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6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按照正覺同修會所發行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這本論著的內涵來進行我們的課程進度。我們主要這個階段的課程是在說明:念佛法門的種種修行的知見以及要領。今天我們繼續會討論求生極樂世界九品之中應該有的基本知見,我們主要是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為主要的經典依據,並且參考正智出版社由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所著的《禪淨圓融》以及正德老師所著作的《淨土聖道》這兩本論著,來開示加以補充。
上一節課我們為大家說明瞭求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的根器和條件,以及他往生以後的果報功德,還有往生極樂以後的修行內容,所以今天我們是要從上品中生的部分來加以說明。我們來看看上品中生在經典上是怎麼說的,經典是這樣講:【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個經文,我們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這個階段,它主要是在攝受大乘種性的大心菩薩這些念佛人。雖然他不用證悟實相而轉依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也受持、持守證悟大乘方等經典這些功德,他不需要這個部分,也就是說,他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那這樣的菩薩,可是他需要其他的條件,雖然他不必受持方等經典,不必證悟實相而轉依,可是他卻要有其他的條件。
他第一個條件是,他必須要善解義趣!所以上品中生他的往生、求生,要有五個資格、五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什麼呢?就是善解義趣!他善解,非惡解,也不是錯解!所以說,上品中生條件的五個資格的第一個,就是要能夠善解義趣,他不是錯解,不是謬解,而且他要了解第一義真實理趣的旨趣,而不是六識論的那些——否定了如來藏的這些,而是要以八識論的旨趣為主要的經典依據。所以說這個部分,他第一個條件是善解義趣!
第二個條件是什麼呢?他要對於第一義心他不驚動!是說什麼呢?他對於第一義的正理,他聽聞之後心不驚動、不怯懦,也不害怕。也就是說這個菩薩他是大心的菩薩,他並不會對於善知識所開示第一義正理而有了錯誤的見解,表示他說對於第一義的正理,他有了聽聞的智慧,有了思惟的智慧。也就是說他對於大乘法,他有五力的具足,也就是說他對於信力,「信進念定慧」——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他成就了對大乘法的認知有這五力的具足,所以說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是什麼呢?上品中生的第三個條件是說,他是深信因果的,他是深信因果的人。也就是說這個念佛人,他要上品中生——求願極樂世界上品中生的時候,他必須是深信因果。因為他深信因果的原因,所以他必定歸依於三寶而成就「四不壞信」。也就是說,他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於僧,他對於佛法僧能夠深心的歸依,至誠心的歸依,而成就了四不壞信。四不壞信就是說歸依三寶以外,他還歸依於聖戒,也就是說,歸依於佛的聖戒這個部分。所以說在經典上怎麼說:「應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壞信。」——《別譯雜阿含經》卷八。哪四個呢?對於佛、對於法、對於僧、以及對於聖所念戒,他是能夠深深的信受而依持的!所以,因為這個原因,他是深信因果!
有些外道說「我證悟實相」,甚至「我入了初地」,「我明心見性」甚至有的說「成佛」,可是他根本不歸依三寶。可是我們看到經典裡面,就算是外道來到佛面前跟佛挑戰論法,可是到最後他如果真的是有所實證,他深信了因果以後,他當下馬上在佛前說:「佛啊!我自誓在佛前為我作證,我歸依於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在佛座下修行。所以說,沒有一個說他深信因果不歸依三寶的!因此說,在往生求生上品中生的這些念佛——大心的念佛人來講,他所需要的第三個條件,就是需要他是深信因果。如果他不深信因果,他要能夠求生上品中生,那就非常困難了!因此,他深信了因果以後,所以他成就了四不壞信——除了歸依三寶之外,他對於佛的戒也信受持守——可是外道他卻對於佛戒不信受、不持守的!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觀察一個修行人,可以看他說法講經,甚至要觀察他對於佛的聖戒有沒有信受,有沒有持守。這是一個上品中生的人,他所需要注意的第三個條件。
