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應分宗立派(二)

第123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繼續為大家介紹「佛教不應分宗立派」。

上一次我們說到,十八界裏面有一個法是意根,意根這一個法能夠去到未來世;可是意根這個法祂不是自然而有的,祂是由我們的第八識所出生的;佛說這個第八識叫作阿賴耶識,祂就是涅槃的本際。

聲聞人是怎麼修解脫道的呢?他們就是從行住坐臥當中,去如實的觀察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無常、苦、空、無我,是生滅變異、虛妄不實的。他如實了知這個色身不是我、不是我所,色身也是無常、苦、空、無我,色身也是生滅變異的法、虛妄不實的;他們也能夠如實的了知我們的這個見聞覺知心,也就是識蘊,也是無常、苦、空、無我的,這一個識蘊覺知心也是生滅變異、虛妄不實的法,所以他們能夠把我見斷掉。斷了我見以後,再把這個自我的執著修除掉,然後成為阿羅漢。成為阿羅漢以後,他的我執斷了,三界的貪愛也斷了,捨報的時候不再受生、不再去投胎,蘊處界的全部十八界的法就消失不見了,這就叫無餘涅槃。這樣的解脫修證完成,就是阿羅漢所修的解脫果。阿羅漢三界煩惱斷盡,捨報可以出離三界;但是當他還沒有到捨報的時候,他還是會隨緣隨分去度眾生。他在入無餘涅槃以前,雖然沒有煩惱,但是仍然要和我們一樣,受冷熱痛癢、飢渴還有口渴等等這些異熟的果報;可是這些異熟的果報對他來說並不是大苦,所以又名為微苦。他有這些輕微的苦,所以叫有餘涅槃;當他捨報的時候,把十八界的法捨掉了,這些的微苦也就跟著捨掉了,這時候就是無餘涅槃。這就是二乘所證的解脫。

以上所說是無餘涅槃和有餘涅槃,是二乘人所證的解脫果。二乘人所證的解脫,又可以叫作人無我;因為這一個解脫果,全部都是在五蘊我、十二處的我、十八界的我上面的無常、苦、空、無我的空相上面來修學。

而緣覺的解脫果是不同於聲聞。他也是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的修證,但是他是經由緣起性空的觀行來證解脫的。什麼叫作緣起性空呢?就是修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就是講「此有故彼有」,這正是眾生輪迴生死的根本原因。因為這個無明,所以在世間五欲、六塵的境界當中,就會有貪、瞋、癡種種的煩惱;因為有貪、瞋、癡,所以會有善、惡業的業行造作;有了善、惡業的業行造作,就會使六識的覺知心熏習第八識如來藏,會出生未來世的五陰種子;因為有未來世的五陰種子,有善、惡業的業力的關係,就會有未來世異熟果的趣向,捨報的時候就一定會去投胎;因為投胎就會取名色,當名色具足了、六根圓滿,就能夠入六塵,就會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六入;六根入六塵會生起六識,以後就會有觸……一直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此有故彼有。

當他們這樣現觀以後,最後會說「此滅故彼滅」:如果我把無明滅掉了,業行的造作就不再出現;業行滅掉了,就不會使六識心來熏習第八識如來藏而出生未來世的五陰種子;既然六識身的熏習沒有了,也沒有未來世的五陰種子,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就不會有未來世的名色,此滅故彼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叫作緣起性空。這十二支統統是因緣而有,並不是本來就有,都是由眾緣所成。因為有這十二支,所以眾生才會輪迴生死。當他這樣如實現觀以後,知道緣起性空的真實道理,知道此滅故彼滅的道理,能夠如實現觀以後,把煩惱斷盡,捨報也一樣能入無餘涅槃,不再輪迴生死,這個就是緣覺的解脫道。

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這兩種修行的方法,都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修無我的觀行。這無我是人無我,人無我叫作有情的無我;因此說二乘人所證的解脫果,是人我空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接下來講大乘菩提。大乘菩提的解脫果有四種涅槃,分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還有共二乘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還有以及只有佛地才有的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修四種的涅槃。

