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心能障真如根本智

第83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第83集。

今天我們所要講解的是「染心能障真如根本智」。在前面一大段的論文之中,馬鳴菩薩說明了染心有六種的差別不同。從第一種的與凡夫相應的執相應染,一直到第六種,要究竟成佛時才能完全淨除的根本業不相應染,並且解說了相應義以及不相應義的道理。接下來,馬鳴菩薩又開示說:「染心者,是煩惱障,能障真如根本智故。無明者,是所知障,能障世間業自在智故。」(《大乘起信論》卷1)這裡的染心,指的主要就是前面所說的執相應染,乃至根本業不相應染等這六種差別不同的染心。這些染心都是我們如來藏心中所收藏的煩惱種以及習氣種子,因為這些煩惱是不清淨的,會汙染我們的心性,所以在佛法中,就常常把這些煩惱稱為是染汙。

在《百法明門論》之中,煩惱是屬於心所有法,而在五十一個心所有法之中,煩惱就超過了一半,共有二十六個,可以見得煩惱對眾生的影響有多麼大!因此,染心本來是指會和這些煩惱種以及雜染業種相應的覺知心,但是 馬鳴菩薩在這裡卻說,染心者是煩惱障,因此在這裡的染,也可以當作動詞用;意思是說,會染汙我們心性的、會障礙我們解脫出離三界的種種煩惱障;不但如此,馬鳴菩薩還說,這個煩惱障還會障礙我們證得真如根本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眾生大多被煩惱障給障住了,幾乎整個人生都是被煩惱欲求帶著東奔西忙,很少有心思想要去探索法界的真實相,所以 馬鳴菩薩才會說,煩惱障會障礙真如根本智的證得。

譬如說,正覺同修會目前施設了兩年半的初級班課程,同修們在修學完之後,並且受了上品菩薩戒,才有資格報名參加禪三,四天三夜的精進共修,甚至有些人要參加七次、八次,好不容易才能親證到實相,為什麼有些人會要這樣辛苦呢?這除了說大乘法的般若慧本來就是極甚深、極難證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求法的人,他的煩惱障還沒有斷除的緣故。

反過來說,如果是煩惱障很輕的人,又有善知識為他開示正知正見,那麼參禪求悟,基本上就會變得很容易了,因為他對十八界的內涵,都已經具足了知了,對十八界的虛妄性,已經都知道了,也體驗過了,所以當他在參禪的時候,就不太會再落入到我見和我所見之中,而能夠很快地就可以排除掉我和我所。當他依照正知見而找到如來藏心的時候,就能夠很快的確認這個如來藏心,一定是正確無誤的。因為這個如來藏心,並不是五陰十八界所含攝的法,因此,他就能立即確認這個如來藏心的正確性,確認祂和般若諸經所說的真如自性完全相符合,這樣子他就能夠生起根本無分別智。但是如果是煩惱障比較重的人,那麼他就常常會落入到五陰我和我所之中,所以 馬鳴菩薩才會說,煩惱障會障礙真如根本智的親證。

那麼為什麼說初證如來藏心時,就叫作得到根本智呢?這個意思是說,在這個時候只有證得如來藏心的總相,而在得到這個根本智之後,接著還要依於根本智而發起後得智。當我們證得如來藏心的時候,可以親自體驗到如來藏心在六塵萬法之中,確實是無分別性的心,這就是初見道,又叫作真見道。因為所證悟的心體,確實是不曾壞滅的真實心的緣故,真如心如來藏是從來就沒有對六塵境界的分別性的,並不是把我們自己有分別性的見聞覺知心,在經過修行之後而把祂轉變成為無分別性。這個無分別性,不是經由修行之後才轉變來的,如果是修來的無分別性,那就不是本有的、現成的,那麼將來也就必定會隨著因緣的散壞而再度變成有分別性的。

