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52集
由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謝謝各位繼續觀賞這一集。上一集中講到《大阿彌陀經》當中的一段經文,我們繼續來講這一段經文。
根據《大阿彌陀經》卷上及《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卷中說:「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也就是說,無量壽佛祂來的時候「無所來」——沒有說從哪個地方來,去的時候,也沒有說去到了哪個地方,祂無生無滅,不是現在、也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祂只是因為要來酬願(也就是祂在因地的當中祂有發了大願,為了酬這個大願——度眾生的大願),所以現在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從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彌陀經》裡面其實也有講到理的部分,也就是般若的部分。如果說根性好的人看了這一段話以後,他就知道說:念佛人應該要層層轉進,不要老是停留在持名念佛或觀想念佛初入手的方便法門當中。
剛剛提到說「根性」,那什麼是「根性」?根就是五根:就是信、進、念、定、慧這五根。我們通常說一個人:「這個人很有善根!」那麼到底什麼是「善根」?也就是這五根當中的信根。譬如說,你聽到 阿彌陀佛你就相信了;或者是你聽到佛法當中的裡面某一個法,你就相信了;你聽到每個人都有個如來藏,你一聽到你就相信了,因為有「信」的緣故,所以說這個人有善根。再來說「精進根」,這個很簡單,大家都知道。再來說一個這五根當中的「慧根」,慧根並不是指在世間法上面的慧,譬如,讀書讀得好跟學佛學得好,這個不是等同的。慧根就是說,他在思惟推求法義的上面他很有慧根,也就是說,他有慧力去思惟推求,然後可以簡擇什麼法是正確的,什麼法是不正確的,那麼當他走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他會知道怎麼樣來轉進。所以說這個人不但有慧根,還有慧力,我們就說這樣的人,我們就說他根性好。也就是說,他在學佛的當中,他只要依設定目標,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成他的目標。
這樣子也許說:「我根性不好,那我就不要改到無相念佛上面。」其實不盡然!如果說你的慧根不是很好,你有精進根,你還可以去參訪善知識,到善知識那邊去學法。譬如說你來正覺講堂學法,我們就可以指點你,彌補你慧力的不足。所以,如果說一個人根性沒有像剛剛那麼好的話,他也可以證得自性彌陀。再來說,一個人可能會想說:「我只是小學畢業,人家都是大學畢業、博士、碩士,那麼我這樣,到底有沒有機會能夠證得自性彌陀?」你不用擔心!我們來看看六祖——六祖惠能大師,他不是也不識字嗎?但是他在佛法上面的根性其實是一等一的,所以他才成為禪宗的祖師。但是你看他並沒有讀書,所以他不識字,但是他卻可以悟得本心。所以說,這個慧根、慧力,其實跟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它是在佛法上面的慧力還有慧根。所以說,一個人如果是小學畢業,你不要妄自菲薄,因為我們同修會也有很多是小學畢業的人,他也證得了自性彌陀。所以說,一個人先不要以為自己的根性不好,你如果覺得根性不好,你也可以來正覺講堂學佛,修學無相念佛法門,哪一天因緣具足,你也可以一樣證得自性彌陀。
講到這裡,已經說完了念佛為什麼要由有相變成無相。或許有人會抗議說:「禪宗禪師不是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嗎?為什麼你不要我們停留在持名念佛裡面?」我們來看看:什麼叫作「事」?什麼叫作「理」?事就是事修,也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又有廣義跟狹義的分別。譬如說,持名念佛、念法身佛、觀想念佛、無相念佛,這些統統都是屬於念佛的法門,這是屬於狹義的方面來說;如果廣義來說,只要是以佛為中心,想要修學佛道的各種行門,也就是事修的部分,全部都是念佛的法門。因此,事修的範圍其實是函蓋很廣的。再來說:什麼是「理」?理就是般若!