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比丘之梵唄與法會真實義

第86集
由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準備之三乘菩提之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進行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則佛典故事是「金鈴比丘之梵唄與法會真實義」,這則故事原始經文出自《賢愚經》卷11〈無惱指鬘品〉。因為時間的關係,經文部分我們就不為大家讀誦,直接就故事的內容為大家說明。

這故事在說:以前有一天,波斯匿王帶領著士兵們浩浩蕩蕩地前進,怒氣騰騰地準備要逮捕殺人魔王央掘魔羅。在路經 佛陀的祇洹精舍,空中忽然傳出天籟般的音聲,迴盪在整個山谷當中,所有人、馬剎那間都停止動作,大家屏息聆聽這聖潔高雅的音聲,都沒有辦法再移動半步。侍衛趕緊向波斯匿王稟報說:「精舍有一位比丘,他的梵唄音聲,讓前面的士兵、象馬都駐足聆聽,不知道要前進了!」

「到底是誰能夠唱出這樣動人的音聲,高遠悠揚,連牲畜都被感動,我一定要親自供養這位比丘!」波斯匿王馬上作了決定,一方面也想要親見這位比丘的容貌。於是就驅車前往精舍來拜見 佛陀,希望能夠供養這位比丘十萬錢。但是,當這位比丘出來的時候,波斯匿王簡直沒有辦法忍受再多看他一眼,想說:「天啊!天下竟有這樣醜陋的人啊!」心中很後悔剛剛要作供養的承諾。

「奇怪!到底是什麼樣的果報,會讓這位比丘有這麼樣聖潔的音聲?但是,又是造作什麼惡業,導致如此醜陋的容顏呢?」波斯匿王很疑惑,長跪合掌請求 佛陀來解答他的疑問。於是,佛陀為他說起了這位比丘往世的因緣所在。佛說:在久遠劫前,有位虔誠的機里毘國王,他剛剛得到剛入涅槃的 迦葉佛舍利,準備要起塔來供奉。這時候,四方的龍王一同化作人形,前來拜見國王說:「我們是四方的龍王,聽說您要起塔供養佛舍利,所以特來共襄盛舉。那麼造塔所需的珍寶,您可以在四邊城門外四口井汲水和泥,就可以造出青琉璃、黃金、銀、白玉四種材質的磚頭。」喜不自勝的國王,立刻派遣四個監工來負責營造。

不料當中有位監工有了牢騷怠慢,不是很願意配合。國王氣沖沖地要脅這個監工說:「如果你再不用心做,我就要加重刑責處罰你!」監工心裡埋怨說:「這個塔這麼樣巨大,什麼時候才做得完啊!」但是迫於會被處分的要脅,只好帶著工人日夜不停地趕工。但是當整座塔將要建好的時候,看到了佛塔寶光晃耀、高聳宏偉,這位監工心中有說不出的歡喜,也為自己造塔時所生的不恭敬感到懺悔;於是很恭敬地把一只金鈴懸掛來供養佛塔,從此發起誓願說:「願來世能得音聲清妙,令眾生歡喜聽聞,也能夠生在佛世,見佛得度,解脫生死。」這位監工因為先前嫌恨佛塔過於巨大,感招了五百世的膚瘡面陋,令人嫌惡;但是也因為虔誠地發願,至誠地供養,不但獲得五百世清淨動人的妙音聲,更感招今世隨佛出家成道的果報。

這則典故中的金鈴比丘,因為往世造作了用鐘鈴懸掛供養 佛陀的善業,而感招勝妙的梵音;又因為造佛塔時候心生怨恨,嫌佛塔過大不易完成而造作了惡口業,感招五百世的膚瘡面陋,令人嫌惡。所以眾生會輪轉生死,而且世世受用不同的善惡業報,都是對法界的因果不能如實信受,所以在有意、無意間會造作諸業,而於來世受用業果。

可能有人聽完這樣的典故,不太能信受說,為什麼用一只金鈴來供養佛塔,就能得到五百世勝妙梵音果報?供奉鐘鈴能夠得到勝妙梵音善業果報這個道理,佛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經中就有開示說:【若有眾生奉施鍾鈴、可得十種功德:一者,得梵音聲;二者,有大名聞;三者,自識宿命;四者,所有出言,人皆敬受;五者,常有寶蓋以自莊嚴;六者,有妙瓔珞,以為服飾;七者,面貌端嚴,見者歡喜;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鍾鈴得十種功德。】這位金鈴比丘因為奉施鐘鈴,得到了梵音等十種功德,可是又因為同時嫌恨佛塔過大,造作惡口的業,使本來應該得到面貌莊嚴,又因為惡口的缘故,而有了惡口的業報,變成膚瘡面陋,令人嫌惡。所以,典故中的金鈴比丘,他的音聲跟面貌,是因為往世善惡業因的造作,彼此間相互影響,而有了後世不同的果報。

