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51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很高興能再次和大家見面。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說」,內容主要是細說三乘菩提的內涵與三乘菩提之差異,以提供初機學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見。
在前面單元中,已經由本會多位親教師為各位講述了「聲聞菩提」與「緣覺菩提」的修證內涵,以及如何去取證解脫果的原理和原則。在為大家建立解脫果的知見之後,我們要開始來介紹佛菩提的修證。
在上一個單元中,已經由郭正益老師為我們介紹了佛菩提的梗概,也就是說佛菩提是函蓋三乘菩提的;唯有圓滿具足聲聞、緣覺和佛菩提的智慧,也同時具足無量無邊的廣大福德之後,方能圓成佛菩提道的修證,而取證佛地的大菩提果。從這個單元開始,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佛菩提道修證之次第」。
佛菩提道的修證次第,自古以來即有諸方大師所施設的種種分位差別,雖然分位的角度也許有諸多差異,但不管是依何種角度、何種面向契入,總是以生命實相心如來藏為核心;必須依自心藏識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總相智、別相智以及一切種智之後,才能圓成究竟佛果。如果離開了實相心如來藏,就沒有佛菩提道的修證可說,當然也就沒有佛果可成了。這是因為如來藏心含藏一切法種,祂可以貫通三世而又永不間斷,使有情可以透過一世又一世的熏習和修行,漸漸淨化如來藏中所含藏的染汙種子,乃至究竟清淨而成就佛道。
接下來,我們就依三種波羅蜜多,為大家介紹佛菩提道的階段差別。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叫作波羅蜜多?《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十二云:【「世尊!佛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佛言:「過一切法故。」「世尊!如實說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佛言:「一切語如實故。」「世尊!自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世尊!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種智故。」】
這段經文意思是說:「佛法波羅蜜就是般若波羅蜜」,所謂波羅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說,只有佛法才能度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解脫的彼岸;一切眾生想要出離生死或究竟成佛,皆非佛法不能得,只有佛法才能度眾生解脫,乃至成佛。而所謂度眾生,則是指度過五陰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達無生無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羅蜜的意思。因此說佛法波羅蜜就是般若波羅蜜,唯有般若能度眾生到彼岸。
所謂般若就是指實相心的智慧。修學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薩們,當以親證此心為最首要;能夠證得此心如來藏,就是證得般若波羅蜜,也即是過越生死大海,到達解脫的彼岸。假使能於五陰生死之中,轉依不生不滅的實相心,就可以永遠不受生死輪迴之苦,同時也可以開始邁向內門廣修六度萬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將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證此心如來藏,則將永遠徘徊於成佛大門之外,永遠都只能停留在資糧位培植福德資糧,佛果之圓滿成就則是遙遙無期。因此,實證實相心、發起般若智慧,是一切菩薩行者的當務之急,唯有實證如來藏心,發起波羅蜜的智慧,才能度過生死險難,乃至可以成佛。以上略說波羅蜜的意涵。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將佛菩提智波羅蜜多分為三位差別,也就是將成佛之道分成三個階段,我們來看看 玄奘菩薩是怎麼說的。