真正的佛法核心本源,絕對是本自現成的法而不是修來的,那才是真實的佛法呀!所以正確的佛法知見,應該是說,我們要用這個第六識意識心,去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要由能夠分別六塵境界的第六識覺知心去參禪而去找到、證得另外一個從來都不曾對六塵境界起過分別心的第八識。而在證得之後,我們就會發覺到,原來這個真實心,祂是從本以來就是那樣的體性,是本來就存在的,本來就對六塵境界從來無所分別的。

當我們知道了這個總相,體驗並且領受到祂那種無分別的體性的時候,這個就叫作親證如來藏心而生起了根本無分別智。當我們的這個真如無分別智生起之後,不是這樣子就可以當個無事人了,這才只是剛剛進入到大乘佛法內門的第一步而已。我們還要進一步去體驗祂的種種別相,對於祂很多微細的部分,一一加以體驗證實,也要去觀察如來藏心、阿賴耶識,證驗祂確實是蘊處界乃至萬法生起的根源。當我們越領受越微細,我們的智慧就會越來越深妙,這些悟後深入現觀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也都是由真如心所生的勝妙智慧,都叫作後得的無分別智。但是這其實還是在如來藏心的自性上作現觀,這個就是親證第八識的後得無分別智,也就是般若的別相智慧。

這一段論文裡所講的能障真如根本智故,講的正是真如的根本智。意思就是說,煩惱障會障礙我們破參,所以煩惱障重的人,因為貪瞋癡等三毒深重,所以是性障深重的人,這樣的人想要破參,那就會是非常困難的。有一些人他只是慧力不夠而難以破參明心,但是有些人,他們其實是很聰明伶俐的,可是這些聰明伶俐的人,卻同樣是沒有辦法明心證真的。

我們看看佛教界裡的一些大法師、大居士們,不是都很有世間的聰明才智嗎?可是他們寫了那麼多本的書,看起來似乎是智慧如海,但是為什麼還是沒辦法破參?還是落在我見之中呢?說穿了,主要就是因為他們都被自己心中的煩惱障給障住了。所以說,如果一個人很貪愛錢財、貪愛男女色、貪愛名望、貪愛一切的世間法,那麼這個人,就連修學二乘解脫道的因緣,就都還沒有具足,何況是要來修學二乘聖人所沒有能力修學的大乘別教的佛菩提呢?所以說那些很貪著世間法的人,是還沒有修學大乘菩提的因緣的。因為他們的那些染汙心會障礙真如根本智的修證,所以說那個叫作染心;當然這個染心,也同樣會障礙解脫道的修證,而且這個染心最主要的還是障礙解脫道的修證。而解脫道最大的根本障礙就是我見,只有在我見斷了以後,才有辦法逐漸去斷除對欲界法的貪愛、色界法的貪愛以及無色界法的貪愛。

當然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這裡所說的染心以及真如根本智的範圍,是非常廣的!不僅僅只是在說二乘解脫道證得阿羅漢,或是七住位證悟明心的見道位而已,而是包括整個菩薩道的修證過程,一直到究竟成佛為止。譬如說,在前面所說的六種染心之中,第一種的執相應染,是要聲聞、緣覺初果以及信位滿心以上的菩薩,才能夠遠離的;第二種的不斷相應染,則是要信位滿心的菩薩,勤修之後能夠少分離,要到初地的淨心地時,才能夠永盡無餘的;乃至第六種的不相應染,要到妙覺位的菩薩究竟地,進入如來地的時候才能夠完全除滅的。

而且 馬鳴菩薩又說,二乘人以及十信滿心,初發菩提心的住位菩薩,能夠捨離粗分別的緣故,名為相似覺;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薩,能夠捨離中品分別的緣故,名為隨分覺;而且要超過菩薩地,佛道已經究竟滿足,一念相應,覺心初起,才真正的能夠名為覺,這時候完全遠離了覺相的微細分別,究竟永盡無餘,使得真如心的根本性能夠常住現前,這才真的可以說是真實而如如,才能夠稱為是如來,而名為究竟覺。

