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7集
由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探討了:佛所說的如來藏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同於外道神我、梵我。也證明了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是常住法,不是妄心妄識,也不是生滅法;祂能出生識陰六識,但不為識陰六識所攝;由此可以證明,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祂們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然而這樣的說法,一定不為主張「如來藏、阿賴耶識是二個心」的人所接受。因此,這一集,將更詳細的說明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也會引經據典來加以說明祂們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
請各位菩薩翻開課本《如來藏中藏如來》第86頁。以下將如來藏阿賴耶識分幾個方面來加以說明。首先要談的是,如來藏到底是不是佛所說的法身?佛在《不增不減經》曾開示:【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
(《佛說不增不減經》卷一)
解釋如下:舍利弗!我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甚深的義理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沒有任何一個法能夠超過祂;因為諸法都是以祂為因,藉著種種法而出生的,所以第一義諦就是佛所說的第一因,祂是無上因,沒有任何一因一法可以超過祂,祂出生了有情五陰世間及器世間。但不就是一神教創造人類與世間的上帝,因為上帝是有五陰身,由於上帝不知道祂的五陰身是由上帝自己的第一義諦——也就是上帝的真心——出生的,所以上帝不是第一義諦。真正的第一義諦,就是出生上帝五陰身的心,這才是 佛所說的第一因。然而,要成就第一義諦就要在眾生界去找,不能離開眾生的五陰十八界,如果離開眾生的五陰十八界,你就找不到祂;但是如果你說祂就是五陰十八界,你更無法找到祂。因為《維摩詰所說經》曾開示:「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跳脫五陰十八界的範疇去找第一義諦,那麼你所作所為都落在見聞覺知當中,這樣是無法證得第一義諦。然而,眾生的五陰十八界都是以如來藏為因,藉著種種緣,而由如來藏出生的,所以我釋迦牟尼佛說如來藏就是法身。從上面分析可知,如來藏就是佛所說的真心,也就是法身。因此,吾人不能自外於如來藏而生而死,都是在如來藏表面生與死。
接下來要談的是,阿賴耶識到底是不是佛所說的法身?如同以往,引經據典來加以說明。《契經》說:【經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恆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
解釋如下:阿賴耶識也是這樣的道理,是三世諸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清淨的體性;雖然阿賴耶識本體在凡夫位是恆、是常、是清淨的,但是卻含藏了無始時劫來的七轉識的染污種子,所以是變異的、是無常的、是不清淨的,因為這樣的結果,使得有情在六道中不斷的輪迴生死,不僅無法出離生死,也無法親證三乘菩提;如果菩薩能夠親證阿賴耶識,未來就可以斷除煩惱種子現行、煩惱種子隨眠以及無始無明;因為菩薩斷除了煩惱障及所知障二障,就可以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這時候,佛地的無垢識是究竟清淨的,其中的八識心王與二十一心所法可以各自獨立運作,可以隨緣赴感靡不周,不斷的廣度無量無邊無數的眾生。
由上面的經文可知:菩薩因地所親證的阿賴耶識,以及未來成佛的無垢識,都是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這正如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所說:【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心……或名阿陀那……或名所知依……或名種子識……或名阿賴耶……或名異熟識……或名無垢識……】
(《成唯識論》卷三)也就是說:第八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隨著不同階位所含藏的真實義理而施設種種不同的名字。譬如施設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的真心,稱之為心;祂也是持身的阿陀那識;更是一切所知諸法的根本的所知依;祂是能執持一切法種的種子識;未斷分段生死的阿賴耶識;已斷分段生死,但仍有種子變易生死的異熟識;斷除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成為究竟清淨的無垢識。由此可知: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來果地的無垢識,都是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字。
前面已分析「如來藏就是佛所說的真心、法身」,現在又分析「阿賴耶識就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來果地的無垢識」,可以證明:如來藏、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法身,更是未來果地的無垢識。因此,如來藏、阿賴耶識是同一個心,不是二個心,只是在不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字而已。
