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3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再次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談一談的題目是「如何學佛」。
我們談到這個題目,我們先來看看,對一般人來講,如果您想知道、多知道一些佛法的話,一般人可能會怎麼做呢?我們來看看是說,你可能會採取自己先看看書吧,到書店去找一找、看一看哪一本書比較順眼,然後把它買回家然後再來看看,所以這個是自己看書。如果自己看書看一看,覺得說有一些小小的需求的話,也許會選擇在適當的時候,選擇去聽聽某一位法師說法,或是某一位居士說法等等。這樣子學習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還維持著大部分原來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通常都是在生活的片段之中,你有空暇的時候,看看書或是聽聽法,然後在這些看書聽法的過程中,偶爾您可能會覺得說,心領神會學到不少。像這樣子的狀況,可能是許多的人一開始接觸佛法所採取的方式。
當然,對於任何一種剛開始接觸佛法的方式,我們都隨喜讚嘆,因為,畢竟能踏出第一步都是很困難的事情,可是我們希望跟大家說明說得更積極、更深入一點。因為,像剛才我們說自己隨緣地看書、隨緣地聽經說法這樣子的學習方式,它當然好處就是說,我們維持著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生活不變,只有在空閒的時候,來接觸一下佛法而已;可是它的缺點,正是因為這樣子隨緣的學習方式,往往我們學到的都是皮毛,學到的都是皮毛。並且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狀況就是,往往初學者之間還會彼此的交流心得;如果每一個人懂得的都剛好是皮毛,並且這些皮毛都沒有辦法對在一起的話,互相交換心得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再過來就是說,當這些我們說隨緣的方式學習佛法的時候,這樣子的學習,我們說學習的過程一定是多少都會有一些心得的,有了心得,我們才會繼續地往前學嘛;可是在這樣子學習的過程中,卻沒有人告訴你,這個心得、這個體會到底對或不對;所以,在我們一路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會變成了,我們會把我們的學習全部都是以前面所學的心得跟經驗當作源頭,然後一路延伸下去,到最後的結果也許我們就會碰到了劃地自限的狀況。也就是,我們自以為我們參透了許多的佛法,可是實際上,我們卻始終是在牆角的一個小圈圈,然後一直在小圈圈裡面打轉出不來而已。所以,這個部分我們要說,自己隨緣在有空暇的時間偶爾學一下佛法這個方式,是有它的缺點的。
不過,我們說凡是踏出第一步,都值得隨喜讚嘆的;所以哪怕您是只是這樣子踏出第一步的話,我們仍然要恭喜您。只是,我們也不忘記要叮嚀您,要特別記住,當您自己隨緣這樣修習佛法的時候,請記住我們之前講的,關於佛法一般我們應該有幾個判斷的準則,比方說,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背世間的倫理道德;比方說,行善不是唯一的,除了行善之外,還有無量的法門要學;比方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不要光看法相,光看名氣,而是要回歸這個人所說的法,是不是符合三乘經典;並且請大家在這個階段,要先遠離所有一切密教的經典。這些基本的認知,如果您能掌握到的話,那麼踏出的第一步都是值得恭喜的事情。
可是,如果您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如果您願意真的開始比較認真地想要學學,到底佛法裡面的內涵是什麼、佛法的全貌又是什麼的話,我們接下來,就給大家建議如何的來積極學習。
首先我們說,自己的讀經看書,有時候或者甚至很常會留一個狀況,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釋經文的文字表相;這樣子做的結果,往往會使得我們自己劃地自限,困在裡面出不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要選擇參加共修。當然我們說,參加共修就意味著得要有一些固定的時間,能夠排得出來,然後去參加共修,這個在許多菩薩許多人來講,或許會覺得說這樣好像對生活有很大的改變,其實不然。現在許多地方共修的方式,其實大概都是每周一次的共修,一次的時間大概也都是兩三個小時而已;所以,對於一般人的生活來講,並不會形成太大的改變。