這當中在告訴我們,佛法它不是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這樣的「宿命論」思想,因為宿命論的說法,正是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6當中,所破斥的十六種外道論當中的「宿作因論」這樣的外道思想。佛陀跟諸大菩薩在經論當中常開示,告訴我們說因跟果之間還有「諸緣」的生起,會使果報有所轉變。這中間的因緣關係,牽動非常的複雜,也會使因地的造作,不必然會產生因地造作時所應得果報;而對於中間的業因果報,到底會怎麼樣成就的真實法相,也只有諸佛能夠究竟如實了知。

彌勒菩薩在所造《瑜伽師地論》卷5有這段開示,談到因、緣、果之間的關係,總共有十因、四緣跟五果。彌勒菩薩開示說:【因等差別者:謂十因、四緣、五果。十因者: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生起因,五、攝受因,六、引發因,七、定異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四緣者: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五果者:一、異熟果,二、等流果,三、離繫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十因、四緣、五果這道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在此為大眾詳細說,菩薩們可以請閱論本來研讀,也可以依止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座下來修習這一部菩薩根本大論,就能夠更瞭解中間的因緣果報的道理。

另外典故當中,我們也看到金鈴比丘因為唱誦莊嚴勝妙梵音,不但令全軍大眾立足聆聽,連畜生道的象、馬都受到感動而停下來聽受。所以,很多菩薩們,在這一世剛接觸佛法時候,也會因為法會當中勝妙的讚佛偈頌梵音所感動;這都是因為往世已經經常熏習梵音的緣故,在他如來藏識中有這樣的法種含藏著,所以這一世遇緣就有識種流注,心中就有莫名的相應跟感動。

下面我們要依這則典故談到梵音攝眾的因緣,為菩薩們來探討梵唄的唱誦在我們中土的緣起;也為大家來探討菩薩學法的時候,應該如何來善用參與梵唄法會的因緣,讓自己道業上能夠精進,而不會只是落於唱誦梵音的美妙,追逐當中聲塵、法塵的殊勝梵音,而沒有辦法得到法的功德利益。

有關梵唄在中土的緣起,依據《法苑珠林》卷36的記載:最早有記錄在三國時代,當年的魏武帝第四個兒子,陳思王曹植他將所聽聞天上曲目編寫成了今日的梵唄。曹植年幼十歲的時候就能下筆成文,不用更改一字;也能精通世間各項技藝,人稱天人。曹植喜好讀誦佛法經典,經常流連其間,讚歎佛法經典是諸道中最勝妙的道理。曹植那個時候就將讚佛的偈頌編制成曲供世人誦習。有一次到魚山遊歷,忽然聽到天上傳來勝妙的梵音,這梵音清雅哀婉,聽者聽了皆為之動心;那時候曹植駐足聆聽許久,隨侍的侍者們也都同時聽聞到。曹植聽聞之後,深深受到感動,也體悟到中間的勝妙法理;因此依據所聽聞的音聲,編寫成今日的梵唄,從此梵唄開始流傳後世。

所以,瞭解梵唄緣起,可以知道梵唄運用在佛法當中,時節非常久遠。在我們中土佛法道場中,也成為了佛門四眾弟子,尤其是出家眾們早晚課誦修持的功課。但是梵唄作為一種「次法」、一種工具,是讓佛弟子有因緣可以藉這「次法」為緣,來漸次圓滿未來實證「法」的因緣;不應當有誤解而反客為主,把次法當作是佛法,當作是三乘菩提佛法內涵。因此,四眾弟子有了誤解之後,佛弟子們以為說,只要經常參與梵唄課誦;或者是在家弟子們,經常去參加拜懺消災法會,那就是佛法的全部,以為在修習佛法,已經可以實證佛法。

