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我們修學佛法是要修學智慧,那麼各位也在修學佛法,是不是想被錯的知見所誤導呢?相信各位都是很有智慧,一定不會想被一些錯誤的講法所誤導!我們這一次就來為各位介紹一個主題,就是「學佛應有的正知見」,也就是針對我們一般常常聽到或是閱讀到,或者說它是一個很重要而我們又很容易忽略的一些重要問題,來提供正確的知見。
我們在這個主題裡面,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是:大乘是佛說。也就是說,大乘經典是佛陀親口所說。我們這次就要從《阿含經》,也就是從大家普遍認為是二乘人所結集出來的《阿含經》裡面舉證;在這個《阿含經》裡面,有描述到 世尊說第二轉法輪的經典,也就是在大乘的經典裡面屬於般若系的經典。
一般在說「大乘非佛說」這種錯誤說法的時候,事實上,他們不會直接說大乘是非佛說,因為我們現在的佛教─北傳的佛教─普遍都是大乘教。所以他們不會直接來主張大乘非佛說,反而他們也會說大乘是佛說啊!可是他們會用一些變相的說法來主張大乘非佛說!所以我們應該要特別注意有些人,他的主張到底是要主張大乘是佛說呢,還是大乘非佛說?例如有人會寫一本叫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類似這樣的書籍,然後來說大乘是在部派佛教之後才開始有的,才開始有初期的大乘佛教,而他(自稱)可以探源到《阿含經》,他是利用這種方式(主張大乘非佛說),所以我們可以從他的書名《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就可以知道事實上他主張的是大乘非佛說。可是主張大乘非佛說,他們有一個很嚴重的矛盾就是:他們也會寫《唯識學探源》或者是《性空學探源》,或者是《如來藏思想探源》,乃至彌陀信仰的探源。而且他的探源都可以探源到部派佛教之前的《阿含經》。
我們知道,這個部派佛教本身,它有非常非常多的一些主張,而且這些主張裡面,有些真、有些假,非常的紛歧;為什麼會有這麼紛歧的現象呢?那就是因為當時有很多的聲聞人,他是沒有證得三乘菩提,所以他就對於大乘經典的存在產生了(合法性的)懷疑。所以當時就有大乘非佛說的說法傳出來,而當時就有實證三乘菩提的賢聖出來辯證說「大乘是佛說」,所以在部派佛教裡面就有非常大的紛歧。可是如果說,大乘經典是在部派佛教之後才創造出來的,那麼在部派佛教之後所流傳的大乘經典,應該要比部派佛教的說法更紛歧才對啊!可是既然唯識學或者是性空學或者是如來藏思想,乃至彌陀信仰都可以追溯到《阿含經》,而且他們所說都是一致,所以顯然,大乘經典跟《阿含經》同樣都是佛陀所說啊!這樣子才符合道理。那我們這樣說,有沒有什麼證據呢?有!在《阿含經》裡面有非常多 佛陀在講述大乘經典的證據。我們今天就舉一小段,來為各位說明。譬如說在《雜阿含經》卷四十四:
【一時,佛住彌絺羅國菴羅園中。時,有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命終,念子發狂,裸形披髮,隨路而走,至彌絺羅菴羅園中。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圍繞說 法,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慚愧羞恥,斂身蹲坐。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取汝郁多羅僧與彼婆四吒婆羅門尼,令著聽法。」尊者阿難即受 佛教,取衣令著。】
在這篇經文裡面說,這個婆羅門尼,因為她的六個孩子相繼死亡,因為她思念孩子的關係,所以就發瘋狂了,然後裸形到處遊走,走到 佛陀說法的地方。然後經文裡面說這個婆羅門尼,她遙見 世尊之後即得本心。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在《阿含經》裡面,所說的本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說,如果這個尊貴的族姓子,他是個尊貴的種姓,他想要出家來修學佛法,他有一個本心,那個本心就是想要解脫生死,那是他最初的根本,他想要解脫生死,所以說它叫作本心。在《阿含經》中,本心的第一個意思就是這個出家的本心。可是我們知道這個婆四吒婆羅門尼她不是出家,所以顯然她的「即得本心」,這個本心不是出家的這個本心;因此在《阿含經》裡面,這個本心還有第二個意思,這個本心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這個真實心;所以從這部經典,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婆羅門尼,她發狂,然後遙見 世尊,她就找到這個第八識如來藏了。我們從經典可以發現,為什麼這個婆羅門尼她找到本心之後就不再瘋狂了呢?因為,當她找到如來藏的時候,因為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當她找到如來藏的時候,她馬上可以對比出來:我們的五陰裡面這個覺知心,這個發狂的覺知心,事實上祂是生滅的。因為祂是生滅的,她就知道原來她發狂的心也是虛妄的。
而且在這個情況之下,她就證得聲聞的初果,因為她可以來確認五陰都是虛妄。可是為什麼她就不再發狂了呢?為什麼就不再思念她的孩子呢?因為她後來還有第七個小孩子死掉之後,當時她已經證悟之後,她就不再傷心了。可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就是因為當她找到第八識如來藏的時候,她就可以發現她自己有如來藏這個本心,她的小孩子也有,諸佛菩薩也有,一切眾生都有。既然一切眾生都有,諸佛菩薩也有,連自己都有,而且是永恆的存在,那顯然一切眾生連同自己,連同諸佛菩薩,永遠都是在一起啊!從來都沒有分離過啊!孩子的死亡不過是暫時離開到他方的世界而已,既然是這樣子,畢竟將來一定可以再重新見面啊!那這樣又何必要這麼思念呢?
