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菩薩第五地之修道

第61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說」今天要解說的主題是:入地菩薩第五地之修道。

菩薩在四地時以四念住為上首,修持了三十七道品菩提分法,所成就的菩提分法如實智慧,就稱為覺分相應增上慧。四地菩薩要入五地,需要修持平等清淨心而入五地。什麼樣的平等清淨心呢?就是譬如說,於三世佛法平等清淨心,於增上戒的平等清淨心,於增上心的平等清淨心,及道智或者非道智的平等清淨心,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觀察的平等清淨心,以及教化一切眾生的平等清淨心,這些都是從初地以及到四地所修的法道的內容,以這樣的平等清淨心而證入五地。

那五地的菩薩呢,在無生法忍增上慧上面的修學,是要隨順於真如的人無我、法無我,在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等四聖諦上面,經由自利利他,而如實了知這四聖諦的真實法。那五地菩薩他怎麼樣呢,他就是在觀察五蘊以及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所生的,這樣通達一個實相,而且能夠覺了法的自相以及共相,能夠了知諸法的分位差別,也善於分別蘊處界的法相,善知於一切菩薩地次第的內容,以及如何的來相續成就菩薩地的次第。這樣子五地菩薩入於法界智的觀察,獲得了苦集滅道等諸諦的善巧。

經過這樣的過程,五地菩薩如實了知一切有為法它的虛妄偽詐,狂惑著愚癡的有情;但是,三世都愚癡的有情、無知的有情,是如何的造作而淪墮三界生死,乃至於說,有的淪墮三惡道的邪見身口意行的內容如何,五地菩薩他都能夠如實通達。因為這樣子,所以五地菩薩對於這些愚癡的有情就大悲轉增。為了要讓這些被虛妄的五蘊法所狂惑的有情,他們能夠解脫於愚癡無知的我見,能夠解脫於邪見的繫縛,讓這些愚癡無知的有情,能夠建立清淨的解脫正見;五地菩薩他就要精進的來攝受廣大的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一切的所作都是為了悲憫,以及說為了要度脫這些被無明惛闇、三界愛所繫縛的有情。五地菩薩以這樣的增悲意樂來發正願,要修學種種的成熟方便來成熟有情,目的就是要與這些有情,給予四攝法的方式來攝受他們,要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離開這四攝法。

可是要怎麼樣能夠攝受他們呢?所以五地菩薩為了要教化以及利益世間的這些有情,他就隨順於世間的言說,然後精於文字、算術,善於了知書論、印刷等工業明處。同時五地菩薩能夠知道,金銀、真珠、琉璃、珊瑚等寶藏的所在處所在哪裏,並能夠指示給世人知道。為了什麼?就是方便來毀壞眾生的貧窮,能夠獲得世間的資生之財。而且,五地菩薩也能夠善解種種的處方藥材,種種的類似這個癲狂、蠱毒這樣的一個疾病都能夠治療;而且令世間的因為地水火風錯亂而所引起的、種種不平等造成的災患病痛能夠息滅。同時,五地菩薩善於文筆讚詠、歌舞伎樂,這些就是為了要布施種種無罪的戲樂器具,讓這些無知愚癡的有情能夠免除說,因為他要親近一些非法有罪的戲樂而造作惡業,而不小心墮入三惡道。同時,五地菩薩他也善於觀察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凶這些相貌,是為了要安立說這些是吉祥的事、這些是不吉祥的事,以便讓眾生能夠捨掉、避開不吉祥的事情,而能夠時時吉祥如意。

五地菩薩這樣的來成熟五明,哪五明呢?就是:醫方明、工巧明、聲明、因明、內明。以這樣的方便善巧,最主要要作什麼?以這樣的方便善巧來教化利益攝受有情,因為這些內容就在世間裏面,與有情眾生在一起,與有情眾生同一事相。透過這樣同一事相的內容,先給予了安隱利樂,讓他們能夠願意跟這位五地菩薩被他攝受,讓他們因為這樣子而能成熟他們的善根;成熟善根以後呢,五地菩薩才為他們宣說,怎麼樣來遠離四顛倒、遠離我見、遠離邪見,然後能夠接受殊勝的如來藏菩薩道法。

五地菩薩所修集的這些善根,就好像世間善巧的工匠,他以所鍛鍊的真金,做了很莊嚴的器具,做了以後又用硨磲在邊緣給予裝飾著,而使得這個真金的莊嚴器具更加的明亮。五地菩薩這樣的善根與智慧,所呈現出來的威德,一切的聲聞、緣覺以及五地以下的菩薩,都不能夠映奪。

菩薩在五地的時候,最主要對治了兩種愚癡以及隨眠:

