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時,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沒有利益?

第43集
由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節目,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誦經時,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沒有利益?」

這個題目相信是大家都非常關切的議題,因為許多學佛者都有誦經的習慣,因此,如果能多瞭解有關誦經的相關知見,在修行上也會有直接的幫助。

首先我們來瞭解「讀誦」的意思。我們引用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五輯中,對於「讀誦」的解釋:「讀」是瞭解經中的義理;「誦」是讀不懂,而把它作為早晚課誦的內容。所以「讀誦」包括瞭解經中的義理與課誦。即使是課誦,一般人在誦經的過程當中,也多少會同時思惟其中的法義,因此除了誦之外,也有讀的成分在裡面,而不只是把經文誦唸出來而已。

所以無論讀或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瞭解經中的義理。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多少也顯示對於經典的正確理解,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大家常常誦念的經典裡面,有一類的內容因為涉及第一義妙法的開示,例如《金剛經》、《心經》、《法華經》等,因為這些經典裡面的法義非常勝妙,如果事先沒有在善知識那裡建立正確的佛法知見與架構,以及熏聞第一義的正理,那要直接經由讀誦經典來正確瞭解經中的核心法義,是相當困難的。譬如在《心經》裡面,除了說明真實心之外,也同時在說明妄心,因此如果沒有先建立「眾生都有八識心王」的知見,那就很難正確理解經典;因為第八識是真心,其他七個識是屬於生滅性之妄心,而真心與妄心的體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沒有這樣的基本知見,那即使要大略讀懂《心經》或其他第一義的經典,都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必須先把基本的正知見先鋪設好了之後,才有機會正確瞭解第一義經典中所開示的道理,如果再加上經典內開示的第一義內容,都是隱覆密意而說,那又是更難懂了。因此許多人誦經時,不瞭解經中所開示的核心義理,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經典大多是在古代的時候翻譯的,因此在文字上,相對於現代的白話文,是比較艱深與簡樸的,因此也形成了理解上的另一種困難;這也需要透過善知識的教導,或者常常讀誦經典來克服。雖然經典裡面的文字,比較艱深與簡樸,我們在讀誦的時候,更特別要心存恭敬與感激之心;因為在古代翻譯及印製經典,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多需要皇帝的支持,並且動員當時國家的力量才能順利完成。而且這些經典在古代時候,必需要千里迢迢去到印度,再從印度帶回來,也需要心性非常慈悲勇猛的菩薩,經歷九死一生才能夠完成的;再加上從古代歷經戰亂,流傳至今,真的是非常的珍貴。因此現在有經典可以讀誦,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對於經典心存恭敬,就已經有第一分的功德了。

如上所述,因為古代與現代文字的關係,便有許多人希望透過閱讀經論的註解,來瞭解經典;但是要提醒諸位的是,在選擇註解的時候要非常留意,無論是古德或者現代人的註解都要留意;因為如果閱讀了錯誤的註解,那對於經典的真正義理,是無法瞭解的,甚至會被誤導而成為邪見,那問題可就嚴重了。尤其是在現代種種國內外之佛學著作、期刊與文章等大量出版,也都可以很輕易甚至免費取得,但其中亦混雜著大量的邪見與相似佛法,因此正確的抉擇所要閱讀的對象與內容,在現今之時代尤其顯得特別重要。

正覺同修會在法界衛星安排的這些節目,實際上就是要讓諸位觀眾,藉由聽聞正法的機會,逐漸建立正確的佛法架構及正知見;因此經由一段時間的熏聞之後,便能夠逐漸建立自己抉擇正確法義的能力。

上面略述幾種現代人沒有辦法瞭解經典意涵的幾種原因,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是與個人生生世世以來的修學有關,而每個人心性與善根福德不具足也有影響。要克服這些問題,想要正確的理解經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親近正法道場與善知識,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錯路的機會,因為善知識可以為我們把基本與核心的正知見,有次第與系統性的鋪設,讓我們易於理解;而如果我們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請教善知識,這樣才是最快而有效的。因此除非不得已,千萬不要只靠自己摸索。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佛法它是屬於實證性質的,單單從表面的文字,往往不容易瞭解經中要傳達的真實義理,因此有許多人就會產生誤解,以自己的想法來解讀經典,因此也造成了修行上的偏差與錯誤。因為經中有些內容,通常是需要有實證的善知識才能看得懂,這些在智慧或禪定方面有實證的善知識,依他們的證量可以正確解讀經中的道理,那我們依據善知識之善護密意,以及方便善巧的教導,才能正確及有次第的修行。