般若有個所依,就是「自性彌陀」,也就是禪宗所謂的「本地風光」,或者說「真如佛性」,或者說「菩提涅槃」,也可以說就是「如來藏」、「入胎識」等等各種名稱。這些名稱,其實它都只是一個代號,事實上祂就是般若的體。所以說,我們經常說理體、理體,理體其實就是自性彌陀——理就是般若,自性彌陀就是般若的體。知道了「理」跟「事」以後,我們就知道說,我們可以不可以跟隨禪宗的祖師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所以我們就還是停留在持名念佛上面?那麼說,如果說你已經明心、眼見佛性,你當然——那所有的念佛法門對於你來說統統是實相念佛,因為你已經有了「理」,也有「事」,雖然沒有像佛那麼精通,但是你也已經能夠「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所以你可以跟隨禪宗的祖師來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如果說你沒有明心也沒有見性,根本就沒有證得自性彌陀,那麼你的「事」不通,「理」也沒有,你怎麼可以跟隨別人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因此從這個道理,你就可以知道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是針對已經證得自性彌陀的人來說。
接下來說無相念佛這個法門。無相念佛這個法門就如同那個敲門磚一樣:所謂的敲門磚就是說,如果你想要進入一座廣大的殿堂,因為這個殿堂很廣闊,所以那個門就很厚,如果你用手去敲啊、敲啊,敲到手很痛,但是裡面的人卻完全聽不到;這時候你如果拿一塊磚在門上敲,它的聲音就可以傳到裡面去了,這時候裡面的人,聽到了聲音以後就來幫你開門,你就可以進去了。無相念佛其實就如同這樣的一個敲門磚,它就是要把證得自性彌陀的門把它敲開,所以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也就是無門之門就要靠這個無相念佛這樣的一個法門來把它敲開。
那麼無相念佛法門其實是很殊勝的,它比金銀珠寶還殊勝。剛剛說敲門磚,你進去以後可以把它丟掉;但是無相念佛這個法門,當你把證得自性彌陀這樣的一個法門把它敲開以後,你卻是可以帶著它進去自性彌陀廣大的殿堂裡面,而不用把它丟掉。
那麼回過頭來說,為什麼當我們把無相念佛這個法門當成敲門磚敲進去以後,為什麼還要留著它呢?我們來看看〈念佛圓通章〉裡面的開頭怎麼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在這一章的開頭裡面便說:「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用五十二位菩薩呢?其實來參加楞嚴法會的人,修學無相念佛法門這樣的菩薩其實很多,為什麼用五十二位菩薩來代表?因為菩薩有五十二個階位——從初信位到十信位,然後還有十住、十行、十迴向,還有初地到十地,還有妙覺、等覺菩薩,總共有五十二個階位。就以這五十二位來代表,說這五十二位從初信位到妙覺菩薩,都是使用了無相念佛這樣的法門,也就是憶佛念佛這樣的一個法門。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無相念佛這樣的一個法門其實是可以一直使用到妙覺菩薩的。因此,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說它的珍貴,它珍貴的地方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為幫助各位修學無相念佛,所以我們就施設了十個次第,還有一些權巧方便,來幫助各位修學無相念佛的時候可以容易的完成它。
首先我們來看,學這個法門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達到無相呢?首先,我們提出第一種方法:也就是說我們以拜佛為方便,心裡面想著佛,然後不要用語言、文字、形像來拜佛,拜佛的時候提起憶佛的這一念,也就是提起想佛的這一念,然後專注在想佛的這一念上面,而不要讓語言、文字、形像、聲音出現在自己的心中,這樣的一個方式就叫作無相憶念拜佛。我再把這一段話講一遍,我們用投影的方式,把這一段話顯示在上面:
「心裡面想佛,不用語言、文字、聲音、形像來拜佛,拜佛時看住想佛的那一念,提起憶佛的那個念,而不要讓佛號、形像在心裡出現,這叫做無相憶念拜佛。」
