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無我(一)

第88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阿含正義》來加以說明。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我與無我」。為了讓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瞭解「我與無我」的真實義理,它包括了哪些內涵,以及它背後所含攝的內容等等,有必要加以詳細說明。

首先談世間人的「我與無我」。世間人平常只知道我,不知道無我。為什麼?譬如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只知道餓了,以及大小便溺所產生的不舒服感覺就會哭;當他的父母為他哺乳、推乾去濕以後,他就不哭了,諸如等等。如果他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知道餓了就會哭等行為發生呢?所以說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子,他還是知道有我的存在,只是很微細而已,一般人沒有發現而已。

當小孩子長大到兩、三歲的時候,一般而言,他仍然知道有我的存在。譬如有兩、三個小孩子在一起,如果前面有一瓶糖果罐,小孩子們一定會將手放進糖果罐裡,並且手抓著滿滿的糖果,就算糖果罐的瓶口太小拿不出來,他還是不肯將多餘的糖果放掉;如果能夠將糖果拿出來,就會開始吃糖果。除了極少數的小孩子願意將糖果與其他的小孩子分享以外,絕大部分的小孩子是不太願意分享這些糖果。這告訴我們,大部分的小孩子還是知道有我的。他不僅知道是以我為中心,也知道這些糖果是屬於我的,更知道有別的小孩子的存在,以及別的小孩子沒有糖果等等,所以想獨霸這些糖果,不願意將這些糖果與其他小孩子分享。又當小孩子們在打架時,如果某甲打不過某乙而被挨打時,某甲就會向大人哭訴:「某乙打我。」表示某甲他還是知道有我的存在,只是他把這個色身當作是我。

又當小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以後,看見自己的親友們及長者們一一走了、不見了,知道這個色身不是真實的,總有一天還是會毀壞的。可是卻把我所擁有的錢財、屋子、車子、妻子、孩子等當作是我的,把我所擁有的錢財等物,當作是真實的。像這樣的行為還是以我為中心,只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而已,並沒有離開我;所以才會想方設法去賺錢,乃至不擇手段去偷拐搶騙等等,希望全世界的錢財等物都變成我的、為我所擁有。可是他不知道,就算他賺取了全世界的錢財等物,一旦壽命終了,他還是要走的,他還是要離開這個世間,他還是無法將這些錢財等物帶到下一世去享用;因為這些錢財等物,已經不屬於他的,已經變成別人的。

又譬如有些人擁有了許多錢財等物以後,希望擁有廣大的名聲,因此去尋求種種比較高級的職位所帶來的名聲。譬如去競選總統、立法委員、縣市長、縣市議員等職位所帶來的名聲;又譬如有些人擁有廣大的名聲及權力以後,希望能夠像彭祖一樣活得久久的,乃至能夠長生不老;又譬如有一些人,他既不羨慕錢財,也不羨慕有廣大的名聲,只是想修煉成仙等等,想把這個色身變成像仙人一樣,能夠天長地久而不會爛壞。像這些人有了錢財以後,想要有廣大的名聲,有了名聲及權力以後,想要長生不老,乃至想要修煉成仙等等,都不離以我為中心所產生的執著,被我綁得死死的而無法出離,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又譬如佛門有些修行人-包括了大法師、大居士在內-把這個能知能覺的意識心當作是我,把一念不生而且生滅不已的有念靈知心、無念靈知心當作是真實的;乃至喇嘛教行者,認為能夠享受男女快樂的覺受,以及能夠加以延長,並且觀察這個能夠覺知男女快樂覺受的意識心為菩提心,來成就他們所謂的報身佛的依據。那還是不離我及我所之所含攝的範圍,還是以我為中心,為我所拘束了。既然這些人為我所拘束、不離我,他們想要以此意識心入涅槃,想要以此意識心住於涅槃之中,乃至以此來享受男女快樂的覺受,來作為他們成佛的依據,那都是不如實語,也是大妄語,誤導眾生非常嚴重。

