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盡五陰方是無餘涅槃(二)

第028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是依據平實導師所著的《阿含正義》來加以說明。

今天將繼續上一集的子題「滅盡五陰方是無餘涅槃」。前一集已說明五陰—色、識、受、想、行—的內涵,也說明了名色所攝的五陰是虛妄法,更說明了要將純大苦聚的名色所攝的五陰滅除,就可以入無餘涅槃而般涅槃,從此在三界當中消失不見了,再也沒有所謂的阿羅漢出現於世間。

接下來談滅盡名色所攝的五陰而入無餘涅槃,是不是一切皆無?是不是成為斷滅空?當比丘們有能力將我見、我執、我所執滅除,於捨壽前他們便會思惟:「入了無餘涅槃以後,是不是一切皆無?是不是成為斷滅空?」如果滅盡自己的名色所攝的五陰以後,真的是一切皆無而成為斷滅空,那與斷見外道有何差別?佛也不必辛苦來到人間而廣度眾生了。

當比丘們有所疑時,就會向 世尊請示,世尊便會為他們開示:「當比丘們捨壽以後,將名色所攝的五陰滅盡而入無餘涅槃,並不是一切皆無而成為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真實存在。」正如佛在《雜阿含經》卷10的開示︰【爾時佛告諸比丘:「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佛開示:眾生於沒有開始的生死流轉當中,為無明所遮蓋、為貪愛的結使所繫縛,不知道有一個眾苦所依止的本際存在。也就是說,在現象界雖然眾生有無明,有三界愛的結使,所以才會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但是苦之本際,本身沒有三界愛結使、也沒有無明,更沒有生死可言,所以在生死當中,有一個沒有生死的本際存在,祂是一切有情不斷輪迴三界生死的主體。由於祂沒有生死,所以才會有你、我五陰的生死苦,這個生死的眾生苦所依止的本際,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比丘們將五上分結斷除了以後,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名色所攝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並不是一切皆無而成為斷滅空;這也是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三法印當中的涅槃寂靜的道理。

當比丘們聽到 佛為他們開示以後,知道自己斷除五上分結而成為四果人,於捨壽時而入無餘涅槃,並不是一切皆無而成為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因為這樣的緣故,比丘們於內知道,有一個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並不是一切皆無的斷滅空;於外知道五陰所攝的名色是虛妄法,願意滅盡自己的名色而入無餘涅槃。所以四果的阿羅漢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而入無餘涅槃,從此在三界中消失不見了,獨處於涅槃寂靜的境界中;就算天魔波旬想要找到他的去處,終究也是無所能為了。

說到這裡,衍生了兩個問題要加以說明:第一個問題,入了無餘涅槃真的還有本際存在嗎?第二個問題,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天魔波旬想找到這位阿羅漢的神識去處,也是不可能的。首先談第一個問題,入了無餘涅槃真的還有本際存在嗎?因為這樣的緣故,有必要多列舉經典來加以說明。

第一點、佛在《雜阿含經》卷16曾開示︰【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為世尊說四聖諦,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說明如下︰世尊問諸位比丘:「你們有沒有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諦呢?」其中有一位比丘向 佛稟白:「世尊所說的四聖諦,弟子完全受持。」世尊問這位比丘:「你是如何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諦?」比丘向 佛稟白:「世尊所說的苦聖諦,弟子悉皆受持︰苦聖諦是如如不動的,不能離開如、也不異於如,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的,而且是沒有顛倒的,是聖人所依止的真實道理,名為苦聖諦。苦聖諦既如是,苦集聖諦、苦集滅聖諦、苦集滅道聖諦也是這樣,都是如如不動的,不能離開如、也不異於如,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的,而且是沒有顛倒的,是聖人所依止的真實道理。這就是世尊所說的四聖諦,弟子悉皆受持。」世尊讚歎這位比丘說:「說得好啊!說得好啊!你是真實持我所說的四聖諦啊!是如如不動的,不能離開如、也不異於如,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的,而且是沒有顛倒的,能夠這樣受持,才是真實受持四聖諦的弟子。」

佛已經很清楚開示,四聖諦要依於這個如才能存在,這個如是如如不動的,四聖諦不能離開這個如,也不異於這個如;這個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的,而且是沒有顛倒的,是聖人所依止的真實道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個如的存在,就沒有四聖諦可言。由此可知,這個「如」藉緣而出生了四聖諦,祂是四聖諦的根源;這個「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無餘涅槃本際的異名。只是 世尊從另一方面來證明無餘涅槃的本際真實存在,不是不存在。

第二點、佛在其他經中也開示過,有一個本識存在,這個本識也是無餘涅槃本際的異名。如 佛在《增壹阿含經》卷46的開示:【彼云何為老?所謂彼彼眾生於此身分齒落髮白,氣力劣竭,諸根純熟,壽命日衰,無復本識,是謂為老。】說明如下:所謂老,就是彼彼眾生的身體中,牙齒掉了、頭髮白了,沒有年輕時候的身強力壯,五根也漸漸純熟而衰老,壽命一天比一天減少,最後面臨死亡。佛已經很清楚開示:眾生的中陰身投胎了以後,本識藉著四大來長養色身,使得色身漸漸長大,而由胎兒、嬰兒、少年、成年、中年,乃至到了老年;於老年的時候,牙齒掉了、頭髮白了,氣力衰減了、皮膚也皺了,不久就要進入死亡的階位。由此可知,因為有了本識的存在,祂藉緣出生了一切法,包括有情本身、以及這個老的現象在內。所以這個本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不是這個本識,尚且不能成為有情,更何況能成就老的現象?所以說,這個本識就是無餘涅槃本際的另外一個名稱。

