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49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已經跟各位介紹了「真實唯識門」。我們已經知道唯識它並不是只有虛妄唯識,它同時還有真實唯識。也就是唯識學它具有兩門,一門叫作真實唯識門,所說的就是有一個心體就是第八識祂真實存在;也有講到虛妄唯識,也就是有七識祂是生滅而變異,所以說祂是可滅的,當然還有其他的心所法,那個也是變異的——或者是色法,或是心不相應行法等等,都是變異性的。所以唯識學它有兩門,一門是真實唯識,一門是虛妄唯識。
我們也接著有說到,從三時教的判說來討論的話,有一本書叫作《印度之佛教》,他認為說唯識是虛妄唯識,依這個而論。可是我們已經知道,唯識不是虛妄唯識,它有真實唯識門。然後在《印度之佛教》裏面,他還有提到說有所謂的戒賢跟智光的空有之爭,然後就提到【智光宗性空,依《大乘妙智經》,立「心境俱有」之小乘、「境空心有」之唯識、「心境皆空」之《般若》,以此三時教判,證「虛妄唯識」者之未了。】(《印度之佛教》)也就是說,這《印度之佛教》這本書的作者認為,這個唯識是境空心有,而以這樣來說它是虛妄唯識;而認為應該是心境皆空之般若才是究竟的,認為境空心有的唯識,它是虛妄唯識,所以它是不了的。
可是我們已經知道,真實唯識門它所說的是有個真實的心體,所以境空心有的這個心,這個心祂是真實有,而不是三界有;因為三界有它是生滅變異的。所以,所謂的唯識學裏面有所謂的虛妄唯識,所說的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也就是三界的萬事萬物它都是由八識心王所變現的。而這八識心王裏面確實有真實心存在,這個真實心祂就是真實唯識;其他的色法或是其他的七轉識,那個是屬於虛妄的,那個部分是虛妄唯識。所以這裏他所說的境空心有的唯識,事實上他就以這樣來論說、就證明說「這個是虛妄唯識,所以它是未了義」,這樣子說明它是錯誤的。
對於《大乘妙智經》的內容,因為它沒有傳譯到中土來,所以我們不能瞭解。可是我們從同一個作者,他又舉了三時教,他在另外一本書裏面就有提到另外一個經典,然後認為那個經典所說的三時教還比較合理。譬如說他在《如來藏之研究》裏面,他這樣說【然覺囊巴派以《解深密經》為如來藏經類,顯然是不妥當的!凡如來藏部類,都是說一乘的,與《解深密經》的「普為發展一切乘者」不同。這是拘蔽於《解深密經》的三時教說,以為第三時教才是了義的,這才比附於《解深密經》的後轉法輪。如取《陀羅尼自在王經》的次第(三時)說法,也許會更合適些!】(《如來藏之研究》)
從這個作者他所著作的《如來藏之研究》裏面,他有說到這個「覺囊巴派」。這個是在西藏的一個教派,它是主張他空見者,這個是在西藏唯一一派有真實實證的一派;結果後來因為跟其他的派別意見不同,所以最後被消滅了。後來所存在的其他教派,全部都是錯誤的,一直流傳到現在。這個覺囊巴的主張,認為《解深密經》是如來藏類經,那是沒有錯的。可是這個作者他就反對這件事情,而且他還說如果是講如來藏,那一定是主張一乘;可是這個說法也是錯誤。從我們之前所錄製的「三乘菩提」,我們已經證明:三乘所說都是如來藏,是以如來藏來貫穿所有的五乘,乃至人天乘也都是不離如來藏。所以我們也舉證到,入胎識就是如來藏。所以這個作者認為,只要講如來藏那就是講一乘,這個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在三乘菩提的內容,已經很清楚的舉證出來。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知道,他的說法是錯誤的。不管是法華的一佛乘或者是三轉法輪,或是我們《宗通與說通》所判教的五時三教,事實上都是圍繞著如來藏而來說一切法的。所以,並不是講如來藏的經典就是只講一乘,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另外,他認為說:會談到三時教,以三時教才是真實、才是了義的,他是因為《解深密經》,被《解深密經》所拘束了。他的意思是這樣子。可是《解深密經》所說的經文的內涵,它是跟實證者所實證的過程、所實證的體驗是完全相符的。