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常住涅槃者方能为世间依护

第082集
由 正珍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第82集〈证常住涅槃者,方能为世间依护〉。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谈到:二乘圣人所证的只是少分涅槃、只是向涅槃界,他们是依现前仍然存在的五蕴而说他们证得了无余涅槃;也就是当五蕴灭了,他们就是证得了涅槃,但是菩萨所证的常住涅槃,是能够究竟地知一切苦。在上集当中,我们对于究竟知一切苦,在这一集当中,我们就不再说有关于百劫修相好,乃至于七地菩萨能够念念入灭尽定时,他对于苦能够一剎那之间,就能够不再相应,我们单说悟后在追求一切种智的过程,要受多少苦?其实苦是很多的,在每个位阶都有不同相应的苦。

以 平实导师的示现来说,就利他而言,他在此世悟前悟后都被自己归依的师父奚落,见道报告要交给师父,却被冷讽;也曾要把法送给知名的大法师,结果是反被嘲讽;在所度的弟子帮他明心后,但是弟子的性障现起,对 平实导师反噬诋毁,这都是“众生忍”的境界,也是苦啊!但是,平实导师不但不会放弃他们,只想着如何以法的庄严来利益他们。

而就自利而言,例如在寻求圆满成佛的果德之前,为了求法,譬如有一天三地满心了进入四地,会想:“我在这里领一方之众,可是我自己的道业进修,好像有点瓶颈,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怎么办呢?”所以,可以去他方世界见某一尊佛,去求法;这样来去之间求法,不也是苦吗?当然也是苦。因为这也是行,行也是苦啊!行必定是无常。然后化身回到此界后还是要灭掉,那又是一个生灭的苦。

而以 佛陀百劫修相好,在苦的部分,当有人要取 佛陀的性命,或者对 佛的色身加以切割时,佛陀在此时,心里是没有任何一点的瞋念,心里所起的只有愿行,就是如何来帮助面前这位来求者或者加害者,在未来世的时候,种下帮助他证得解脱三界实义的因缘,所以内心对于眼前这一个人,只有悲悯、只有加持、只有愿行,那是百劫修相好的菩萨他的心愿。而这一个心愿是完全无我的,只有众生,那这时候有没有苦呢?当然!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当中有这么说:“当时祂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祂真的是知道痛,不是不知道痛,但这个痛于佛无法自在,因为佛陀心里面只有祂的菩萨行愿。”

所以,胜鬘夫人说:

若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于无常坏世间、无常病世间,得常住涅槃;于无覆护世间、无依世间,为护为依,……。(《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就是菩萨他所证得这一个常住涅槃以后,不可思议的心行,诸佛菩萨所证得第八识、本际、实际,本来就是常住的;所以《大般涅槃经》中,佛陀鼓励着弟子们说:

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安住是中,复能处处示现涅槃,是故名为大般涅槃。迦叶!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于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当如是学如来常住,法僧亦然。(《大般涅槃经》卷3)

也就是虽然尚无法达到佛地究竟涅槃的境界,但这个常住涅槃妙心,本来现成,相对于阿罗汉、辟支佛的无常必坏世间、无常病世间来说,而说诸佛菩萨所证的涅槃,才是常住涅槃。

为什么叫常住涅槃?是因为菩萨所证的法是不生不灭,而称为涅槃,是依如来藏所说;而且菩萨现前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如来藏,本来就常住于涅槃之中,因为从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无背无面、无长无短,永远是离两边的,永远都不在生死中,那当然是常住涅槃。二乘人知道自己所证的涅槃,不是常住法,是要坏灭五阴自己。所以,如果菩萨遇到了他,向他说:“你也是常住涅槃,老鼠、黑猫等都一样是常住涅槃,所以你不必求涅槃啊!”阿罗汉听了,觉得这道理好像说不通啊!明明 佛陀教我们要灭掉蕴处界,才能取得无余涅槃,可是菩萨竟然教我说:“不要去求涅槃,因为我本来就涅槃。”

阿罗汉会想不通,想不通其实不打紧,因为只要菩萨点拨一下,告诉他:“你没听佛讲过吗?入了无余涅槃之中,仍有本际不灭,你那个入胎识继续是常住不灭。”这时他就会突然想到 佛陀曾经有的开示,而去想到:“我的入胎识还在涅槃中,而我没有灭以前,我的入胎识也是不生不灭,本住涅槃中,所以我还真的是常住涅槃。”因此当菩萨说了这些道理,为阿罗汉点拨一下,他就能够回小向大。所以大乘法的智慧跟二乘法的智慧,是不可能相同的,只有小部分相同,就是解脱道的实证。所以《般若经》才会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原因就在这里。

一切人如果想要修学成佛之道,就必须依照大乘法来修学,不可以再用二乘菩提观行蕴处界空,而灭蕴处界的方法来修学。在 平实导师所带领的正觉教团,之所以要极力的弘扬如来藏妙法,因为许多的道场都自认是禅宗道场,却以生灭的意识心、以一念不生的境界,来当作开悟的证境。那明明是所生法、是生灭法,怎能把祂当作证悟的真心呢?怎么能够把粗浅的定境,当作开悟的境界呢?而有些所谓开悟如来藏,仍然是以意识离念、意识一念不生的境界,来当成如来藏。一念不生如何成就自利利他?如何成就相见道的功德?如何成就道种智?如何成就一切种智的智慧呢?必定是相应证得不论意识有念、无念,不论在三界六道任何一界的有情,他的涅槃妙心运作,没有一剎那停止,那才是真正的开悟明心。