從上面分析的結果可以知道,絕大部分的有情,包括了佛門的一些修行人,以及喇嘛教行者在內,不是落在我當中,就是落在我所擁有的我所當中。這個我,包括了色身我、意識的我在內;這個我所,包括了錢財等物的外我所,以及心所有法的內我所在內。但是不論是落入我當中,還是落入我所當中,其實都是以我為中心所產生的執著,從來沒有離開我的範圍。既然大部分的有情都離不開我,把我抱得緊緊的不肯放,不知道這個我不是真實的我,不知道這個我還是會滅的,所以才會在三界當中一直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

又世間大部分的有情們,不論是從最先開始的嬰兒,乃至最後到佛門的修行人,以及喇嘛教行者在內,都不知道這個我是虛妄不實的,也不知道這個以我為中心的種種執著,都是根源於自己的五陰身的存在,不能外於這個五陰身而有。也就是說,眾生有了名色所攝的色、受、想、行、識的五陰身出現在人間,不知道我的虛妄,因而產生了我見、我執、我所執,導致為我所拘束、為我所束縛,於是就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

又眾生在世間所受的種種苦,都不離八苦所攝。哪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既然有情在世間裡生活,免不了有了生老病死苦,又有情之間需要互動及溝通,免不了有親愛的人遠離之苦、怨恨及討厭的人出現在眼前之苦,以及所求不遂所產生的苦,然而眾生所受的七種苦的根源,其實就是五陰熾盛苦;也就是將前面的七種苦,匯歸於名色所攝的五陰熾盛苦。

此外,眾生不了知所受的種種苦也離不開了三種苦,那就是苦苦、壞苦、行苦。也就是說,凡是由苦所產生的苦,名為苦苦;不僅是不快樂的事,而且也是個人主觀的認定,所以它不是真實法。又苦苦雖然是苦,終究也有結束的時候,名為壞苦。行苦是基於苦苦、壞苦,運行了一段時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苦,也是依於不實的苦苦、壞苦之下,所施設的苦,當然更是虛妄不實。由此可知,眾生不了知眾苦的根源,其實就是五陰熾盛苦,也不知道眾生不離三苦的虛妄,於是在苦中作樂而不求解脫,以及因為無明的緣故,而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導致懵懵懂懂過了一生,就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

接下來談真正的佛門修行人,這包括了二乘的聲聞、緣覺及菩薩。首先談二乘的聲聞及緣覺所了知的「我與無我」。

所謂的聲聞,就是聽聞 佛的開示而成就聲聞菩提的人;也就是說,聲聞人聽聞 佛的開示以後,去觀察自他有情的五陰身,去觀察自他有情的色、受、想、行、識之每一個法無有真實,因而斷結、證果,而成就初果乃至四果,並於證得聲聞四果的阿羅漢以後,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而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在三界現身意。迥異於連自我的五陰身虛妄,都不知的凡夫。

又聲聞要斷結證果,乃至要入無餘涅槃,必然要有方法來進行,所以聲聞人透過 佛所開示的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觀等方法來進行。所謂的四聖諦,就是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也就是說,聲聞人觀察為什麼在世間會有種種苦的發生?去觀察三苦、八苦的種種內涵為什麼是苦?去觀察有情造了善業未來可以生天,造了惡業未來要下墮三惡道,但是不論是生天還是下墮,都是在三界當中受種種苦,而不斷地輪迴生死。如果有情能夠如實了知,一切有情在三界中不斷地受種種苦而無法得解脫的真實道理,名為苦聖諦。

接下來探討的是:為什麼有情會有種種苦的聚集?深入探究的結果,是因為往昔無明的緣故,導致眾生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今世因緣成熟而要受種種的苦果。如果有情能夠如實了知眾苦聚集的原因的真實道理,名為苦集聖諦,簡稱為集聖諦。

接著再探究的是:如何將種種的苦的聚集加以滅除?深入探討的結果,是源於五陰身而有種種苦的聚集,也因為眾生有了這個五陰身,因為無明的緣故而造作了種種惡業,導致今世在受苦;如果能夠將五陰身滅了,就不會有五陰身再受苦。所以有情能夠如實了知,將五陰身聚集的原因加以滅除,而不再受苦的真實道理,名為苦集滅聖諦,簡稱為滅聖諦。