馬鳴菩薩在前面的解說,還有提到所謂的淨智相。說要依法熏習,在如實修行三大無量數劫之後,功行滿足,能夠破除和合識,滅除了轉識相,把一切煩惱障微細的習氣種子都已經滅盡,一切違背真如究竟寂靜的染心諠動,都已完全淨除而顯現出法身清淨寂照的智慧,成就大圓鏡智,這樣才是究竟的真如根本智。所以說這裡所說的真如根本智,以廣義來說,是指成佛時的無垢識,是要完全滅除行陰、識陰的最後一分煩惱障習氣種子,也就是滅盡了六種染心之中,最後一種根本業不相應染的染心諠動,才能夠證得無垢識而究竟成佛的。

接下來 馬鳴菩薩又說:「無明者,是所知障。」這裡所講的這個無明,不是一念無明——煩惱障,而是指無始無明。這個無始無明又叫作所知障,馬鳴菩薩在這裡說:這個所知障會障礙世間的業自在智。

關於無明,佛陀在《勝鬘經》中有很詳細的開示,說無明有兩種:一種是一念無明,是二乘菩提解脫道所斷的惑障,在大乘法中就叫作煩惱障,所應斷的惑是見惑與思惑,這相對於無始無明所斷惑來說,又稱為是下煩惱。

另外一種無明則是無始無明,意思是說這種無明,是有情眾生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凡夫眾生,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本心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也不清楚如來藏中所含藏的無量種子的智慧;這個無始無明,一直要到明心證真,證悟了如來藏心之後,才開始和這個無始無明相應。這個是大乘的別教菩薩在修學佛菩提道中才需要斷除的惑障,又叫作所知障。所知障中所要斷除的惑障是塵沙惑,也就是修證一切種智上面,所應該斷除的過恆河沙數微細無明惑,這個無明惑並不是煩惱,而只是對於法界實相以及其中所含藏種子的智慧,所知有所不足,而造成在成佛之道上的一些障礙,所以稱為是所知障。但是菩薩因為對自己不能證知這種一切種子的智慧而往佛道邁進,因此會出生微細的煩惱,所以相對於煩惱障這種粗重的下煩惱,這個所知障塵沙惑,就又被稱為是微細的上煩惱。

這個無始無明,它不但會障礙解脫道,也會障礙佛菩提道的修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解脫道其實也是佛菩提道所含攝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一個人的無始無明被打破的時候,那麼他的一念無明的我見也一定同時被打破了,但是在打破一念無明的我見時,卻不一定能夠打破無始無明。

譬如說,當七住位的菩薩明心開悟,證得如來藏心阿賴耶識的時候,他的我見也一定會斷除,而且二乘初果人所斷的三縛結也一定會跟著斷除,除非他沒有真正地轉依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性,心中仍然對這個所證的如來藏心有所懷疑。可是在二乘法之中,並沒有證得本心如來藏而發起般若智慧,雖然能夠斷除一念無明,乃至能夠到達阿羅漢的無學境界,但還是沒辦法像菩薩一樣,斷除無始無明的見一處住地。這也就是說,菩薩所斷的我見是二乘無學所無法斷除的,因為菩薩所斷的我見,是打破無始無明,而與諸法實相的如來藏心相應的;但是二乘人所證的斷我見的境界,則是沒有和實相心相應的,這就是最大的差異所在。

無始無明就是所知障,「所知」這兩個字的意思是說,覺知心對於法界真實相的所知有所不足,因此他的成佛之道被障礙住了,這就叫所知的障礙,這就是所知障。而 馬鳴菩薩在這裡所說的無始無明所知障,是要從信位滿心菩薩開始修學,要到初地菩薩的淨心地才能少分遠離,也同樣是要到入如來地時才能夠永盡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明到這裡為止,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