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是否是意識之別名?

第025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今天要和大家談談:〈意根是否是意識之別名〉?

要說明這個主題之前,首先要說一說其緣起。也就是說,因為安慧在其著作的《大乘廣五蘊論》中,認為意根就是意識之異名,而阿賴耶識也是繫屬於識蘊之中;然而這卻是具足謗法、謗佛的極惡知見。

安慧是生於公元六世紀南印度羅羅國,是與那爛陀寺住持護法菩薩同一時代,因為他精通於因明學的緣故,因而擅長辯論。因明學,用現代的俗語來說,大約指的就是邏輯學。安慧雖被後世學人高推為佛教唯識學派十大論師之一,但其實並不是如實的推崇。一者、窺基法師早就在其《成唯識論述記》、《唯識二十論述記》之中,就已經破斥了安慧諸多不如理的主張;再者、因為安慧就是一個六識論者,這一點從其所謂的《大乘廣五蘊論》中所說的,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而一個六識論者,是無法信受、更無法親證內明之法,即便是於世間法的邏輯通達而口才辯給,終究無法入於佛法之內門而與第二轉法輪了義的般若之法契會,所以就更不可能與第三轉法輪唯識之甚深法義相應。後世學人所謂的佛教唯識學派,恐怕就只是一個學派而已,徒於外門作佛學的研究而終究只是說食數寶,縱饒能將滿漢全席的菜名如數家珍地背得滾瓜爛熟,卻從來沒有真正地嚐過其滋味。而佛法修證之絕對不應該分宗立派,平實導師早於其《宗通與說通》之中,就已經很詳細地開示其道理了,大家可以自行請書參閱。

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先說到:【復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讀過《阿含經》的學人,應該對這一段文字並不陌生,因為這十八界是 世尊在經中為學人的方便施設,要使學人可以現前觀察自他的十八界,進一步圓滿親證佛法的因緣。安慧在論中引用 世尊經中的開示,這對於學人而言本來就是正常的事;然而,安慧在論中引用 世尊所開示的十八界之後,進一步解說十八界的內涵時卻說到:【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大乘廣五蘊論》)也就是說,安慧是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只是為了顯示而作為第六識意識的依止而立名,這樣子才能夠方便建立十八界。再者,因為這一段文字之前的《大乘廣五蘊論》中,安慧就已經變相主張說:「意言者,謂是意識。」把兩者合在一起思惟,就不免露出司馬昭之心;他就是輾轉為了要讓眾生信受他的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只是為了方便建立十八界而立意界之名」,「意根即是意識的別名」,「只有六個識,而沒有第七識意根」!那麼何以見得這是安慧之司馬昭之心呢?因為他先前已經說到:【云何識蘊?謂於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攝故。】(《大乘廣五蘊論》)

然而安慧這樣子的說法,其實是有著很嚴重謗法、謗佛之過失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很多層面都可以來證明:意根與意識都各自有其自身的種子,意根與意識其兩者的功能是不同的,意根與意識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心。先來看看他所說的:【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他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這也就是說,意識是在當下或者是說現在運作著,運作過去而落謝了以後,就變成意根了;這樣子就產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意識運作的時候,意根不是同時運作著,那麼意識運作的所依將不復存在,意識變成可以自己單獨運作而不需要所依的意根了。為什麼這麼說?《阿含經》之中常常會看到類似的開示:【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中阿含經》卷54)換句話說,意識是要緣於意根及法塵才能出生,意根是意識的俱有依,是作為意識現前運作時所必須要的依止,不可能意識現前運作而了別法塵時,只有意識單獨緣於法塵。即使他狡辯而說:「意識運作過去而落謝以後變成意根,那這樣子意識、意根都在啊!」然而「俱有依」三字之中,就已經很明白地顯示「俱有」二字;也就是說,意識現前運作之時,意根一定會同時在而作為意識之所依。

然而,安慧才引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十八界之後,在《大乘廣五蘊論》中接著又說:「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也就是說,安慧把識蘊與「意處及七心界」畫為等號,但他的前提是「此八名識蘊」。而古德所說的:「若取意處,即攝七心界及識蘊。」(《瑜伽論記》卷14)其施設的方便卻是不同的,這一點留到以後再來說明。而安慧其實只是想混淆意識、意根的差別,讓學人誤以為意識、意根雖然是不同名相的施設,其實是同一心;然而安慧施設這一謎團,正是因為不認同法界之中的實相心——阿賴耶識(這一點也會在後面的內容之中加以舉證);加上並沒有慧力可以觀察意識、意根的差別,因此而主張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十八界,其中的意根只是為了滿足「十八界」而施設;所以就敢說意根與意識是同一個心。然而這樣的主張,卻是自誤誤人而果報堪虞的。

