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如來如何隨宜說法攝受眾生(三)

第105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今天我們這個單元要繼續為大家說「釋迦如來如何隨宜說法攝受眾生?」

釋迦佛為了教化娑婆剛強難化的有情,說了身口意十惡業的內容與果報,也說了制戒、持戒、犯戒、應作不應作、有漏無漏法、正道邪道的差別。而在佛道的修學上面必須要有的果證,完全不同於種種外道所說,佛陀說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是有為,是無為;是世間,是涅槃。】(《維摩詰所說經》卷3)有為法的內涵有「無漏有為法」及「有漏有為法」的差別,而無為法則純屬於無漏,因此只有無漏無為法這一類;有漏有為法的部分指的是,造成在三界中受生死果報的一切法都稱為有漏有為法,這一類的有為法,它是來自於與三界愛相應的我見、我執煩惱,是修解脫道的佛弟子們必須認識清楚以後,依教奉行真修實證去斷除的。我見、我執的煩惱斷除以後,在見聞覺知中所安住的,唯有清淨無我的解脫境界,就稱為無漏無為;不再與有漏煩惱相應了,此時處於行住坐臥中現行的法,就稱為無漏有為法。

阿羅漢為他人說自己為何解脫,或者為他人說要如何修證解脫,也是無漏有為法。已經證得解脫果的阿羅漢現行的法一定都與無漏相應,這是依照佛陀所教導的解脫道真修實證者,他必定會呈現出來的解脫功德,譬如經中佛說:【云何無為法?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無為法。云何為無為道跡?謂八聖道分,正見、正智、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無為道跡。】(《雜阿含經》卷31)

什麼是無為法呢?也就是將三界中五蘊自我與我所的貪愛永遠斷盡,瞋恚與愚癡也永遠斷盡,一切能引生三界生死的煩惱也永遠斷盡了,不再對五蘊生起絲毫的貪欲,對於生死已經永盡,以及為何能夠永盡生死完全明瞭,沒有絲毫的愚癡,因為安住的是無我、無我所的解脫智慧,所以不會再對任何苦或者違逆的境界生起瞋恚心,因此說是無為法,也就是無漏無為的法。

什麼是成就無為法道的足跡呢?也就是八聖道的法。以正見為首,正思惟獲得解脫的正智,遵照佛戒而行,所以能夠正語、正業、正命而活;依照佛陀所說的法要精進地修學,對於應該修、應該斷的法憶持不忘,成就了決定心以及發起了禪定,那麼在現法中實證解脫於欲界,乃至色界、無色界的功德。要成就無漏無為,一定要經歷八聖道的修練過程,所以稱為無為道跡。

但是對菩薩阿羅漢來說,解脫三界生死僅是修學佛道第一大阿僧祇劫所應到達的目標,還有兩大阿僧祇劫的菩薩道必須要去次第經歷,自利利他的同時也要分證無生法忍,因此菩薩不能捨掉無漏有為法。菩薩所安住的大乘解脫境界猶如經中所說的:【無動無靜是如來禪,遊戲神通深入實際,不住生死不入涅槃,不盡有為不住無為,雖觀無相不捨大悲,雖住三界而恒出離,知真無染而不修證,離於戲論常樂宣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9)菩薩證得不二法門中道實相如來藏以後,轉依中道實相的智慧,現觀自心如來不於六塵起念如如不動,同時自心如來能瞭解眾生心行,隨順眾生心而運行諸法,因此說自心如來無動無靜。由於轉依不退的緣故,菩薩能以所證的中道般若智慧,深入現觀自心如來通流於五蘊十八界諸法,分證真如法身,獲得大乘人無我、法無我的不思議解脫。這分不思議解脫它是來自於自心如來的真如無我,真如無我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真如無我既不盡有為也不住無為。菩薩因為獲得這分不思議解脫所修證的無生法忍智慧,能現觀到自心如來的種種無相本質,但是卻不捨救護眾生的大悲心,同樣的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繼續在三界中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濟三塗苦。雖然在三界中,但是卻能永遠出離有漏法的過失,因為菩薩知道所轉依的真如本來自性清淨,圓滿具足所有成佛的功德,不是經過修證得來的,祂是常住不變、不會毀壞的;需要修證的是七識心,需要獲得智慧與解脫功德的是七識心,七識心轉依真如,出離有漏以後,心清淨了,就不會再造作惡業,就能成就無漏有為法種種智慧用與發起無漏無為的功德。

