?再看看!比方說:常壞憍慢,然後至心持戒等等,這個部分倒是跟持戒有關係。所以我們如果整個看下來的話,我們會發現說這個八個法,幾乎都落在布施跟持戒這二個大法上面。這也就是我們剛才跟各位強調的,菩薩六度裡面的前二度--布施度跟持戒度,一般人常常覺得很簡單,也常常覺得很容易輕忽。但問題是這麼簡單的兩個度,居然能夠形成了對於我們菩薩道極具關鍵影響力的八個法,您說您能不重視它嗎?
至於說這一部分的經文來說,因為 平實導師在講記裡面講得已經很詳盡了,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快速跳過的地方,我們就讓各位觀眾自己去參閱講記裡面的內容就可以。比方說:慈心不殺獲得長壽,這個部分請直接參閱 平實導師的講解。常施衣燈獲得上色也是一樣,不過我們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說,這個部分大家看經文的時候,這個裡面講法的邏輯關係是說,如果我們常施衣燈的話,我們會獲得上妙色;可是並沒有說,我們要獲得上妙色的唯一方法就是常施衣燈。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比方說我們以花來供佛的時候,一樣會跟我們的上妙色有所關聯。這個其實就是講到說,最後一樣的供養三寶。供養三寶有很多的方式,假如說我們用花來供養佛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後世所得到了一個自然的一個果報,也是一樣會獲得上妙色。所以提醒大家在看這部分的經文的時候,應該作正確的邏輯理解。也就是常施衣燈會獲得上妙色,但是要獲得上妙色的方法,倒不止常施衣燈一項。
接下來:常壞憍慢,以是因緣生上種姓。這個部分我們只是要補充的說明,跟大家說明的就是布施這個法,或者是說,我們說從長遠來看,我們在三界裡面輪迴所受到的這些因果的狀況來講,我們說法界的定律有一個很自然的定律。就是呢,凡給予的到最後就會收穫,凡掠奪強取的到最後必然就會失去,這個是法界一個很自然的、平衡的道理。從這裡來看的話,你可以看,如果我們在無量世中,我們自己常常檢點心性、常常把這個憍慢之心拿掉的話,那用這樣的因緣,我們就有具足這個因緣,可以生到上種姓的家庭裡面去。當然,這裡面說是這樣說,不過世間的人往往都不能夠把這句話,奉為圭臬好好的去做。我們只要看到許多世間的人,一旦生到上的種姓之後,在好的家庭、好的出生這個出生的狀況之下,往往這些人在世間打滾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因為出生比別人好、家庭狀況比別人好,而處處流露出憍慢的習氣,甚至會在每一次跟其他人應對的過程中,培養出更深重的憍慢習氣出來了。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導致說,在這一世也許是生上種姓,可是因為憍慢在這一世又接著養成了,所以到下一世去的時候,這個條件就又失去了。所以我們說,提醒大家常壞憍慢,這一件事情的話,說來簡單,可是需要大家把它奉為圭臬,好好的做到。最起碼我們在學法,面對正法的時候,應該首先就要把憍慢之心給卸下來。
當然接下來談到就是,常施飲食身力具足。這件事情也是一樣,因為你布施飲食的結果,眾生有力氣了。當然你後世所得到的果報,當然也就是身力具足了。所以以此大家可以來檢點檢點:如果我們覺得,我們這一世的色身不是太如我們的意的話,那或許我們應該多少要注意,要在飲食上面的布施。但是如同我剛才講的,常施飲食的話,他的果報之ㄧ會是身力具足;但是要具足身力的話,他的成就身力具足的條件,卻不只是常施飲食這一樣。請大家注意!
接下來多饒財寶的條件呢,佛說常樂說法。同樣的我們先說,常樂說法是多饒財寶的條件;可是希望後世多饒財寶的話,要做到這個多饒財寶的話,並不止常樂說法這一樣。比方說如果我們在這一世努力的布施眾生,布施給眾生財寶的話,那麼未來世很自然的按照法界的道理,我們就很自然的會有多饒財寶的果報。所以我們要說這個看起來,這個邏輯方向的正確性,請觀眾朋友們要能夠掌握。
常樂說法為甚麼會多饒財寶呢?這個最主要是因為常樂說法,是法布施的關係。法布施所帶來的果報,一定會蘊含著財施的果報在裡面。當然這裡面,因為我們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可能沒有辦法詳細的去說,為什麼法布施會帶來財施的果報,請大家自行參閱這一部《優婆塞戒經講記》的,其餘 平實導師所開示的部分。接下來訶責女身得男子身,這應該也是很直接的。接下來我們剩下來的部分,我們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留到下一次,再繼續跟大家分享。
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