而若是要解開他所施設的謎團,其實也是很簡單的。首先要瞭解:十八界之中分為六根、六塵、六識;六根之中眼根等的前五根為色法,第六根的意根為心法。這就好像前面說的,《阿含經》之中常常說到「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這一類的開示《阿含經》中首先指出:【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中阿含經》卷54)然後再進一步說明:「如是緣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生識,乃至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換句話說,十八界之中歸屬於識蘊的眼等六識,都是根、塵為緣而生識,生識已,依其根而立名,眼識依眼根而立名,乃至是意識之立名亦復如是——依意根而立名為意識。也就是說,十八界之中是有六組的「根、塵、識」,識蘊等的六識,都是根、塵為緣而生;而意識所依之根為意根,意識與意根是兩個不同的心,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識蘊等的六識,再加上六根之中的意根,這七個心都含攝於十八界之中;若再提到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就合稱為八識心王。所以,意識與意根不但是異名,實際上也是兩個不同的心,這樣子十八界之法才能夠建立、施設,這樣子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法義才不會前後矛盾。因此,為什麼前面要提到安慧那樣子的說法,其實是有著很嚴重謗法、謗佛的過失的,這個就是其原因之一。

再者,一般所周知:意根又名第七識、末那識,這就顯示出祂是意識的俱有依,祂是法界中八個不同體性的心其中的一個;又說明了祂有思量作主的體性,因地時正是具足地執我。然而,祂不只有這幾個異名,因為一般的眾生,要能夠知見意根的相貌都已經很難了,絕大部分的人,僅僅能夠看到意識的一些作用,甚至於說意識的細相,或者其種種的變相也是不知不證的。安慧正是不認有阿賴耶識,再加上沒有慧力能觀察意識、意根的差別,才會產生這麼嚴重的偏邪。而大約是同時期的應成派論師月稱亦復如是,現在也有人誤稱他是大乘佛教中應成中觀派的論師,其實也只是一場嚴重的誤會;因為他們的本質,都是六識論的外道見,對「中觀」二字不要說實質上,只恐怕是作夢也想不到的,根本就是碰不著邊的。

聽到這一段以後,有一些人心中就老大不高興了,然後也許就脫口而出:「你們正覺說的都是對的,都不准別人也是對的;佛法裡面有八萬四千法門,別人就不能有別的證,一定非要證如來藏嗎?」也許他興致一來接著又說:「佛法是講究平等、和諧的喔!你們正覺所說的卻是常常在罵人。」然而佛法雖說有八萬四千法門,但那是 世尊所施設入門的方便,而不是所證的標的;佛菩提道之中縱使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初步應證的一定是要證如來藏,因為 佛的「果地覺」,正是因為這個因地心才有的。而我們有時候所說的,聽起來、看起來雖然是很犀利,但卻不是為了要罵人,只是為了要警醒某一些人罷了!這就好像說,中國古來養生療病之中,就已經有針砭之法;運用在弘法利生的作為上,就有類似的相貌,當某一些眾生沒有辦法信受善知識的某一種說法的時候,善知識為了轉易他的邪知邪見,就會採用更進一步看起來是更加嚴峻的說法,好使這一些眾生得以警醒而得到法益。世間法之中,以前或許有一種情況是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的,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當子女所作是有所偏差之時,父母一定會加以說明與勸導的;可是,假如孩子仍然繼續我行我素,這個時候父母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也許就可能動手來責罰子女,或許父母還會一面說:「我這一輩子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欸!你一定要聽我的勸解,不要再那麼作了。」為了求療病之故,就以針砭之法配合了;難道你要說此時父母所作的,是不如理嗎?

可是,說完這個譬喻以後,可又有人抗議了:「還說你們正覺沒有慢心,才這麼一會兒又要佔家便宜了!」我還是要說:那只是緣於世間法的一個譬喻,本意絕不是想要佔別人的便宜,所以有智慧的您,一定不會自己去對號入座的;再者,難不成你沒有見過經典之中,世尊多處指出有「外道」的名相嗎?你不知道 世尊為了方便調伏某一些外道,還特地指出某一婆羅門是釋迦奴種嗎?但那一些都是如實之說,都是為了方便調伏外道,完全不存在一絲一毫的慢心、瞋心。然而,如今卻有很多人不能信受,甚至是理解那一種情懷,多是內心具足慢心、瞋心,卻外現東施效顰,只是想要藉著這樣而獲得名聞利養,甚至是想把已經失去的名聞利養再要得了回來。

回過頭來說,如安慧所說:【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大乘廣五蘊論》)而若是「意根是前滅位意識之種子」,那麼在人法界之中,意識現前運作時,十八界就少了意根一界,又如何說有十八界之說呢?總不會強詞奪理說:「意識此一剎那現前,下一剎那變成意根,那在整體的運作之中,仍然是十八界具足啊!」再者,意識正在現前運作之一剎那,其所依、所緣的「意、法」之中的意根在哪裡呢?總不可能是像前面強詞奪理所說的「一剎那是意識、一剎那是意根」吧?法界之中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啊!因為作為意識出生的等無間緣的意根,一定是與意識等無間而存在;也就是說,意識現前運作的一剎那,一定就有其所依的意根,也同時現前運作一剎那;意識與意根是兩個不同的心,都各自別有自身的種子。然而,對於不學佛的一般人而言,第七識意根是無始無終的,因此在現前的生活中,意識會有暫滅的情況,而意根是絕對不可能有一剎那暫滅之時。所以,安慧所說之「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以及變相的「意根即是意識」之說,純粹是無稽之談,亦為謗佛、謗法之說。

今天就說到這裡。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