菩薩從七住明心破初參,證悟如來藏破初參的時候,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轉,這就是別教的七住菩薩。這一個七住菩薩證得真如的時候,他就懂得什麼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為他能夠以慧眼看見自己的真如,知道真如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不是修行以後才清淨的,知道真如的自性本來就是涅槃的法性。那什麼叫涅槃呢?涅槃就是中道實相的法。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取不捨、不增不減、不一不異,這就是涅槃。當他證悟以後,他不但看見自己的真如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取不捨;連一切蟑螂螞蟻的真如也和自己一樣,都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這一個涅槃不是修行以後才有的,而是本來就這樣。當菩薩明瞭以後,漸漸能夠發起智慧;因為內心歡喜,漸漸能夠對這一個涅槃的法,能夠安忍下來、安住下來。當他現前看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是從修行而得到的,是本來就有的;可是如果不修行又不能夠得到,因為必須修禪、參禪,證悟了以後才能夠證得;所以他就說這一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非修非不修,這就是不落兩邊的中道,這就是不共二乘的涅槃。

那什麼是大乘菩提的第四種涅槃呢?就是佛地的無住處涅槃,菩薩依這一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次第來進修佛道,開始修學法無我。菩薩所證的明心開悟的智慧,是屬於人無我;可是菩薩所證的這一個人無我,祂是不同於二乘所證的人無我,因為菩薩所證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為他證得法界實相的緣故,發現我是這一個心,佛也是這個心,三界九地的有情眾生統統是這個心。可是菩薩人無我的智慧,不是像二乘去觀察蘊處界的空相,不是從蘊處界的無常空或緣起性空去觀行而得到的;菩薩是從證得真如,由真如再來反觀蘊處界的空。所以《楞伽經》上面有告訴我們:云何菩薩人無我?佛說:善知機發像起,咒力起屍,是名菩薩證得人無我。什麼是機發像起呢?就好像一個木頭人,裏面安裝了機關;這一個機關上了發條,一放就開始會走路。又譬如趕屍的人,他打起一個手印,唸了一個咒語,這屍體就站起來,開始一步一步走,這叫咒力起屍。菩薩就是對這一個木人機發像起,對這個咒力起屍的道理,能夠如實的現觀,能夠如實的瞭解,這樣才叫作菩薩證得人無我。這也是菩薩所證的人無我和二乘所證的人無我不同的地方。所以,菩薩知道法界的實相,原因就在這裏。

菩薩是從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證的人無我來現觀,因此他已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這一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再去修斷煩惱,再去修學一切種智,也就是唯識如來藏的增上慧學;然後這樣次第轉進,當他有一天到達初地,初地就是法無我。什麼是法無我呢?佛告訴我們說,證得人無我的菩薩,如果能夠現觀蘊處界空、無我、無我所,這就叫作法無我。換句話說,法無我就是你從七住所證得的真如,可以觀行得比二乘人所觀行的還要詳細;你不僅能觀察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也能觀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統統沒有真實的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如實的現觀以後,對於真如法性的人無我具足了知了,也能夠在蘊處界一切法中觀察這一切法的虛妄,了知五蘊十八界這一切法都是由自心真如所生,一切法無我,這就是《楞伽經》所開示的法無我。這就是說菩薩的法無我,是要以人無我來作基礎,才有辦法修證。

這樣依人無我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修到初地的時候,有能力可以斷盡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煩惱,可以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可是捨報以後,可以取證無餘涅槃,可是初地的菩薩祂不要,祂的目標不在這裏;祂的目標是要修學無生法忍,一直到究竟成佛。初地的菩薩能夠在初地專門去斷除自己的三界貪愛,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可是祂不在這上面用心,祂反而努力在增上慧學,也就是無生法忍上面去努力修學;然後發起增上意樂,就是十無盡願,而且按照佛法的次第地地進修。所以,初地菩薩能證慧解脫而不取證,繼續往上修學。到了三地滿心的時候,祂可以取證俱解脫果,可是也不取證;因為凡是菩薩有四禪八定的時候,他只要見道了,就可以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可是祂不要,為什麼?因為祂的目標是要成佛,不是成為阿羅漢。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裏。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