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第22集
由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單元,我們要一起來探討的是「佛為什麼要度眾生?」這個題目。

在《金剛經》中有一段經文,相信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一定都很熟悉,就是 釋迦牟尼佛對須菩提尊者說:【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既然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那為什麼諸佛世尊在人間示現成佛的時候,都要度眾生呢?又是什麼道理而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兩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在前面一集探討「佛陀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必須菩薩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以上時劫,透過五十二階位的修學,才能夠具足圓滿成佛所需的福德與智慧;然後才在一世界中示現受生人間,八相成道,成就究竟佛;而且每一個佛世界,都只有一佛住世弘化,不會同時有二佛住世。這個歷程及結果的示現,代表著幾點重要的意涵:第一,諸佛都在人間示現成佛;第二,諸佛都是菩薩歷經長劫修集圓滿成佛所需的福德與智慧後,來人間示現成佛;第三,每一佛世界都只有一佛住世弘化,不會同時有二佛住世。

這第一點說諸佛都在人間示現成佛,諸佛都是來人間八相成道,示現成佛。所謂八相成道,是指從兜率天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這八件事代表著諸佛在人間示現成佛由始至終的歷程。這次人間示現,與之前菩薩五十二階位中超過三大阿僧祇劫世世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成道」,也就是成就究竟佛道;因此,成道雖然只是最後身菩薩示現成佛的八相之一,但卻是八相中的主腦,所以特別標出「成道」之名,用以代表整個示現的歷程。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說明的是,八相當中第一相的從兜率天降,也就是兜率降生。兜率就是兜率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這個兜率天又分為內院與外院,內院是最後身菩薩教化諸天天人的淨土,外院則是天人享樂的地方。經中說 釋迦牟尼佛是從兜率天降生人間示現成佛;彌勒菩薩現在也在兜率天彌勒內院,盡其一生說法度眾。到了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都滅了以後,彌勒菩薩見時機已成熟,就會從兜率天降生人間,繼續 釋迦世尊之後在娑婆世界成佛,是為 彌勒佛,我們尊稱為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所以,彌勒菩薩又稱為一生補處菩薩,就是盡此一生就要遞補佛位;在彌勒內院盡此一生,就要示現來人間遞補佛位。這裡所說的時機成熟,就是指有緣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

不只 釋迦牟尼佛及 彌勒尊佛是從兜率天降生人間成佛,娑婆世界在賢劫,現在的賢劫、過去的莊嚴劫以及未來的星宿劫,三劫各有千佛,也都無不從兜率天降生人間成佛。乃至於如《華嚴經》中也是這樣說。《華嚴經》中說:「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從兜率天下、入胎、處胎、初生、出家、成佛道。」(《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三)所以,兜率降生實為諸佛常法,並非只是 釋迦牟尼佛或者是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的特例。

可是,諸佛常法卻為什麼要降生在人間示現成佛呢?這其實是由於諸佛的大願。比如《法華經》中記載了 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舍利弗這樣說:「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妙法蓮華經》卷一)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所立的誓願,是要度化教導一切眾生皆成佛道,都能成佛。諸佛之所以不像不迴心的二乘人聲聞阿羅漢,或者是緣覺辟支佛一樣,畏生、厭苦、急證涅槃,祂能從最初的因地初發心菩薩開始,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以上的久遠時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精勤修學,直到成佛,都因為同樣發了這樣的誓願的緣故。像菩薩最初歸依三寶,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就已發了四宏誓願。四宏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宏誓願是諸佛及菩薩共通的願,可以說是佛菩提道修學的總願。這個願就是以「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化無量無數的一切眾生為首要。

再者,比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中,世尊也有這樣的開示。世尊說:「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頂,當得如來自覺地。善繫心十無盡句,成熟眾生;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聖樂之三昧正受故。」(《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這裡經文所說的十無盡句,就是十無盡願。一切菩薩要入初地的,都要先在佛前勇發這十無盡願,藉著這增上意樂的大悲心,讓十迴向位滿心的菩薩得以進入初地。這十無盡願都是為了成熟眾生,就像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有這樣的開示,說:「發願盡於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大乘起信論》)所以,十無盡願是大願,而且是殊勝大願,所謂遍法界,盡虛空,盡未來際;虛空無盡,因此法界無盡,這十大願隨之無盡,未來際無盡故,這十大願隨之無盡,所以稱為十無盡願。乃至成佛之後,也不捨十無盡願,窮未來際,所以稱為大願。如果不發十無盡願,就不能成就菩薩十地行,當然永無成佛之期。初地菩薩由於發了這十無盡願,就能逐漸成就佛道,因此稱為大願。如果十無盡願不是依著大悲心而發,而是只想著自我修證的私心而發,因為有私心就不是清淨,那就不是《解深密經》所說的增上意樂清淨,當然也永遠無法成就究竟佛道,具足佛陀的果德。

從這裡來看,「眾生無邊誓願度」,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既然是諸佛在因地行菩薩行時所發,乃至成佛之後也永不捨棄的殊勝大願,那麼諸佛成佛當然就不會選擇,大部分的眾生都像經典上所說的不得遇佛、不聞正法的八難之處。

八難就是:地獄、畜生、餓鬼、長壽天、邊地、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以及佛前佛後。這其中像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的有情,他們是報障深重,眾苦逼惱,不能夠修清淨梵行,所以也難學佛聞法;想要度化他們,當然也很難。長壽天是指色界及無色界諸天的有情,雖然壽命長久,卻喜好住於色界或無色界的寂靜境界中,甚至以之為涅槃,不求佛法,所以也稱之為難。邊地則是指鬱單越洲,這裡有情都有殊勝的樂報而沒有種種的苦事,都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不識佛法,也不求出離,當然也是難以度化的。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雖然說也有盲聾瘖啞諸根不具的,不能見佛聞法的,也有世智辯聰,只知熏習真實心外的世俗作務,邪見深重,不信出世間正法的;但就大多數欲界人間眾生而言,這些畢竟都只是少數,反之,大多數欲界人間的眾生,是比較沒有這些障難,比較容易受教度化的。所以,諸佛為了圓滿度化眾生的大願,都在人間示現成佛。