《成唯識論》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種名,一名遠波羅蜜多,謂初無數劫,爾時施等勢力尚微,被煩惱伏、未能伏彼,由斯煩惱不覺現行。二名近波羅蜜多,謂第二無數劫,爾時施等勢力漸增,非煩惱伏而能伏彼,由斯煩惱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羅蜜多,謂第三無數劫,爾時施等勢力轉增,能畢竟伏一切煩惱,由斯煩惱永不現行,猶有所知微細現種及煩惱種,故未究竟。】
也就是說,《成唯識論》中,將成佛之道分為遠波羅蜜多、近波羅蜜多和大波羅蜜多等三個階段。必須具足這三個階段的修證以後,才能成就圓滿波羅蜜多的佛地果德。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來說明,這三個階段的修證內涵與差別。
第一階段稱為遠波羅蜜多,這是指菩薩修學佛菩提道最初的無數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賢位的修行;菩薩在進入三賢位之前,必須先圓滿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薩種性,才能次第進修佛菩提道。
一般而言,眾生從初發心學佛,必須歷經一劫乃至一萬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須經由聞熏,而發起信、進、念、定、慧等五種善根,在五根發起之後,再依這五根為基礎,繼續進修後面「五信位」的功德。如果沒有修習這十信位功德的人,就是還沒有發起菩薩種性的人。譬如二乘無學聖者們迴入大乘別教以後,仍然要具足這十信位的功德,將來才能悟入諸佛的所知與所見;這是因為二乘無學法中,並沒有修學這些大乘法義;他們一開始就修學聲聞解脫道,所以這部分功德並不具足;至於二乘法中的凡夫們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將演說《法華經》時,才會有五千聲聞種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發生,這是因為他們對十信功德還沒有修習的緣故,所以無法接受 世尊即將宣講的法華妙義。
因此,二乘無學、有學或者凡夫,如果要迴入大乘法中修學佛菩提時,一定要補修這十信位的法。具足十信位的功德以後,就說是已經有了菩薩性了,可以開始正修菩薩行了;在十信功德圓滿後,就可以開始進入十住位的修行。十信位的修行始於遠離欲愛,然後再依如來藏為本體而發起十種信心,如果不是依如來藏為本體來發起這十種信心,就不是正方便發心,而說是邪方便發心,也就是說,必須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見來發起這十種信心。十心具足以後,意識覺知心在熏習佛菩提道的如來藏法義時,對佛菩提道的正知見將越來越精明,不論什麼人想要來欺騙他都不可能;因為他已經能夠將自己所聞熏的智慧展現出來,而進入十住位中第一住位,發心住的修行了。
十住位又叫作「十發趣」,意思是說有十個層次,讓我們發起趣向佛菩提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脫道,這十種發趣也就是十住心。
然而,初住位的菩薩應該如何發心呢?初住位菩薩應該以財佈施為最主要,並且也應該隨緣隨分為初機學人說法而作法佈施;一方面接引有緣的眾生進入正法中,而自己也能發心而安住於佛菩提道中,這就叫作「發心住」。如果十信位沒有修習圓滿,菩薩性還沒有發起,當然就不能叫作發心住。譬如他既不肯發心財施護持正法,也不肯發心法施拯救眾生於邪見之中,雖然有時也能住於菩薩行當中,但這仍然不是真發心。必須十信位功德圓滿以後,再來安住於菩薩行中,這樣才能夠叫作真發心;也就是說信力跟著發起了,依信根所發起的信力產生了作用,這才是真正發心住的菩薩。
菩薩在圓滿初住位的功德以後,還應該將修證如來藏時所應該具備的法性知見,繼續加以深入的思惟與觀行,使聞熏而來的聞所得慧能夠漸漸轉變,變成思所得慧。這個時候信根已經發起力量而成為信力,有了信力的作用,使修行者可以把初住位的功德,繼續努力加以整治,而可以確實安住於佛菩提道中,並且發起精進力繼續用功。這個階段的智慧就比以前增上許多,因而成為二住位的菩薩。
