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地實相念佛 (一)

第63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我們導讀《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這一本書,這個課程上到這一邊,前面已經說過了為什麼我們要修學念佛法門,也就是念佛法門它優於其他法門的殊勝之處。以及想要修學念佛法門,我們應當要先具備哪些條件的前方便,也就是想要求生諸佛淨土,要具備哪些資糧。還說過了實修念佛法門的方法,我們講過了持名念佛、觀像念佛、繫念思惟念佛,以及最殊勝、最上根的修法——無相念佛。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實證念佛三昧,所以由因地心的這個淨念相續的念佛,轉變成為體究念佛,這樣子就有機會在一念相應之中,實證真如如來藏,也就是現前見到自性佛。

在前面的課程中,郭正益老師已經為各位介紹了要進入體究念佛所應該注意的事項,現在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

來看看這一張表:根據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從1999年到2004年的調查研究,台灣地區的佛教徒、佛弟子們平常所採用的修行法門,一直都是以念佛為最主要的,其次才是讀經、誦經、打坐等等。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台灣宗教的發展方向,是從民間信仰這一類比較缺乏具體宗教認同、沒有明確目標的這一個信仰,轉成了有組織、有形的宗教的方向發展。這就意味著說,台灣的學佛人,大部分都是心性純厚的念佛行者。

就好像各位菩薩們一樣:是不是或多或少的都會念念佛,乃至於發願未來要往求生淨土呢?我們願意念佛、能夠念佛,就代表了我們對於佛菩薩的深信——相信說,佛菩薩的功德神力不可思議。這也代表了我們已經不是一世兩世、一劫兩劫與佛結緣,一定是從久遠以來,我們就已經多生多世的跟佛菩薩結下了善緣,所以今生我們才願意歸命於佛菩薩。如果不信的話想想看:我們身邊所認識的親朋好友們,有多少人願意念佛呢?雖然我們用盡了各種的方便善巧,但是能夠念佛、能夠相信佛的人真的是不多。而我們今生接觸到佛、看到佛菩薩、看到佛經,就是沒有理由的、沒來由的感覺到親切,感覺到歡喜,是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應當要相信:自己的確是善根深厚,已經與佛菩薩結下了很深的善緣了;我們正是佛菩薩最護念的弟子,佛菩薩其實一直都在護持著我們、憶念著我們,如同一位母親想念她的孩子們。這樣子自己是不是能夠確信了呢?

再來,想請問大家:「大家平常是怎麼樣念佛的呢?」是持名念佛?持咒念佛?還是觀像念佛(也就是觀想念佛)?還是已經可以進步到無相念佛了呢?譬如說,持名念佛,我們口中稱誦著佛號,心中想著佛;觀像念佛,我們在心中出現了聖像、聖境,心中想著佛;無相念佛則是無形無相,但是心中還專心繫念著佛、想著佛。如果一個人念佛的時候心中沒有佛的話,那麼這個人即使他表現出來的樣子,好像是在念佛,口中也念出了聖號,但是無論外表再怎麼莊嚴,我們說這個人他終究比不上一台念佛機——因為念佛機插上電之後,可以連續不間斷的念上好幾年,這個我們可作不到。俗話說,這樣子就叫作「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所以佛門裡面說:「念佛不在嘴,修行不在腿。」也就是念佛的關鍵是在於我們的心,而不在於我們的外相。所以,在《觀無量壽經》裡面佛說:「然彼如來,宿願力故,凡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佛說觀無量壽經》卷一)就是說 佛祂依著祂過去的宿願力的原因,只要有任何憶念到、想念到佛的眾生,佛就一定會加持這個眾生,在佛道上得到成就。並且在這個經文裡面講到的是「憶念如來」,而不是用口念或者朗讀,或者說來觀如來相。

大家想一想,這麼多種的念佛方法,它的目的除了為了要讓我們能夠修集廣大的福德,能夠圓滿往生淨土所必須要具有的福德因緣之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修學、要具備「一心念佛,淨念相繼」的這個功夫——心中念念都是繫於佛,這也是 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中就已經和弟子們強調的「一心念佛」,不是兩心、三心、四五心等等。

譬如說,在《長阿含經》裡面說到,佛在世的時候,由於摩伽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王,他是虔誠的佛弟子,所以許多的人民雖然他們不懂什麼是佛教,可是他們也跟著國王,一起聽聞了 釋迦牟尼佛的聖號。這些人民有的人他只是信佛,實際上他並不了解什麼叫佛法;有的人甚至他只是聽聞過 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弟子,可是經藏說,就算這樣子,他們曾經憶念、想念過 釋迦牟尼佛,所以命終之後,這一些人有的可以生到各各欲界天裡面去享受天福,有的人會投生到高貴富豪之家享受人間的妙五欲。這不是說這一些眾生有多麼的厲害,而是諸佛這一清淨、不可思議的願力所成的。

