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33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節我們簡單地介紹了「加行位的意義」。我們說到加行位就是有作用,它可以讓我們加快腳步,提升我們對佛法實證的知見,所以說它是有作用的;而且它也就是在說明,我們在修學的時候是應該要加快腳步,所以說叫作加行。另外我們也解釋唯識五位,所謂的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道位還有究竟位,跟菩薩五十二位階——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十二位階,它所表示的意涵是有所不同。也就是說,菩薩的五十二位階所描述的,是三大無量數劫他所要前進的一個詳細的位階;可是唯識五位所要描述的並不是三大無量數劫,唯識五位它所要描述的是,一位菩薩他在一生修行,他所要修學的一個過程還有他的目標。
所以說,資糧位跟加行位,在菩薩的每一個位階都是需要資糧的。也就是說,我們即使要進入十信位的滿足,那也是要資糧。譬如說,如果我們在十信位的時候,沒有來聽聞佛法,沒有熏習一些佛法,乃至於沒有對眾生有布施,或是對眾生沒有持戒,或是對於說一般的人沒有忍辱,表示這個人根本不會去修行的,他對宗教也沒有興趣。如果有人對宗教有興趣,他也想要修行——修身養性,那他開始就會有一些資糧。有了資糧之後,他可能還要想到說「我怎麼樣可以讓我的修身養性能夠有更好的境界」,那個時候他就是進入了加行了;因為他就要開始加快腳步,來看看說「哪一個宗教對我是有幫助」,這個就是他的加行。而前面他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能夠對於他人行種種的布施,也對人家輕言軟語,這樣子就是他的資糧。所以說,即使十信位的滿足,也是要經過資糧跟加行。所以,菩薩的五十二位階的每一個階段,事實上都有資糧跟加行;並不是說資糧位跟加行位是菩薩五十二位階裏面的特定的某一個位階,這樣的見解是錯誤的。
後面唯識五位裏面的通達位、修道位跟所謂的究竟位,它所標示的是修學唯識的這種修行它的重要目標,也就是說它的目標是要能夠進入通達位,乃至修道位還有究竟位。為什麼呢?因為要能夠完全實證唯識的真如,那是只有入地才能夠真正地實證唯識真如,也就是說能夠真正地親證唯識性相。那七住位的菩薩,他證得了如來藏第八識,事實上他也是可以進入唯識性相,只是說他這個時候是見解上面的進入,可是他沒有辦法完全相應於唯識真如;因為對他來說,他只是有正知見,行為上還沒辦法能夠完全地清淨,所以他沒辦法真正地實證唯識真如。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說在唯識五位裏面,把七住位的實證如來藏,只是把它歸入勝解行位,也就是說,他只是在修學唯識真如裏面,他只是能夠勝解;可是他真正的行為還沒有辦法真正地清淨,所以說他並沒有真正實證唯識真如。
所以說,在唯識五位裏面,它所標舉的就是,如果真正要修唯識行,那一定是入地以後,所以它標舉了通達位作為修學唯識真如的一個起始點。這樣子的話,才是唯識五位它真正的意涵。所以說,加行位跟資糧位它只是在說明,一位菩薩他要進入唯識真如的修學的時候,真正去相應於唯識行的時候,他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要能夠滿足資糧位的修行跟加行位的修行。可是在資糧位跟加行位的修行的時候,並不是說他沒有絲毫的果證,並不是如此。