那麼各位已經看到了這一段話,聽完這一集講完以後,你可以好好在佛前去體驗一下,看能不能體驗到無相念佛的這個的訣竅。如果說你還體會不出來,我們再來看看這一段經文,我們來揣摩它,我們來揣摩憶佛的主要精義。〈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裡面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這一段話裡面不斷地使用「憶」字,然後又舉了母子相憶的情況來說明。當一個人遠離家鄉十幾年,經常想念父母,當他想到母親的時候,其實他並不會一直念著母親的名字,他其實只有一念牽掛。又譬如說,一個母親思念她的兒子,她也不用一直念著兒子的名字,她也只是有時候痛哭流涕,然後心裡一直想著她的兒子「現在不知道情況怎麼樣?」或者說,戀愛中的男女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幾天不見他心裡就很思念她,這時候他心中也不需要一直念著女朋友的名字。所以說,其實「憶」就是一念牽掛在那邊,你在想佛的時候就是牽掛著佛,用牽掛的這樣一個心來想佛,不要有語言,不要有一個名字、形像出現。
再回頭來說,當兒子在想念母親的時候,或許他會出現短暫的一個形像出現,但是他大部分在想媽媽的時候,其實那個影像是不會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影像?我們來看看說,譬如說,我跟你說貝多芬,你如果曾經看過貝多芬的這個畫像,當你去想到這個畫像、這個像之前,你會先怎麼樣?因為你已經認知了這個貝多芬是誰,你其實是先認知了貝多芬是誰,所以因為你的習慣就是用像來想,因為你看過了這個像,所以你就轉到那個像上面來想貝多芬。那麼,如果說你沒有看過這個人的像,但是你還是可以認知這樣的一個人。譬如說,我跟你講說梵谷,梵谷是很有名的一個畫家,但事實上很少人看過他,那如果你沒有看過他,我跟你講說梵谷這個人的時候,你心裡已經對這個人有了認知,但是因為你沒看過他的像,所以你就不會轉到那個像上面來想他。所以,其實當我們在想一個人的時候,你心裡就會先有一個認知,當你有了這樣認知以後,你就可以想到了這個人。所以說,如果我們用母親憶念兒子、兒子憶念母親的方式,把它改成另外一尊佛,這樣子就是用憶想媽媽或兒子的那個憶想的念把它轉成憶佛,這樣的一個方式就是無相憶佛。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經驗,就是我來正覺學佛的時候,我是怎麼把這個無相念佛完成的。我是怎麼體驗到無相念佛這樣的一個訣竅呢?在我第一週進入了正覺講堂的時候,老師就講解說應該怎麼樣憶佛,所以他就施設了很多善巧方便,我聽了以後回家也沒怎麼練習,想說反正還有兩年半,所以我就也沒有很用心。這位老師在第二堂來又問了大家說:「回去練習了,怎麼樣?」他也只是稍微講解了一下憶佛的這個法門,然後繼續就開始講課了。這時候我才警覺到:原來講完以後自己還要去好好的體驗它,所以老師是不等你的。所以當我有了這樣的認知以後,那時候是禮拜五下完課以後,睡了一覺第二天早上起來,醒來以後就開始了——就趕快想到說把這個無相憶念拜佛弄好。但是因為我在這個之前已經持名念佛念了三個月,所以我就從早上一直試,怎麼試心裡的佛號都會出現,根本就沒有辦法去體驗到不用語言、文字、形像這樣的方式來想佛,這種方式我根本就體驗不到。一直試啊、試啊……試到了晚上大概七八點的時候,那時候已經很累了,我洗完澡以後就坐在床上,心裡想:「怎麼辦?練了一天還是沒辦法完成!」突然間一念想到:「哎呦!我想佛不成,那我來想媽媽看看。」結果這樣一轉過去,竟然就想到媽媽了,我心裡也沒有念媽媽的名字,但是媽媽的形像竟然也沒有出現,當下就很清楚我真的是在沒有語言、文字、形像的狀態下想到了媽媽。那麼這時候我就把它轉到憶念 阿彌陀佛上面,結果一下子就成功了。我就發現說:原來無相念佛就是這個樣子!原來我在想念佛的時候,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我在想 阿彌陀佛,但是我都心裡都沒有出現語言、文字、形像!結果,我因為害怕第二天早上醒來又不見了,所以我當天晚上就一直地練習、練習,雖然很累我也不敢去睡覺,怕睡了一覺以後,那個訣竅就忘了。但是很幸運的,當我到很累的時候然後就自然睡著了,第二天醒來,一提,憶佛的念又起來了。所以說,只要你學會了這個訣竅,就跟踩自行車一樣,你就不會忘失,因為這個訣竅一旦學會了,你隨時一提,憶佛念就起來了。
今天這個修學無相念佛法門的次第,第一個次第就是體驗無相念佛,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