另外有些法義是有關聯性的,或者修學方法是有次第性的,而需要採用哪些修學法門,也與個人的根性有關,這些都得靠善知識來協助。譬如修習禪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進降伏或斷除五蓋性障,這樣禪定才能夠成就;要證解脫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須先讓次法成就;或者要證悟實相,需要先斷我見等等。這些法義在其他單元,已經有老師介紹過了,我們就不再重複。

從上面的舉例我們可以瞭解,在法義上之關聯與修學次第,也是具有關鍵的重要性。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經》卷26中的開示:「金師之子應教數息,浣衣之人應教骨觀。」這就是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確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卻需要修學不同的法門才能成就。因為金師之子與浣衣之人,他們所受的熏習與熟悉的境界不同,適合修學之相應的法門就不一樣,包括五停心觀也是一樣的道理。那這些都需要善知識之善觀根器與方便善巧,才能讓弟子正確的修學。從上面所述就可以知道,初學者要自己由經典中去摸索出這些有關聯性的法義,及修學上的次第性,確實不容易,因此我們才會勸大家,務必要依止真善知識來修學。譬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中的開示:「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觀察生死險道之中,莫能過於無所依怙。譬如大海舟船而無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涌浪洄澓,破壞沈沒,種種諸難常有憂患,求於吉祥無上船師以為依怙。」因此在三界六道輪迴生死之中,最危險也最可憐的便是沒有三寶與善知識能夠依怙,想要出離生死之苦乃至破除無明,單純靠自己,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有智慧的人應該要歸依三寶與尋求善知識的教導,包括想要正確的理解經中的道理,也是以這種方式最為穩健可靠。

如果現在還沒有辦法完全懂得經中的道理,當然繼續讀誦,還是有很大的利益。首先我們可以瞭解,誦經本身就是一種修定的方式。在誦經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安住在經文及相應的義理上面,因此不會跟平常一樣,到處攀緣六塵與五欲境界,也不會一直想東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誦經,可以讓我們的心安止下來,這本身就已經有很大的利益了。而且願意經常誦經,代表他對於佛法有信心,也因為常常誦經的關係,讓他的信心越來越堅固,使得信根能夠逐漸成就;同時未來世碰到這部經典,或者經中所出現的佛菩薩名號、佛法名相等等,也都會覺得很歡喜而希望進一步修學。因此藉由讀誦經典,也可以把這些善淨法的種子,種進心田之中帶到未來世去,屆時便很容易與佛法相應,因此利益當然是很大的。即使對於經中的某些義理無法完全理解,但是因為時常誦唸經文的關係,他就把這些經文記在心裡面,或者有時候就把其中幾句經文,在心中讓它浮現及思惟它的義理,有時候就突然懂了;或者因為聽到別的法義,而讓原來其他不懂的法義,也跟著懂了;或者因為某些境界的現前,也突然間領悟到原先不懂的法義;這些都是因為種種因緣的出現,而使得他能夠逐漸把一些經文弄通。這種方式,因為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對於誦經者來說,他會有比較深刻的瞭解與體驗,因此,如果沒有聽聞正法的因緣,那靠誦經也是有機會逐漸瞭解經中的義理。但是這裡我們也要提醒,要能夠如理作意思惟,也是以依止善知識比較穩靠,也可以避免受到邪法的錯誤影響而落入不如理作意思惟。許多經典裡面,除了開示正法道理之外,也常常開示有關諸佛菩薩的種種慈悲利益眾生之行,以及無量無邊的智慧與廣大威德。因此常常讀誦經典,就會在無形中受到佛菩薩的熏陶,讓自己也能夠發願,生起菩薩性,行菩薩道,而希望效法諸佛菩薩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誦經也能夠逐漸讓自己具足對於佛法僧的信心,以及發起菩薩大願。單單從這個面向來看,如果能藉由讀誦經典,發菩提心,生起菩薩性,那就已經有非常廣大殊勝的利益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有許多人誦經的關係,使得經本可以繼續流傳在人間,有利於現在或未來的有緣人,可以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經典,進而進入佛法中修學,因此無形中也等於是在接引眾生。而且有許多護法菩薩發願護持經典,藉由我們的讀誦與對經典的恭敬,剛好也與護法菩薩們的願相應,而成為護法菩薩們所護念的對象;因此會有許多人,因為誦經的關係而有獲得殊勝的感應的經驗。再者,我們在誦經的時候,也會有有緣的鬼神在旁邊聽經,因此誦經也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方式,也是屬於法布施,對於我們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因為除了讓鬼神有機會藉由我們誦經而聽聞經典之外,我們也應該會想到,鬼神他們是會知道我們的行為,因此如果我們認真精進修行,那鬼神看了之後,對於經典就會非常信受,鬼神就會確信:依據佛法修行是可以真實成就,等於我們也在驗證經典的道理給鬼神看。這種方式的影響層面就會比較大,所以這樣的功德就很難限制說它有多大。反之,如果我們誦經歸誦經,身口意行還是一往如常,放任貪瞋癡而不起對治之心,那就變成是不好的示範,除了讓自己的功德法財繼續漏失之外,對於正法弘傳,實際上也是有虧損的,因為這樣可能會使得有些眾生輕毀聖教。瞭解這個道理之後,無論我們在讀誦經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時候,就會更加誠心與更加精進地去作。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讀誦經典之後,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變,也是會讓周遭的親朋好友有深刻的感受,當然這也是接引他們學佛的一種方便。