所以說,唯識五位所說的是,一位菩薩一生在唯識的修學裏面他的一個過程;菩薩五十二位階說的是,三大無量數劫裏面所修學的一個次第,詳細的階位。所以說兩者是有一些不同之處。所以說,通達位、修道位還有究竟位它是有固定的位階,但因為它標舉的是一個目標;可是資糧跟加行它不是指特定的位階,因為它說的是要到達這三個重要的目標的時候,應該要做什麼事情。所以兩者是不同的。所以說,不可以把唯識五位後面的三個目標跟前面兩個位階,認為說資糧位跟加行位也要有特定的位階;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樣的見解就錯誤了。所以,唯識五位跟菩薩的五十二位階它所描述的是有所不同的。
好,那我們瞭解了加行位的意義之後,我們接下來就要來真正來說明四加行它實修的方法。
四加行它所要實修的一個方法是說,當一個菩薩他對於佛法的一些見解他有了正知見了,也就是說他對於五蘊他能夠有初步的瞭解,而且這個瞭解是在八識論的前提之下,他有正確的瞭解;有了這個瞭解之後,他必須要釐清楚什麼叫作五陰,他必須要瞭解什麼是我們的覺知心所含攝的範圍。因為,如果說我們不知道覺知心所含攝的範圍的話,那代表說我們的見聞覺知——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所含攝的範圍,我們自己不清楚。如果我們對於它的範圍不清楚的話,如果說我們說前六識都是虛妄的,可是我們對祂的範圍又不瞭解,那我們所認為虛妄的範圍就不完整了;這樣的話就會有一些過失產生了,譬如說他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常見論者。
譬如說,有些人認為,我在打坐的時候能夠一念不生,我心中沒有語言文字,可是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他就認為說,我這個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這個就是真心,這個就是如來藏。像這樣的情況就代表說,他對於六識心祂的功能範圍是不瞭解的,所以他把沒有語言文字的意識心就當作是真心了。可是事實上,沒有語言文字而能夠清楚了別境界,這個還是意識。因為這個還是意識,所以說顯然這樣子認為「我在一念不生、沒有語言文字,然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裏面,我這個樣子的了別就是真心」,這個就叫作沒有斷我見;因為他對於我見的範圍沒有如實了知,也就是說他沒有正確地瞭解我見的範圍。
作四加行的目的呢,就是要能夠清楚地界定五陰的範圍是在哪裏,他必須要如實觀察。如果沒有如實觀察,就會落入像我剛剛所舉的這種錯誤的見解,把我見所含攝的範圍的某一個境界,當作是證悟的一個境界;這樣的話,他就犯了很嚴重的過失,那就是會犯下大妄語的過失。所以,各位聽了我們待會兒所要介紹的四加行的這些實修的方法的時候,大家要有一個警覺心。也就是說,我們雖然跟各位介紹了,如何去進行四加行的修行跟觀察的時候,大家不要認為說:「那我只要我聽懂了之後,我就已經實證了四加行的功德,圓滿實證了四加行所具備的功德,那我就是一個斷我見的人了。」請大家不要有作這樣子錯誤的認知。因為能夠聽懂,不代表真正能夠如實觀察。因為五陰的範圍它是極為廣闊的,事實上它是含攝一切法的,只是用五陰來代表;所以說我們的解說只是一個概要式的解說,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把詳細的課程內容,跟各位在很短的時間裏面全部解說完成;所以我們只是簡單地舉例說明如何來作觀行,如何來進行四加行的觀行。可是這樣子各位聽懂之後,那個只是各位理解,而這個理解是意識層面的理解,因為缺乏如實的觀察。
四加行一定要對於境界中一切的法、一切的境界能夠如實觀察,能夠遍觀;如果沒有遍觀,那表示所觀察還有可能會有所遺漏;所觀察如果有所遺漏的話,在人間的境界裏面,很多境界沒有觀察到,沒有思惟到,沒有尋思到,那這樣的話不能成就四加行的功德。所以說這個前提是非常的重要。所以說請大家一定要注意,要修學四加行,他一定是要對於境界要能夠現觀,也就是要能夠現量的觀察,特別是在人間的境界;對於所謂的欲界天或色界天的境界,至少也要能夠有正知見的比量思惟。譬如說我們在人間可以知道,我們人間有種種的事物;那我們可以大概推知,同樣在欲界天,它的境界大概是如何,可以大略比量的推知。可是超越了欲界之後,還有色界跟無色界,那色界有沒有存在呢?有些人他就會產生了疑惑。如果說對於色界的境界他不能認同,那表示這個人他是沒有能力觀察人間的現量而推知色界、無色界。