一種是「一向作意棄背生死」的愚癡。因為五地菩薩,他徹底的如實了知說,苦聖諦、苦集聖諦的真實法相,都不離開常住的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他通達了流轉真如,流轉真如也就是說,一切有為法流轉的實性,無非就是因為有這個常住的如來藏;他通達了安立真如,他能夠瞭解說這個有情的生,生了以後老病死諸苦,都是因為由如來藏變生了五蘊;他通達了邪行真如,也就是瞭解說,這些眾生對於三界愛的貪愛、執取、愚癡等等,這些業煩惱的聚集,都是由這個如來藏心幫它所儲存執藏。所以,通達了安立真如,就是通達了苦聖諦的實性;通達了邪行真如,就是瞭解了苦集聖諦的實性;通達了流轉真如,就是瞭解有為法流轉的實性。因為這樣子,所以了知說,一切的生死無非就是不離開如來藏,而如來藏本身祂沒有生死。既然這樣的話,他如實通達以後,就能夠斷除「一向作意棄背生死」的那一分無明。

同時,五地菩薩如實了知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的真實法相,就是自性涅槃心如來藏。他通達了實相真如,他知道說一切的人無我、法無我所顯的真實性,就是如來藏心的真實法性、真如法性。他通達了唯識真如,一切的雜染法、一切的清淨法都是唯識,唯這個識相應的煩惱所生的法,所造作的法就是雜染;這個識相應的清淨的法所生的法、所造作的法,就是善業,就是善法。所以,通達這些雜染、清淨都是識的實性,就是屬於通達唯識真如。

他通達了清淨真如,通達清淨真如就是知道說苦滅聖諦的實性。因為於一切苦滅不再出生五蘊,這個本際——最後的本際就是如來藏心自心的涅槃性。苦滅的邊際、苦的邊際,苦滅了以後是什麼法?原來不是空無、不是斷滅,而是如來藏本身的沒有生死的滅;滅,也就是說滅了生死、滅了苦,可是如來藏本身沒有生死,就是涅槃,所以這個就是清淨真如,也就是苦滅聖諦的實性。

那通達了正行真如,正行真如就是苦滅道聖諦的實性。因為真如本身呢,祂是屬於人無我、法無我,人我空、法我空,對於三界沒有任何的貪愛,不被三界所繫縛。那麼修道的本身,苦滅道聖諦要怎麼滅這個苦的法?就是要去除對五蘊的人我執、法我執。因為通達了正行真如,所以他就瞭解了說,苦滅道聖諦的實性就是什麼?就是正行真如。

因此,他通達了實相真如、唯識真如、清淨真如、正行真如,能夠斷除第二種「一向作意趣向涅槃」的無明與隨眠。因為如來藏心祂本身就是沒有生死的,祂沒有生死就是涅槃,涅槃就是離苦,就是苦滅;所以,既然他一切的生死不離如來藏,這個涅槃本身也是如來藏的本來法性,因此能夠斷除第二種「一向作意趣向涅槃」的無明與隨眠。

因為在所知障裏面——無始無明中,有一分俱生的一分令你厭離生死、樂於趣向涅槃的這一分無明;那麼這一分無明呢,與這個聲聞乘、緣覺乘的厭苦欣滅是一樣的。二乘人純粹修學解脫道,他就是要斷除五蘊在三界中的生死,想要離開五蘊的生死,這個就是屬於一種厭苦欣滅;因為五蘊的生就是苦,要把苦滅了,就是不要有五蘊的出生,那希望厭苦欣滅,就是要滅除五蘊出生的因。一般有情的五蘊在三界中生死輪迴的因,就是對於三界的貪愛,以及對五蘊自我的貪愛。那麼下二乘呢,也就是聲聞乘跟緣覺乘的厭苦欣滅的求道的方法,就是把對五蘊自我的貪愛斷除,對三界的貪愛斷除。所以他們就是厭苦欣滅,求得五蘊不再出生,把自我都滅了以後,讓五蘊出生的因也滅了。

這一分無明呢,在所知障中這一分是同於二乘人,他厭苦欣滅的部分是一樣的;那麼五地菩薩斷除了這兩種無明以後,也就是等於斷除了下乘的涅槃貪。五地菩薩他轉依了如來藏,依止於菩薩聖道、菩提分法為方便來修道,這一點不同於小乘。

因為聲聞緣覺他厭苦欣滅的方法,他純粹是依止於這個五蘊的無常、苦、空、無我,而厭離五蘊在三界中出生的苦;所以,小乘本身它純粹只是緣於如何來斷除對五蘊的貪愛執著,對三界的貪愛執著,對我所的貪愛執著,這個部分是小乘的修法。小乘所修的菩提分法裏面呢,這個是四念處、四神足、四正勤、七覺支、八正道等菩提分法;這些主要就是讓他能夠脫離,怎麼樣脫離對五蘊的貪愛執著,對三界的貪愛執著。