菩薩的不可思議大乘解脫境界,最重要的就是在修證無為法方面,無為法有六種或者八種的分類。六種無為的分類指的是:虛空無為、非擇滅無為、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那八種無為的分類,是將真如無為再分類為善法真如無為、不善法真如無為以及無記法真如無為,所以就開分為八種。六種無為或者八種無為都是依於第八識與所出生的七識心和合運行,在不同的分位下所顯示出來的,能顯示出無為法的本體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其中所說的虛空無為,指的就是第八識不同於七識心與相應的心所法都是在六根觸六塵上有為有作的分別、了知、作意、思惟、領納,第八識如來藏不住於五蘊與六塵諸法上分別、了知、思惟、領納,猶如虛空含容萬物,卻不對萬物作分別而無為無作。這樣的虛空無為必須是開悟的菩薩能在自己以及眾生身上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時,觀察出第八識所顯示的虛空無為。

那擇滅無為呢?指的是由於智慧力將有漏煩惱滅除而不會再現起,是真正地出離那個煩惱的繫縛了,顯示出來的就是擇滅無為;假如不是經由斷煩惱真正出離,而是因緣不會的關係所以諸行不起,就稱為非擇滅無為。那不動無為呢?指的是第四禪已經到達捨清淨了、念也清淨了,遠離世間苦樂的繫縛,因此稱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呢?祂指的是能夠出離三界的境界,入於滅盡定中,六識覺知心與心所法不現行,以及意根的想與受也滅了不現行,離開三界我與我所的了知與自我解脫的領受,所以稱為想受滅無為。那善法不善法以及無記法真如無為,指的是在善法中或者在不善法中,甚至於在無記法中,第八識的真如法性都是本來清淨而無為。

這些無為法的內容,菩薩必須在修證無生法忍道種智的過程,從實相入空相經過分證而現觀所顯示出來無為法的解脫意涵,無為法必定是從法的分位差別顯示出來的,染汙法斷除的分位差別,清淨法分證的分位差別,所顯示出來的無為法就有所不同。例如,以入地的菩薩通達七真如來說,在七住位明心證般若時,他就已經能夠現觀虛空無為了,他必定要在斷除我見後,接續降伏我執,眼見佛性證得大乘解脫的現觀,發起禪定,能顯示擇滅無為並且通達真如無為,所以《金剛經》就有一句話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從這裡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釋迦佛祂要為聲聞以及菩薩弟子們說「哪些是有為法、哪些是無為法了」,因為佛法中的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實證,都是要從學人的八識心王與所相應的心所法內涵所顯示的無為法來論證果德的。

佛陀除了說有為、無為,還說什麼是世間,什麼是涅槃。簡單地說,染汙的法、有漏有為的法都是世間法,因為都是能牽引導致受三界生死果報的法。例如把意識心的一念不生、不與語言相應的境界當作是不生不滅的真如空性,這其中當事人到底有沒有領受無為法呢?有沒有顯示實證無為法呢?他的意識心在境界中一念不生,雖然是經過一段期間的降伏鍛鍊,但是意識心本身必是在法塵中安住,必須要藉意根觸法塵生起作意的因緣才能現起啊!被生起的法就是有為法,而法塵是意識存在的要項,意識必定觸法塵進行分別了知,縱然不生起語言文字,但已經完成分別了知了,所以全部都是有為有作的法。