接著探討的是:五陰身不會無緣無故憑空消失,一定是有因有緣才能將它消滅,所以要有方法才能將五陰身滅除。深入探討的結果,那就是依照 佛所開示的八正道、四念處觀等方法來執行;如果有情能夠如實了知,如何將五陰身滅除所使用的方法的真實道理,名為苦集滅道聖諦,簡稱為道聖諦。

由於聲聞人聽聞 佛的開示,知道透過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觀等方法,就能將五陰滅盡而入無餘涅槃,使得眾苦不再出現。因此聲聞人只要努力地將自己的五陰身所含攝的無明煩惱(也就是我見、我執、我所執)滅除了,就能得解脫,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在三界現身意。聲聞如實了知四聖諦等法的內容以後去執行,因而斷除了我見,而成就聲聞初果。也就是說,他去觀察這個色身的我、意識的我,並不是真實的,因為色身的我是藉著父精母血暫時而有;這個意識的我,是因為有了這個色身以後,才有意識我的出現,進而產生我所等執著發生。既然這個色身是暫時而有,當然是虛妄的,又意識的我是依於色身之後而有,當然更是虛妄。

有情能夠深入觀察這個色身的我、意識的我,不是真實我,就不會把這個色身的我、意識的我,當作是真實、當作是主宰,因而斷除了三縛結的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成就聲聞初果的須陀洹,也就是預流──預先入於聖人之流;亦即相對於凡夫而言,他已經是聖人了,但是就聲聞解脫道而言,三果以上才算是聖人。初果只是預先入於聖人之流,仍然不能被稱為聖人,可是這樣的預流,最差的七次人天往返以後,就在人間成就阿羅漢果,於捨壽後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在三界現身意。

聲聞人成就初果以後,漸漸地將自己的貪瞋癡加以淡薄,也就是將貪、瞋、睡眠、掉悔、疑之性障加以降伏,尤其是欲界的男女貪愛降伏得很淡薄,但仍未發起初禪。像這樣的人,名為薄貪瞋癡的二果斯陀含,亦名薄地。於捨壽後可以往生欲界天,於下生人間而成就阿羅漢果,於捨壽後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在三界現身意。

聲聞成就二果以後,再將欲界貪、欲界瞋、色界瞋,色界的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五下分結加以斷除,最主要的是將欲界最重的男女貪愛斷除,因而發起了色界的初禪,成為三果的阿那含,是為心解脫的三果人,亦名為不還。像這樣的三果阿那含,於捨壽後上生色界天,在色界天乃至在無色界天究竟解脫。

聲聞成就三果以後,再將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癡之五上分結斷除,主要是將無色界的微細意識加以斷除,因為這個微細的我慢在無色界仍然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很微細而已,眾生不容易察覺。如果能夠將我慢加以斷除,就可以成就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然而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前,因為聽聞 佛的開示,知道無餘涅槃還有本際存在,不是斷滅空,所以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入無餘涅槃。

接下來談緣覺,緣覺也是聽聞 佛的開示,去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而悟入緣覺菩提,因而成就初果乃至四果。也就是說,緣覺聽聞 佛的開示以後,自己去推究十因緣的結果,知道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祂是一切有情五陰十八界及諸法等法的根本,也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能外於這個「識」而有。接著再推究十二因緣,知道十二有支的每一個法都是可滅之法,知道入無餘涅槃還有無餘本際存在,並不是斷滅空,所以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

從上面分析的結果可知,凡夫與二乘人最大的差別,就是知不知道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由於凡夫眾生不知道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所以落入以我為中心的我見、我執、我所執當中,因而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導致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二乘的聲聞、緣覺都是聽聞 佛的開示,如實去修行,去斷除我見、我執、我所執,而成就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時相信 佛的開示,以及自己推究而了知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所以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而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在三界現身意。也就是說,二乘人知道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願意把它滅盡,也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本際存在,所以因外無恐怖、因內無恐怖,而入無餘涅槃,從此在三界當中消失不見了。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