如前面所說,梵唄只是諸種次法中的一種,是作為佛弟子實證佛法的次法。因為所謂佛法的實證,是要實證 佛陀所傳教法,那就是三乘菩提的佛法;所以佛法,「法」者在講要去親證二乘菩提的聲聞菩提法、緣覺菩提法,同時進一步要求證大乘佛菩提法。而能夠親證三乘菩提的佛法,當然要依各項次法為因緣、為莊嚴,當因緣、莊嚴具足時,就有契入佛法二道、實證三乘菩提的因緣。

所以,梵唄作為次法之一,當然不可本末倒置,不知道要在三乘菩提法道上用心;而把梵唄,把參與梵唄拜懺消災法會,誤會就以為在學佛,以為在修習三乘菩提佛法,甚而誤會成是佛法的全部;有了誤會說:我經常來參與梵唄懺悔消災法會,我就是個精進的學佛人了!

這樣的錯誤知見,普遍見於一般的初機學佛人中,他們經年到處去趕經懺、參加拜懺法會,多少年過去了,對於佛法的正知見還是這麼樣的貧乏;連最基本的解脫道、斷煩惱正知見、修學方法,也都不知道。所以經常見到這些學法者,說他們參與這些梵唄法會的時候法喜充滿,清淨沒有煩惱;可是一回到世俗家中,世緣現起,仍然貪瞋癡煩惱具足,一項也沒少。因此學法的歲月,就在繁忙的趕經懺、參與消災拜懺法會中度過;佛陀三乘菩提佛法,一點正知見也沒有,更談不上佛法的實證。

所以,廣大學佛信眾經常有感嘆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心田;學佛三年,佛已經在天邊。」很多佛弟子們,經年的參與這些梵唄法會之後,開始退失道心。因為這樣的佛法,對他來說不能受用,不能幫他斷煩惱,不能幫他解脫生老病死的世間苦,不能幫他實證解脫道的法,更沒有辦法教導他實證大乘佛菩提的法道,乃至最後能夠究竟成佛。

佛弟子們這樣地精勤用功學佛學法,卻唐捐其功,甚至退失修佛法的信心。這樣的過失,當然不是修學者的過失,是教授佛法者、教授「善知識」跟所依止學法道場的過失;他的過失在沒有把三乘菩提的法教、正知見,如實地來教導給佛弟子們修學,而把梵唄拜懺消災法會這些「次法」,當作是修學佛法的全部;也沒有把梵唄這些次法,作為實證佛法、實證「法」的因緣的方法,正確告訴隨學大眾。

所謂佛法的修證,是要依止戒定慧三無漏學來實證佛法,所以參與拜懺消災法會,還是能得到其間的利益。首先要修學基本的定力,修學者可以依據 平實導師所開演「無相憶佛修定的方法」,透過平常、經常的靜中拜佛作無相憶佛的鍛鍊,進而帶到動中,能於行住坐臥當中經常攝受憶佛清淨念,來成就動中定力。有了基本動中定力,再依清淨憶佛念的攝受,來參與拜懺消災法會,就能在法會過程當中,依這個清淨念定的成就,能由止入觀,由觀證慧。

因為有定的莊嚴,心依止於一境,依止於清淨憶佛念,而不生起煩惱、不再攀緣妄想,就能心無旁騖隨於法會中的經文入觀,就是所謂的隨文入觀;能夠去觀照思惟經文中的法義,於經文所闡述正理能如實證解,開始出生佛法智慧。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止觀雙運,由定證慧的道理。

當然參與梵唄這些懺悔法會的當下,心中攝持清淨憶佛念的緣故,也能夠如實作殷切地懺悔,而能滅罪消愆,得到懺悔善法殊勝功德。在法會當中,也因為心清淨、煩惱不生起,使所持的戒法更莊嚴、更清淨。所以,能夠如法來參與梵唄消災拜懺法會,還是能成就佛法的利益,能夠於當中增長自己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功德。當然依此次法為緣,進而就有實證法、實證三乘菩提佛法的因緣。

梵唄法會如果能如法來參與,對於初機學人還是有殊勝利益。但「法會」這兩個字真正意涵—是指「如實說法之會」—指大善知識為大眾宣講三乘菩提法教的聚會。所以,學人還是要尋覓善知識,依止善知識座下,定時聽經聞法,定期參與這樣的「說法之會」,才是參與了最殊勝的「法會」。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一則佛典故事所討論的主題「金鈴比丘之梵唄與法會真實義」,就為大家說明到這裡。歡迎所有學法大眾,每週二一起來正覺講堂,參與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所親自教授的三乘菩提勝妙「法會」。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