那第四個條件是什麼?第四個條件是從障難的部分來講。前面三個條件是說他需要有這個資糧——往生需要的資糧是正面的——譬如說他要善解第一義諦的旨趣;他要對於第一義諦心不驚動、不怯懦;他要深信因果,這都是正向的資糧。可是我們講的第四個部分,就是屬於障難的部分——他不應該要有這個障難!如果他有這個障難,他也沒辦法往生、求生極樂世界的上品中生,乃至未來的下品下生都不行。這個條件是什麼?他不謗大乘!也就是說,他不能毀謗大乘法;也就是說在我們要求生極樂上品中生的時候,他要排除這個障難。排除障難是什麼?他不應該要有這個惡業的行為——往生極樂世界最大的障難就是毀謗大乘法!如果一個毀謗大乘法的人,他往生極樂世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說不管是因為自己的邪見所導致自己去毀謗大乘法,或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所成來毀謗大乘法,這些人他就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障難不能有!所以說所有要求生極樂世界或諸佛淨土,就要注意這個部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那哪些人毀謗大乘法呢?我們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應成派中觀的六識論,他們認為「根本沒有第八識如來藏」,或者有人說「大乘非佛說」、「大乘非佛說是常識」——尤其一些學術界人士都說「大乘非佛說是常識」!那麼他講這句話,「根本、方便、成已」已經成就,他就已經毀謗大乘法,他已經斷除了他往生、求生極樂淨土的這條那麼殊勝的路!或者有的人他在書裡面說什麼「極樂世界基本上就是太陽神思想,太陽神思想的崇拜的淨化,這些東西根本不值得信受」,他們會這樣講。那這樣講的話,其實已經造成了毀謗大乘法的這個部分,不管它是屬於自己的邪見——自己因為自己的見取、自己邪見的誤導,或者是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來讓他毀謗大乘法,那就是斷除了他在往生、求生極樂世界很重要的這個部分,所以這非常可憐!所以說在我們學佛的過程當中,資糧和障難的認知是非常重要,這個次法的部分需要大家都要理解而且去收集、而且去排除的。所以說我們求生淨土——不管是極樂淨土或諸佛淨土,一樣的道理:你對於資糧的部分、對於障難的部分,都要非常注意!
所以我們上品中生的人,他的資糧是什麼?就是這個部分——就是要善解義趣、於第一義諦心不驚動、深信因果,而且他沒有毀謗大乘的這個障難。還要哪個條件呢?還要再加一個條件,他還要把這些資糧的收集,還有障難的排除,這些的功德不管是在理行上、事行上的這些三福淨業、或者建立定慧的知見、建立第一義諦的種種的善根的福德,要把這些的福德再加上這個品位所需要的資糧和障難的排除,以這些種種的善根來迴向發願求生淨土,這個功德也需要有!所以說,迴向發願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說:「我迴向發願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是甚麼呢?所以我們迴向發願這個部分,在經典告訴我們,我們就要了解它背後的道理,背後的道理說甚麼?我們發願迴向是要具體!就是說求生極樂國土的上品中生,或者不管從上品上生乃至到下品下生的人,如果你有信、願、行的部分,那你在迴向發願的時候,你就需要具體的而且明確的迴向發願,發願求生淨土——要在這裡來成就信願行的這些資糧,要有這些。所以說,我們經典來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這個就是說,往生上品中生所需要的這個條件。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典怎麼說。經典說:【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嘆諸佛,如一念傾,即生彼國七寶池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來看這段經文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我們看這段經文在說明,西方三聖祂親自來接引。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薩,也是西方三聖親自接引——就是 阿彌陀佛與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親自來接引!來接引,而且還有無量的大眾眷屬來圍繞在行者前,來護持攝受,而且這時候是持紫金臺來到,來接引這個菩薩。這個就跟上品上生是不一樣——上品上生是坐金剛臺來往生到極樂世界,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薩,他是坐紫金臺(就比金剛臺差一點,我們後面的經文會講到)。因為金剛臺它沒有花,沒有合起來,可是紫金臺它花合起來,到極樂世界要經過一宿(我們後面經文會講到)。而且諸佛菩薩與諸眾眷屬來圍繞護持行者,使得冤親債主不能干擾這個行者的往生,透過 彌陀世尊及兩大菩薩、諸佛菩薩的願力加持,而且這些佛菩薩還讚嘆行者。