所以找到如來藏的人,他絕對不會去思念「諸佛菩薩是不是存在呢?」絕對不會去懷念這個事情。因為對於實證如來藏的人,一切眾生本來永遠都在一起,從來都沒有分離過。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說,她就不再思念她的孩子了,不會因為這樣而發狂。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來證明在阿含裡面,事實上就有菩薩證得如來藏的記錄;而且這個婆羅門尼她並不是由 世尊直接跟她開示的,她是「遙見世尊即得本心」。表示說,世尊當時在說法的時候,事實上祂是在說大乘經典,而且祂說的是第二轉法輪的經典;只是因為祂在說法的當下, 祂同時也有很多機鋒的使用,所以說這個婆羅門尼,因為她是個(情執但有智慧的)利根菩薩,所以她就找到了如來藏了。
我們從這個經典就可以知道,佛陀確實在當時有說過第二轉法輪般若系的經典。而且在這裡我們也可以證明:事實上 佛陀一定會說到第三轉法輪的經典。因為我們找到如來藏之後,一定會再探討:眾生有前六識,又找到第八識,那中間還有一個第七識。所以說,第一能變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這個本心;還有第二能變識意根;還有前六識,就是第三能變識,而且要探討祂們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如果說大乘經典跟《阿含經》所說都一致,都是說八識,我們就可以證明確實《阿含經》跟大乘經典都是佛說。雖然中間有一個部派佛教那麼多紛亂的說法,可是《阿含經》跟大乘經典所說還是一致。那我們相反的來看看,大乘經典如果說是從部派佛教之後才創造出來的經典,或者是一些教法的話,那它一定是紛亂的。我們用相對的方式來檢驗,譬如說有所謂的後期大乘(密宗──藏傳佛教),也叫作秘密大乘,他們的經典就叫「密續」。我們從「密續」裡面可以發現它的說法非常的紛歧,我們來舉例,譬如說在《金剛頂經》卷1裡面說道:
【爾時,一切如來雲集,與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坐菩提場,往詣示現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證無上正等覺菩提,不知一切如來真實忍諸苦行?」時,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由一切如來警覺,即從阿娑頗娜伽三摩地起,禮一切如來,白言:「世尊!如來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是真實?」如是說已,一切如來異口同音,告彼菩薩言:「善男子!當住觀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誦。」】
這「一切義成就」,事實上翻成中文就叫悉達多,它的梵文叫悉達多,它的中文意思就是一切義成就,這是 釋迦牟尼佛原來太子時候的名號。所以這個經典是說:釋迦牟尼佛,當祂還沒有成佛的時候,在菩提樹下思惟而要成佛之前,祂的修法事實上是錯誤的,所以一切如來來警覺祂,來告訴祂說:你在阿娑頗娜伽的數息法裡面,你怎麼樣能夠成就呢?所以警覺祂,來告訴祂說:真實忍諸苦行是要持念真言的,也就是要一直持念這些咒語;持念咒語,自恣而誦而能成就佛道。它要說這件事情,它要來否定 釋迦牟尼佛是因為觀察因緣法─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而成佛的,《金剛頂經》它要否定這一點,所以從這部《金剛頂經》就可以知道這部經是沒辦法追溯到《阿含經》的,因為所說是不同的。
而且《金剛頂經》也否定佛陀是獨覺,它認為是一切如來雲集之後才告訴祂的;而且它這裡也說:有這個咒法,自恣而誦這些咒法就可以成佛。在大乘裡面確實也有持咒的法門,譬如說大悲咒法門;可是大悲咒它有兩種持法,一種叫作事持,就是一直持誦它;可是只是持誦這個事持,並不會開悟,因為還要有理持;也就是說,要來理解這個大悲咒裡面的真實意涵。因為在大乘的這些持咒法門裡面都有一個咒心,那什麼是大悲咒的咒心呢?這大悲咒的咒心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也就是說,要能夠理解大悲咒的咒心之後,這樣才能夠因為持誦大悲咒而能夠實證這個「理」,實證這個「理」之後,就能夠實證理一心,然後理事就可以圓融,因為大悲咒裡面是有咒心的。可是在這個《金剛頂經》裡面不說這個,它是說:學了數息法之後,還要持誦真言,那就可以成佛。可是這樣所說,都跟《阿含經》、跟大乘經典所說不同。《金剛頂經》 說了這段經文之後,說一切義成就菩薩也持誦了真言之後,祂就開悟了。接著《金剛頂經》又說道:
【時菩薩白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遍知已,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一切如來咸告言:「善男子!心自性光明,猶如遍修功用,隨作隨獲,亦如素衣染色,隨染隨成。」】
