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就是唯心嗎?

第29集
由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要探討的問題是:唯識就是唯心嗎?

這個問題應該說有兩個面向的問題存在:第一個就是說佛教中常說的「萬法唯識」與「三界唯心」是同還是異呢?這兩個的關係是怎麼樣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識,跟哲學上的唯心論,是同還是異呢?有這兩個面向的問題。因為要探討這第二個面向的問題,就是說唯識跟哲學上的唯心論是同還是異,我們就必須要先了解佛教所說唯識的真實意涵是什麼,因此還是得要先來探討第一個問題。

佛法中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句話其實已經指陳了有情生命的實相,也顯示了萬法的本質。它的意思就是說,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無漏有為法,都是因為八識心王而出生;乃至於無漏無為法,也是因為八識心王而才能顯現;如果離了八識心王,就沒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說「萬法唯識」。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無漏法,既然都因為八識心王而出生或者顯現,而八識心王又依第八識以及無明才會現於三界中;可是眾生的無明業種以及上煩惱的隨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識所執持而藉緣變現,變現出我們這個色身的正報,以及世界山河的依報,因此說「三界唯心」——三界一切法都唯依第八識心而有,依著第八識心而變現,以第八識為根本。

我們就以世親菩薩所造的《大乘百法明門論》來略為說明這個道理。世親菩薩在這個論裡面這樣說:

【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分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大乘百法明門論》)

就是把三界一切萬法擇取重要的一百法,這一百法可分為五大類,稱為五位。

第一位就是心法。世親菩薩說,一切法中以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以及阿賴耶識這八個識,是三界萬法中最重要的,是三界萬法之王,所以稱為八識心王,所以說一切最勝故。

因為接下來的第二位的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六根本煩惱,還有二十隨煩惱以及四個不定,這總共五十一個心所有法,都是與八識心王相應,都是為八識心王所有。

乃至再接著第三位的色法,包括了眼、耳、鼻、舌、身的五根,還有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另外還有一個法處所攝色,總共十一個色法,都是由八識心王和五十一個心所有法,這二位法合起來共生而顯示幻影幻滅的影像,這個色法其實是幻影幻滅的影像。

然後第四位呢,是心不相應行法,裡面像得、命根、眾同分,乃至於說像生、老、方、時、數等等,總共有二十四個;這個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它就是由心王、心所有法以及色法,或者是由其中一位所顯現,或者是說由二位、三位和合而顯現,依這三個分位差別法,來說有這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

第五位是無為法,就是裡面包括了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想受滅、真如等六種無為法;這六種無為法它則是由前面的四個位的法,也就是心王、心所、色法以及心不相應行法和合而顯示。

最後世親菩薩說「如是次第」,這個意思就是說,佛法不離三界,都是由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還有無為法,這五位法次第輾轉地在三界中出生顯現。

例如,欲界人間的有情,他必須有第八識阿賴耶識以及第七識末那識入胎,執持受精卵,藉著母血所供給的地、水、火、風四大,漸漸地變現五色根;隨著五色根的漸漸圓滿,末那識能夠觸法塵,就能生起了意識。那意識要依末那識觸法塵而後才能現起,以末那識為意識生起以及運作的所依根,因此第七識末那識也稱為意根。因為意根不是獨獨祂本身就能夠自己存在的心,必須要依著第八識阿賴耶識才能夠現行運作;意根也不能夠執持有情受報出生到三界六道的業種,只有阿賴耶識才能夠持種,才能夠執持這些的業種。胎兒五色根圓滿了,意識生起之後呢,眼耳鼻舌身的五識,或者一同生起,或者一個個漸漸地生起,就具足了八識。如果不具足八識心王,就無法具足領受人間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那就變成是一個殘障者。

