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證般若前應注意事項——修集福德資糧 (上)

第69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概說」,今天要進入的主題是:開悟證般若前應注意事項。

開悟證般若,有三個部分要來為大家介紹:第一個是修集福德資糧,第二、建立正確知見,第三、簡擇真正善知識。這三種是應該注意的事項,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修集福德資糧方面。

佛菩提的法道是無上的、甚深廣大的、無有能超越的。因為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它不是最究竟的,因為他還沒成佛,所以它是有上法;那佛菩提能夠含攝聲聞菩提、緣覺菩提,最後圓滿佛道,所以是無上的,沒有一法可以再超越它的。它是甚深廣大的,它是連聲聞緣覺都不能知道這個智慧內容是什麼的,含攝了世間法,含攝了聲聞緣覺所證的出世間法,同時也含攝了佛道本身的世出世間法。十地滿心的菩薩進入等覺位,仍然不能思議說佛地的智慧境界是如何;而等覺位的菩薩呢,十地以下菩薩都不能了知說等覺位的菩薩到底智慧如何;更何況說未入地的菩薩要能夠思議佛地的智慧境界,那更別提說三賢位的菩薩,要如何能夠思議說佛地的境界是如何呢?

而三賢位中七住位菩薩所修證的般若總相智、別相智,是修學十地一切種智的基礎。但是,不知不證法界實相的阿羅漢,他尚且無法了知七住菩薩親證般若實相的智慧境界,更何況圓滿一切種智的佛地境界,阿羅漢要如何能夠思議呢?阿羅漢本身是人天應供,因為已經能夠出離三界,功德已經讓人天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佛地的境界,卻是阿羅漢所不能思議,而七住位菩薩所證法界實相,阿羅漢都還不能了知呢;所以我們說,這樣一個內涵佛菩提道真的是無上甚深廣大。

那在這種前提下,我們知道說,佛菩提的這種函蓋含藏的法是這樣子,等於說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都含攝了。我們再來從福德與功德的角度來校量,以窺一二。

舉一個例,在《優婆塞戒經》裡面 佛有說:【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果。】(《優婆塞戒經》卷一)

經文中所說的說,外道他斷欲而且發起禪定,證得禪定以後,他所得的這種天福,勝於在欲界一切眾生所修的福德;一切眾生在世間,在欲界世間所修的福德,都不如這個外道斷欲修的禪定以後所得的天福。那麼須陀洹人呢,勝於一切外道異見;須陀洹人就是解脫道中斷我見的初果人,他所得的這種福德,勝於一切不同見解的外道他斷欲證得禪定所得的天福的這種福德。為什麼呢?因為斷我見的初果人,他已經有一分這種解脫的功德受用了;他這個是順於第一義諦的善法,這樣的善法它是清淨解脫的,清淨解脫的當然是勝於一切繫縛在世間的善法。因為一切外道所修的這個禪定天福,它還是繫於世間的,繫於三界中的;可是,初果人他所修的斷我見,他斷了我見以後功德,這種功德所生的善法是離繫的、是清淨的。這樣來看待,所以,以這樣的功德所生的福德,才會說殊勝於一切外道斷欲以後所修的這個禪定所得天福。這樣瞭解以後,當然二果人當然勝於初果人,三果人勝於二果人;然後四果阿羅漢,已經能夠解脫於三界,解脫道已經修滿足了,當然他第一義諦的善法的這種與解脫相應的法更加殊勝,所以他的福德也勝於三果;然後緣覺辟支佛的解脫的智慧功德,是勝於阿羅漢的解脫智慧功德的。

但是,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卻是勝於一切辟支佛果;也就是,在家之人發菩提心要修佛道,他的福德卻是勝於辟支佛的所得的福德。為什麼?因為,這個聲聞緣覺本身,他雖然能夠證得解脫果,他的福德非常殊勝,他的這個善法是清淨解脫的;可是終究他最後捨報以後入於無餘涅槃,他不能再自利利他,不能再自己去往前修佛道,不能再以自己的所得的功德來利益他人,因為消失在三界;所以,他雖然福德殊勝,可是卻不如一位在家菩薩發菩提心要來修學佛道。因為,這位在家菩薩發菩提心要修學佛道,他是不畏懼生死的,同時他因為不畏懼生死發大心,能夠於這個三大阿僧祇劫中次第修證,他能夠實證如來藏;實證如來藏以後呢,接著他能夠次第往前修,而自己能夠進入到修道位,最後成佛。這過程裡面他以利益眾生為主,所以能去攝受眾生,能為他們解說這些佛法,讓他們能夠得清涼法而得安隱,同時也能夠修佛菩提道;那麼這些被他所度的人,能夠也一樣發大心修佛菩提道,又能夠再利益更多人,這樣的福當然是不可數、非常殊勝啊!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瞭解說,這個佛菩提本身的這種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他所引生的福德也是不可思議的,這是一點。