我們來看一下,讚嘆行者的重點是甚麼?讚嘆行者:「你這個菩薩,你是行大乘的菩薩行,因為行菩薩行,所以說你是大乘的種性。」從這一點的事相來看,我們就知道種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在捨壽前就要培養大乘法的這個菩薩的種性;而且它還需要甚麼,需要深解第一義的旨趣知見,而沒有錯謬、沒有顛倒的去錯解第一義的知見;並且它要具足多聞熏習這些知見的功德,要有這些知見的功德。所以說我們從這個部分就知道說,如果一個念佛人,他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變成六識論的斷滅論,說「唉呀!一切法,死了以後都沒有,一切法空啦!就是緣起性空啦!只有六識,沒有八識。」這些落入斷滅論的。如果我們隨順於這些惡知識的說法,而去跟隨他來毀謗大乘、跟隨他來不信受的話,就算你沒有毀謗大乘,可是你在心中有起了疑惑,不信受大乘法的知見,那你要求上品中生,就很困難了!所以在捨壽前尋求善知識,來熏習大乘法要的第一義知見,能夠培養自己大乘菩薩行的菩薩種性,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所以說,從這段經文,我們就知道這個道理。
再來我們來看從這段經文,有第三個要點是甚麼?第三個要點是說:這時候你看佛菩薩們——阿彌陀佛、西方三聖,來讚嘆行者,同時這個行者他也一樣聽佛的讚嘆以後,他要合掌叉手來讚嘆諸佛——不是只有讚嘆 阿彌陀佛,讚嘆諸佛!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說我們平常要有養成讚嘆諸佛的習慣,這是見佛前所應該要有的威儀禮節。就是說不管我們留在娑婆世界未來要親值 彌勒尊佛,或者未來我們往生到其他諸佛淨土,或者我們到兜率陀天或敬謁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都要注意這個威儀的禮節:見到佛禮佛的時候就要讚嘆諸佛。
那讚佛有很多,譬如我們常有的讚佛偈,譬如說,我們讚嘆 阿彌陀佛是說:「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這是讚嘆 阿彌陀佛的!或者我們可以自己把 阿彌陀佛的功德大願,自己寫一首偈來讚嘆 阿彌陀佛,譬如我們讚嘆 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大願王,慈悲願力恩難量。眉間白毫光攝眾,四十八願度群萌。三根普被諸佛讚,廣攝有情極樂國。八德池中九品生,阿惟越致安樂行。一切眾生善根具,信願行中決定成。吾今蒙佛親接引,隨佛修學早成佛。」這也是讚嘆 阿彌陀佛,自己寫的這個偈頌來讚嘆 阿彌陀佛。所以說平常讚嘆諸佛菩薩的這個習慣是要養成的,也就是說在捨壽前要養成這個習慣,不然的話,也可以讚嘆佛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所以說讚佛的這個習慣要養成!
再來我們來看說,這段經文也告訴我們,他一念頃就達到了到極樂世界,這是透過 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能夠快速的到達極樂。所以說這個部分就需要我們在我們自力的部分需要培養自力的功夫,還有培養資糧,還有排除障難,再加上 阿彌陀佛的大願,可以很快的達到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安住。這個部分我們就要了解自力和他力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我們來看後面經文怎麼說。後面經文是說:【此紫金臺如大寶花,經宿即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台禮佛、合掌,讚嘆世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段佛的開示就是說,這個紫金臺是非常非常的大,它到了極樂世界以後要經過一個晚上,這個紫金臺的花才會開。也就是說到了極樂世界的時候,這花是閉合的,這是與上品上生的菩薩不一樣!雖然都是上品生,我們看到一個上品上生,一個上品中生,可是上品上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花是開的,所以當下見佛悟無生,聞佛說法就悟無生法忍,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薩卻不一樣。雖然差了一個位階而已(都是上品生),功德就差了很多了!就是說他要經過一個晚上,而且這一個晚上是極樂世界的一個晚上——極樂世界一個晚上相當於我們娑婆世界半個大劫——所以功德差異是很大!所以大心的菩薩,還是要努力的求生極樂淨土的上品上生!
那花開見佛以後,上品中生的菩薩,花開見佛以後,他是還是沒有辦法能夠親見佛的,而且必須由佛菩薩放光明來加持,這個行者才能夠開眼見到紫金臺外面的極樂世界的景象。並且能夠見到佛菩薩,這時候他還是一樣還是要養成習慣,看到佛菩薩以後,因為花開見佛以後,他就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知道有這個知見;他見佛以後他就要讚嘆佛,要叉手合掌來讚嘆諸佛!所以說我們平常在往生諸佛菩薩之前,大家雖然發願要求生極樂淨土,可是在平常要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裡面,我們看經典諸菩薩或者弟子們在見佛問法或者聽佛說法的時候,都要胡跪合掌、禮佛,然後讚嘆諸佛,所以說我們在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薩,這個部分就需要建立這個知見。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上品中生還沒介紹完,我們預計在下一節課會把後面的部分再繼續的介紹,所以大家就了解這個道理。
好,今天謝謝大家的觀賞!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