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念佛種類 (四)

第50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一個單元為大家介紹:略述念佛種類(四)。

上一個單元我們為大家介紹,在修學無相念佛法門應該注意的事項,還有一般過程。裡面有提到要修學這個無相念佛要除掉慢心,然後還要除掉疑心,還要儘量消滅覺觀攀緣的心。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還要有定慧的正知見。也就是說,要知道佛法戒、定、慧的意旨是什麼,以及以妄止妄的道理。譬如我們在打坐數呼吸的時候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每一個數目字的音聲,就是一個妄念,數到十,共有十個妄念,以這十個妄念將日常生活中無量無邊的妄念統一起來,成為不統一中的統一現象,這個就是在修定。可是仍然要有定的知見,如果有定的知見就會知道:當心裡不再有十個數目字以外的妄念、妄想的時候——也就是說你數息,數一到十已經純熟了,然後心中只有這十個數目字,不會再有其他的雜念妄想的時候——這時候因為有定的知見,你就要連這個十個數目字也要捨掉,你才有辦法入定,才有辦法證得一心。如果你不把這個十個數目字捨掉而執著,執著要一直數,那這樣你的心中就會永遠有這十個妄念住在心中,因此就沒辦法得定,沒辦法證得一心;這個就是因為定慧的知見不夠,會執著一定要去數一到十的數目字,所以有些人就是因為沒有這個定慧的知見。當他心中已經沒有一些散亂,沒有一些妄念,可是他還執著要去數這個數目字,因此過了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甚至一輩子,都還是在數這個數目字,始終沒辦法得定,這個就是不會修定,沒有定慧的知見。

同樣念佛也是一樣,要有定慧的知見。「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是有六個念,念佛共修的時候,為了對治我們的散亂心,總是念得很快,所以我們在平時念佛的時候就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這個定力才會漸漸出現。而且一邊念佛要一邊能夠憶佛、能夠想佛——也就是說,當我們一邊念佛的時候,還要能一邊想佛一邊憶佛——這樣才能夠漸漸成就念佛的功德。而且要有定慧的知見,也就是說我們從有相的念佛,慢慢要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德、成就淨心念佛的功德、成就無相念佛的功德。當我們的心不散亂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我們想佛憶佛的念已經漸漸純熟了,這時候就知道要轉進,你必須要轉進把佛號捨掉,才能夠進入一心念佛,才能夠進入淨心念佛的階段。

這個就是因為有定慧的知見,知道一邊念佛要一邊想佛、一邊憶佛。然後當心不散亂的時候,想佛憶佛的念已經漸漸純熟的時候,這時候就是要轉進,不要執著這個名號不放;就像剛剛所講的數息修定,然後執著那個數目字不放,不放就始終沒辦法得定。如果這裡你不放掉這個名號,就始終沒辦法進入淨心念佛、清淨念佛、一心念佛的階段,就是無相念佛。所以這是因為定慧知見夠的緣故,才能夠成就淨念相繼,成就無相念佛。所以念佛裡面的淨念,確實是無相的念,有相絕對不是清淨的念,必須是無相才是清淨的念。

再來介紹一下,念佛人從有相到無相的念佛過程。大概有四種過程,大家應該了解一下。是哪四種過程呢?從有相到無相的念佛過程大概就是:有口念耳聽,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不念而憶這四種過程。口念耳聽然後轉進為心念心聽,然後再轉進為心念心憶,最後不念而憶,來成就無相念佛的功德。

如果有定慧的知見和善根的話,通常就是由持名念佛來入手。持名念佛剛開始就是口念耳聽,很專注的口念耳聽。然後漸漸有一點功夫的時候,當這個粗的妄念已經降伏了,這時候就要轉成心念心聽來降伏這個細的妄心,讓心不散亂,為什麼要這樣呢?這個就是因為有定慧的知見,知道口念耳聽它六根在動轉當中,(比較厲害)六識六根動轉比較厲害,沒辦法都攝六根,慢慢轉成心念心聽的時候,這時候六根跟六識的動轉就比較不會那麼強烈。因為我們口念的時候身根會動,然後身識會動,然後意根意識也都會動,那如果心念心聽,身根身識就不會動,所以這時候就比較能夠都攝六根,這是因為有定慧正知見的緣故。