二住位的菩薩也同時在持戒上面用心,鍛鍊自己的心性,如實的受持戒法;將修學佛菩提道所知道的勝妙法義,在實際生活中展現出來以鍛鍊自己的心性,使原來有所染汙的覺知心能夠遠離雜染,使自己的心地在知見和戒德上都能比以前更加的清淨;漸漸的,就如同清淨透明的琉璃中映照出來的真金一般。能夠這樣修治清淨而安住下來的時候,就叫作「治地住」,就成為二住位的菩薩。
三住位叫作「修行住」。在修行住的階段,菩薩主要是修忍。所謂忍就是接受的意思,能夠安忍於佛菩提妙法,這時就不會再退轉於佛菩提道中了。主要是因為原來在十信位中,擁有對佛菩提道的念根,修到這個階段時產生了念力。也就是說,菩薩在聞法之後,對佛菩提道的法義,因為有所理解而有了念力,生起忍法來,也因為修忍的緣故而能憶念不忘。由於這樣的關係,能相信十方諸佛世界,相信有諸佛在十方世界住世弘法;從此以後,可以依自己的意願而求生十方諸佛世界繼續修行,而不會被這一世所住的娑婆世界所繫縛住,因而障礙佛菩提道的修行,所以名為修行住。
菩薩由於在第二信位時的真信明瞭,使蘊處界不能為礙,而對佛法有了念根,在經歷多時的修行以後轉生了念力;因此可以使他在聞受佛法以後,產生憶持不忘的功德。這是菩薩在發起五根之後,繼續修行轉變為五力的過程;從此以後世世都會與佛法結緣,而繼續往前邁進。
菩薩在經過佈施、持戒、忍辱的修行過程以後,能夠安忍於如來藏妙法,已經成就了信力、精進力和念力,而成為修行住的菩薩。在修行住修行圓滿以後轉入第四住中,這就好像在佛法的母胎中已經入胎而住了。菩薩在第三住位中覺得自己好像有如來藏,但是因為終究只是定根,而無定力。而如今轉入第四住中繼續聞熏佛菩提時,心得決定,確定自己必然有如來藏,而沒有絲毫懷疑;這時對如來藏心的存在而且可以實證,已經心得決定而產生了定力。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的身口意行就會以諸佛為標準和榜樣,希望自己的行為也能如同諸佛一樣清淨無染。
這個階段的菩薩,常常會感覺到自己受到 佛陀慈光的攝受和護念,心中也確定自己有希望親證佛菩提,佛菩提的種子已經確實熏入八識田中;因此開始心得決定,絕對不會想要改變自己是佛弟子的身分。這就如同世間人的受精入胎一樣,不必由別人告訴中陰身「你應該去找誰」作為他的父母,他自己會直接相應就去入胎;同樣的道理,第四住位的菩薩也會自己去尋找法身慧命的父母,自己可以找到能夠幫助自己證悟的善知識,並且追隨修學。這就如同入住於 如來母胎之中一樣,將來出生時的身分,就是三界中最尊貴的菩薩,所以叫作「生貴住」。菩薩成為生貴住時,就是剛剛入於佛法母胎之中,未來必然會出生為確實有法身慧命的佛子,將來一出生就是三乘菩提中的貴子了!
各位菩薩,我們知道,在佛菩提道中的每一個階位,都必須精進用功才能夠不斷的往上昇至另一個階位,所以精進力是遍在各個階段的,只是強弱有所不同而已。菩薩由於在前面的信、進、念、定四力上不斷用功的緣故,心中有了決定;接著就必須在第五住位中繼續補足菩薩性,並且要努力修學佛菩提道中的智慧,繼續深入如來藏妙義之中,熏習有關如來藏心性的正理;同時尋求親證如來藏的法門,使自己具備能夠親證如來藏的功夫與正見,當功夫與知見都具足時,只要因緣成熟就能一念相應而親證實相心;這個階段就稱為「方便具足住」。
第五住位的菩薩已經具備了破參明心應有的智慧,也就是慧力已經具足了,即將出生為佛子。如果所學的法義是諸佛的第一義根本心如來藏,所培植的福德也是修學佛法時所應具備的菩薩性,而不是聲聞性、外道性,這就是有了諸佛的血脈。此時就好像佛子胎身已經成就,佛菩提道的五力具足,而廣修六度萬行,即將可以出生了。在還沒有開悟出生之前,就暫時安住於佛法母胎之中,這就叫作方便具足住。
菩薩經過前面信、進、念、定、慧等五力的進修,心性漸漸轉變,已經快要破參了,他的所說所行也如同諸佛一般;這時候雖然還沒有開悟明心,但對於第一義諦妙法,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這時由於心性的轉變,使得他的容貌顯現出如同諸佛一般的慈悲和智慧相,這時的心地都不再歪曲了,而能安住在正法之中,這就叫作「正心住」。也就是說,菩薩修行到了這個地步,在身心之中已經能夠以菩薩自居,並且能夠在佛菩提道勝妙法中安住下來。這就是六住位菩薩的修行,稱為正心住。正心住的菩薩已經圓滿前面五度的功德,如今安住在正法中繼續修學般若波羅蜜,往開悟之路繼續邁進。
各位菩薩,以上所介紹的是十信和六住位菩薩的修道。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下次再會。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