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論導讀(四)

第004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也就是導讀本會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的著作《起信論講記》。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講到了《大乘起信論》的作者 馬鳴菩薩。在記載上說:「馬鳴起於正法時期的末期,龍樹生於像法時期。」一般認為 馬鳴菩薩是在 龍樹菩薩之前的大乘祖師,他出生於波羅奈國的王族,原本修學印度教的數論派,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門,世智聰辯、善通論議,他尤其擅於文藝、聲明、詩歌。當時他在他自己的手杖上刻著:「天下的有智之人,若有能勝過我者,我就把頭砍下來。」結果真的沒有人能勝過他。有一天,禪門十一祖富那夜奢聽說 馬鳴貢高我慢,說五蘊之中有真實我,所以祖師就前往,想要為 馬鳴說無常、苦、空、非身、無我的教法。結果 馬鳴菩薩回答說:「一切世間的言論我都能夠摧壞降伏,此言若虛,我不能摧伏你的話,我就斬首謝罪。」於是夜奢就開始說佛法之中總有二諦:世俗諦與勝義諦。

就世俗諦來看,我是假名而有;就第一諦來看,一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法都是空寂的,您如何能推求說:「有真實的我可以得到呢?」馬鳴知道自己的法義不能夠勝過夜奢,所以就決定要自殺、斬首謝罪。夜奢就說:「我佛法是仁慈的,不會斬你的頭,更何況如來曾經預記過您馬鳴尊者在佛滅後六百年,當繼承衣缽弘傳真如法藏。」於是夜奢就度化 馬鳴,讓 馬鳴成為出家佛門的僧寶;但是 馬鳴的內心仍然有慚愧跟悔恨。有一次夜奢說:「我有一本經,放在黑暗的房間裡面,你去幫我把它拿來。」馬鳴就說:「房間黑暗看不見啦!」於是夜奢就顯現了神通,以五指放光,馬鳴心想:「這是幻相,如果我知道它是幻相,那麼幻相就會消滅。」結果這個光反而更轉熾盛,馬鳴就只好心服口服,從此之後死心塌地勤苦修行,最後終於證悟本心,得師傳授悟後起修,接受了付囑弘傳禪宗大義,成為禪門第十二祖。也有的紀錄認為他是第十一祖。

在印度的文學史上,馬鳴菩薩被列為印度的六大詩人之一,甚至是全世界最早的十大詩人之一。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一本,後來甚至成為全印度文學家所共同學習者,就是他所著作的《佛所行讚》。可惜由於翻譯的關係,漢文本的譯文已經失去了原來梵文原著的那一種動人之極的美感,這一點大翻譯家鳩摩羅什法師也常常在感慨!但是我們也可以從《起信論》這一段開頭的偈頌中,稍微感受到一些 馬鳴菩薩對於本師 佛陀的無上無盡、情意綿綿的心意,各位無妨再將這一首開頭偈再複誦一次。在那個時代,馬鳴菩薩著作了許多佛教的文學作品,他的著作常常被改編成為有名的劇本,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戲劇中常見的題材。例如 馬鳴菩薩另一本有名的偈頌saundara-nanta漂亮的難陀,也就是講說 佛陀的親弟弟難陀得度的因緣。難陀和他的妻子孫陀利甚為恩愛而且難分難捨,佛陀為了度這個親弟弟出家,前後用了許多的方便。在 馬鳴菩薩的著作中表達了難陀無法割捨對愛妻的依戀,卻又不得不出家的那一種痛苦與無奈,而孫陀利也無法離開對於難陀的愛憐;還有 佛陀用盡了各種善巧方便來度化自己的弟弟和弟媳,讓讀者就好像身歷其境,為難陀掉淚,也陪著孫陀利一起哭泣,但最後終究還是心悅誠服的歸命於 佛陀世尊。也許是因為 馬鳴菩薩自己的修證甚高,所以當他來描述這一些佛典故事的時候,能夠讓人真正的體會到這一些大阿羅漢、大菩薩們的心境轉折,這也是一般的作家所無能為力的。