這段經文又說:一切義成就菩薩,祂持誦真言之後,祂就實證了真心──實證了自心。然後它說這個「自心形如月輪」,也就是說這個真實心,祂有一個形體,祂有一個邊際,而祂這個形體就像月亮一樣。可是如果我們從《阿含經》,還有從大乘經典來說,我們可以知道,自心,祂是不生不滅的,祂猶如虛空,祂沒有形體,所以祂不會有邊際,也不會有形相(當然不會像月輪)。所以從《金剛頂經》所說的,這個「自心形如月輪」,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是不能跟《阿含經》、不能跟大乘經典相符合的,所以它也不能追溯到《阿含經》。
而且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在這個《金剛頂經》之後,還有其他的經典叫作「密續」─是四大密續─這四大密續之後所產生出來的經典,那就更是紛歧了。譬如說,傳到後世有所謂的應成派中觀,他們也說自心是如何、如何, 有種種的說法,譬如說也有說六識論的。那我們已經知道,應成中觀說六識論,那一定是錯誤的;因為它不符合八識論,所以說它不能成就因果。如果它是主張八識論的,譬如它會主張說:有所謂的第七識,也有所謂的第八識。可是他所說的第七識或是第八識,又是從意識再細分出來的;意識是第六識,而第七識若是從意識分出來,所以祂被叫作細心──比較細的心;或者是祂再分出來,分出第八識,就叫作極細心,類似這樣子。可是不管是細心或者是極細心,乃至極極細心,我們都可以知道祂們都是意識。既然祂都是意識,所以祂還是都一樣,是生滅的。
因為各位可以想想看:我們所說的不生不滅,表示說祂是從來不被任何法所出生,所以祂叫作不生(不生才能不滅,有生則必有滅)。那如果說是從(因緣生的)意識再出生出來,再細分出來的,那顯然祂就不是不生不滅的法。那就表示說,祂還是一樣被出生的法,表示說他們所說的這個自心,還是屬於生滅的,還是被出生的法,那就不符合《阿含經》所說,也不符合大乘經典所說「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道理;所以應成派中觀的說法,不管是六識論或是八識論, 都不能探源到《阿含經》,也不能跟大乘經典一致。
(密宗的中觀)傳到後來還有所謂的自續派中觀,他們(有時)也主張有八識,可是他們所說的八識,是說有阿賴耶識,另外還有所謂的中脈明點,或者是明體,然後就把這個觀想出來的氣脈或者明體當做是阿賴耶識。可是既然是觀想,顯然是它是觀想之後才出現的、才出生的;既然是觀想之後才出生的,那顯然它只是觀想中的一個影像而已,它並不是真實心。(自續派中觀)也有另外一種說法主張:這個中脈的明點或明體,它要跟阿賴耶識合併。因為他們又把阿賴耶識稱為種子。乃至還有主張說,將來人命終之後,這個真實心還要跟虛空,跟能量去結合……,有非常多的種種的說法。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金剛頂經》說「自心形如月輪」,可是到了後世的應成派或是自續派的這些密續等等所說,又都不再說「自心形如月輪」了,他們又是改說中脈、明點,又是說是六識、八識,種種的說法非常紛歧;乃至還說有可能是虛空,是能量等等。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秘密大乘或者是密續,事實上它是部派佛教之後才被創作的,所以它會非常的紛歧。所以我們如果要說「大乘非佛說」,我們應當說「秘密大乘非佛說」,或者是應當說「密續非佛說」,因為不管是秘密大乘或者是四部的密續,它都不能追溯、都不能探源到《阿含經》,因為它們的說法是比部派佛教還要紛歧的。
這就好比說,二乘人為什麼會把大乘經典結集成二乘經典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實證如來藏,所以他們沒有(對大乘法義)成就念心所,雖然(與菩薩同時)聽聞到大乘法,可是他們不能詳細來說(或記錄);就好比也有人來我們同修會上課之後,他聽到親教師說了種種法,也聽到親教師在說他的體驗、真心的體驗,可是他都不能再轉述給其他人,因為不是他親自所證。所以雖然二乘人也同時聽聞了大乘經典,可是他會把它集結成二乘經典,就是因為他沒有實證如來藏。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大乘經典才會被結集成二乘經典《阿含經》這種形式。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知道《阿含經》確實談到,也有描述到 佛陀說二轉法輪的般若經典。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證明:大乘經典確實是佛說,而且是三乘同聞大乘經典。
我們修學佛法是要修學智慧,各位菩薩想要被誤導嗎?顯然不願意!我們下一集來跟各位介紹「大乘非佛說」的一些錯誤的說法。謝謝各位菩薩,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