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错解菩萨论

第119集
由 正龄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节目。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广论》错解 龙树菩萨《回诤论》,密宗惯常以代表、代替的方式,夤缘攀附佛法名相,藉此拉抬密宗的身分及法义,入篡正统佛教中,以其掺杂外道淫秽邪说取代大乘佛法。因此他们经常会引用佛菩萨的经论,来证明自己所说是符合经论意旨,然而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引用,常常会错解经论的法义,还振振有词地辩解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就举《广论》中宗喀巴错解 龙树菩萨论的例子,来概略说明一下;但是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广论》作者宗喀巴这样错解曲解 龙树菩萨《回诤论》的论意,到底是宗喀巴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宗喀巴要攀附 龙树菩萨圣名?而这样作的目的又何在呢?各位菩萨不妨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面,一边听我们讲解,同时也想想问题在哪里。

前面题目中我们已经说明了,宗喀巴举出五点理由为应成派不立宗作辩解,除此之外,宗喀巴也引用 龙树菩萨《回诤论》说明应成派不立宗的理由。在《广论》卷20 473页说:现在自许是应成中观者,作如是说,随依胜义及依名言,虽于名言自宗无许。若有彼宗,亦须许有能立因、喻成自续派,故应成派全无自宗。(《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0)

宗喀巴的意思是说:现在自认为是应成中观的人,不要说是胜义,连名言上都认为自己没有宗见,而说应成派没有自己的宗见;因此举出《回诤论》来说明,为什么应成派不立宗。宗喀巴接着说:如回诤论云:“若我有少宗,则我有彼过,然我无所宗,故我唯无过。若以现量等,略见有少法,或立或破除,无故我无难。”(《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0)

这里要特别提出来说明的是,这一段宗喀巴所说,引自《回诤论》的论文,我们搜寻了电子版《大正藏》,并没有和宗喀巴所举相同文字的内容,不清楚宗喀巴到底是从哪里找出来这段文字?或许这是宗喀巴看了《回诤论》后,以自己的理解所写下来的也有可能;不过,我们先就字面上来看,宗喀巴这段不知从何处引用来的文字的大意是:“如果我应成派有立一点点的宗旨,那么我就有他们那些过失,然而我没有宗旨,所以只有我没有过失。他们的过失就是以现量等看到有一丁点的法性存在,而来立或破:因为我没有这样立宗,所以没有过失。”宗喀巴的意思是:应成派无宗无立,所以应成派没有他宗—有立宗者—的过失,也没有自续派的过失。

各位菩萨:到底 龙树菩萨《回诤论》的论意何在呢?其实 龙树菩萨《回诤论》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外道之间的论诤而造这部论。当时外道认为:一切法有自体性;并认为如果一切法没有自体性的话,那么言语也没有自体性,言语没有自体性,如何能遮遣一切法?因此,就造成了很多语言上的诤论。龙树菩萨针对这种说法的辨正是说:一切法是因缘所生,言语也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法没有自体性;而以有因生的无自性语言,来遮遣有因生的无自性世俗一切法。这样看来 龙树菩萨是以“有因生的无自性言语”来遮遣“有因生的无自性一切世俗法”,而宗喀巴却举来作为应成派不立宗的证明;这样不论从菩萨造论的目的或所论述的内容来看,都不是宗喀巴所理解的或想要的意思,显然是宗喀巴误解了 龙树菩萨的论意。

例如在《广论》卷21,480页又说:《回诤论》说无立宗者,谓中观师说法无自性,实事师难云:“如是立宗之言,若有自性,说一切法无性非理,若无自性,则不能破法有自性。”乃是从此诤辩而出。虽无自性,立、破作用皆应理者。(《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1)

