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的無明與妄覺

第69集
由正嫺老師開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單元。透過本會親教師的演述解說法義內容,能夠將 平實導師所講畢的《大乘起信論講記》傳達正確佛法義理,為普羅大眾種下學習正法的因緣,歡迎您收看。

我們接續上一集所說的論文:【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大乘起信論》卷上)我們現在從眾生無明來談;假使眾生的無明都滅了,器世間就不會從共業眾生的阿賴耶識中的共業種子的感應而出生,也就不會有眾生再來投胎了。所以說,一切的三界境界相,都會因此而消失掉了。因此說,由於眾生有無明的關係,有妄覺之念的關係,所以使得三界中會有六道、四生、二十五有的種種不同種類的不同有情在三界中出現。這些三界裡的眾生,在三界當中出現,其實都是因爲七八識心而出現,如果不是眾生的第八識與第七識,加上第八識所蘊藏的無明種子和妄覺之念,那麼三界的一切世間就都消失了。

那就好像說一面鏡子,如果不是有光影,不是有鏡體,鏡子裡面就不應該會有影像出現。那麼光影就像什麼呢?就好像是無明以及妄想之念,鏡體就像是阿賴耶識心體。如果沒有那些意根相應的無明、妄念,阿賴耶識就不會出生六識心王,就不會顯現出,三界六道的眾生了。因爲有無明和妄覺之念,就會有三界六道的眾生,就像鏡子因爲有光影的緣故,所以鏡子裡面就會有影像出現一樣,三界六道的眾生就是因爲這個緣故而出現了。因此說,三界六道所有的有情,以及三界器世間,其實都是依眾生的無明和妄念才能夠建立得起來。

就好像鏡中的像,並不是眞實有的法,鏡子本體本身才是眞實有的法性。從眾生心來說,眞實有的法,就是眾生的八識心王中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自身。離開了眾生的如來藏,就不會有八識心王;離開了八識心王,也就沒有三界六道的眾生存在了;所以說,三界六道有情的一切世間的境界相,都是從無明妄念而建立的,都是依於眾生的虛妄分別心而去運作。離開眾生的虛妄分別心,就不會有三界六道種種的法出現運作,只有無餘涅槃的無境界法存在,所有三界中的一切法也就跟著全部消失了。正因爲眾生有無明妄念,所以意根不能滅除;意根出生了─心動了─也就是心生了,種種法就跟著輾轉而出生了。

因爲無明與業力,所以眾生死後一定會去投胎;投胎而出生了,因此覺知心就在三界世間中現起;覺知心現起了,因爲有末那識意根,以及阿賴耶識心體的配合,就會有種種的法跟著出現了。那麼,如果您把這七個識滅了,就不會有三界中的任何一法繼續存在,就成了無餘涅槃。無餘涅槃之中,什麼法都不再存在了,六根、六塵、六識都滅盡了,完全沒有見聞覺知,也沒有六塵,所以三法印中才會說涅槃寂靜!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三法印中這句涅槃寂靜就要改寫了,改叫作涅槃叢鬧、涅槃不靜。爲什麼不安靜?因爲還有見聞覺知嘛!因爲還有自己的境界相存在,因爲還有定境法塵存在啊!可是無餘涅槃之中,所有的境界相統統沒有了,那才能稱為眞正的寂靜,所以是眞寂靜。

可是這樣想起來,無餘涅槃裡面到底是什麼?欸!不知道!等您破參了以後就會曉得:原來無餘涅槃裡面就是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單獨存在於絕對寂靜的無境界的境界中!定性阿羅漢都還不曉得無餘涅槃裡面是什麼,可是菩薩們呢,他們還沒有斷盡煩惱障的現行,還沒有成爲阿羅漢時,就已經證得菩提了,還沒有斷除思惑煩惱時就先證得無餘涅槃的實際了。但是定性阿羅漢,斷了見、思惑煩惱以後,卻仍然不見涅槃中的實際。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似乎不合常理,但是實際情形卻眞的是這樣。請參閱 平實導師的《邪見與佛法》,就會明白爲什麼會這樣了,瞭解了以後,可就一點兒都不奇怪了。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心意識中的「意」,意根已經說過了。接下來再介紹的是意識以及熏習的道理。馬鳴菩薩說:【言意識者,謂一切凡夫依相續識,執我、我所,種種妄取六種境界。亦名分離識,亦名分別事識,以依見愛等熏而增長故。】(《大乘起信論》卷上)

在一切種智裡面,也就是在增上慧學上粗分爲三種法門時,主要是說:心、意、識三個不同類別心體與心性,通常「心」是指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在阿羅漢位稱爲異熟識;菩薩在初地滿心位以上可以斷盡思惑而改名爲異熟識,但是都故意留惑潤生而不斷盡思惑;乃至六地滿心證得滅盡定時,都還不斷除思惑,故意起心留惑,直到菩薩八地入地心時,才不得不斷盡思惑而改名爲異熟識;到了佛地時才又改名爲無垢識,又叫作佛地眞如。這就是心意識中所說的心。

那麼意識覺知心呢?祂和意根不同。從第八識第一能變識的種種法宣說,而說到第七識意根是第二能變識,然後又說到第三能變識就是意識,由這三種法的全部證知,能證得佛地的一切種智。所以成佛之道的一切種智,主要就是在說這三種能變生諸法的識體。至於前五識,是附帶於意識而運作的,其中會與一切種智相關的實相法義也很少,所以就不是顯得那麼重要了。因此,馬鳴菩薩爲大眾說完第一能變識的如來藏,又說完第二能變識的意根以後,就該說到意識了。