另外一個方便善巧,就是在讀誦後,把這個讀誦的功德迴向自己與有緣的眾生,能夠成就無上菩提;透過迴向的力量,可以得到廣大殊勝的利益。以上是大略介紹讀誦經典的種種功德。再來我們也要瞭解佛菩薩及諸天護法神眾,其實他們最希望有人從讀誦中能夠瞭解經中的真正道理,乃至悟入第一義諦實相心,進而行菩薩道廣利眾生。因此我們常看到經典中有關能夠真正受持、讀誦經典之利益的開示,例如在《妙法蓮華經》卷7中有開示:「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這裡就是 世尊要我們能夠經由證悟如來藏心,也就是「此經」,而能夠真正受持「此經」;再進一步能夠深入地去閱讀、觀察「此經」,而漸漸增長智慧,因此便能為人解說,也就是能夠誦「此經」。因此經由證得此經,心中能夠真正受持而不退轉、不動搖,得真實轉依,接著便能廣利眾生,這才是佛菩薩最希望我們受持、讀誦經典的方式。而真正受持此經之後,因為已經進入內門修學的關係,因此智慧、福德便可以快速進展,也有更大的能力荷擔如來家業。而被我們所度化的眾生也能夠轉而再度化更多的人天,如此輾轉度化,功德真是無量無邊,無法計算;因為此經如來藏蘊含著無量無邊的功德,是一切世出世法的根源,諸佛因為對祂已經究竟透徹瞭解,故能夠開演出無量無邊的妙法。因此能夠受持此經,是進入佛菩提道,內門修學的第一步,也是諸佛出世的本懷。

談到這裡,我們再看許多人在誦經之後,會配合誦唸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希望藉由課誦功德的迴向,消除煩惱與罪障,增長智慧而能行菩薩道。因此,我們藉由每日的課誦,來瞭解經中的義理;一方面在課誦的時候,心裡面也存在一個作意,就是自己願意依照經中的道理去身體力行,因此就可以逐漸達成迴向偈中的目標。

由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否能夠瞭解經中的義理,讀誦經典都是有殊勝的利益;但是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積極尋找正法道場,來依止於善知識的教導,這樣在修學佛法上面才能有最大的利益;而這也是菩薩普遍的願望,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值佛,及得到善知識在大乘正法的教導。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