可是菩薩,他依於菩薩聖道所修的三十七道品,以及說依於這個菩薩聖道所修的四聖諦的真實內容為方便來修道是很辛苦的。為什麼?因為他要自利利他。譬如說剛剛說的,五地菩薩他要在世間中,這樣子去修習成熟這些五明,剛剛講的醫方明、工巧明等等,在世間事上,要與眾生能夠同樣事相來利益他,給他布施,然後要給予愛語,讓他能夠信受,而且能夠建立解脫的正知見。這樣子一方面要修集世間的福德,另一方面又能夠要來通達苦集滅道整個聖道的真實法相是什麼,這樣的修集是非常艱難、非常辛苦的。

因為五地菩薩這個部分的修證,不同於小乘,可以在短短的幾世中,或者一世中,或者說於比較下根的這個小乘人呢,七次人天往返就能夠成熟;五地菩薩要把四聖諦法的這智慧修足,然後讓他能夠成就五地應該修足的無生法忍,這個部分是非常艱難的,才能證得這個四聖諦等種種聖諦決定妙智而能夠自在。因為菩薩本身他修得四聖諦的決定妙智要自在,二乘人他是屬於不自在的,因為他要遠離五蘊、遠離三界。可是菩薩他要證得這四種四聖諦的內容,要生起智慧,他要入於世間、不離世間,這樣的部分是非常艱難的。所以,除了上地菩薩以及佛,一切聲聞、緣覺、下地菩薩、外道等,沒有人能夠勝過他,所以菩薩在五地心又稱為「極難勝地」。

這個部分的修證與小乘的不同,如果不是說因為有菩薩來為我們宣說的話,一般人會認為說四聖諦的法道,跟解脫道是一樣的,菩薩跟聲聞阿羅漢也應該是一樣的,其實不一樣。

透過前面的說明就知道,他為了要在這個苦集滅道上面能夠通達,還要通達七真如。可是通達七真如這個過程,他要透過自利利他;自利利他的過程,他要入於世間,入於眾生,跟世間眾生能夠同樣的事相然後來利益他,這個時候就要具足世間的種種工巧;這樣的種種工巧的修學到成就,是需要時間的,這些時間並不是一世兩世能夠完成,同時這個部分繼續修學下去,可能都要有一個劫數出現的。所以這樣的種種聖諦決定妙智而能自在,這個是需要很艱難的修道的;因為五地菩薩他對有情眾生,因為有了大悲,這個大悲讓他能夠不惜艱難而去修道完成,然後滿足五地極難勝地的修證。

那五地菩薩呢,他本身要完成滿心位的修證,入於六地的入地心,他要完成這個「變化所成」的現觀。這個「變化所成」的現觀的內容,猶如《華嚴經》中有說。

《華嚴經》中的經文是這樣講的:「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現前地,當觀察十平等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七)

也就是,五地菩薩他要完成滿心位,他一定要觀察這十個平等法以後,然後有成就了「變化所成」現觀,才能夠滿足五地滿心位而入六地。那這十個平等法,是什麼樣的內容呢?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故平等、無體故平等、無生故平等、無滅故平等。」(《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七)

對這四個部分,我們先來說五地菩薩所觀察這四個平等法是什麼樣的內容。

第一個說「一切法無相故平等」。因為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所生,而如來藏本身具足了法性智——真如無我的法性。如來藏出生了一切法,這一切法所說的就是從有情的五蘊身為基礎,有情的五蘊身以後再由有情五蘊身輾轉出生世間的種種法。從有情的五蘊身為基礎來看待,如來藏出生了有情五蘊以後,並沒有離開有情的五蘊身,那麼祂的勝義法性——真如無我法性,仍然與祂所生的這個五蘊十八界法同在;所以從如來藏本身的真如無我法性來看待,祂就是無相的。為什麼是無相呢?因為沒有人我,沒有法我,沒有五蘊相,沒有十八界相,沒有生滅相,沒有這些相,所以他說:祂的勝義自性是無相的。勝義自性是無相的話,那就是平等性,所以從如來藏這種真如無我的無相的法性來看待,所以一切法是無相而平等的。

第二個呢,「無體故平等」是說一切法本身,一切法本身經由言說、造作、影像等等,它是沒有真實體的,因為它是被出生的,沒有自性的;因為沒有真實體,沒有自性,所以說它也是無相的,因為這樣子說它是沒有真實體而平等。

今天先說到這兩點到這裏。下回我們再繼續。


點擊數: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