這一個意識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覺知心,也就是那一些悟錯了實相心的大法師、大居士們所說的「離念靈知」。在《大乘起信論》裡面,繼續跟我們說明,這一切凡夫依於相續識意根所擁有的遍計執性、虛妄想,而執著蘊處界我,以及執著這個「蘊處界我」所有的種種法,稱爲執著「我所」。我們在前面也曾經說過,不相續識是講意識,意識覺知心能夠謾罵他人、讚歎他人,這個覺知心就是不相續識,而相續識就是講我們的意根。意根之所以會被稱爲相續識,是因爲這一個意根從無量劫以來,祂不曾有一刹那斷滅過;不像我們的意識覺知心(離念靈知),夜晚睡著無夢時就斷滅了,中午打個盹的時候祂也斷滅了,悶絕時也斷滅了,在正死位時也斷滅了,在兩個無心定當中也斷滅了;最後,在死亡後的中陰身去投胎時,入胎以後就斷滅而永遠不再現起了,這一世的意識就永遠斷了而沒有再度現起的時候了;下輩子則是另一個全新的意識──新生起的意識,不是這一世的意識覺知心出生到下一世中去,所以意識不是相續識,因此末那識─意根─才是相續識。

但是這個相續識的名相,是相對於會斷滅、常常斷滅的意識心,而說是相續識;但祂也是可以經由修行而斷除祂、斷滅祂的,譬如定性聲聞阿羅漢捨報滅除意根而入無餘涅槃界,十八界法永滅,永遠不再有意根再出現於三界中,所以這個相續識的名稱,是相對於可滅、常滅的意識覺知心而施設的,本身並非是絕對相續的,因爲只有心眞如─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才是眞正的相續不斷的眞識。好比無覺無觀三昧,並非完全無覺無觀,而是相對於欲界五塵的覺觀,而說第二禪以上的定境是無覺無觀三昧境界,所以在二、三、四禪定中,並不是絕對的無覺無觀。同理,意根被稱爲相續識,是相對於意識的常常斷滅而稱之爲相續識,不可因此便認作是絕對相續不斷的心體,因爲入無餘涅槃時的祂還是自我斷滅的。

意根末那識在一切種智佛法中,之所以會很重要,是因爲祂刹那刹那不斷地恆時存在,在審察與思量,刹那刹那不斷地在作主與決定,不曾有一刹那間斷過。祂的心相很微細,但是很多人不懂得運用祂;譬如說觀想,很多人修學觀想,所謂觀想,當然是有觀有想;觀想要能成就,得要先用想,可是想的時候不能偏在意識,要偏在末那,意識不能多用,所以要用末那來想;但是末那如果離開了意識,祂本身是不會想的,那祂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所以祂得要運用意識來想──要在末那與意識同時存在的時候,偏在末那識上面來想;想成影像的時候,再用意識來觀:觀察所想出來的影像有沒有分明?夠不夠微細?具足不具足?廣大不廣大?所以觀想的第一步,主要在想,主要在末那。

但末那識不能自己想,祂必須要靠意識來配合,祂才能想。但是末那識又是誰呀?末那識其實就是您、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在「潛意識中」所認爲的常而不壞的我,也是一切外道在「潛意識中」所知、所認爲的我,可是大眾其實都還不曉得這個我,所以就把見聞覺知的意識當作是我,或者是把離念靈知的意識心當作是常住不壞的我;爲了這個緣故,所以在初轉法輪的二乘菩提裡面,也就是四阿含諸經裡面,佛用五陰、十八界、六根,十二處、六入網括了外道常見的我,讓常見外道們知道:離念靈知心的意識,乃至修成三界中最高層次的非非想定境界,都還是落在五陰、十八界中,都仍然是因緣所生法,都是無常虛妄的;這樣把常見外道們所說的離念靈知的意識心,網括了進入陰界入中,而陰界入虛妄,所以離念靈知心虛妄;這樣,常見外道們就可以建立正知正見,就可以斷三縛結,成爲佛弟子中的初果人。佛會這樣建立陰界入等法理,來爲常見外道們說明離念靈知心的虛妄,是因爲他們落在第六識上面,而不知道意識心是虛妄的緣起法,絕無常住性、自在性。

末那和意識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也很微細,這個得要諸位菩薩悟後自己慢慢去體驗祂,但是意識心呢?馬鳴菩薩說:一切凡夫依末那這個相續識,然後起了分別而誤以爲這個覺知心就是常住不壞的我,而將自己所接觸認知的六塵,認作我所接觸、我所擁有、我所享受、我所厭惡的外塵,都是我所之法。因爲有這個分別的關係,所以眾生就會執著我與我所:色聲香味觸等是我所有的,一切六塵是我所觸,五欲是我所貪,以見聞覺知的心認作我;這樣的執著我與我所,所以眾生都是落在意識上面自我執著,也不願意離開六塵我所;這就是常見外道,把見聞覺知的心當作是恆不生滅的法,但是他們不瞭解這個見聞覺知的心,其實是依附於末那識才能存在的。眾生其實都是依附於刹那刹那思量不斷的意根相續心,去作種種妄心虛想而執著六塵我所等境界,這就是意識,也就是覺知心;在這裡先作簡單的一段說明,讓大家瞭解意識並不是相續識。

因爲覺知心─不管祂是有念或是離念─都相對於相續識意根而有,一定得依相續識的運作與思量才能現起與存在;這個覺知心,也是相對於意根的不能覺察自己,而被 佛指稱爲眾生所執著的我;正因爲這個意識能了知和分別六塵等境界相,所以六塵和色聲香味觸身等法即成爲我所;由於有意根的緣故所以有了意識覺知心,然後再於六塵當中取種種境界,認知到自己確實處於六塵當中,受用各種諸法法塵。所以要清楚瞭解覺知心祂的虛妄性。

好了,時間到了尾聲,在此祝願福慧增長,道業精進,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