我們再來說,進入佛菩提道以後,他因為功德的差別,福德也有差別,我們來舉《金剛經》的一段來為大家說明。

《金剛經》裡面 佛說:【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否?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在經典裡面(《金剛經》裡面),佛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行布施,怎麼樣行布施呢?以佈滿恆河沙數的這種這麼多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拿來布施,他所得的福報、所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是很多的!須菩提回 世尊說:「是啊!這樣的福德確實很多。」可是這樣的福德,卻不如怎麼樣呢?不如善男子、善女人,在《金剛經》裡面,他對《金剛經》能夠如實了知。而對《金剛經》能夠如實了知的意涵的前提是什麼?就是要實證金剛心;因為《金剛經》所講的是指金剛心如來藏,能夠實證金剛心如來藏,就能如實了知《金剛經》所講的內容,原來在敘述金剛心的法相。那麼能夠如實了知《金剛經》的內容,能夠為他人解說,乃至只是受持《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而為他人解說。可是,為他人解說一定是如實解說,因為自己實證了金剛心。

但是,所謂如實解說,他一定是覆護密意而說。因為,金剛心所說的是金剛心如來藏的整個法相;而金剛心如來藏是哪一個心呢,他需要這個佛子自己去求證。那麼 世尊在經典中多次的提,讓菩薩們能夠警覺引以為戒,說不可以去明說、顯說,把如來藏心明白指示出來,要隱覆而說;隱覆而說以後,讓這些佛子們自己能夠實證;實證以後就能夠瞭解實相心的內容,能夠瞭解經典中所說的這個法的內容。那因為這個法呢是很重要的根本,所以一定要經由實證,而不能隨便的去明說、顯說;所以,能夠如實講解《金剛經》的人,一定是覆護密意而說。所以,實證金剛心如來藏的人講解《金剛經》,他一定是覆護密意而如實解說經典的內容,那麼就能夠讓聽他解說的人能夠瞭解,能夠瞭解說原來經典裡面 佛所說的實相心的法相是如何,那麼應該要來實證。

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的福德,勝於前面所說的遍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拿來布施的福德。為什麼呢?因為,進入佛道修道以後的行布施,如果說純粹是行布施,以財物來利益有情,那個只是財布施,只是利益有情的五蘊身——一期的五蘊身;可是你跟 佛所說的說能夠受持《金剛經》,為他人解說《金剛經》,這個是法布施;法布施是在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而且法布施是能夠延續 佛的法脈,讓 佛的法脈、佛的正法,能夠不被邪見外道所摧毀;佛的法脈能夠持續存在,自然能夠讓更多人——想要求佛法的人,能夠去聽聞、能夠信受。所以 佛說,如果能夠在《金剛經》中如實的,乃至一偈四句偈的為人解說,這樣的福德勝於前面的福德。

這個道理就是告訴我們,進入佛菩提道以後,修福德還是要依止於功德而修。所謂功德就是自受用功德。哪一種是自受用功德?第一個是斷我見,第二個佛道最重要就是明心見道,開悟找到實相心如來藏。因為開悟以後找到了自己的實相心如來藏,知道說原來自己的五蘊十八界的假我,都是由祂出生,祂是真實法,祂是真正的不生不滅的我,可是祂卻是真實如如;真實如如的法又那麼自在,又本來解脫,這個就是自受用的功德。也就是說,自己的自我雖然還在三界生死中,自己的自我雖然還跟種種煩惱相應;可是卻觀察到說,這個真實的如來藏的我,祂卻是這樣的自在,這樣本來解脫,這樣的隨眾生緣,這樣的隨著我們染污的意識心、意根,而在三界中呈現變化諸法;這種解脫的功德,讓善男子、善女人能夠依止於祂而來行菩薩行。這種行菩薩行的過程裡面,就會以自己的這種解脫受用,而不會計著在說是為了自我,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或者說為了自己的解脫,而會為了整個佛法的所需,為了眾生的法身慧命。

因為這樣的部分的前提就是說,自己有一個這種實證以後的解脫功德受用。因為這樣的功德本身所引生的福德很大,那麼再去發大悲心,來為眾生解說金剛心的內容,讓善男子、善女人所度的對象,也能夠成為善男子、善女人,而進入佛道中,真正能夠實證而得功德;實證了以後得的功德,所引發的福德也是很大。所以,因為福田本身非常殊勝。所以,進行法布施者,因為自己有實證的功德,所以施主也非常殊勝;所布施的法是佛菩提殊勝的法,所以這個布施的物也非常殊勝;那麼對象呢,如果說他也能夠實證,那麼被布施的對象也非常殊勝。所以,因為三者都非常殊勝,而這樣布施的善男子、善女人在行法布施的過程,卻不著於自己有在布施,也不著於說有布施的法,也不著於說有一個布施的對象,以這個實證的解脫的功德,然後能夠觀察三輪體空來行布施,來行菩薩行,所以說這樣的福德非常殊勝。這是為什麼?因為有功德為依止。這個功德所依止的,就是實證如來藏。所以說,實證金剛心如來藏所發起的般若實相智慧,它是能受持如來藏的福德這麼殊勝啊!前面已經告訴大家了。