可是如果談到共修的話,我們就要談到,如何選擇共修的道場,如何親近、如何選擇在這個道場裡面教授的善知識。因為,如果我們選擇錯誤的道場,跟了錯誤的老師的話,那很可能學到的都是錯誤的法義;浪費了時間不打緊,反而會使得我們越往錯誤的方向走,那就離真正的法身慧命就越來越遠了;所以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我們要看看,到底應該要怎麼樣去選擇。
首先我們來看看,道場應該怎麼選擇呢?當然我們首先要講的是,那一定得要選擇佛教的道場。常常我們會看到說,有某個道的道場往往在表相上面,看起來好像也是跟佛教的道場一樣;可是往往進到裡面去之後,才跟大家說,這個是某某道的道場,這樣子的話就不好了。基本上,我們按照道理來講,要學佛法,當然就一定要找佛教的道場。
現在問題就是說,除了它是佛教的道場之外,還應該要注意什麼嗎?我們給大家很簡單很簡單的判斷原則。我們說,我們不希望去親近到一個所謂的索隱行怪的道場。什麼叫索隱行怪呢?索隱就是,觀眾們如果你到一個道場之後,您可以一進到道場之後,請您先感受一下這個道場是不是清淨莊嚴;如果說這個道場,您可以看這個道場,一眼望過去擺了滿滿的一桌都是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這些雕像的話,縱使它號稱是佛教,也建議大家這種狀況最好遠離。因為我們說,真正的正信的佛教道場,清淨莊嚴之下,是不會擺一些奇奇怪怪的雕像的,應該都是簡單、莊嚴、隆重的。接下來就是說,如果說觀眾們如果到一個道場去了,如果您看到了,比方說,看到了有一些畫像,或是看到供奉的這些雕像,或者是這些雕像之外,還有一些更奇怪的,比方說,看起來有雙身抱在一起的佛像等等。像這樣子的話,請你回想一下,我們在之前講的,就是佛教——真正純淨的佛教,絕對不會有違背世間倫常道德狀況的。所以,如果您看到這個道場裡面,居然掛著是這樣子的畫像,或者是供奉是這樣子的一個雕像的時候,奉勸您儘速遠離。所以,這個道場的方面,請大家盡量把握住一個原則,就是簡單、莊嚴、隆重。
好,接下來就是,在道場裡面的話,能夠教給大家佛教教義的,就是所謂的善知識,應該要怎麼樣選擇善知識呢?首先,我們給大家一個最根本的判斷標準,就是要用戒律來看;值得跟著他學習佛教教義的善知識,必然是持戒清淨的,必然是持戒清淨的,他個人不能夠違犯了佛教的這些戒律。當然觀眾們可能有時候會聽到說,有一些人會說,「獅子跳躍的地方,兔子不可以跟著跳」。這個言下之意就是說,上師們所做的任何的光怪陸離的事情,弟子們都不應該用一般世俗的眼光去看,因為修行證量還沒有到那邊。這句話聽起來也有它的道理在,不過這個道理應該要用在當用的地方。比方說古時候,禪宗有臨濟大師,那個時候他為了示現的原因,所以臨濟大師不禮拜祖師的塔;又有比方說,有一位丹霞的禪師,他把木頭刻的佛像拿來燒了;或者是說德山的禪師,也告訴弟子們,這些經教如果只是玩弄文字的話,那就好像是什麼呢?好像擦鼻涕的紙一樣。像這些祖師們,用這些非常激烈的手段,他主要是為了當時在周圍的弟子、從學的弟子,為他們示現禪機,開示他們一條悟入之道。所以,所有的這些禪師們特別的作略,其實只有在他親近的弟子,才能夠領略到這個作略真正的精神;後世的人在看這些公案的時候,應該要非常的小心,不可以落入狂禪裡面。並且我們剛才說,這些禪師們的作略,之所以能夠有這些作略,其實在後代的眼光看來,也都是因為說他們具有真正的佛法證量,才可以這樣子。在我們現代來看,特別是說現在是告訴大家如何去選擇道場,如何選擇善知識,這個就表示說,大家現在是剛開始從學的時候。那既然是剛開始學的話,萬萬沒有這些善知識們會為了這些弟子們,故意去示現一些什麼特別的狀況。所以,我們還是呼籲大家,就是說善知識第一個判斷的準則,一定得要持戒清淨。
但是這個持戒清淨的部分,另外講到持戒清淨,我們就要順便跟大家說,有一些觀眾們也許會聽到,比方說,有一些個道場,在裡面說法的善知識,可能會在法義上面,會為了要辨正法義的關係,所以說哪一個人說得對、哪一個人說得不對。這個部分來講,可能有些觀眾會覺得說,按理說,學這些佛教的話,就要做好事、就要做善事,所以都要說好話;既然如此的話,那是不是表示說,在道場裡面說法這些善知識,如果說了哪一個人的法不對,那是不是就是批評別人的不是呢?關於這一點的話,我們就必須要來認清。我們要認清的是說,善知識在作這樣子說法的時候,到底是在毀謗他人的身口意行,還是在作法義辨正,我們給大家舉了兩個經文出來。
比方說在《優婆塞戒經》裡面,佛陀就已經有開示菩薩們說,雖習外道的經典,學習外道的經典是為了要破除邪見,為了要出勝邪見;所以,佛陀其實告訴弟子們說,本來就有所謂的破斥外道的觀點存在的,像這樣子的菩薩,佛陀尚且稱他為實義菩薩。所以,為了要建立眾生的正知正見而破斥外道,這個行為本來就是菩薩所當為的;而不應該在這個點上面,用所謂的說他人的不是這一點,來說這個菩薩的不是。