所以,唯有证得第八识的人,才有资格说“他传的法是成佛之道”,因为第八识才是常住涅槃心。依这样而证得常住涅槃来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因为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而所有人的如来藏都是本来就在涅槃中,不曾离开过涅槃,而又无妨同时随缘任运变生一切法,来利乐一切的有情。也因此如来藏利乐一切有情,并不单只是利乐自己心中这个有情而已,同时也利乐了许多的有情,是互相利乐的。明心的人自己现观一下,就能够知道,若自己真能转依并行之于身口意三业,就是以身示法在利乐了许多有情。

因此说,当证得常住涅槃,对于没有被覆护的世间,对于无依止的世间,明心见道者,就能够为护为依了。所以当辟支佛、当阿罗汉、当明心见道者,三者都来弘扬佛菩提时,您就可以知道这三人之中,谁才是无覆护世间、无依世间的救护者。因为菩萨有二乘圣人所不知道的妙义,是他们所不能证得,所以连二乘都应该归依于菩萨,不论是现出家相或在家相都是一样。这个道理是一切真正阿罗汉必知的,真正的阿罗汉不会说出“大乘非佛说”,更不会对菩萨起慢。因为阿罗汉是真知发大乘菩提心,证实相涅槃的菩萨永不入涅槃,生生世世为利乐有情而不舍众生,能于世间为护为依。

在此与您共读摩诃迦叶对正法久住的深思,和对菩萨恭敬的两段经文,经文有点长,我念慢一点。在《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2:

濡首童真则从坐起,着衣持钵而欲发行,谓迦叶曰:“唯,大迦叶!便可在前,吾今寻后。所以者何?尊大迦叶年即耆宿,素修梵行久为沙门,未见如来而出家学,计于世间所有罗汉皆从仁后有所启受,以是之故宜当在前,吾今在后。”

这是濡首童真他要去外托钵的时候,他请摩诃迦叶走在前面,他要走在摩诃迦叶的后面,因为摩诃迦叶是僧团中年纪最长老的,而且他是久修梵行的,许多的罗汉都是依于摩诃迦叶的启发,而能够证得了阿罗汉,但是摩诃迦叶怎么回答呢?摩诃迦叶说:

计于法律不以年岁而为尊长,法律所载智慧为尊,神智圣达乃可为尊;博闻才辩乃曰为尊;诸根明彻乃曰为尊,法律所记以斯为尊。由是计之,濡首童真智慧巍巍博闻普达辩才无碍,晓了一切众生根本,以是之故最长弘远,仁为大尊宜当在前,余应在后。(《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2)

摩诃迦叶继续以例子说:“就好像小狮子出生没有多久,虽然牠很幼小、气力不大,但是当这小狮子有所行走的时候,牠身上的气味的流布,所有的野鹿、野狗、种种的野兽,闻到这个味道就会赶快奔忙逃走;乃至像大象牠有六颗的大牙,有六十岁以上,或者是说,有非常高大的身体,如果用绳子把牠绑了三捆,当牠闻到了狮子威猛之气,牠也会挣脱地跳脱这些绳子,而急忙地奔跑。”

所以摩诃迦叶说:

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假使发意智慧道力未孚成就,心犹憍仰习师子步,过诸声闻、缘觉之路,一切众魔自在宫殿,志怀恐惧不能自安。(《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2)

也就是说:“只是发意的菩萨,也就是刚发菩提心的菩萨,虽然他的智慧还没有究竟地开发成就,但是他已经就像小狮子一样,他的心性是超过了一切声闻、缘觉,一切的众魔天宫对他都会感到不安,因为只要是初发心,以后就有能力真正地帮众生,证得解脱三界的实义了。”所以摩诃迦叶就请濡首童真他走在前面,菩萨走在濡首童真的后面,而声闻人就走在菩萨的后面。

另外一部经,《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4:

妙吉祥菩萨于其定中现如是等殊特事已,出三摩地,即告尊者大迦叶言:“我今与汝同赴王舍大城摩伽陀王宫中受食供养。耆年大德宜当导前,我必从后。”迦叶白言:“不也。菩萨!大士具大智慧、神通无量、多闻辩才、善说诸法,我佛、世尊常所称叹,众生见者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我于声闻众中虽称耆旧,无所堪能,何敢居前而行?愿从菩萨之后。何以故?一切众生始发菩提心,一切声闻、缘觉己所不及,何况久行菩萨道者?譬如师子之子,初生即有大力,勇健轻捷,无所畏惧。其身香气为风所吹,群兽闻者无不惊怖;乃至大象,虽有大力,一切世间不能制伏,闻初生师子之香亦生惊怖。众生若发菩提心,勇猛坚固,一切魔众生怖畏想,声闻、缘觉所不能及。诸菩萨摩诃萨闻佛说大乘法,其心不动,生大欢喜,而能作师子吼降伏一切。是故,妙吉祥菩萨!于真法中无有三乘,但以菩提心而为尊长,一切善法从菩提心生故。今菩萨前行,犹菩提心生无量善法。”

所以,真正的道是什么?真正的道就是如来藏,别无他法,只有证得这个法的菩萨才有真道;并且生起了无生法忍,能成为二乘圣者之所归依。在这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有关于菩萨他所证得了这一个常住涅槃妙心,虽然还没有究竟,但是已经能够成为这个世间的所依所护,三乘菩提的住持者。

在此祝福您早日证得常住涅槃妙心!发大心为众生、为世间的依护。

阿弥陀佛!


点击数: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