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論師未證第八識

第085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識蘊真義》的導讀課程。

在前一集的課程中我們說到:由於印度的典籍不太重視歷史的時節記錄,所以有關安慧論師的生平,我們中國佛教依著 玄奘法師留學印度那爛陀大學所傳下來的,認為安慧(Sthiramati)是德慧(Gunamati)的學生,而德慧則是世親菩薩的學生。德慧與安慧師徒二人,同列於當時印度唯識學的十大論師。

在 玄奘法師翻譯護法菩薩的著作《成唯識論》時,本來 玄奘法師想和神昉、嘉尚、普光、窺基四個人,一起將印度的十大論師對於《唯識三十頌》的十部註釋分別翻譯出來,但是基大師主張:既然都是《唯識三十頌》的註釋,不如就以護法菩薩的註釋為主,其他的九師註釋為輔,然後將十大論師的註釋全部揉合在同一部書中,這樣子就可以互相比對。所以 玄奘法師與 窺基兩個人合力地翻譯,並揉合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一部《成唯識論》的鉅著。

書中不但詳細地記載了十大論師在唯識種智上的主張,而且在相互的對比之下,也讓各別論師的主張有所錯誤的地方浮現在書裡面,所以 基大師就擔心,指名道姓會引來後面的麻煩,所以 玄奘法師就採用了 基師的建議,將人名隱去而用有云如何如何(也就是有人說如何如何);可是後來才發現,如果不指名道姓去指出這九大論師的錯誤之處,則在佛教界中,這一些論師的徒子徒孫們,仍然堅持著錯誤的思想而繼續誤導眾生。所以後來 基大師知道自己的建議不對,在《唯識述記》裡面(也就是在解釋《成唯識論》的時候),就記錄下這一些有云異說的實際來源,裡面提到了不少安慧論師的錯誤。這一部書在正覺講堂的課程中,則是安排在增上班的課程,由 平實導師親自講授,這一部悟後所應修習的唯識種智的鉅作。

好!我們回來講安慧。由於安慧論師他的本質上是錯誤小乘的六識論者,他沒有能力去實證第七識與第八識,所以就用六識論來解釋大乘佛法,因此當人間還有證悟並發起種智的祖師菩薩,像是 戒賢、玄奘的時候,安慧論師的法教只能夠迷惑少數的佛弟子,難以廣弘傳;可是當證悟的祖師們全面性地由印度轉生到中國的時候,世間的凡夫無法實證第七識與第八識,就會開始推崇安慧的論著。

在 玄奘法師離開印度以後,開始密宗的大流行,而這一些思想與著作,接下來就主要是傳入了中國的西藏佛教,所以近世的學者呂澂曾經說:「安慧書存藏衛,餘見稱引,鱗爪而已,安慧一家傳承更久,故晚唐以後猶得流布西藏,大暢厥宗。」(《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就是說在 玄奘離開印度之後,安慧的著作才開始大大的興盛,然後主要是流傳到西藏去。所以在 奘師之後的印度佛教與西藏佛教,他們為了要高推安慧論師,就直接說安慧是 世親菩薩的學生,而且說 世親有四位最主要的弟子,號稱為「四柱弟子」,包括了擅長因明學的陳那,擅長戒律的功德光,善巧於對法論的安慧以及擅長《現觀莊嚴論》的解脫軍。

但這種說法很明顯是後人假造的,譬如說德光律師,現在西藏佛教,主要就是以他所寫成的戒論為標準讀本,義淨法師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也提到了德光弘傳律藏。可是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裡面,卻記錄說這一位德光律師,他的梵名(Gunaprabha)是北印度缽伐多國人,他雖然英傑而弘敏,博物而強識,他住在中印度,一開始學習大乘,沒有辦法瞭解大乘的玄奧之處,後來開始讀小乘的《毘婆沙論》,心中生起了欽佩仰慕之心,所以就捨棄了大乘而改學小乘,然後造論數十部來破大乘,又造了許多的世俗間的書來責備、駁斥那一些真正的賢哲的論點。

