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不入涅槃而證涅槃、不斷煩惱而證菩提(二)

第020集
由 正彝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這個單元。我們仍然是依據 平實導師宣講《維摩詰經》整理而來,總共六冊的《維摩詰經講記》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在上一集已經為大家說明了,維摩詰大士示現雖處居家,但不著三界,並且以等覺菩薩之尊,為了度化眾生趣向大乘法,所行之事真的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而這往往是菩薩們道業能夠快速增上的重要因緣,我們若是能夠這樣做,才有機會進入諸地。

現在這一集要從維摩詰大士「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維摩詰所說經》卷1)開始來談起。這就是說,如果 維摩詰大士處於一群長者之中,他一定是長者中尊,所有的長者都要尊敬他,他就為這些長者們說勝妙的法。勝妙的法當然是佛菩提,不可能是二乘法,二乘法不叫勝法,所以二乘法當然不是無上法,所以叫作有上之法。如果在居士當中,他就是居士中尊,斷其貪著;因為一般說來,出了家通常是比較能離開世間的繫縛,一般而言是如此,但也不是絕對。一般而言,居士的貪著會比較重些,一般情形下都是這樣。就好像說,一般而言,大學生的文筆一定比中學生好,但這也不是絕對;但不能因為不是絕對的,所以就說:「中學生的文筆比大學生好。」不能這樣來下定論!雖然有特例,但不能拿特例來作為通例。因此一般而言,居士的貪著會比出家人重一些,所以當 維摩詰大士處在居士之中時,成為居士中尊,就為居士們說不要貪著。孔老夫子也曾經說過:「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卷9)連世間之論也都說不能貪得無厭,我們佛法當中更應該如此,所以要叫他們斷貪著。貪如果不斷,落在我所上,我所的貪都斷不了了,如何能夠斷我見與我執呢?連我所都無法斷,當然我執更無法斷,所以要教導他們斷貪著。

維摩詰大士如果在那些統治階級之中,他也是這些統治階級中最尊貴的人,因為他的身分地位超過這些統治階級,所以他是他們當中最尊貴的人。就針對他們的身分,來教導他們要修學忍辱;統治階級往往是最不能夠忍的人,最沒有忍,動不動就下令將人處死。例如在古印度,如果國王把某一個村封給某一個人,他當了村主,這村裡面誰犯了罪,他是可以下令殺掉的;他也可以對那些村民課稅,他有這個權力,這種人就叫作剎利族。這種人通常是作威作福的,所以 維摩詰大士為了利樂眾生,就教導他們:「你們要學著怎麼樣安忍,要學忍辱,忍辱對你們有許多的好處。」

「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維摩詰所說經》卷1)。也就是說,如果 維摩詰大士處在那些外道的在家修行人之中,也就是所謂的婆羅門,他也是這些婆羅門之中最尊貴的人;這些婆羅門他們通常很傲慢,常常口出狂言說:「我們婆羅門種性最尊貴,是梵口所生,不是由父母產道而生。」他們不說父母所生,而說他們是從大梵天之口所生的,所以種性最為尊貴,比一切統治階級還要尊貴。但是佛就斥責這樣的人,說他們愚冥無識,並說他們虛假自稱;自稱什麼呢?自稱說:「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長阿含經》卷6)也就是說,婆羅門們這樣子的說法,是虛假的,當然更不是事實。但是婆羅門他們一直流傳下來的教育就是如此,所以婆羅門很傲慢;維摩詰大士就為他們斷除我慢,把他們的慢心給斷除掉。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是說,如果 維摩詰大士處在大臣之中,他就是大臣中最尊貴的人,因為沒有人的身分能夠比得上他,他就對國王所有的大臣們教授正法,教他們學習正法。如果在王子當中,他也是王子中尊。王子們常常會犯的毛病,就是為了當上皇帝而不忠不孝,如果他們覺得他們的父皇活得太久了,他們就會不耐煩,除了兄弟之間的鬥爭與殺戮外,有的甚至把父親給殺了;這種事情,中外古今都是如此。維摩詰大士就教導他們要對父皇忠心和孝順,這樣才是為人子、為人臣之道。

「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裡說的是內官,他不只是在外國才有,中國也有,也就是太監。中國人特別聰明,有人想要當太監,就要先去勢,也就是割除生殖器官。皇帝都怕他的君權落入到外人手裡,所以得要有太監、宮女照管皇帝與他的妃子們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這些太監、婢女都叫作內官。維摩詰大士若處於內官之中,大家也一樣會恭敬於他,他就教導他們當內官的時候,應該遵守的分際,應該如何作事,這叫作化正宮女。