譬如說有一次,釋迦牟尼佛世尊晚上的時候靜坐,結果在祂身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神自己報上名號,然後說:「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闍尼沙的意思就是說戰勝了結使,至少是戰勝了三縛結。於是 佛就問他說:「你為什麼叫自己是闍尼沙呢?為什麼說自己戰勝了輪迴的結使呢?」這位天神就回答 佛說:「這是因為我本來在人間的時候是一個國王,是如來法中的優婆塞,臨命終的時候我一心憶念著佛,就以這樣的功德,所以能夠往生到四天王天,作了毘沙門天王的兒子。從此以後我探究諸法,後來證得了須陀洹,也就是初果,因此以後我都不會再墮入惡道了,因此我叫作闍尼沙。」毘沙門天是四大天王裡面的北門王,他的兒子在佛教史中非常有名,曾經多次的現身護持佛法,甚至在道教之中據說他就是一般人所稱的「三太子」,這樣子就有聽過了吧?其實祂是佛教的護法神之一,也是一位已經證得聲聞初果的菩薩。

由此可知:光是憶念著佛,這個功德就已經非常的大。所以 世尊殷切的交待說:「諸比丘!常當專精一心念佛!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增壹阿含經》卷四)也就是 世尊交待說:諸位弟子們,你們應當要常常的、專心的一心念佛,這就是各位應當要努力修學的工作。所以到這邊我們就能夠確認了,「一心念佛」就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如果不懂得念佛是用心來念,那麼念佛就一定會念不好。

例如說,近代年中老實念佛得到成就、非常有名的廣欽法師,其實很少人知道他是一個開悟的聖僧,也許因為因緣不具足,他似乎也沒有把開悟的法傳下來。如果大家有曾經親近過他的,會發現他基本上都在那坐著……例如,周宣德居士的記錄說:

我在一個週末假期的晚上,特地到寺中拜見他老人家,他正在佛殿中間日本式的一個矮圓桌上盤腿而坐。我就在他旁邊不遠的椅子上也坐下來,在黑夜中我開電燈,專心的伺候他,每隔一個小時或四五十分鐘,我就輕步的走到他的座位旁邊,小聲的向他問說:「師父你在作什麼?」他回答我說:「念佛。」我又問他:「那你念哪一尊佛?」他回答:「阿彌陀佛!」這樣子七八次我都是這樣問,他也都是這樣答。我一夜沒有睡,熬到第二天早上,我再問他:「你老總是說在念佛,可是你的嘴巴也沒有在動,也沒有發出聲音,那究竟是怎麼樣念佛?」他回答說:「念佛總在心念專精,而且晝夜不間斷、不雜亂,但是你們初學者能夠從口念、耳朵聽、心裡想佛,這就是下手的功夫,慢慢的自然就會做到不分晝夜,一心念佛不亂,然後由於念佛得定而發慧。」

所以後來有一位老法師去參訪廣老的時候,廣老就指正他:「念佛是用心念,跟這個身體是沒有相關的。」我們來看一下:

這是在民國六十九年的夏天,當時廣老八十九歲。台南某寺廟的老法師,年紀八十二歲,出家沒有很久,跟著一位在家護法居士,一個月前從台南出發,參訪台灣各地的寺廟,昨天來到了土城,掛單在承天禪寺。早上的時候在課堂見到了老和尚,就請示老和尚修行之道。老和尚說:「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一條路是比較慢,能夠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這是最快的。」老法師說:「我到了老年才出家,人生的各種困難、危險的境界都經歷了,覺得這些對我來說其實都不算什麼,可是現在出家了,卻覺得佛法老是讓我理解不過來,請師父為我慈悲開解。」老和尚就回答:「老人家了,不要在那邊想要學這個要搞那個,那個是沒有結果的,還是最好什麼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緊。我看你啊根本沒有在念佛。」老法師就說:「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老和尚就回答:「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兩個不相妨礙。有在念佛的人跟沒有在念佛的,來到這裡我一看就知道,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當中、言談之中都會流露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裡,心中根本沒有帶著半句的佛號來。」同行的護法居士就問:「要怎麼樣念佛呢?」老和尚就說:「念佛就是念佛,還要怎麼樣念。」老和尚就問這位老法師:「你在常住擔任的是什麼執事呢?」「香燈。」老和尚講:「擔任香燈是最好利用來念佛的,一邊擦擦抹抹的做事,一邊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老法師回答說:「可是這樣子的話我會弄亂、會搞錯。」老和尚說:「這怎麼會弄錯!你身上穿的這一件道袍,你就不會把它顛倒穿。」