另外就是說,我們再給大家舉一個經文,就是在《長阿含》的《遊行經》裡面,佛陀也告訴比丘說:比丘啊,如果你聽到了有哪一個比丘,說了怎麼樣的法之後,你不要一下子就把他全然不信,也不應該全然的就把他的說法丟棄;應該是聽了這個說法之後,應該是怎麼樣呢?「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這個意思就是說,當你聽了這個說法之後,回頭來自己應該要根據佛陀所說的這些道理,好好地加以判斷思惟。這個其實就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智慧為先導,依法不依人。佛陀對於弟子們的開示,都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從《長阿含》《遊行經》裡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放到現在來看。如果您在道場裡面聽善知識,或者您在書上看到善知識在寫誰不對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要回想看看,在《長阿含》的《遊行經》裡面,佛陀在教弟子的時候,弟子們在聽法的時候,本來就應該要按照這個原則好好去分辨的。並且佛陀還說,佛陀說如果這個弟子經過反覆的推敲之後,發現所聽到的這些說法是不正確的話,那麼這個弟子應該要正正當當、直截了當的告訴這個說法的人說,「你說的不對,佛陀說的不是這樣。」
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同樣的,各位如果在道場上,聽善知識說到哪一個法不對,或者在書上看到善知識寫哪一個法不對的時候,請大家想想看,佛陀教弟子是怎麼教的呢。這個時候,如果您有心學佛法的話,其實您也應該就這個善知識所講的道理,或是所寫出來的道理,好好地分辨看看,這個合不合道理。如果他談的都是法義的對錯的話,都是法義的對錯的話,這個就是菩薩所該當為;因為菩薩,絕對不會有哪一個菩薩,眼見著這一些邪見、這些不正確的知見誤導眾生而不出手相救的道理;那當他出手相救的時候,我們又怎麼能責備這個發悲心的菩薩,說他說別人的不是呢?所以,這其中判斷的基準就在於說,我們在看的時候,要看這個到底是法義的辨正,也就是說針對法義去說誰對誰錯,而不是針對這個人身口意行到底檢點不檢點,然後再作這些無謂的評斷。
再來就是說,當然我們在看這些善知識的時候,我們再給大家回顧一下,首先選擇善知識的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戒律清淨。那麼戒律清淨的時候,請大家也要注意,不要因為善知識在進行法義辨正了,就開始認為說這個善知識在說別人的不是,是違犯了這個佛教的戒律,其實不然。實際上,乃至於我們說,乃至於當善知識因為法義辨正的關係,乃至於把這個說錯法義的人,把他說成「愚癡人」的時候,這個時候您也千萬不要因為「愚癡」這些字眼就認為說,「哎呀,這個善知識可能身口意行不夠清淨,所以才會這樣子來批判別人」。實際上,「愚癡」這個字其實在佛經裡面,佛陀就不斷的對於一些的外道,乃至於說對於教內的這些弟子們,只要他們所說的偏離了佛法的正道了,並且執迷不悟的時候,世尊也都會訓示他們說:「愚癡人啊,你們應該要好好的想一想。」所以,光是從這一點道理來看,我們應該要回歸,看看說當善知識在說誰對誰不對的時候,這個其中所牽涉到的法義的狀況。
再過來就是說,有了清淨莊嚴的道場,並且也有了持戒清淨的善知識可以從學,請大家務必還是要回歸要聽聽看這個善知識說的法到底是什麼樣的法。如果說的法,僅是從頭到尾都只是教人行善的話,因為我們之前就跟大家講過了,行善只是其中之一啊,還有許多的法門要修學的;所以如果說了半天都只能教人行善的話,可能我們應該要建議大家再去參學其他的善知識了。同樣的,如果說在說法的過程中,沒有提到,沒有辦法完整的闡述解脫的道理,那麼這個說法也是有缺失的。甚至沒有辦法完整的說出,從凡夫位一個階位、一個階位一路修行,乃至於成佛的這些次第跟道理,如果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甚至完全不講的話,那麼我們也要建議大家,像這樣子的話,大家應該要趕緊另外再找善知識來參學。
所以,總而言之,我們今天跟大家講的就是說:只要您有心想要學佛,不管如何,您踏出第一步都是值得讚嘆的;只是我們要更積極地勉勵大家,就是自己學佛是有它的限制在的,往往會陷入一個角落,然後沒有辦法突出,沒有辦法突圍;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參加共修,參加共修的話,有牽涉到選擇清淨的道場,選擇好的善知識。這裡就提供以上給大家參考。
我們今天就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