接下來說,「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維摩詰所說經》卷1):如果 維摩詰大士是在老百姓當中,他一定是老百姓當中最受恭敬的人,他就教導民眾怎樣來興福,教導民眾興起廣造福業的力量,想要使民眾興起造福的事業,當然要教導他們廣作善事,還要告知民眾行善的果報。諸天天主,特別是欲界六天,欲界六天的天主為什麼威德力能夠凌駕於天人?就是由於他們福德大。欲界六天中的威德,主要是以福德來衡量、來作比較,福德大的人就當天主。所以,如果有人在人間廣修福德,但都不要人家回報,欲界六天的天主都會注意到你,特別是福德修到很大的時候,仍然都不要求任何回報,他們就會害怕;害怕什麼呢?害怕這個人將來可能會把我天主的寶座給搶了。他們會害怕!所以菩薩在人間行菩薩道、修布施波羅蜜的時候,萬一有鬼神、天人找上你,你記得要表明:「我不貪天福,我在修集佛菩提的資糧。」否則的話,你修福時將會事事不順,因為他怕你搶了他的寶座。

天魔之所以會當上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凌駕於其他五天天主之上,這也是因為他過去生在人間的時候廣修福德,所以死後成為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但因為他過去同時也造作了破壞佛法、擾亂佛法中的修行人等惡業,因此當他天福享盡之後,必然下墮惡道。

如果維摩詰菩薩是在梵天,他也一定是梵天中最尊貴的人;當梵天下來拜訪他,他就教導梵天們勝妙的智慧。想要生到色界天的人,除了要廣修福德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定力。以一個凡夫而言,要去當初禪天第三天的大梵天天主,靠的是什麼呢?除了大福德以外,還要有初禪定力勝過別人,就是初禪是遍身發的,而且是極具足不退的,是歷經八種初禪的變異境界,完成之後,再轉入微細的八種變異境界,統統經歷而具足初禪了,再加上世間行善所得的大福德,死了生到初禪天,就當上大梵天了!手下就會有許多的梵輔天,那就是初禪的第二天,再下面就是梵眾天。從眾生來講,說梵眾天是第一天,再上去是梵輔天,再上去是大梵天,就是初禪天的天王。

但是比起般若智慧來說,初禪根本就不值一提,因為那畢竟仍然只是世間境界而已。但是 維摩詰大士不只是這樣,為什麼他在梵天中會成為梵天中尊呢?並且還能夠誨以勝慧?是因為等覺菩薩在很多劫以前的三地滿心時,早就具足四禪八定了;特別是在九地時,就已經滿足四無礙辯了,他有勝善的智慧,所以叫善慧地,他以這四無礙辯為梵天教誨最勝妙的智慧。

接下來說,「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就是說,如果娑婆世界百億忉利天的天主來相聚會,維摩詰菩薩也來參與時;像這樣的聚會,維摩詰大士最喜歡參與,因為等覺菩薩就只是修福而已,沒有什麼可以自修的,而最好的修福方式就是法布施,所以只要哪裡有聚會,他就會來,他就是要作法布施,儘量布施正法。所以,諸方帝釋們聚集的時候,他當然知道:好機會來了!他又來說法了。來為帝釋們示現什麼呢?示現無常。因為有的忉利天主是不曾學佛的,還沒有接觸到佛法。我們娑婆世界有百億忉利天、百億四王天、百億夜摩天,乃至百億四禪天。當娑婆世界的帝釋天王——各處的忉利天天主,都來在一處聚會的時候,維摩詰大士就為他們開示「五欲無常,欲界天無常」。因為忉利天的天主是非常享福的,在那邊享受一天絕對超過人間享受一百年,因為他的一天就是人間一百年,而他的五欲很勝妙。你在人間活一百年,能有幾年是全部都在享受五欲?沒有幾年啦!所以忉利天的天主們,大部分都貪著於欲界天的五欲境界,維摩詰大士就去對他們潑冷水,他說:「五欲是無常,你們這個天主寶座也是無常的。」教導他們無常的道理,也教導他們要以護持正法來修福,如此才能夠保住他們的忉利天天主的寶座。所以很多忉利天主被度而成為護法菩薩,原因就在這裡。忉利天主被度了,四王天當然不能不度,四王天的天主,主要就是秉承忉利天主的命令,來救護世間的眾生,所以四天王天的天主都稱為護世,就是救護世間的意思。四王天的天主們聚會時,維摩詰大士他也來,既然來了,當然大家還得恭敬他,使他成為護世中尊,他就教他們:「你們應當要救護人間的眾生。」

長者 維摩詰大士,以這樣的無量方便來饒益眾生。所以我們從這一段來看等覺菩薩:他的境界高,高、可以高到讓我們無法想像;但他在利樂眾生的時候,姿態也可以低,低到令人無法想像,這就是等覺菩薩。換句話說,最尊貴的位子,他也當得起,但是若示現為最低下的,他也可以作得到,他沒有任何的遮障。