大家想一想,平常我們念佛,想要做到一心念佛,無奈雜念、妄念就是不斷的不斷的跑出來,我們不自覺的就跟著妄念走,雖然嘴巴喃喃有詞的在念佛,可是心中卻想到:「小孩子昨天晚上發燒,今天一早就去上學了,不知道有沒有乖乖吃藥?待會打個電話去問他!我看呢還是直接打到學校,告訴他的老師,請老師幫忙注意一下。也不知道這一次到底是被誰傳染的?該不會是上個禮拜我們一起去美國大峽谷的時候被傳染的?說起這個大峽谷那個景色真是壯觀,我一直以為太魯閣已經很了不起了,沒想到大峽谷更好看,待會打個電話給媽媽,叫她下一次要跟爸爸一起去……」念佛念不到五分鐘,但是我們的心已經從佛菩薩的身邊,跑到兒子的身邊、爸媽的身邊,已經從佛堂跑出去,環遊世界一圈,然後又回來佛堂了。所以一般人想要「一心念佛」是多麼的困難,還要「淨念相繼」這更困難。

但是再想一想,如果今天兒子生病住院,我們白天去上班,在辦公室裡面,一整天就是在擔心兒子。別人看我們好像悶悶不樂、失魂落魄,就好心問說:「你今天怎麼啦?怎麼一整天都不說話?是發生什麼事啊?」我們就會說:「對啊,就是我兒子啊,昨天發燒到三十九度住院,今天不知道有沒有好一點。」想一想看,我們想要一心念佛卻做不到,妄念紛飛,可是我們根本沒有想到要一直想念著兒子,卻一整天都在掛念著小孩,牽腸掛肚,無妨我們在辦公室一邊做事、一邊講電話,心中還是一直在掛念著住在醫院裡的兒子,是不是這個樣?所以對一般人而言,想要做到一心念佛真的不容易,就算很多念佛已經念了二三十年的蓮友,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那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叫作「一心念佛」呢?怎麼樣的修行才能夠達到一心念佛呢?這我們先回到書上,我們接下來進入第187頁,請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來為我們開示,也就是第二篇正修行的第七章「果地無相念佛」的第一節:「接著我們進入正修行的第七個單元,談一談果地無相念佛。我們前面講過,無相念佛還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設一個名稱叫作無相念佛。」

什麼叫因地中念佛?簡單的說,就是在我們還沒有開悟之前,還沒有親證到、還不知道自己的自性彌陀,就叫作因地念佛。有人可能會講:「你這樣子說不公平,我出家以後閉關,專修念佛二十多年了,其他什麼事情我都不理會,現在我已經修到二六時中,阿彌陀佛的聖號都會不斷的生起,就算我的口中沒有在念,我的心中一直都在念佛,為什麼你說我這樣子還是因地念佛?」會這樣子問,就代表程度不錯,因為這位菩薩已經知道了念佛不在口而是在心,而且是要憶佛的念一直不斷的現起,這叫「憶佛泉湧」,佛號、憶佛的念好像是泉水一樣的不斷湧出,擋都擋不住。這就是一般人所認為的一心念佛、淨念相繼。可是這還不是真正的一心念佛。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在《大寶積經》卷八十九中,佛要大家學習一位 大精進菩薩——聽祂的名字就知道,祂非常的精進。這位菩薩第一次看到了佛的聖像,就決定了要在如來的正法中出家修學佛道。可是父母不同意,以死相逼,所以祂就默默的修行,一心念佛,不吃、不喝、也不說話。父母為了阻止祂,所以準備了鮮美的飲食,祂不理會,只管念佛;父母又準備了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祂也不理會,還是念佛;父母找來了親朋好友來勸阻祂,祂不理會,只是念佛;最後父母找來了美女,成群結隊的在祂面前晃來晃去,祂還是不理會,看都不看,就只管念佛。這樣子到了第六天,經上說祂:「斷諸憶想,不起食,念如來應正遍知。」(《大寶積經》卷八十九)就是說這六天以來,祂都非常用心的憶佛,憶佛憶到全部的攀緣、妄想統統都斷掉了,只剩下憶佛想佛的一個念存在,祂一直憶念著如來、應供、正遍知身,最後感得了天神現身說法,祂的父母終於同意讓祂出家。

今天的課程中,我們為各位介紹了「果地無相念佛」。在果地無相念佛之前,先要確認:一般人所謂的「一心念佛」,仍然是停留在因地的階段。我們舉出了 大精進菩薩的故事,大精進菩薩像這樣子的念佛,念到已經斷諸憶想,可是仍然不是真正的一心念佛,仍然不是果地念佛。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有關於 大精進菩薩的故事,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各位報告。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