而且這個作者他在裏面提到,他認為如果取《陀羅尼自在王經》的三時說法,他認為是比較合適的。我們就可以用這部經典來看看,他所謂的這部《陀羅尼自在王經》所說的三時說法的內容是如何呢?我們就可以來瞭解一下,他對於經典的瞭解有沒有正確。因為我們前面說,智光他是以性空作為究竟的,他是依《大乘妙智經》來立小乘、唯識或者是般若;可是他對於《大乘妙智經》有沒有真正理解,我們是有質疑的。同樣的,我們知道智光他是沒有實證的,所以他對於經典的理解,當然就產生錯誤,他就會立了錯誤的三時教。同樣的,支持智光,然後認為境空心有的唯識是虛妄唯識的這個作者,他主張說要依照《陀羅尼自在王經》的次第它是比較合適的,我們就來看看,他對於《陀羅尼自在王經》他的理解是如何。
他在《如來藏之研究》裏面,他就有提到這個部分。而《陀羅尼自在王經》它的另外一個名稱就叫作《大哀經》。在《如來藏之研究》裏面,他就有這樣說:【在《大哀經》中,有無垢寶珠喻,及初說「無常苦空非身(我)」,「後乃達空、無相、(無)願」,「次得成於不退轉(法輪)」。這是三時教:初說聲聞教,次說空相應教,後說不退菩提法輪。《大哀經》的三時教,與《解深密經》的三時教說,第三時的意趣不同。】(《如來藏之研究》)也就是說,這個作者他舉出《大哀經》有一個無垢寶珠喻,這個無垢寶珠當然所指的就是如來藏。然後在經典裏面有說到「無常、苦、空、非身」,也有講到之後「乃達空、無相、無願」,然後最後能夠成就於不退轉法輪。我們就來看看《大哀經》裏面它所要說的意涵是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來判斷出這個作者他所主張的三時教說,到底是正確還是不正確。他對於經典的理解是不是正確呢?
《大哀經》的卷六就有這段經文。《大哀經》卷六說:【如來至真亦復如是,察諸眾生瑕穢境界,為演無常苦空非身,悲哀辛酸苦毒之災;眾生迷惑,愛樂生死,苦惱患厭,爾乃令入賢聖法律。如來精進於彼無難,然後乃達空無相願;如來以慈而開導之,所勤精進而無所著,便次得成於不退轉,斑宣經道,三場清淨。】(《大哀經》卷六)
這個《大哀經》它就在說,如來就是諸佛,祂也是這樣子,祂觀察眾生的污穢的境界,所以就為眾生來演說無常、苦、空、非身。因為譬如說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是一個污穢的境界,釋迦牟尼佛就為我們解說了無常、苦、空、非身;然後因為眾生迷惑生死,所以令眾生進入佛法中來修學,所以說令入賢聖的法律。也就是來談談因果,讓眾生來了知因果的道理,讓眾生能夠在現象界裏面,能夠觀察到正確的因果;而這個因果都是由如來藏所成就的。然後 如來對這件事情——教化眾生入賢聖法律,是沒有疲倦的,一直精進於這個事情——弘法利生的事業,而沒有任何的困難;然後就讓眾生能夠達到空、無相、無願。然後 如來又以慈而開導之,也就是說讓眾生能夠親證了三法印,就是空、無相、無願;然後之後,如來再以慈悲來開導,讓眾生能夠所勤精進而沒有所著,也就是對於空、無相、無願能夠繼續去深入,而在斷了我見之後,能夠斷除我執。也就是說,達到了空、無相、無願那是見道;可是見道斷我見之後,還要有所精勤精進,然後才能夠無所著,然後就可以得到不退轉法輪,然後能夠「斑宣經道,三場清淨」。
所以這裏所說的完全都是在講聲聞的見道的過程,也就是說,這個《大哀經》的內容,它有講到有無垢寶珠的譬喻,可是為什麼還要講到這一段演說無常、苦、空、非身,還要達到空、無相、無願,乃至最後成就於不退轉法輪?這部經典事實上它在說的道理就是,如果要讓眾生能夠實證如來藏,能夠實證「無垢寶珠」,佛陀為了讓眾生能夠不退的話,佛陀必須要先說聲聞的解脫道。也就是說,要讓眾生能夠知道世間的無常、苦、空、非我,讓眾生先能斷我見,證得聲聞的初果;然後知道什麼是空、無相、無願;之後再勤行精進,而對於世間無所貪著,就能夠成就不退轉。可是不退轉,是不退轉於聲聞,所以說他就可以最後因為實證了「無垢寶珠」,就能夠不退轉於大乘。所以,《大哀經》所說的內容、所講的三種次序,所謂的無常、苦、空、非身,後乃達空、無相、無願,然後得成於不退轉法輪的這三個次第,並不是在講三時教;事實上它所說的只是阿含,只是在講二乘的解脫道,也就是,它所說的只是阿含時所說的內容。