所以轉進來心念心聽以後,當心慢慢不太散亂的時候,這時候會有兩種情形;如果已經心念心聽,心也不會有妄想妄念的時候,這時候會有兩個演變過程,大家要來注意一下。第一種,就是因為心太專注,聽心裡面的佛號,所以就會入定去了,最後佛號就不會在心中現起,就會進入定中。這時候心不想佛,也沒有佛號,外面是什麼也都不知道,猶如睜眼瞎子一般,這個就是因為心念心聽太專注了進入定中,進入未到地定當中;這時候你即使用手在他眼前揮動,他也沒辦法有所覺知,這時候是入定不是念佛。我們有正知見的話,就要捨掉這個情形,因為我們是要念佛,我們不是要入定,入定當中就已經沒有念到佛了,這時候就跟佛不相應了,這很重要大家要記得。當心念心聽專注的時候,你不要走進入定的方向。

第二種方向就是我們要學的,也就是有慧的知見夠、智慧的知見夠。當心念心聽專注的時候,這時候他會檢討「我有沒有在念佛?我還有沒有在想佛,還是只是在聲音裡面專注?如果只是在聲音裡面專注,那就是偏定比較多,念佛比較少,只是沒有妄念而已,這時候我要趕快轉變。」也就是說要把心念心聽轉成心念心憶;也就是說你一直專注在心聽佛號,這時候會漸漸的變成沒有妄念,修定、偏定多,沒有念到佛,這個就是因為有慧的知見,所以就會慢慢的轉成心念心憶。心裡面不再專注去聽佛號,而是專注的去想佛、憶佛,這個就是憶佛、想佛、念佛,這個就是心念心憶。

那這時候呢,心念心憶也就是心中同時有兩種念:一個是佛號的念,一個是想佛憶佛的念;佛號的念是有形有相的,想佛憶佛的念是無形無相的。這個就好像剛剛所講的母親在想念兒女,兒女在想念母親,也許剛開始還有聲音,一方面想兒女,一方面還有兒女的名字、或是形像,可是漸漸的當她想得入神的時候,這時候她就會覺得,心裡面的那個聲音是有一點干擾,對她想的這個對方會有一點干擾。同樣的我們在心念心憶,念佛的時候心念心憶也是會有這個情形:當我們心裡面想佛憶佛越來越專注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那個聲音,心裡面那個心念佛號的聲音會干擾到我的憶佛的念、想佛的念,就是使我憶佛想佛的念會有一點不清晰,會有一點干擾。這時候呢,他會覺得這個佛號是多餘的,有慧的知見他就知道要轉進,就是要把這個佛號捨掉。就是剛剛所講的這個心念是有相的佛號,那個心憶是無相的念佛。我們要捨掉有相,才能夠成就無相的功德;要捨掉有相,才能夠成就清淨心、清淨念的功德。所以這時候因為有智慧,就把心中的佛號捨掉,這時候就是不念而憶,從心念心憶轉成不念而憶。

也就是說捨掉這個心中的佛號,然後很專注的憶佛想佛;雖然沒有聲音沒有形像,可是想佛的念都是清楚分明的,這時候就是清淨的念,就是淨念相繼。以這個念來想佛來念佛,這就是無相念佛,這個就是淨念相繼。然後這個功夫漸漸純熟了就成為念佛三昧。

因此呢,修學這一個法門就是大概有這四種過程,口念耳聽,心念心聽,慢慢轉成心念心憶,再慢慢轉成不念而憶。所以修學這個法門就是要有定慧的知見,知道要能夠轉進,知道前面這一些過程都是以妄止妄的道理。

接下來我們跟大家介紹,如果修學佛法要有所成就,應該要有一些轉折,要有一些轉折的過程,才能夠使我們的道業能夠增上,有所成就,這個也是跟剛剛相通的,就是還是要有這些定慧的知見。

我們修學佛法通常有四種過程,大家要了知一下。第一、從散亂到專一。第二、從專一中進入清淨的狀態(從有入無)。第三、從清淨進入真實的狀態(從無入真)。第四、從真實中觀照一切法的實相(從真入實)。要有這個四種過程,道業才能夠迅速增上,道業才能夠有所成就。