接下來探討的是:如來藏、阿賴耶識各有幾個識?首先談的是如來藏。佛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曾開示:「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二種攝受生,智者則遠離。」(《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經中已開示:如來藏共有八個識,也就是如來藏第八識本體,以及七轉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及末那識。七轉識中的前六識,眼識分別色塵——亦即分別青黃赤白等色塵之顯色;耳識分別聲塵;鼻識分別香塵;舌識分別味塵;身識分別觸塵;意識分別法塵,祂不僅分別前五識所能分別的粗相,也能分別前五識所不能分別的細相,譬如形色、表色、無表色等。
然而這眼等六識,乃是六根觸六塵,而由如來藏流注了六識的種子,因此六識就出現了。由於六識是被出生的法,所以六識是生滅法,因此在五位意識必滅,哪五位?在睡著無夢、悶絕、正死位、無想定及滅盡定,前六識必斷。譬如在睡著無夢時前六識斷了,不再現行,唯待隔天天亮了,意識才會醒來,意識出現了,前五識也就跟著出現了,因此吾人才能醒過來;所以意識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又譬如在正死位,也就是正在死亡階位,意識是會滅的,既然意識會滅,前五識也就跟著滅了,須待中陰身成就了,延續今世的意識,意識才會出現;如果中陰身能遇到未來有緣父母而入胎了,中陰身的前六識也就滅了,須待新的五根身成就後,五根接觸外五塵,而由如來藏變現內六塵,再由六根觸六塵,今世的意識才出現了。由此可知,意識是可滅之法。此外,近代還出現了麻醉劑,可以讓人不醒人事,因此,在重度麻醉的時候,前六識也就消失了,唯待麻醉劑漸漸消退了,意根覺知法塵有重大的變動,所以讓意識出現,意識才漸漸出現了;意識出現了,前五識就跟著出現了,才有吾人漸漸醒來的事實。
由此可知,前六識是生滅法,而且前五識是以意識為俱有依,既然意識是生滅法,如果有人不承認七、八二識,將第七識、第八識攝歸於意識細心,你就知道那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 佛在《雜阿含經》開示:「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也就是說:不管是粗意識,譬如白天的五俱意識,或者是極細意識,譬如非想非想天的極細意識,都是意根、法塵相接觸而出生的法,既然是被出生的法,不是本來而有,當然是生滅法;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人將第七識、第八識攝歸於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你也知道那還是意識心,還是生滅法。同樣的道理,有人將第七識稱為「第七意識」、第八識稱之為「第八意識」,你也知道祂的本質仍然是意識,還是生滅法。又譬如有人提出:有念靈知心、無念靈知心,就是真心。你就知道那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已經墮入意識的自性,成為自性見外道而不自知啊!
又譬如坦特羅佛教主張,修鍊拙火是成就即身成佛的方法之一。他們主張,在行者臍下約四指的地方,也就是在臍下兩吋,有與生俱來的血脈暖氣,行者藉著觀想來喚醒拙火的出現;當拙火出現時,它伴有燃燒的火焰生起,這個火焰就是拙火。它由紅菩提所生,沿著中脈漸漸上升,洗淨全身的中脈、氣、明點的不淨,而到達頭頂,再將頂輪的白菩提融化,沿著中脈向下流動到達密輪,而產生了四種喜樂。拙火修成後,修行者很快就能獲得五神通、獲得解脫,也是實現「即身成佛」的主要途徑。所以修鍊拙火,對坦特羅佛教行者而言,它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是無庸置疑的!可是這樣的說法,卻與 世尊所說的完全顛倒!為什麼?世尊告訴我們:佛菩薩要成就三大無量數劫,要將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斷盡,才能成為報身佛。然而,坦特羅佛教行者卻專注在色身上,觀想將身中的中脈打通,並觀想將身中的五蘊種種障礙斷除了,就成為「報身佛」;不僅煩惱俱在,沒有斷除任何煩惱,而且墮在意識境界,我見根本沒有斷;既然我見未斷,連聲聞初果也無,怎麼有可能成為報身佛呢?所以說,坦特羅佛教行者宣稱修鍊拙火可以成就報身佛,那是誤導眾生的說法!
又宗喀巴在其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如是說:【修「密灌頂物」者,次由師長具主尊慢,將俗女身觀空之後,生天女身,先應加持金剛蓮華而入等至,想以心間種子放光,召請毗盧佛與佛眼等入定,從毗盧門入自身中大貪溶化,經阿縛都底至金剛摩尼,堅固俱生,如《集密後序》云:「金剛蓮花合,集諸有金剛,身語意加行,並悉攝心中,由金剛路出,降於弟子口。」】
解釋如下:修「密灌頂物」者,再由師長具主尊慢,將俗女身觀空後,觀想出生了天女身,先應加持明妃之女陰,再與明妃同入性高潮,然後再觀想以心間的種子放光,召請男女合抱在一起的毗盧佛,與佛眼等而入性高潮中,要一心不亂,不起分別心;再觀想毗盧佛父母行淫時產生的快樂,而流出的紅白菩提淫液,從自己的頂門進入自身中,大貪融化,經過中脈至龜頭,令陽具堅挺不軟,而生起了俱生樂不中斷。如《集密後序》云:「男根女根合,收集諸有之金剛心,也就是精液及女方的淫液,並經過男女行淫過程之身語意等行為之加持,悉攝入男女雙方淫液的菩提心中,由尿道出精再注入弟子口中。」
原來坦特羅所謂的「密灌頂物」——紅白菩提,是男女性高潮所留下的精液與經血,再將這種不淨物說之為「甘露」,給弟子吃。請問這種不淨物你敢吃嗎?所以,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半部所說的止觀部分,原來是在談男女雙身邪淫法,談的是男女雙方行淫,於性高潮時,所引起的快樂的覺受遍全身說之為「樂」;觀此樂受無形無相,說之為「空」,能夠這樣就能夠成為「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報身佛」。
然而男女行淫本身是邪淫法,是欲界的最重貪,連欲界最重貪尚且無法斷除,表示我見未斷,連聲聞初果都不是,怎麼有可能成為報身佛呢?由此可知,坦特羅佛教的說法非常荒唐!這樣的法是男女邪淫法,怎麼會是佛法呢?有智慧的您應該要詳加以分辨,要遠離惡知識說法,以免墮入外道邪淫法中,再回頭已經是許多劫以後的事了!