其次是色界四禪天的境界,必須要有第八識所變現的色界天身,然後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在初禪乃至四禪等至位中安住,才會有色界四禪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須要有第八識依所執持過去生修學禪定淨業的種子,變現色界天身;然後第八、第七、第六識,以及眼識、耳識、身識這三識,共同在等持位中現行運作,因為色界四禪天人鼻、舌二識已經不現行運作了;這樣子才會有色界天人種種的說法、論法的聚會,以及一切的身口意行。所以,如果沒有眼耳身意識、末那識以及阿賴耶識這六個識,就不能夠具足色界天的一切境界。

再來則是無色界天境界,必須要有意識安住在無色界天境界當中,才有無色界天境界現前,才能夠有無色界的有情。然而,意識在這四天已經極為微細,是意識細心;乃至到了非想非非想天,意識更加微細,已經是極細心。但是都不離第七識意根,如果離了第七識意根的話,意識就無法現起。又如果沒有第八阿賴耶識執持無色界天的業種,就是異熟種,也不會有有情能在無色界天出生,領納無色界天的境界。因此,無色界天也不能夠離於六、七、八識而有,要依六、七、八識現行運作,才能夠有無色界天有情以及無色界天的境界。

由此可知,如果沒有八識心王,就不可能有三界六道的有情存在,畜生道、餓鬼道以及地獄中的有情都莫不如是。十法界中的六凡業道中的有漏法是這樣子,四聖法道的無漏法也是這樣子。比如說佛法界,最後身菩薩在人間成佛的時候,祂的身口意行已經完全是純無漏的有為法;這無漏有為法還是必須要八識具足現行運作,才能夠在人間托缽、飲食、嘗味、嗅香,乃至於說說法度眾。又如菩薩修學四禪八定具足,然後入了滅盡定,或者是說俱解脫阿羅漢入滅盡定,他的前六識完全的滅掉了,離開了見聞覺知,就像眠熟、悶絕,而且完全沒有呼吸、脈搏,好像死亡一樣;然而他並沒有死亡,他的色身也不會爛壞,因為還有七、八兩個識未離身。所以,無學菩薩以及俱解脫阿羅漢入滅盡定,仍然不能離開八識心王的七、八二識。

有情的色身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各有扶塵根以及勝義根。扶塵根是有情外觀可見可對的五色根,說眼如葡萄、耳如荷葉、鼻如懸膽、舌如半月、身如肉桶。五勝義根的話,則是不可見而可對的,就是外觀上雖然不能見,但能以意識覺知它的性用存在;五勝義根聚集在頭部,就是我們的大腦。這兩種五根都是由阿賴耶識藉著意根、無明以及父母四大為緣所變生出來的,是阿賴耶識的所緣境。阿賴耶識藉著五扶塵根來觸外五塵,然後在五勝義根處變現出猶如外五塵的內相分五塵境;意根觸內相分五塵上的法塵,為了想要進一步覺知,就會讓意識以及眼、耳、鼻、舌、身等五識現起;六識現起之後,便有了色、聲、香、味、觸五塵,以及五塵上的法塵相,出現於有情心中;乃至於觀想所見的色,以及意識所見的,像韻味、風格等等這些的無表色,這個都是法處所攝色,這法處所攝色也可以現起。這樣就具足了十一種色法。這十一種色法都是要依著八識心王以及五十一個心所法和合運作才能夠現起,如果離開了八識心王以及五十一個心所法,就沒有十一種色法可以現前。而這十一種色法在三界中現前,雖然不能夠說沒有,然而卻沒有真實不壞、能自己存在的體性;可以說是念念變異,終歸壞滅,如影似有,而無實質。所以,世親菩薩說它是八識心王以及五十一個心所法之所現影,說「二所現影」。

綜合以上所述,三界一切的身、覺境界,就是身根與覺知了別的境界,都不能離開八識心王而有;若離開了八識心王,尚且不能有六根,何況有命根?何況有三界一切的萬法?所以說,世出世間一切萬法,都只是八識心王所生,因此說為「萬法唯識」。