譬如說,我們人間是屬於欲界,欲界有男女欲;可是事實上,在色界天裏面是無欲的,是沒有男女欲的事的世界。可是有些人就不認為說有這樣的世界存在,所以他們就會錯誤地執取說,欲界的男女相就含攝了所有的法界。譬如說有所謂的性力派的崇拜,他們認為說女性就可以出生所有的一切世間跟眾生,所以這個就屬於所謂這種性力派的思想。這種性力派的思想是認為說,有所謂的女神她能夠出生,因為她有這個母性,這個母性就像一個媽媽生下了孩子,所以說這個世界就有一個女神能夠出生了世界,而這個世界是包含一切的世間;所以他就認為說,所謂的色界、無色界也是女神所生的。可是事實上,色界、無色界根本是連男女相都沒有,哪有什麼女神可以出生色界跟無色界呢?所以像這樣子性力派的思想,事實上就是錯誤的;因為他連人間裏面也有離欲的人,他都沒有如實觀察。因為在人間裏面,有些人確實願意捨棄男女欲,所以在人間裏面,確實又有人能夠實證初禪,而發起初禪天身;而這個發起的初禪天身不是女神所出生,而是每一個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所以說有那種女性出生,有這種生殖崇拜、性力的崇拜,認為世間一切是由女神所出生,而因為生殖的崇拜而去修男女的雙身法,像這樣子的思想,他是不可能來實證四加行;因為他們對於法界裏面的真實相,他們已經產生錯誤的理解,因為他們對於人間的境界都沒有如實地觀察。
所以說,我們要修四加行,一定要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要能夠如實地觀察;如果對人間的境界沒有辦法如實地觀察的話,那他是沒有辦法真正能夠來實行四加行的觀行。所以說在作四加行之前,一定要具有種種的正確知見。如果沒有正確的知見的話,即使大家能夠理解我們所要簡介的修行的內容,那也只是一種舉示的案例;對於這種案例的理解,不代表說能夠在一切的境界裏面能夠遍觀。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
好,那要進行四加行的實修,主要所採用的方法就是所謂的四尋思。這四尋思的意思是說,從《成唯識論》裏面卷九它有說:「四尋思者,尋思名、義、自性、差別假有實無。如實遍知此四離識及識非有,名如實智。」(《成唯識論》卷九)這個是說,要修四加行事實上就是以四尋思的方式,來對於五陰裏面的種種法來進行觀察,能夠以名、義、自性、差別以這個四個法來作尋思;能夠以這四個法來進行五陰的尋思,來進行十八界的尋思,來進行一切法的尋思。這樣的話,就能夠對於所謂我們這個法界的一些相貌,特別是屬於生滅法的這一部分的現象,能夠如實地去觀察,能夠知道它的本質。
所以說,四尋思所尋思的對象,它是在五陰十八界一切法,也就是屬於生滅的這一個部分;那它所尋思的並不是第八識如來藏。如果有人在作四加行,作四尋思的觀察的時候,然後他說「我觀察到如來藏了」,那這樣的話表示說他是作錯誤的尋思。因為作四尋思的主要目標,是對於現象界生滅的一切法來進行尋思。作初步的尋思,就是從五陰開始,五陰如果能夠如實地尋思,基本上他是可以實證。可是如果說他的智慧不足的話,他應該進行十八界的尋思,乃至要進行一切法的尋思,這樣才能夠完成所謂的遍觀;能夠完成遍觀,才是對於四尋思能夠懂得真正的運用。四尋思能夠如實地運用之後,他就產生了如實智,那這樣的話就可以逐步地完成四加行的修證,就能夠獲得進入大乘見道的準備的工作。
好,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這一節就先跟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