德光在佛經上的研究雖然很久,可是心中的懷疑卻沒有辦法澄清,那個時候,有一位提婆犀那(也就是天軍阿羅漢),他有能力常常往來於人間跟兜率陀天,所以德光論師就拜託天軍阿羅漢帶他去見 彌勒菩薩,來問 彌勒菩薩他心中的問題。天軍阿羅漢就帶著德光律師跑到了天宮去覲見 彌勒菩薩,結果德光看見了 彌勒菩薩,只是彎腰鞠躬卻不肯禮拜,這時候天軍阿羅漢就問:「彌勒菩薩是接下來即將下生人間的下一尊佛,你為什麼這樣子自我貢高不對他禮拜呢?你希望來問 彌勒菩薩問題,可是為什麼不肯在他面前低頭呢?」德光的回答是:「您很誠心地教誨我,我懂,可是我是受了比丘戒的出家比丘,而 彌勒菩薩他所現出來的是在兜率陀天的天主,不是出家之相,所以如果要我一個出家人對在家人去禮拜,這是不對的。」所以德光三次來往於兜率天,卻沒有辦法解決他心中的疑惑,後來德光再次地要求天軍帶他去兜率陀天,天軍就拒絕了,因為德光論師的我慢實在太重啦!德光一氣之下,後來就跑到山林裡面去苦修,結果也發起了禪定與神通,可是他因為我慢未除,一生當中終究無法得證、無法見道。

從這一段記錄裡面,我們可以看出這一位德光律師,根本就不是大乘的根器,甚至不是真正的二乘行者;貢高、傲慢至極,雖然有福報能夠見到 彌勒菩薩,卻因為 彌勒菩薩身處天宮,現出天王的外相,他就不肯禮拜,不肯去禮拜未來當來下生佛,所以當他的福報用盡了,就再也見不到 彌勒菩薩了。

各位也都知道,世親菩薩是有名的迴小向大的例子,而德光則是捨棄了大乘去改學二乘法,結果現在卻傳說,說是德光是 世親的四柱弟子,這樣的一個說法可信嗎?合理嗎?而安慧也是這樣子,記錄上說安慧最擅長於對法論,也就是小乘的阿毘達磨論典,後來的西藏佛教乾脆就說安慧在《俱舍論》上的智慧已經超過了 世親菩薩,可是《俱舍論》的作者正是 世親本人,是世親菩薩整理了二乘法教而寫成的第一論典,也是部派中最大的一支部派,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論,而安慧的後人竟然要高推安慧超過了原作者 世親,各位可以想一想,這是不是癡人說夢呢?更何況 世親菩薩自從被哥哥 無著菩薩度化迴小向大,知道了自己以前所寫作的五百部二乘論典,例如最重要的《俱舍論》,這一些小乘論典的內容根本無法和大乘菩提相較,所以 世親菩薩後來將全部的時間,都用在著作大乘論典,又是五百部,因此就被人家稱為千部論師。

世親菩薩本人尚且捨棄變吐的東西,結果安慧卻撿起了 世親所變吐物,然後還說自己超過了 世親。世親菩薩是大乘法中的龍象,後人卻硬是把二乘法裡面的論師,像是功德光,把他冠成是 世親的得意弟子,然後再說安慧超過了 世親。各位看看,這是不是顛倒至極呢?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玄奘法師與 基大師在《成唯識論》以及《述記》當中所說的內容,與 平實導師所說的完全一致,安慧論師宗於小乘正量部的謬論,根本是以錯誤的二乘六識論的見解,拿來毀謗大乘佛法的八識正見。

在教材的256頁中,平實導師說到在《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2,安慧自己亦云:【……色等五境界及法界一分。受想行蘊即法界一分。識蘊即七識界,謂眼等六識界及意界。】此處論文中安慧之意為:受想行蘊即是心所法,攝屬整體法界中之一分。識蘊即是十八界中之七識界,即是眼等六識界及意根一界,是故安慧在此論中所說的識蘊中,亦不含攝阿賴耶識也!(《識蘊真義》,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56-257。)那麼,為什麼安慧在這個地方卻又不把第八阿賴耶識含攝在識蘊裡面呢?為什麼他的著作前後顛倒呢?有兩種可能:

