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與性空唯名(三)

第032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這個單元要來繼續探討「緣起性空與性空唯名」。

在前面兩集中,我們已經針對緣起性空進行了詳細的申論與辨正,說明了蘊處界諸法都是被緣起的,能夠藉緣生起蘊處界諸法的是法界實相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以阿賴耶識心體為根本,才能夠呈現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與識蘊的法相,五蘊如果離開了阿賴耶識,就不能再被稱為五蘊了,只能稱為屍體,因為沒有法相可以現起了。因此有情的五蘊存在的當下,就表示必定與各各有情獨有的阿賴耶識同時同處存在。只有實證法界實相阿賴耶識的菩薩,有慧眼可以現前觀察自身以及一切有情自身的實相心阿賴耶識確實含攝了所出生的五蘊法,而五蘊法相都是由阿賴耶識藉眾緣直接或者間接現起的;也能夠現前觀察自心阿賴耶識與所生的萬法同時同處,卻又無我、無分別,真如無漏無為,具足中道而不落入兩邊。這就是般若現觀的中道觀,也就是一般人所稱的中觀。

也就是說,中觀指的是實證阿賴耶識心體,轉依不退而以般若智慧所現前觀察阿賴耶識心體含攝蘊處界法的實相中道觀,「實相」說的就是不同於單純蘊處界的現象,單純蘊處界的現象只有無常,無真實我的空與無真實自性的空,這個就是無常空。但是從中道實相法界觀察蘊處界,發現到蘊處界的本質,它是歸屬於阿賴耶識,由阿賴耶識藉緣現起,然後安住於阿賴耶識心體的自性中;因為阿賴耶識具有諸法的鮮明自性,所以才有著諸法的功能差別以及種種無常變異。

中道實相的重點,是要讓菩薩能夠觀察到阿賴耶識心體的自性是無分別、無我、無所得的,也就是真如法性以及阿賴耶識心體確實就是寂滅寂靜的無餘涅槃本際,因此而能夠獲得大乘的般若解脫功德。《般若經》中 佛陀為菩薩們開示的,就是實證自心如來藏以後的中道實相法界內涵,絕對不是延續四部阿含所說的蘊處界現象的緣起性空,絕對不是以現象的緣起性空在解釋般若中道,因為現象的緣起性空沒有涉及實相法界的實證與現觀,哪有中道可說呢?佛陀不可能欺騙佛弟子的。

以下我們就來解說一段 佛陀在《般若經》中的開示。佛說:【舍利子!菩薩自性空,菩薩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但有名,謂之為色、受、想、行、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佛陀告訴舍利子,菩薩這個有情的五蘊沒有真實自性,都是來自於實相心的功能,而菩薩這個名稱是因為五蘊身而有,實相心自體不分別有五蘊這些法,所以也沒有菩薩這個名稱的存在。為什麼呢?因為色蘊沒有真實的自性啊!主要來自於實相心的法性,因為這樣而說「色自性空」,也就是色的自性就是空性心的自性,並不是色蘊會壞滅而不能常住而說空。色蘊在空性心的法性中沒有四大聚集的法相,所以非色;色蘊一向沒有離開過空性心,空性心也沒有離開過色蘊,色蘊就是空性心的一部分,空性心與色蘊同時同處。……五蘊法都是同樣道理,法性都是來自於空性心實相法界,色受想行識五蘊沒有自體與真實自性,因為這樣而說:「五蘊僅是依於空性心現起諸法的表相,而依據法性的差別給予色受想行識的名稱。」

主張六識論的人就會將這段《般若經》的經文解讀成什麼呢?說這個空性就是緣起性空,會認為五蘊存在著無常生滅、無自性的現象,再怎麼推究也只有緣起性空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般若空、就是勝義空,就是空性。但是因為他們受到無明遮障的關係,不能察覺五蘊表相的緣起性空是一種現象,當五蘊不存在的時候,這種現象也就跟著消失了;就好像玫瑰花開花的時候,有美麗的表相,花謝了以後,美麗的表相就消失了,不能去主張說「玫瑰花它是美麗生的,美麗出生了玫瑰花」,這是顛倒不合邏輯的。五蘊表相生滅無常的緣起性空現象,不能當作是能生五蘊的勝義空、般若空性,也是同樣的道理。具有能生蘊處界的空性法,一定是不生不滅的心,不是一種現象,也不是一種物性,也不是一種玄學,而是可知、可證、可體驗的真如如來藏心,祂有真實體,是法界的體,是諸法的實際,不生不滅,本來就在,具有清淨的自性,所以祂空而有自性的法就被稱為「空性」。

佛陀接著就說了:【如是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見生、不見滅、不見染、不見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佛說,這樣能生五蘊、能支撐五蘊運行,又沒有五蘊表相法性的空性自性,本來就在,不是被出生的,所以是無生;無生就不可能被滅,所以是無滅;不會被所出生的三界五蘊有以及相應的三界愛煩惱所染汙,本來清淨的自性不是被修行轉變得來的,所以也沒有所謂斷除染汙後的清淨相可說;菩薩摩訶薩開悟找到自心如來藏,轉依不退,以般若解脫的智慧觀行五蘊的實相,在空性心如來藏的法性中,諸法本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而自心如來藏對諸法完全不分別、無所得、寂滅寂靜,因此不見生滅、染淨。