當他遊歷到華氏城,也就是摩揭陀國的首都,現在印度的巴特那大城;為了度化眾生,他創作了美妙的詩歌,並且還配上音樂來演唱,稱為賴吒和羅樂曲,內容正是演說佛法中的無常、苦、空、無我。結果全城的老百姓為之風靡、瘋狂,在皇族中的五百王子都因為瘋迷這一首樂曲,被內容所感動,最後竟然都出家為僧;所以國王只好來求 馬鳴菩薩不要再演唱這一首樂曲了,你再演唱下去國家就要斷後了。也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大乘起信論》的文字洗鍊、句讀簡潔、意境優美,是佛教文學中少有的精品。但是現代的一些無知的學者,竟然用這個理由,認為《起信論》說它的文字過於精美,所以不是印度人的著作,而是中國人的偽作;這實在是識少短見,又無理的學匠。

我們回來,當時禪宗第十祖脅尊者在北天竺,他知道了 馬鳴菩薩度化的因緣到了,所以派了弟子來度化 馬鳴,所以禪門西天的二十八祖當中,第十祖是脅尊者,第十一祖就是脅尊者的弟子富那夜奢,第十二祖則是 馬鳴尊者。在紀錄中說到 馬鳴菩薩本來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門,後來被長老脅尊者所度化,此後他就在中天竺弘傳佛法,得到佛門四眾的擁護,名聲一天比一天來得大,後來呢,來自於中國震旦北方的小月氏國派軍要攻打中天,中天竺的國王派遣使者求和談判,小月氏國說:「如果要我退兵的話,要支付三億黃金的軍費。」天竺國王說:「我的國家裡連一億黃金都沒有,哪來的三億呢?」對方就要求:「聽說你的國家有兩件寶貝:一個是佛缽,另一個是辯才比丘馬鳴菩薩。不然你就給我這兩樣,就抵兩億黃金了。」馬鳴比丘他為了救國難,對國王曉以大義,自願被迎請去小月氏國。當月氏國王班師回國以後,大臣們就說:「國王啊!您請回佛缽這很划得來,但是拿一個比丘換一億的黃金,這太不值得了吧!」於是月氏國王就請 馬鳴菩薩升座說法,結果聽法的人無不心悅誠服,頭面頂禮;當時說法的現場前面恰巧有七隻馬綁在那邊吃草,所以也聽到了菩薩說法,結果這些馬聽到菩薩的法教之後,都留下了眼淚而悲鳴,竟然不肯吃草了;所以從此以後,大家就說連馬都聽得懂他的法音而且悲鳴,所以就尊稱菩薩為「馬鳴」。後來傳說他在月氏國還參與了《大毗婆沙論》的結集,這一本論後來成為小乘部派中最大的一支──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論典。

我們再來看一看 馬鳴菩薩在禪宗的紀錄,更可以讓我們瞭解這一本《大乘起信論》的核心就是禪宗證悟的標的,也就是真如如來藏。在《佛祖道影》裡面說到:「大士,波羅奈國人,謁十一祖,問曰:『我欲識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答曰:『佛既不識,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大士豁然省悟,祖為剃度。」~《佛祖道影》十二祖 馬鳴大士是波羅奈國人,有一天,他去拜見十一祖富那夜奢,馬鳴問說:「我想認識佛,什麼是佛呢?」也就是我想認識我本具的如來藏識,到底哪一個是我的真如實相呢?十一祖就說:「你想認識佛,不認識佛的就是!」也就是你想認識自己的如來藏,但是諸入不會,不會想認識如來藏的才是如來藏。馬鳴大士就回答:「不認識佛的才是,那我要怎麼認識祂?」也就是說,既然如來藏不會想認識如來藏,那麼我要怎麼樣知道哪個是我的如來藏呢?富那就說:「既然不認識佛,怎麼知道祂不是呢?」也就是你既然沒有找到自己的本心,沒有慧眼,又怎麼能知道哪個是,哪個不是呢?馬鳴菩薩至此豁然省悟,於是十一祖就為他剃度,收他為門下參學的弟子。這樣子各位觀眾是否更能夠瞭解 馬鳴菩薩?更瞭解了 馬鳴菩薩作這一本《大乘起信論》的用心了呢?