由於當事人是將意識本身的了別與分別法塵的功能,當作是不生不滅的真如,所以等於把意識當作是本來不生、真實不滅的法;但是意識是被出生的,被意根觸法塵所出生的,這種情況下就是無明煩惱現行的顛倒想,屬於我見煩惱的範圍,我見煩惱是染汙法,與我見相應所造作的一切法都會引生三界中的生死果報、都是有漏法。因此這位當事人把意識一念不生、不與語言文字相應的境界當作是真如空性,完全沒有領受到無為法,同時也沒有顯示出實證無為法,因為一切都與染汙有漏有為法相應的緣故。要能夠斷除這些法,就必須先認識這些法的相貌,如果不能認識清楚哪些是有漏法?哪些是無漏法?哪些是世間法?哪些是涅槃法?本質上是沒有辦法斷除有漏法獲得無漏法的功德的,沒有辦法出離世間法證得涅槃的解脫功德。

若要真正的認識世間法,就得要將佛陀為娑婆有情所宣講的四聖諦,仔細地聽聞、熏習、思惟,從四聖諦的真實道理中徹底地認識世間,因為到達斷我見、斷我執的階段,都還仍然屬於世間的第一法而已,還不是出世間的第一義諦;也就是說,還不是真正的涅槃法,只是能夠順趣涅槃,流注出證涅槃的能力,以後能夠安住於涅槃,本質上還沒有涉及顯示出涅槃的法體。能顯示出涅槃的法體,法界中只有第八識如來藏而已。涅槃的意思,指的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也就是所謂的八不中道,必須是法界唯一真實不二的中道法,才有涅槃的本質;換句話說,涅槃是由第八識如來藏的不生不滅所顯示出來的。

一般人從表相觀察,以為有一個阿羅漢不在三界中受生死,五蘊受生的因滅盡了,就是阿羅漢入涅槃。事實上阿羅漢的意思就是殺賊、應供,表示他已經將所有與三界生死相應的煩惱賊都斷盡了,有能力出離三界世間,捨報以後不再受生死。既然捨報以後不再受生死,就不會再有阿羅漢的五蘊出現在三界中,這個時候阿羅漢不存在了,哪裡有個阿羅漢入涅槃呢?所以涅槃指的是阿羅漢的如來藏不再出生五蘊法,單獨處於無餘涅槃不生不滅的狀態。這個如來藏的無餘涅槃在阿羅漢還沒有捨報之前,或者說在還沒有斷盡煩惱賊之前,如來藏就已經具備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從無始劫以來就具有這種不生不死、不垢不淨…等八不中道的涅槃體性了,所以無餘涅槃與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同一個法體。當如來藏所含藏的三界生死煩惱被斷盡了,有漏有為法與無漏有為法不再於三界現行了,所以就稱為無餘涅槃。因此平實導師說:「不是五蘊法壞滅了叫作涅槃,活著的時候就可以證涅槃,本質上沒有阿羅漢入涅槃。」這些都是釋迦佛為我們所說的真實義理。

平實導師在《正覺電子報》連續三年所連載的〈涅槃〉著作已經圓滿了,在著作中不僅將四種涅槃詳細地說明,同時對於聲聞與菩薩所證涅槃的異同,引用《成唯識論》相關的論文如實地解釋,解開學人的疑惑以後,也將菩薩所應修證各階段的內容詳細論述鋪陳,可以說是這個時代,對涅槃這一法解釋闡述最詳細的一本著作,很值得大家閱讀、蒐集以及珍藏。如果能夠對涅槃有正確的知見,也能夠認識清楚世間的定義與範圍,就能夠避免造作大妄語業甚至於誤導他人,對於修學佛道的學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所以釋迦佛在三轉法輪的經典中,宣說了很多關於世間與涅槃的法要,對於娑婆剛強難化的眾生,釋迦佛順著根器與機緣所說的許多三惡道因緣果報,維摩詰菩薩說那些叫作剛強之語,為了是要調伏剛強的眾生。

為什麼對剛強的眾生要用剛強的語言呢?經文說:【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譬如象馬狠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維摩詰所說經》卷3)難以教化的人,他們的心就像猿猴一樣不停地攀緣,所以必須要運用種種的方法才能夠對治,並且調御他們散亂攀緣的心;所以當他們的心能夠止息安住下來了,才得以運用四聖諦、八聖道這些法來調伏他們、柔順他們。就好像野馬、野象心性野蠻暴悷不能調伏,必須要用鞭打或者鉤刺等殘酷的刑罰加諸於身上,甚至於到達徹骨之痛,讓牠們感到恐懼而不得不聽從馴獸師的指令,然後被調伏下來。娑婆五濁惡世剛強難化的眾生就像那些野象、野馬一樣,所以才必須運用剛強苦切的言語,讓大眾對於三惡道的果報感到恐懼,然後才能夠入於戒律的規範中,遮止身口意邪行的造作,才有意願來接受八聖道進入佛道中修學。