佛陀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個空性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這就是般若中道,只有實相法界阿賴耶識如來藏心才具有中道法性;也只有親證阿賴耶識的所在、發起般若實相智慧以後,才能夠觀行般若波羅蜜多。這裡所說的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的自性,難道會是五蘊諸法緣起性空嗎?當然不是,因為緣起性空是個現象,不是真實體,不是實際,不是法界體,要以什麼為依據可以被驗證說它不生不滅呢?所以若主張《般若經》所說「無生無滅的自性」是五蘊諸法生滅無常的無自性,那更是牛頭不對馬嘴了。所以《般若經》所說的,絕對不是五蘊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無自性,或者說被緣起而無自性空,這是非常明確的。

回到這段《般若經》的經文來看,為什麼 佛陀要教導菩薩這樣實證法界實相以後,然後進行中道觀行呢?為什麼 佛陀在《般若經》所說的不是四阿含的緣起性空現象呢?佛陀緊接著的開示就說清楚了:【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別別於法而起分別;假立客名,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是生起執著。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如是等一切不見,由不見故不生執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為什麼菩薩觀行實相法界不見諸法生滅染淨呢?又有什麼功德呢?因為蘊處界諸法被空性心出生,因緣具足而現行的法性都是來自於空性心所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僅是依於一期生死暫時而有的果報身來安立它的名稱,有著不同的功能法相而去分別;針對依止實相而有的假相法安立了不同的功能法相的名稱,依據這些名稱生起了相對應的言說,在不能了知這些生滅無常的法相是來自於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實相心的情況下,就會對這些法生起執著,執著那是真實法,或者執著法的生滅無常是真實。菩薩摩訶薩修行,以般若智慧到本來解脫的彼岸的時候,對於這些因緣而有的無常生滅法,能如實了知都是來自於實相法界的空性法性,完全都是無相的;能如實了知假立名稱的真實義,在空性法性中完全不分別,沒有差別相可說,不會對表相的五蘊見聞覺知生滅法生起法的執著。

佛陀告訴我們,只有從實相法界的般若中道觀行,才有可能去除法執,這個法執函蓋了認定生滅無常是真實的,不能如實了知僅是在實相法界中的一個現象,就會對生死產生恐懼害怕,這是一種法執;另一種法執就是了知到蘊處界法它是實相法界中的法性,假如不能轉依真如的無相、無我、無所得,那麼無始劫以來的俱生法執就無法斷除了。而在阿含解脫道中證得阿羅漢果,他僅能斷除人我見以及分段生死有關的人我執煩惱現行的部分,那樣的智慧與所斷除的煩惱,是不能成就佛道的,所以阿羅漢不是佛。就算阿羅漢都不入無餘涅槃,如果不證實相發起般若中道智慧,那就不能成就無生法忍一切種智,那就不能斷除煩惱的習氣隨眠,也就不能斷除無始無明塵沙惑,也不能斷除變易生死,那是不可能成佛的。

所以說到中觀,或者中觀所觀察與敘述的法,必定是以親證法界實相阿賴耶識如來藏轉依不退以後,針對阿賴耶識與所生的蘊處界法同時同處運行的時候,現前去領受阿賴耶識的真如空性與無我涅槃寂靜,含攝因緣和合而有的蘊處界諸法,生滅與不生不滅不二的中道性,因此才能說【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也才能說「色受想行識僅是假名而安立,是依於實相而假名安立的」。

但是有一位已經往生的法師,他主張六識論的緣起性空就是中觀的核心道理,他寫在書中的話這麼講:【中觀者貫徹了這性空唯名的深見,說色心、染淨、世出世「法」,都是世俗假施設的(『亦為是假名』),是「從緣」而「起」的。】(《成佛之道》(增注本),正聞出版社,2005年2月新版三刷,頁372。)

這位法師說中觀的論師貫徹了性空唯名的深見,說五蘊色心以及染淨、世間出世間的法,都是在世俗上假名施設的,也就是假立的名稱,因為五蘊色心這些法都是從緣而生的。這位法師所描述的中觀論師,其實就是錯悟的六識論假名中觀師,他的落處非常明顯,就是把五蘊色心的法,在現象中被從眾緣中生起無常生滅沒有自性,把緣起性空的「無常空相」當作就是實相了,所以會認為表相的緣起無自性空就是能生蘊處界的空性。他被無明所籠罩而產生了錯誤見解,認為《般若經》所說的假立客名,就是他所誤解的性空唯名;因此在錯知錯解的情況下,發展出以表相上的緣起性空為前提,去觀察五蘊色心諸法以及煩惱染淨都沒有真實自性,所以僅是假名安立,僅是在世俗上假以施設而已;說如果能夠這樣深觀,那就是去除執著大悟徹底的解脫。所以六識論的論師與追隨者,都把中觀當作是佛法中最究竟的法了。這位法師被追隨者寫自傳,推崇著說「看見佛陀在人間」,也就是默認他自己已經成就最究竟的佛法了。