第一、因為安慧本來就認為只有六個識,第七意根也歸攝於六識心中,所以沒有什麼實質的第七識存在,更何況是第八識?安慧認為既然沒有第八識,所以就不需要特別把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拿出來講,所以安慧主張:「六識攝屬意處,意根即是前六識、即是識蘊。」這樣子也就夠了。

第二種可能:所有大乘諸經論中都說,在六個識(識蘊)以外,尚有第七意根與第八阿賴耶識實存。所以安慧害怕被人家說成他不承認第七、第八識,那麼就會失去這個大乘論師的地位,所以就依文解義,不能說阿賴耶識攝歸於識蘊之中。

在西藏佛教裡面有關於安慧的傳說,也露出了馬腳。傳說 世親菩薩在念誦《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時候(或者說九十九萬般若時),樑上有一隻鴿子常常在那邊聽他唸誦,並且常常低下頭表示恭敬於法,不久這一隻鴿子死了,因為這個福德牠轉生為人身,變成了一個南印度旃陀羅的兒子,取名叫安慧。這個孩子長大後就問他的母親:「世親論師在哪裡?我要去拜見他。」當然,雙親大吃一驚,四處打聽之後,他的父母就帶著安慧來到那爛陀寺找到了 世親菩薩,並且將當時七歲大的安慧供養給 世親作為小沙彌。有一次小安慧拿到了一把豆子,他看到了供奉在寺中的度母像,想說要供養度母,可是當他把豆子放在度母像前,豆子就滾到地上被老鼠咬走了,就這樣子一次又一次,全部的豆子都被老鼠咬走了,於是他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度母就忽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安慰說:「孩子別哭了,從此以後你會永遠得到我的加持。」後來安慧的智慧變得益發的廣大,特別是在論述「阿毘達磨」諸論時尤為出名。

以上的傳說雖然美麗,但畢竟只是傳說,我們不妨來檢驗看看。安慧前世如果是三惡道中的鴿子,聽聞 世親誦《般若經》而轉生為人,各位菩薩還記得嗎?佛在諸經中的開示,一般的眾生由三惡道轉生為人後,尚需經過五百生的盲聾瘖啞,這是過去惡業的花報,也是為了改變自己的惡業習氣,顯然鴿子下一世直接變安慧,這並不符合佛經論上所說。可是這一段傳說也有它合理之處,若是安慧因為得到了菩薩特別的加持而速得成就五根具足的人,也是有可能的,可是因為自己的福報仍然是不夠的,所以出生於低賤種姓的旃陀羅之家,而於正法中福德不足,所以就只能夠在二乘的相似法上得到勝解;因此他的一生堅持六識論,即使是承襲了 世親菩薩的表相法脈,仍然無法實證第八阿賴耶識,甚至連第七識也無法實證,還得繼續在未來無量生中累積了足夠的正法中的福德,累積了正確的知見,消除了自己多生以來的惡習氣,還要累積了與真善知識的善因緣,才有可能依靠善知識的幫助而得證第八識如來藏。

明白了以上有關於識蘊的法義,我們就可以再來看另外一本教材《八、九識並存的過失》第六十六:楊先生等人認為「親證阿賴耶識時,仍非是開悟的人;以阿賴耶識之『真如心體』為證悟之標的,必須親證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真如,方是證悟。」(《學佛之心態》,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61。)那麼我們就只須要用前面說過的知見,很容易就看出這個說法的錯謬之處。前面我們講到 彌勒菩薩所說的「識樹」,第八阿賴耶識是諸識的種子依,祂並不在這個識樹當中,如果說阿賴耶識還需要另外再依一個因緣之上的因緣,種子背後的種子,那就徹底違背了 世尊在諸經教中的開示,並且還會出現無窮的過失。

今天時間關係,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