象或者是馬被訓練調御到最後,最為尊貴的使用就是成為國王的坐騎,得要馴化到所有動靜進退的細節,馬或者是象呢,完全聽命所下的指令,野性完全消除了,能被國王任意的駕御,不會傷害到國王了,快速地到達要去的處所治理國家大事,同時也能保護國王的安全,成為國王的隨身坐騎。以這個譬喻來看待有情眾生,眾生的心性調御到最後,最尊貴的境界就是完全除掉我見、我執、我所執,所有的愚癡與障礙能夠被佛菩提道六度或者十度波羅蜜的方便善巧所調伏,準確地快速成就不可思議的解脫功德,讓八識心王各個心王都能夠發起真如用自在的運用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去利樂有情永無止盡,那就是成佛的境界。

因此佛陀不捨娑婆五濁惡世的眾生,以剛強之語、苦切之言教化我們,使我們也能快速成佛,這種教化在世間流布所存在的影響力,是屬於今世利、後世利的教化,在《阿含經》中有一段佛陀的開示可以顯示出這個意義:【聚落主!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常為眾生呵責殺生,讚歎不殺;呵責偷盜、邪婬、妄語,讚歎不盜、不婬、不妄語。】(《雜阿含經》卷32)佛陀告訴一位在外道法中學習的聚落主:「如來具足了福慧圓滿的十號功德,出現在充滿著老病死苦的世間,佛陀常為眾生說法教化,呵責殺生的過失,讚歎不殺;呵責偷盜、邪淫、妄語的過失,讚歎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的功德。」因為眾生雖然不喜愛老病死苦,但是卻不能憶念已經承受的,或者必定會承受的老病死苦,反而造作產生更多苦果的殺盜淫妄種種惡業。佛陀所覺知的法都是眾生所不能覺知的,由於憐憫眾生的緣故,所以這麼懇切的廣說法教。

經文接著說:【常以此法,化諸聲聞,令念、樂、信、重,言:我大師知其所知,見其所見,呵責殺生,讚歎不殺,乃至呵責妄語,讚歎不妄語;我從昔來,以愚癡無慧,有心殺生,我緣是故,今自悔責。雖不能令彼業不為,且因此悔責故,於未來世,得離殺生,乃至得離盜、婬、妄語,亦得滿足正意解脫、滿足慧解脫。】(《雜阿含經》卷32)

佛陀經常以十善道的法,教化著聽聞佛陀以種種言說聲音說法的弟子眾,令弟子們憶念不忘,令弟子們樂於聽受思惟,令弟子們能信受、信解、隨信而修行,令弟子們重視因緣果報,弟子們就知道說:「我們的佛陀大師知道祂自己所知道的法,也能夠觀見自己所實證的智慧所在,不辭辛勞來教導我們,呵責殺生的過失,讚歎不殺,乃至於呵責妄語的過失,讚歎不妄語的功德。我自己從往昔以來,因為愚癡沒有智慧,曾經生起貪欲或者瞋恚的心念而殺生,由於愚癡無慧,在境界中所起的貪瞋造作殺業這個緣故,自己發現到了這些過失生起了慚愧心,因此自己感到相當後悔而責備自己不應該那麼作。」弟子們那麼說的時候,雖然不能因此而讓他們都不會再造作殺業,但是由於那樣的慚愧悔責的功德,能夠在未來世遠離殺生,乃至於遠離偷盜、邪淫、妄語,也能夠因為遠離了身口意的邪行,而進一步的滿足心解脫所應斷的煩惱,也滿足了慧解脫所應生起的解脫智慧。

所以說佛陀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間,為我們說剛強之語、說苦切之言,這種方便施設的教化力與影響力所生的利益,它是不可思議的。

好!我們今天就先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