而為什麼要講阿含呢?就是因為要進入第二轉法輪,要講大乘就要講如來藏法。所以這個《大哀經》所說的是在說,在第二轉法輪在講般若之前,為什麼 佛陀要講阿含,在宣說阿含必須先於般若時之前來宣說的一個道理:因為就是要讓聲聞人能夠不退轉於法輪;不退轉於聲聞之後,他才能夠進入大乘,對於大乘所實證的真實如來藏能夠完全信受。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他的聲聞見道不穩固,他如果沒有真正的斷我見的話,他即使知道了如來藏的密意,他也必定會退轉。因為這個緣故,所以 佛陀在宣說第二轉法輪希望眾生能夠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之前,佛陀就要先講不退轉法輪,也就是要宣講二乘的解脫道。
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知道,《大哀經》它所說的內容、所說的三個次序,事實上它講的還是聲聞的次序,只是分成三個階段來說聲聞的實證也有三個次序;並不是在講整個佛菩提道所實證的次序,也不是在講 佛陀成佛之後說法四十九年的次序。所以,顯然——《如來藏之研究》的作者跟《印度之佛教》的作者是同一個作者——可是他對於經典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這個作者他本身根本沒有聲聞的見道,所以他連 佛陀在《大哀經》裏面所說的完全是在描述聲聞的實證,完全在講聲聞的解脫的證道的一個過程,他就把它當成是整個佛菩提道的一個內容。所以也就是說,當時確實是有很多的人信受了這樣的說法,就把解脫道當成是佛菩提道,也就是把聲聞的小乘法就當成是大乘的成佛的法道,當然就讓眾生產生了錯誤;而讓眾生就認為「我只要修聲聞解脫道,根本不用實證如來藏,根本不用實證法界的實相」,那就產生了極大的偏差。也就是說,就把大乘的佛菩提道全部否定掉了,變成只剩下聲聞解脫,這樣就不符合 佛陀的本懷。所以,因為他對於聲聞的見道根本沒有實證,所以他對於經典所說的內容根本不能理解,所以他就錯解了經典的意涵。所以對於《大哀經》所說的有無垢寶珠喻,可是在之前還要先說無常、苦、空、非身,還要講到實證空、無相、無願,乃至最後能夠得成於不退轉法輪,可是他對於這個部分的真正的意涵,他產生了錯解;因為他根本沒有真正的實證,連聲聞的初果斷我見都沒有實證,他當然對於經典他不能如實理解。
同樣的,智光他主張依於《大乘妙智經》,因為《大乘妙智經》並沒有翻譯過來,可是我們從這個作者他對於大乘經典的誤會,我們就可以知道智光論師他也是沒有實證的;所以他對於唯識的「境空心有」產生錯誤的理解,他就以為說,要「心境皆空」才是究竟,認為一切法皆空才是究竟,那就變成是斷滅見。他對於唯識所說的境空心有的真實意涵,並沒有真實理解,表示說他也是沒有真正的實證;所以說對於所謂的《大乘妙智經》的內容,他也必然是產生錯解。而這種錯解跟《印度之佛教》、《如來藏之研究》的作者錯解《大哀經》的內容,顯然是一模一樣。因為一模一樣,所以他才會認同智光論師的錯誤的說法,所以他才會把《大哀經》裏面在說聲聞的不退轉法輪的三個過程,把它錯解為三時教。可是這個錯解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知道,什麼是見道呢?見道就是看到了修學的一個道路。如果他證的是聲聞,他就見到解脫的道路;如果他是大乘見道,他就見到成佛的道路。如果說一個小乘人真正實證了之後,他就知道「我所實證的只是解脫道,不是成佛之道」,他也知道另外別有成佛之道。如果是一個菩薩實證的成佛之道,他就可以見到成佛之道,而且也同時看到了聲聞之道還有緣覺之道;因為成佛之道是函蓋了聲聞跟緣覺兩個道,所以大乘是函蓋小乘。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知道,三時教的錯誤的說法就是如此。
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這一節就先跟各位說到這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