另外,從諸佛都是菩薩經歷長劫,修集圓滿成佛所需福德與智慧後來人間示現成佛這一點,也可以知道,成佛之後必定會度化眾生永無窮盡。否則,歷經長劫修集這麼廣大的福德,具足了這麼圓滿殊勝的智慧,好不容易成佛了,卻不以之來利樂眾生度化有情,又有什麼用呢?在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為了度化眾生,以祂深妙的智慧,方便善巧,施設種種譬喻言詞,或者以大自在神通之力,示現種種勝妙的境界,乃至 佛陀成就的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也無非是為了要令眾生起信,願意受教而得度化。可以說,菩薩歷經長劫修集圓滿成佛所需的福德與智慧後示現成佛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具足福德與智慧,用來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其次,我們不妨再來談一談諸佛世界,也就是諸佛國土,或者稱為諸佛淨土,與度化眾生的關係。在《法華經》中,我們看到 釋迦牟尼佛為那些聲聞弟子們授記,會在未來某時某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會成佛,然後他們的佛號是什麼,佛國如何的莊嚴,弟子有若干等等;這其中弟子們成佛時劫的速緩,還有他國土莊嚴的差別,以及弟子的多寡,卻各有不同。佛是實語者,是不誑語者,釋迦牟尼佛對於弟子們這樣子授記、這樣開示,當然是有祂的深意的。

應該要知道,如果沒有莊嚴自己的淨土,將來沒有佛土,就永遠無法成佛。所以,既然發了四宏誓願,「佛道無上誓願成」,那當然要莊嚴佛土;若是不莊嚴佛土,就無法成佛。可是佛土、佛國淨土,到底是怎麼樣莊嚴起來的呢?莊嚴淨土是該莊嚴什麼呢?是要莊嚴你的自心如來。莊嚴自心如來以後,你將來成佛了,過去曾經聽你說法,或者因為你所幫助而證悟的菩薩們,都會生來你的佛土中;有很多人要生到你的佛土來,這些人的第八識跟你的第八識配合,自然會成就一個新的佛世界。這樣才是真的莊嚴佛土啊!菩薩就這樣生生世世乘願再來,不斷的利樂眾生,幫助眾生證悟,這些人跟隨他學法,悟了或者不悟都可以;將來他的成佛因緣,就靠他所度的這些人,單獨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成佛的,因為佛土不能成就。當他利樂了這麼多人,這些人都跟他有緣,後來這些人得道的因緣成熟了,就是他成佛的時候。所以,他成佛的時節因緣到來的時候,這些人的自心如來都會共同跟他製造出一個世界來。也就是說,要有眾多有緣的眾生的如來藏,跟你的如來藏共同成就一個佛世界,這樣你就能夠成佛。

如果沒有莊嚴佛土,就沒有辦法成佛。所以莊嚴佛土,不但要莊嚴自己的自心如來,還要莊嚴大眾的自心如來。這也就是 世尊在《法華經》中所開示的,世尊說「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妙法蓮華經》卷四)的道理所在。同樣的,在《維摩經》中也有說到,說:「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所說經》卷一)另外又說到,說:「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維摩詰所說經》卷一)所以,莊嚴佛土就是從清淨自心如來而來,想要清淨佛國佛土,要靠自己努力清淨眾生的自心如來,而產生莊嚴的結果。若是沒有一世又一世不斷地教化利樂很多眾生,將來你就無法成佛;因為你的佛土不能成就,因為是沒有攝受弟子以及莊嚴佛土,所以你的佛土也沒有辦法成就。所以,菩薩利他其實是利己,因為這樣才能莊嚴未來成佛時的佛土。所以為了莊嚴佛土,必須要利樂有情;利樂有情的結果,就能莊嚴自己的佛土。

當未來自己的佛土成就的時候,自己成佛了,那個佛土其實是與眾生共有的,因為不是單單靠自己的如來藏變生出來的,這樣才叫作莊嚴淨土。當這樣莊嚴佛土的時候,因為所莊嚴的佛土都是大家的自心如來,這樣的莊嚴佛土,其實是沒有表面上看見的佛土可以莊嚴,但這樣才是真正的莊嚴佛土。可是自他佛土都莊嚴了以後,再從實相法界的第八識自身來看,自己和他人的佛土,這個唯心淨土,有沒有莊嚴可說呢?結果是沒有任何事相上的莊嚴,所莊嚴的都是自己與所度眾生的自心如來。所以《金剛經》才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土正是要這樣莊嚴的,而不是用黃金去貼,用玉石去擺設,絕對不是這樣莊嚴起來的;因為這種事相上的莊嚴佛土,都只是生滅法,不是真佛土。

說到這裡,也就可以瞭解為什麼 世尊在《金剛經》中要這樣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以及另外一段經文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這樣瞭解就可以知道它的道理所在。因為說佛度眾生,所度的是以五陰十八界顯現的四生九有三界六道一切眾生,但五陰十八界都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有生也有滅的生滅法;這種事相上只有一期生死的生滅法,根本無法度到解脫的彼岸,怎麼能夠說佛有度眾生呢?至於眾生實相法界的第八識如來藏,本具涅槃清淨性;祂本來就在解脫的彼岸,又怎麼能夠說佛有度到祂呢?

我們今天講解這個問題就到這邊。

阿彌陀佛!


點擊數: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