这段文字依达赖喇嘛的解释是说:《回诤论》说到因为自无立宗,所以没有过失,而当中观师说诸法无自性时,实事师就反驳:“你说:‘诸法无自性’这句话如果有自性,那么就与你所说‘诸法无自性’产生了矛盾;如果你说的这句话无自性,那么就没有作用,如果这句话没有任何作用,就不能够破诸法有自性。”诤辩就这样产生的。中观师的回应则说:“虽然应成派说诸法无自性,但‘诸法无自性’这句话,作用还是存在的。”从这段《广论》的文字可以看出,中观师认为‘诸法无自性’这句话,虽然没有自性,但是它是有作用,是可以破其他一切法的。因此就将 龙树菩萨《回诤论》,针对外道们诤辩以无自性的言语,来遮遣一切法的辨正,用来作为支持中观师不立自宗的理由,很明显的是宗喀巴及所有伪中观师都错解了 龙树菩萨的论意。

这部分我们接着来看 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是如何破斥当时的外道说法?在《回诤论》上分第2说:若我宗有者,我则是有过,我宗无物故,如是不得过。(《回诤论》卷1)

这句偈在说明什么道理呢?龙树菩萨这么说明:若我宗有,则有宗相。若我有宗、有宗相者,我则得汝向所说过。如是非我有宗,如是诸法实寂静故,本性空故,何处有宗?如是宗相为于何处宗相可得?我无宗相,何得咎我!(《回诤论》卷1)

这段偈文 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假如我是同意一切法有真实不坏的自体,则一切法必定要有真实自体的法相才对;假若我同意诸法有真实自体以及有真实自体的法相的话,那就会有如同你们外道所说的过失;但是我不认同诸法有真实体性,因为诸法本来寂静的缘故,本来自性空的缘故。既然如此,何处有实体可得?既无实体又哪来实体的法相可得?所以我主张世间一切诸法,没有真实不坏的自体性,也没有真实不坏的法相,这是没有错误的,怎么可以说我有过失?”

各位菩萨!从 龙树菩萨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龙树菩萨的“宗有、宗无”,与宗喀巴的中观论师们所说的“有宗、无宗”是不一样的。宗喀巴他们讲的是有没有立宗、自宗有没有主张、有没有宗旨,而 龙树菩萨讲的宗有宗无是在讲认可、同意、遵奉、信奉等意思;就像大乘法说“有一个真实、永恒不坏的本际心——如来藏”一样,我们是确信有一个真实法存在。因此《回诤论》这里是在说明:龙树菩萨是不认为世间一切法有真实自体,也就没有真实自体的法相。并不是像中观师们不立宗旨,又以此来破他宗所说诸法有自体性;这样就是自己立了诸法无自体性的宗旨。也就是说《回诤论》这部分所讲的是:世间诸法的本质都是因缘和合的空相之法,因此没有自体也没有自相;而《广论》却把这个拿来证明他们“不立宗”是正确的,而且是最极清净的。真的是牛头不对马嘴,宗喀巴误解 龙树菩萨的意思非常严重,再说 龙树菩萨这段偈文,是在破外道说的:汝谓遮所遮,如是亦不然;如是汝宗相,自坏则非我。(《回诤论》卷1)

意思是:外道以因缘和合,无自体性的言语,来破同样无自体性诸法;是纯依世俗法在破世俗法,当然就会有所谓的有宗相的过失。而龙树菩萨是依第一义谛空性,含摄世俗空相法来辨正的,非如外道是没有证得第一义谛——有真实自体性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因此没有外道所产生的过失。再说世谛与真谛是同时在运作的,世谛与真谛和合似一,离世谛不能得真谛;这就是 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举示 佛所说的:若不依世谛,不得证真谛;若不证真谛,不得涅槃证。(《回诤论》卷1)

如果离开世俗谛,是不能证真实的第一义谛法。同样的,如果不证第一义谛法,就不可能证得第一义谛——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也就不能说诸法真实寂静本性空;因此世俗法说有自性、或无自性,都要依第一义谛来说,否则单就世俗法来说,不是落于常见边,就是落于断见边,就成为无因论的外道戏论。然而虽说语言无自体——是因与缘和合所生法,无法遮除其他法,但是诸佛菩萨在开示第一义谛妙法时,却需要使用语言来演述其所亲证的内涵及所发起般若慧,才能让众生领解随之修学而得亲证,这是诸佛菩萨亲证现观所得的智慧,是需要透过语言来宣说的。