我們看到第12頁,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所以,實相既然只有一個,而佛說的證悟就是證得如來藏,經中也說證得如來藏就是開悟般若!因此,法門可以有八萬四千,可是證悟的內容將永遠都是同一個法:如來藏。但是同一個種類的如來藏,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不是大家共同擁有一個如來藏。這個就是證得般若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能不能發起般若的智慧,都從這裡作分野,大乘法的超凡越聖,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如果不證如來藏而能夠成為聖人,那就一定是二乘初果到四果的聖人,永遠超越不了聖人境界;只有親證如來藏,才能夠超越聖人的解脫境界。」《起信論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12-13。

這一條線跨過去了,這個無形的牆、無門之門闖過去了,從此可以內門修菩薩六度萬行;乃至於轉入初地以後,完全是內門修菩薩十度萬行。這就是說:智無限,是要從別教的證悟般若開始。離開了別教的般若禪、離開了禪宗的證悟(其他宗派中如果也有人證悟的話,一定會和禪宗的破初參明心的內容一樣),就沒有別的法可以讓你往「智無限」的境界前進。

所以說想要成佛,要達到智無限的境界,要進入大乘的見道位,成為內門中的菩薩,第一步要求就是明心、見道。不能夠像那個某某法師那樣說:「中國所流傳的禪宗的野狐禪。」修習禪宗的禪,一悟就可以讓我們進入大乘別教的見道位,他的否定第七、八識的一切法空的「般若」,卻變成應成派中觀的邪見。也不能夠像他的追隨者那樣誹謗說「禪宗那些公案是無頭公案」,對我們來說,禪宗的公案絕對不是無頭公案,每一個公案都有頭有尾,而且親切得不得了。可是他們不瞭解,不知道公案在講什麼,就好像沒有一個頭緒那樣,所以對他而言就成了無頭公案了!

在這裡 導師再一次地提到應成中觀的思想對於真正正法的危害。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應成中觀的思想是來自於佛護所創造的,然後月稱繼承;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應成中觀嚴格來說,它並不是一個中觀的思想,它本來這種思想就存在於婆羅門教、印度教之中,被當作是一種用來辯論的技巧,也就是己不立一宗,純粹就是評破他宗。例如在佛世的時候,佛的弟子之中有一位四無礙第一拘絺羅尊者,他的另外一個名稱叫作長爪梵志,他本來就是修學這種不立一物的外道思想的。

這一位長爪梵志是尊者舍利弗的親舅舅,又叫作摩訶拘絺羅。摩訶是大,拘絺羅是指肚子,不是說他肚子很大,而是說他博學多聞、遍覽群籍。他從小就喜歡跟姊姊辯論,而且通常是他勝;後來姊姊懷孕了,跟他鬥嘴,沒想到他竟然被姊姊給勝過了,他的心裡就知道,啊!那這一次姊姊胎中所懷的一定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還在娘胎之中就能夠幫助母親辯贏。哪一天喔!這個小孩一旦出娘胎之後,一定會戰勝我,到時候舅舅不如外甥,那太丟臉了!所以他就決定發憤圖強,前往南天竺修學外道十八部經,勤讀四吠陀經典,因為非常地努力,日以繼夜、焚膏繼晷,所以連剪頭髮、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因此留著長頭髮,指甲也長長,大家就叫他長爪梵志。努力修學十六年之後,終於學成歸國了,這個時候就要找他的外甥來辯論,姊姊就告訴他:「你的外甥叫作舍利弗,他早就已經跟隨著佛出家囉!」當時長爪梵志就非常不高興,對姊姊說:「那個瞿曇有何德何能,能夠當我外甥的老師?如果他當了我的外甥老師,不就代表我不如他了嗎?」所以他就決定前往 佛陀面前討個公道。

時間關係,今天就先為各位講到這一邊,我們下一次再繼續說。

阿彌陀佛!

 


點擊數: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