第三點、佛在其他經中曾開示有一個我的存在,這個我就是真實我,也是無餘涅槃本際的異名。如 佛在《雜阿含經》卷2的開示:【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當比丘們透過觀察種種的色法,不管是三世的色法、內外的色法、粗細的色法、美醜的色法、遠近的色法,它們都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真實我;色法的虛妄我與真實我是和合運作的,故名不相在。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識也是這個道理,它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真實我,受、想、行、識的虛妄我與真實我是和合運作的。由此可知,名色所攝的五陰是虛妄我,不是真實我,唯有與五陰我在一起和合運作的我,才是真實我;祂是真實存在的,只是 佛從另一層面來說明這個我,這個「我」其實就是無餘涅槃本際的另外一個名稱。

接下來談第二個問題。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天魔波旬想找到這位阿羅漢神識的去處,也是不可能的。這個道理,佛在《增壹阿含經》卷19曾開示過,其大意如下︰尊者婆迦梨患重病,認為自己三界有的漏還沒有斷除,於是一一詳細思惟、觀察五陰的虛妄,終於將有漏斷除而得解脫,於是以刀自刺而入無餘涅槃;佛知道婆迦梨已經入無餘涅槃,於是吩咐比丘們一起到婆迦梨精舍。當時天魔波旬知道尊者婆迦梨捨壽了,於是想知道尊者婆迦梨的神識到底到哪裡去了?於是到處找,尋找的結果,還是找不到婆迦梨神識的去處。佛知道這件事以後,便告訴比丘們:「你們有沒有聽到尊者婆迦梨精舍裡面發出很大的聲音,以及有奇異的光彩出現?」比丘們回答:「我們都看見了。」世尊回答:「這就是天魔波旬想知道婆迦梨神識到哪裡去了。」這時阿難向 佛請示:「唯願世尊告知,尊者婆迦梨的神識到哪裡去了?」世尊便回答:「婆迦梨的神識永遠無所著——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從此在三界消失不見了,就算天魔波旬想找到婆迦梨的神識的去處,終究是無所能為了。」

從 佛的開示可知:一旦成為四果的阿羅漢,不論他是慧解脫的阿羅漢,或者是俱解脫的阿羅漢、或者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於捨壽時必然入無餘涅槃而般涅槃,唯除迴小向大的阿羅漢們。由於婆迦梨神識永遠無所著,神識本身又無形無相,所以婆迦梨捨壽之後就在三界當中消失不見了,天魔波旬想找到這位阿羅漢神識的去處,也是不可能了。

綜合上面所說,這個無餘涅槃的本際,祂真實存在,有種種不同的名稱,譬如我、如、本識等等,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如果四果人於捨壽前知道有個真實心存在——那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知道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名色所攝的五蘊而入無餘涅槃,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從此在三界消失不見了;就算天魔波旬想知道阿羅漢神識的去處,也是無所能為了。

然而喇嘛教應成派中觀的宗喀巴、達賴喇嘛,以及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及其徒眾們,他們公然否定了無餘涅槃的本際的存在,使得他們所說的種種法,與斷見外道所說的沒有任何差異。譬如宗喀巴、達賴喇嘛在書中公開否定無餘涅槃本際的存在;也就是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阿賴耶識,而且還反執名色所攝的意識心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使得宗喀巴、達賴喇嘛等人雙具斷見與常見二見。不僅如此,達賴喇嘛還認為一切有情的真心不在別的地方,而是在虛空;然而虛空本是依於色法的邊際而施設—沒有物質的地方叫作虛空—是依於生滅不已的色法而施設的一個名稱,名為色邊色,當然更是虛妄。由於達賴喇嘛將虛妄不實的虛空當作是真實法,所以達賴喇嘛又多了一個外道名稱,那就是虛空外道,是為所有外道當中的最大外道。至於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也如同達賴喇嘛一樣,不僅不承認有一個無餘涅槃本際的存在,而且也認為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其所說的種種法也與宗喀巴、達賴喇嘛等人相輝映,不僅誤導眾生走上外道法,而且也成為破佛正法者。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當比丘聽聞 世尊的開示,努力將我見、我執、我所執斷除,而成為四果的阿羅漢,也知道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可是無餘涅槃的境界到底是什麼,他們無所知。是不是如 世尊所開示的,為極寂靜的境界?或者是憒鬧的境界?因為有所疑,就會請問 世尊,世尊就會告訴他們:無餘涅槃境界是如的境界,也就是如如不動的境界。既然於六塵都不動心而如如不動,當然是寂靜的境界,正如 世尊在《雜阿含經》卷16的開示:「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也就是說,這個無餘涅槃的本際就是「如」——祂於六塵都如如不動,不僅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之前都不動心,而且將名色所攝的五陰滅除以後,入無餘涅槃也是處於如如不動的境界。為什麼?因為祂的體性從本以來就是這樣。這也是經中所開示的法爾如是的道理,並不是經過修行之後才如如不動,祂無始劫以來就如如不動;現在也如此,未來無量劫以後也是如此——於六塵都不動,從來沒有改變過。既然這個無餘涅槃本際,無論於何時都是如如不動,於六塵都不動的心,所以當阿羅漢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當然是處於如如不動而非常寂靜的境界中。

最後綜合這一集所說,作個結論如下:當比丘們滅盡名色所攝的五陰入無餘涅槃,當然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從此在三界當中消失不見了,就算天魔波旬想找到這位阿羅漢神識的去處,也是找不到的。所以當比丘們斷除了我見、我執、我所執了以後,於捨壽時必然入無餘涅槃而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如果有人不願意將名色所攝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斷除,或者將名色所攝的意識心當作是無餘涅槃的本際,而說他已經證得無餘涅槃,乃至自稱已經成佛了;不僅違背 世尊「涅槃寂靜」的開示,而且也成為斷一切善根的一闡提人。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