由这个观点来看,外道们诤论语言有无自性,其实都是不理解语言的因缘和合性;虽说语言本身是因缘和合,不能破除诸法的无自性,但是亲证有自性的实相法的善知识,是能够以其般若智慧运用语言,来善巧宣说诸法无真实自性而破除外道的谬论。在《广论》480页接着说:又“若由现等义”等文,说现量等无少可缘者,亦如前引明显句论,是显能量所量无自性之能缘所缘,非显全无缘起之能量所量。(《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1)

这里“若由现等义”是取自《回诤论》上分第2,原文是说:若量能成法,彼复有量成,汝说何处量,而能成此量?……量非能自成,非是自他成,非是异量成,非无因缘成。(《回诤论》卷1)

这部分是 龙树菩萨针对外道主张,“说现比阿含,譬喻等四量,现比阿含成,譬喻亦能成。”(《回诤论》卷1)意思是外道主张现量、比量、圣教量及譬喻等四量中,如果现量、比量、圣教量能成量,则譬喻也能成量,龙树菩萨就外道如此主张所提出的辨正是:

如是量非自成,现非现成、比非比成、喻非喻成,阿含亦尔,非阿含成。非是自他迭互相成,现非比喻阿含等成,比非现喻阿含等成,喻非现比阿含等成,阿含非现比喻等成。非异现比譬喻阿含别有现比譬喻阿含异量来成。如量自分和合不成,自他境界和合不成,非无因成、非聚集成。(《回诤论》卷1)

龙树菩萨的意思是:现量、比量、阿含量及譬喻等四量,不是自己能成量的,也不是可以其他三量而成量,因此不是由这四量自成、和合而成,也不是四量外的他因而成,但也不是无因能成量、或是聚集而成量。

各位菩萨!这是不是有点眼熟,对了,这就是 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的:“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由本来无生的如来藏所生。这四量能成量也一样,并不是自成、他成、和合而成、或无因而成,当然是有一个能圆成诸法的有自性法,藉诸缘来成就这个有自性的法,就是万法根源——如来藏、阿赖耶识。譬如说意识,是现量、是能缘,意识所缘的六尘境界也是现量;然而能缘、所缘不是自己能成现量,必须由阿赖耶识、末那识及五色根等的相互配合,才有意识与境界的现量。其他比量、阿含量、譬喻量,也是如此。又譬如意识的现量与所缘境界的现量,不是由比量、阿含、譬喻等他量能成,也不是四量以外的异量所成,如是四量也不是没有因而能成量,也不是聚集而能成量。可知 龙树菩萨的意思是:四量能成量必定有其因,这个因就是有自性的如来藏,因为有这个如来藏因,所以能藉众缘成就能缘的意识心及所缘的六尘境的现量;但这并不是宗喀巴所能理解的,因此宗喀巴又误解 龙树菩萨的意思了。再说,如果依宗喀巴所说的缘起性空——无因唯缘而能生起诸法,以 龙树菩萨的辨正来看,就是诸法由他量而成,既然由他量而成,则每一个他量之法,又有他量来成,那就会没完没了,追溯不到一个最终因;永远也不可能证得实相,永远不可能得清凉、寂灭、真实、如如,永远都会有热恼,而“缘起性空”也只是诸法生灭不断所呈现的一个现象。