然而,如果要歸結八識心王,那就只有一個心,就是第八阿賴耶識,又稱為如來藏。我們眼耳鼻舌身還有意識,以及末那識,這七轉識都是由阿賴耶識現起,因為出生五色根以及七轉識的種子是由阿賴耶識所執持的。有情依著他的業來受報到六道中,所面對的種種的苦樂的果報境界,也都是由阿賴耶識的相分所顯示的。這也就是說,三界一切眾生的正報身,以及他種種苦樂境界的依報,都是第八識所現,所以才說「三界唯心」,都是唯識這個阿賴耶識所現。不僅凡夫眾生如此,四聖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脫道,也都是依八識心王而顯現、而修、而證。正如《金剛經》中有〈依法出生分〉,「依法出生」是說依於這個法而有般若波羅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這個法而有到達無生無死彼岸的智慧出生;當然所依的這個法,不會是說世間法的蘊處界,一定是說一切法界中的真實相,也就是常住不變異的真如心——第八識如來藏。只有常住而不變異的真如心如來藏,才可能出生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實相;凡是會斷滅的法,會間斷的法,或者是無始以來一直常住,但是未來也可以壞滅的法,都不可能出生萬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則不能稱為一切法。這個「依法」講的就是依自心如來藏,就是「三界唯心」的這個心;祂可以出生三乘菩提,出生世間種種的雜染萬法,也可以出生三乘法中的一切賢聖。而無二無他的唯一佛乘,是函蓋了三乘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解脫道及佛菩提道又都不離八識心王;當然唯一佛乘的修學就應該要依著親證八識心王的一一自性,而能夠契入。因此,佛道的修學與成就,不離八識心王所生的一切法;而這一切法歸結於八識心王後,還要進一步歸結於八識的根本,就是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這個真如心。

我們探究到這個地方,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們應該已能夠了解,佛法中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句話中所說的唯心、唯識的異同所在。唯心的「心」指的是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心;唯識的「識」指的則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以及阿賴耶識,共八個識。但是眼耳鼻舌身意以及末那識等這七轉識,也都是由第八識所生所現,因此,歸結到最後還是唯一的一心——阿賴耶識如來藏。在《華嚴經》中有一首偈,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聽過,偈裡面這樣講:【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九)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況且,「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是一種哲學思想,而是可以親證、可以體驗的法界事實,不是只是一個心中的想法或概念、觀念而已;因為包括第七末那識意根以及第八阿賴耶識在內的八識心王,都是可以親證而現前體驗祂存在的。親自領受八識心王一一自性之後,其實就是親自驗證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事實。

如果否定了意根與阿賴耶識的真實存在,主張沒有第八識如來藏,妄稱如來藏只是施設假立的名相,就是只承認說一切有情眾生只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個識;這樣主張的人當然會進一步否定,佛菩薩在經論中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認為那只是一種學說思想。但是,識陰六識都是生滅法,都沒有能夠自己存在的自體性;縱使是禪定境界中的意識細心,乃至到了非想非非想定當中的極細心,都莫不如是,都沒有自己能夠存在的自體性。從前面的說明當中,我想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都已經可以了解這一點:這樣子生滅變異、甚至只有一世的這六個心識,又怎麼能夠成就「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呢?

佛教中常說的「萬法唯識」與「三界唯心」是同、是異,還有它的關係,這個問題探討到這裡。雖然我們還沒有開始探討,佛教中的唯識與哲學上的唯心論是同是異這個問題;但是,相信對於哲學有所涉獵的觀眾們,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已經呼之欲出。因為哲學上的唯心論是相對於唯物論而說,就是在哲學的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為第一性,物質為第二性;也就是主張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然而,不論主張怎麼樣形式的唯心論,他所說的精神意識這個心,或者是合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為一個心,或者是特別就意識而說,乃至於最多說到屬於意根極小部分體性的潛意識,但是根本都沒有碰觸到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這樣子他們所說的唯心,與佛法所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中所說的唯心、唯識,那當然就大大的不同。

我們今天時間的關係,為大家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