又第七識末那識,有處處作主的體性,祂無始劫以來常與第八識在一起,就算吾人能夠入無想定、滅盡定,第七識仍然是剎那剎那不斷在作主,從來沒有停止過;唯待阿羅漢願意自我消滅,不願意在三界現身意,入了無餘涅槃,末那才會消失。所以,第七識也是可滅之法,不是常住法。既然前七識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剩下的第八識當然是常住法。
接下來要談的是,阿賴耶識到底有幾個識?如同以往,引經據典來加以說明。《契經》曾開示:「諸仁者!心積集業,意亦復然,意識了知種種諸法,五識分別現前境界。」經典明說:阿賴耶識一共有八個識,如同前面《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開示:「第八識能執持業種,第七識能處處作主的體性,意識能分別諸法,前五識各在現前的境界作分別。」既然如來藏有八個識,阿賴耶識也有八個識,這已經很清楚的說明,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
接下來要談的是,如來藏、阿賴耶識自性清淨不清淨?如同以往,引經據典來加以說明。首先要談的是,如來藏自性到底清淨不清淨?如《勝鬘經》開示:「世尊!如來藏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一)
解釋如下:世尊!如來藏含藏了一切種子的功能差別,所以稱之為法界藏;祂是一切有情的法身,所以稱為法身藏;世間與出世間法沒有任何一法可以超過祂,所以稱之為出世間上上藏;祂的體性是清淨的,所以稱為自性清淨藏。由此可以證明:如來藏自性清淨,沒有不清淨的。
接下來要談的是,阿賴耶識自性到底清淨不清淨?如同以往,引經據典來加以說明。《契經》曾開示:「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解釋如下:一切眾生的阿賴耶識,本來而有,不是經過修行而有的,祂圓滿具足了一切諸法的功德,祂的自性本來就清淨,不是經過修行而變成清淨的;祂是萬法的根源,萬法都是以祂為因,藉著種種緣而出生的,所以沒有任何一因一法,能夠超過祂;祂是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所剩下的本際,處於極寂靜的境界,這是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僅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來果地所證的無住處涅槃,只是在不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都是指同一個識——第八識。由經文可以證明:阿賴耶識自性清淨。前面說如來藏自性清淨,現在又說阿賴耶識自性清淨,可以證明,如來藏、阿賴耶識都是自性清淨;也證明了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
此外,還有一些經典明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譬如《契經》曾開示:「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經文已經明白的告訴我們: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祂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來果地的無垢識,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又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曾開示:【鈍根小智聞一乘,怖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三種鍊磨修妙行;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解釋如下:鈍根寡慧的二乘人,聽到成佛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就害怕了!因此只願意修學心小、法小、願小、成就小的聲聞法與緣覺法,不敢修學心大、法大、願大、成就大的菩薩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乘人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藏,以為外境真實有,所以畏懼生死,願意滅盡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不在三界現身意,而入極寂靜的無餘涅槃中。每一位眾生本來具足的菩提法種都在自己的阿賴耶識藏識中;如果能夠碰到讓我們明心見性乃至能夠成就佛道的真善知識,就能夠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透過身口意三種修行的磨鍊,就可以永遠斷除煩惱障以及所知障,未來就可以證得佛地無垢識的常住身了。經文已經證明: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祂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
最後作個結論:綜合上面整個分析結果,知道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祂們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祂是三界九地、四聖六凡的真性,也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更是未來果地的無垢識,這也是經中所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的真實道理。因此,如果有人主張:「如來藏、阿賴耶識是兩個心,不是同一個心。」你就知道那是不正確的說法,是不如法的!
如果各位菩薩想要知道「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其它更詳細的內涵,請到「正覺」來共修,同修會可以為各位菩薩建立佛法的正知見,於自己的因緣成熟時,可以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成為勝義僧、成為菩薩僧,未來就可以邁向成佛之道。
限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
下一集將由正源老師主講「如來藏是妄心七識之俱有依」。內容非常精彩,敬請期待!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