在這裡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從散亂到專一」呢?就是說一般學佛人,剛開始都是妄想紛飛、妄念紛飛,心都是散亂的雜亂的,我們要想辦法讓祂制心一處。所以有人在數息,有人在念佛,有人在誦經,有人在持咒,都能夠使我們從散亂到專一,要制心一處。再來當心已經慢慢不會有妄想,不會有妄念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要成就無相的功德、要成就清淨的功德,這時候就必須要都攝六根。要都攝六根就是要離一切相,這時候就是因為有定慧的知見,知道要從有相進入無相。也就是說「從專一中進入到清淨的狀態」,這個就是因為你有那個智慧,知道要成就無相的功德,知道要成就清淨的功德,要離一切相,就是要都攝六根,才有辦法從專一中進入到清淨的狀態。這時候就要把前面的這一些方便法:譬如說口念耳聽,你要把它捨掉要轉進;然後心念心聽,也要把它捨掉還要轉進;然後心念心憶,雖然是心念心憶,你還是要把它捨掉,因為還要心念,你心中還有佛號的念,你還是要把這個心念心憶把它捨掉,轉進變成不念而憶、變成無相念佛、變成清淨念佛的無相功德、淨念相繼的功德,這個就是從專一中進入到清淨的狀態。

再來第三「從清淨中進入真實的狀態」。就是從無相進入真相。前面第二那個是因地無相念佛,這裡就是果地無相念佛,這裡如果功德成就了,就是真正的念法身佛。可是這裡不容易,你必須要去尋覓善知識,因為你要從無相進入真相,必須要證悟法身,證悟我們的真心如來藏,才有辦法從清淨進入真實。所以你這時候要去找善知識,這個善知識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正覺同修會,正覺講堂就是有善知識,能夠教導你,能夠有一些正知見教導你,讓你從清淨進入真實,也就是讓你去證悟法身,證悟如來藏。要尋覓善知識,請善知識教導我們什麼呢?教導參禪的正知見,教導我們第一義的知見,教導我們斷我見的方法,教導我們怎麼樣修集見道的福德資糧,教導我們要怎麼樣發起菩薩的種性。因為這個如來藏、這個法身,是菩薩的根本大法,如果你不發起菩薩種性,即使你證悟了以後,也很快會退轉,所以你要請善知識教導你這一些證悟法身的因緣。找到了善知識然後慢慢修學,具足這一些證悟法身的因緣,然後當因緣成熟的時候,你能夠一念相應——觸證法身如來藏,這時候你就能夠從無相進入真相。這時候你就能夠成就果地無相念佛的功德,就是真正的念到法身佛,這個也是從清淨進入真實的狀態。

再來第四,什麼是「從真實中觀照一切法的實相」。這個就是從真相當中進入實相;其實這是悟後起修,就是果地的體究念佛。也就是證悟以後,要轉依真如的法性,悟後起修,才有辦法從真入實,這也是一種體究念佛。在前面第三個階段,從無入真的階段,這也是體究念佛,這是在參禪的體究念佛。可是這裡從真入實,也就是悟後在體究念佛,也就是要安住在這個法身真如的境界,這樣的一個體究念佛,這個是屬於實相念佛。

這裡我們稍微講解一下,也就是說證悟法身以後呢,我們想要從真實中來觀照一切法的實相,必須要能夠去觀行。觀行蘊、處、界、世間一切法,都是真如所變現的,也都是這個法身真如藉由因緣、無量的因緣,直接出生、間接出生、輾轉出生,能夠觀行這樣的一個智慧,要能夠成就。再來要能夠觀行真如法身雖然隨緣出生這一切法,出生這蘊處界一切法,可是卻從來不分別這一切法,也從來不貪愛這一切法,從來不執著這一切法,從來不攀緣這一切法。因此能夠這樣的觀行,慢慢的要求轉依;也就是說我們的妄想心,我們的這一些見聞覺知心,因為觀行到真心的清淨法性,在一切境界當中,沒有貪愛、執著、攀緣,所以我們的見聞覺知心,這一個妄想心也要慢慢的轉依真如的清淨法性,也要跟真如一樣,遠離對一切法的貪愛、執著、攀緣,遠離對一切法的虛妄想、顛倒想;這時候就是從真入實,這個也就是實相念佛。所以念佛有智慧的話,就知道要從無相念佛,就是從有入無的階段;從無入真的階段,就是證悟前的體究念佛;從真入實的階段,就是體究念佛;也就是從真實當中,去觀照一切法的實相。然後這樣才能夠安住在這個真如法身的境界裡面,這樣離開世間一切的憂苦煩惱、離開世間一切的顛倒妄想,然後能夠慢慢自在的發起真如的不可思議功德,來度化眾生利樂有情,這個就是念佛真實的道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