接下來,我們來談關於 維摩詰大士以方便力,示現色身有疾病。因為疾病的緣故,所以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乃至外道的婆羅門們,以及諸王子及國王下面的官員、眷屬,無數的人、千人以上的人,一個個都前往探問他的疾病。凡是有人前往探看他的疾病,維摩詰大士都以他色身的疾病作為開示的因緣,廣為大眾說法。他會對來探望他的人說:「我們這個色身是無常的,因為它一直在變異,色身其實並不怎麼堅強。」有些大力士們覺得說自己很堅強、很厲害,覺得自己是可以久住人間的;其實是承受不了一顆子彈,或者是被打了一針麻醉藥,也都是得躺下了;再不然,一場嚴重的車禍,可能也得死掉了。

其實人的色身,並沒有大力士們想像的那麼強,不論多強,都只是一個感覺而已;特別是年近四十、五十、六十好幾,就更會體會到:年輕的時候可以活蹦亂跳,多有力氣,現在老態龍鍾、力不從心,真是色身無常,力氣一天比一天衰微。色身完全是不堅固的東西,所以說它真的是速朽之法,很快就朽壞了,真的是不可信任。也正因為有這個色身,所以才會有種種的痛苦與煩惱;怎麼痛苦?為了這個色身要住啊!所以得拚命賺錢去買個房子。怎麼煩惱?為了這個色身要吃飯啊!所以要賺錢,賺錢可真的是煩惱。都是為了這個色身,無一不是為了這個色身,所以色身為苦、為惱。並且說,色身是眾病所集,特別是現代,什麼奇奇怪怪的病都有!又或者像每年的流行感冒,若是一不小心得了,那色身就得要難過個好幾天,所以色身真的是眾病所集,那這樣子眾病所集的色身還值得貪著嗎?

維摩詰大士又說:「諸仁者啊!這個色身是有智慧的人所不依靠的。」這裡所說的智慧,指的就是明,也就是離開了無明。什麼是無明?最原始的四阿含中的說法,佛開示說:無明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雜阿含經》卷24)也就是說,不知就叫無明;而明就是知,知就是明。為什麼叫無明?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說,這個是說他沒有明,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至於他不知道的是不知什麼呢?是說他不知解脫之道,以及不知佛菩提道。什麼叫作已知解脫道?也就是說,已知我見與我執的內容,所以能夠離開我見與我執,解脫道的明就具足了。如果落在五陰的某一陰裡面,或者落在十八界的某一界裡面,不能把我見如實斷除,那就叫作無明。在佛菩提道上面說:不能如實地親證法界的實相,就是沒有如實發起般若的人,這種人叫作無明;親證法界實相的人,就能了知萬法的真實相,般若智慧就生起了,這就叫作明。

所以「明」,就表示他有智慧;但是有智慧的人,不會依靠色身,不會把色身作為自己的最後依靠。依靠色身作為最終法、常住法的人,是沒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才會憑仗色身的健康來欺負別人,憑藉色身的俊美來欺負別人,憑藉色身的種種作用來欺負別人,那就表示他以色身為怙。怙就是依靠、依賴的意思。但是這個依靠,是有一個涵義的,就是仗勢欺人的涵義——依靠這個色身而仗勢欺人。因此智者不依靠色身,當然也不會因此輕視他人,或者仗勢欺人。

因為色身如聚沫,不可撮摩。聚沫,譬如我們看見河流,河流如果轉彎的地方有個漩渦,那個漩渦裡面就會有好多水泡聚集在一起。色身就好像那些水泡的聚集一樣:色身其實是很多東西聚合起來的,就像那個漩渦中心點的一團聚沫,永遠都在那裡,它永遠不會消失掉;這個聚沫看起來好像真實,但是如果我們用三根手指頭想去把它捏起來,我們會發現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叫作不可撮;而若改用碰觸的方式,也還是沒有拿起它就破掉了,所以不可摩;色身也如同這種水沫一樣,很多年輕人認為說:「我身體好強壯。」覺得自己力大無窮。可是再怎麼力大無窮,但依舊無法抵擋一顆子彈,一旦子彈穿入身體致命部位,也是難逃一死,所以色身真的如聚沫一般,不可撮、摩。

這個色身也好像水泡一般,沒辦法一直停留在它出現的地方而不壞滅。水泡,就是下雨時,雨滴掉下來在地上反彈以後,就會有一顆一顆的水泡,可是那個水泡若能夠支撐一秒鐘就算很好了,大部分都是不到一秒鐘就破掉了。也許有人會打算活上一百二十歲,可是就算活到兩百歲,以欲界天的天人來看,也僅是幾天的事,因為四天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就算活到兩百歲也只有四天而已;若是忉利天的天人來看,則只是兩天而已,那當然是不得久立,很快就壞了。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

敬祝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阿彌陀佛!


點擊數: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