这是意识觉知心观察了知的一个知见观念,这样的虚妄法如何能够成就诸法的生住异灭?宗喀巴乃至应成派诸论师,以因明论辩为主,思惟能力都很好,竟然可以忽略无视于这种连小学生听了都能理解的道理,而他们竟然可以一千多年来紧抱这样的错误知见不放,这背后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各位菩萨真的需要好好来探究一下,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是要修学佛法得解脱,乃至最后成佛吗?我们节目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宗喀巴错解、甚至曲解 龙树菩萨的论意,到底是宗喀巴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宗喀巴要攀附龙树菩萨圣名?而其目的又何在?我们是应该来了解一下,大家都知道宗喀巴着有两部《广论》,一部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另一部是《密宗道次第广论》,由名称可以推测出《菩提道次第广论》,应该是讲佛法的修行法门与道的次第,也就是针对三乘菩提的法道内涵与次第的广泛论述,但是各位菩萨从本节目制播以来,诸位亲教师对《广论》的平议,您应该已经听到很多有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内容,其实是与 释迦佛陀所说三乘菩提内涵与次第完全无关无涉,甚至是相违背的论述。

而 佛说三乘菩提的宗旨,由初转法轮阿含诸经、次及二转法轮般若经,乃至三转法轮唯识诸经所说,都是以一法而贯串之;那就是本际——如来藏、阿赖耶识。因此四众弟子们所要作的是依教闻、思、修、证,而所应证的就是这个本际如来藏,这才是让我们修行三大无量数劫,最后能成佛的依止。而《菩提道次第广论》不只所说内容与三转法轮诸经不符,甚至相背离,不是宗喀巴恣意妄想的谬论,就是抄袭经论而错解曲解经论,完全不依经论意旨而论、而修、而行,因此可以知道,宗喀巴引用菩萨论的用意,并不是要发扬菩萨所说正确论意,也不是要依教而修,其目的只不过是要攀附菩萨圣名,让不知情的众生以为他所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确实可以让学人依之修学,而得消除烦恼或者解脱,乃至未来可以证得菩提真心。但是由《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写的内涵来看,这些其实都是妄想,都不可能作到,而宗喀巴真正的目的在哪里?这就与另外一部《密宗道次第广论》有关,《密宗道次第广论》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续集,内容在论述四种灌顶以及各种瑜伽次第、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这部分内容您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所著《狂密与真密》书中有详尽说明,而这两部《广论》的修学,必须先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后,在上师看了觉得你这个人可以修学《密宗道次第广论》,才有机会修学;所以一般在学《广论》的人,是很少有机会可以修学到《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因此很多《广论》的修学者,总会觉得正觉教团说他们在修双身法是子虚乌有的事;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曾修学过,其实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资格,所以没机会修学,这就是某一位日常法师曾说过的:在家居士都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这位法师所谓烧得开是要修《密宗道次第广论》,而《广论》的学员因为不被他看上,所以不够格修学。不过应该庆幸不够格没修学,否则修了这个法,不但不能除烦恼,反而会使烦恼更粗重,因为《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实修是要以能知能觉的六识心,去体会男女双修的淫乐触尘;这是在增长欲界中最最粗重的烦恼垢,只会使众生在欲界中沉沦而不可自拔,而要解脱出离三界生死,乃至成佛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先将意识觉知心建立为真实心,那么在后续《密宗道次第广论》,才可以享受淫欲之乐,而不会被学员怀疑这是生灭的心——祂不是真实心,如此就可以尽情修学。因此伪中观派,或者喇嘛教黄、白、花、红四大教派,不论他们有没有立宗,也不论他们相不相信“有如来藏真实存在”,或者以任何法当作真实心;他们的本质就是邪淫之道,是专门窃取佛法名相及果位者,与外道本质没有多大差别,反而更有过之,这样您说《广论》应该修学吗?经由以上说明,相信各位菩萨也可以看出:《广论》作者宗喀巴对于 龙树菩萨《回诤论》的论意误解、曲解得很严重。而宗喀巴这样作的目的是别有居心,除了想以此高推自宗是修证般若中观法外,也要显示密宗的密法更上于显教之法;而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利用机会,将他们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实修男女双身法的法义及行门,作一个铺陈,方便未来可以继续弘传。有关这部分的别有用心,前面节目亲教师以及后续亲教师都会作详细的说明,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敬祝

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点击数: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