就發菩提心本身這要注意一下:發菩提心一定要注意是發佛菩提心。因為發菩提心如果是發二乘菩提心,那就沒有這麼殊勝了。而在家菩薩發成佛的菩提心,他的福德已經勝於一切辟支佛果了;那麼實證以後的福德,實證以後所生的福德,再去行法布施的福德,前面由《金剛經》裡面的一段話,大家也知道了這樣的殊勝。

你要實證如來藏,就一定要修集具備一定的福德資糧。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法本身殊勝,這個法本身能生的福不可限量;那你既然要去實證祂,自己本身怎麼能夠是兩手空空而沒有資糧呢?所以,你一定要修集具備一定的福德資糧。那麼要修集哪些福德資糧呢?

這個福德資糧修集的前提,我們要先跟大家解說的,就是善根的修集。也就是說,你要具備實證般若的福德資糧的前提的第一個,首要就是善根的修集。那善根之首就是什麼?就是信根。這個信根呢,我們從菩薩這樣子次第修證上去的階位來為大家說,比如說十住位之前的十信位。十信位的修集,十信位的滿心要進入住位,得要多劫於三寶修恭敬供養,而讓自己能於三寶生信;也就是說,自己要能夠進入住位修行,一定要先經歷前面十信位不斷地於三寶修恭敬供養,然後十信位滿足以後,才能進入十住位。所以說這個信根的重要性就在這裡。這個信根呢,我們說你要能夠滿足信根,當然你要依止三寶。所以這個前提就是:你要知道什麼是三寶,佛法僧三寶的意義是哪裡。

那麼就要知道說,原來佛不是二乘阿羅漢,因為阿羅漢他只是已經修了斷除三界生死的煩惱而已,他還沒有成佛,那阿羅漢的法就不是佛的法;所以,佛法本身就是能成佛的法,而不是能成阿羅漢的法。那麼這第一個對佛的了知。

同時要知道說,佛祂是經歷了菩薩道十地的修道,最後才能夠成就等覺位,最後成佛。那要成就的果德呢,有大菩提,有大涅槃。大菩提就是前面所說的,你要有四智圓明,要圓滿一切種智;大菩提這個部分成滿了以後,還要有大涅槃的成滿,大涅槃的成滿就是,最起碼一定要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要實證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當然最後成佛要實證無住處涅槃。不可以說成佛了可是卻不知道什麼叫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說他成佛;不可以說他成佛了而說他不必要經過十地的修證;甚至於不可以說他成佛了而說他沒有開悟,沒有實證金剛心如來藏。這些次第你都要瞭解,才能說這樣子才真正是成佛。這些內容就是佛法。

那僧呢?就表示說要,能夠如實實證佛法的內容的僧寶,同時他也要能夠將佛法內容,來傳授給想要求佛法者。如果說這個僧他所傳授給你的只是聲聞緣覺的解脫法,那麼這個僧寶本身他就不能傳授給你佛法,這個你要知道。也就是說,僧寶本身你要知道:「他是能傳給我佛法的菩薩僧呢?還是他只能傳給我解脫法的聲聞僧?」所以,我們對於僧寶也要知道,你才能夠說你要依止於佛法僧三寶,然後來長養自己的信根。

那麼你能知道說,原來在佛法中的僧寶還有分,還有分聲聞僧,還有分菩薩僧。當然啊!因為佛法裡面含攝了聲聞緣覺的解脫法,含攝了能成就世出世間法的佛道,修這個世出世間法就是菩薩;那菩薩當然有菩薩僧,也有在家菩薩。出家的菩薩現了聲聞相、受聲聞戒還是菩薩僧;可是菩薩也有是現在家相的,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菩薩都是現在家相的。可是,菩薩所強調的是什麼?實證,而不是在於說你是現聲聞相,還是現在家相。因為菩薩所講求的是實證的證量,以實證的證量來稱為他是上位菩薩。那麼,出家菩薩實質上來講是,心已經出離世間了,已經依止於本來解脫的真實如來藏了,這個就是出家的實質。那麼現聲聞相的這種出家表相,那個部分就是我們要瞭解說,現聲聞相以及現在家相的菩薩,都要以實證來檢討說哪一位是上地菩薩。這個就是我們對於僧寶所要認識的部分。

那麼對於信根的長養部分,我們下一堂再繼續。今天就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