但是我們得要來檢討一下,五蘊諸法被緣起無自性空,這個緣起性空如果是空性,那到底是歸屬於哪個心呢?因為只有心才能夠擁有能生萬法的自性。六識論本身不承認有真實如來藏第八識阿賴耶識,也不承認有意根末那識的存在,他們認為意根末那識就是意識的細分──細意識,他們認為阿賴耶識就是意識的極細分──極細意識,主張末那識與阿賴耶識僅是依據意識的細分假名施設的,所以六識論才會主張「入胎結生相續的是意識心」,這個部分在前面我們已經辨正過了,已經知道不可能是意識心,必須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第八識阿賴耶識。

所以這位法師所主張的性空唯名,就是在骨子裡把意識的某一分當作是擁有空性的心,可以不生不滅,把意識當作是可以入胎結生相續的,這就是把生滅法當作不生不滅法的顛倒想──我見,屬於一念無明所含攝的煩惱;因此,沒有能力將意識如實了知,也不能信受 佛陀所說的「諸所有意識皆意法為緣生」這樣的法,其實這個部分已經是法界的定量正知見了,他卻不信,虛妄的將意識的細分或者極細分錯認分別為不生不滅,以虛妄不如實的意識為根本,構建出來的表相緣起性空,都是屬於從緣被出生的生滅有為斷滅邊的虛相法,完全涉及不到真實不生不滅的實相法界,哪裡會有中道的本質呢?哪裡會有中觀的本質呢?

在這種情況下,主張蘊處界諸法性空唯名,那就是在有病無藥可醫的情況下,又作了無病呻吟的戲論罷了。因為我見不能斷除的情況下,我執煩惱是不可能斷除的,更進一步的習氣煩惱也根本動搖不了;在我見不能斷除的前提下,也不能開悟明心、證得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也就無法生起般若中道的實相智慧;緊接著的無生法忍進修、破除所知障的塵沙惑,以及一切種智的實證也都是遙不可及的,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

因此,對於性空唯名的見解,如果是落在這位法師的錯誤理論中的話,不能斷我見,不能發起解脫的智慧,不能進一步實證空性心如來藏,堅固的守著意識覺知心這個三界有,口口聲聲說著緣起性空,一切僅是性空唯名,不要執著;但是在不能斷除欲界貪瞋癡三毒煩惱的情況下,就算是錯解祖師禪或者如來禪,他想要以定為禪,卻連欲界定都會發不起來的,這就是經中所說的「口但說空,行在有中」的情況了。不但自己耽誤自己,還要去誤導隨學的無辜大眾一起謗法,也就同時謗了 佛,因為 佛陀在《般若經》所說的假立客名,不是以現象的緣起性空為勝義,而是以萬法的根源真如如來藏,能藉眾緣生起現象諸法,諸法在自心如來的空性法中,只有一相──就是真如無相而無分別;但是諸法在表相有種種法相啊!所以才有「假立客名」的開示。

這位法師在書中所主張的,卻是以被緣起的法無有真實自性當作勝義空性。他說:【凡是「緣起」的,就是假名有;以勝義觀察,一切是「無」自「性」而「空」的,沒有一法可以安立的。】(《成佛之道》(增注本),正聞出版社,2005年2月新版三刷,頁373。)他說凡是緣起法,就是假名,沒有實體的「有法」,以緣起性空這個勝義來觀察,一切緣起的法是無有自性而空的,在這種空之中沒有一法可以安立了。他這個說法很明確的在表述著「緣起性空就是勝義」,但是卻僅觸及到現象法被緣起、無常、無有自性的層面而已。如果這位法師他沒有否定第八識,沒有認定有細意識常住,那麼依據經文的表義而說,也沒有什麼大過失;可是當他明確的否定如來藏真實存在,否定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那麼他在現象界上所說的「表相的緣起性空」就成為斷滅見了。因為諸法不能自生,不能從他生,也不是從眾緣共生,也不是無因生,這才是 龍樹菩薩秉承 佛陀的開示所說的「般若中道無生」。這位法師的錯誤理論變成了諸法有緣就可以出生,或者眾緣可以共生,或者無生法如來藏以外的他法可以出生,這就是無因有緣的斷滅論見解。

大家可以想想,完全空無、沒有自性,本質上就是屬於斷滅,在斷滅了以後當然沒有法存在了,在斷滅中不可能還去安立什麼法了,不是嗎?斷滅可以稱為勝義嗎?他這樣的說法不就是在說著玩兒的戲論嗎?可是現象界存在的三界有法,如果說要用這一種言不及義的戲論來論述的話,到底對學人有什麼意義啊?這就是佛菩薩警覺學人要遠離的像似佛法,這種與實相法界無關的性空唯名像似佛法,表相上聽起來──欸,看起來很像正法喔!但是本質卻是斷滅論的邪見,如果學人沒有警覺而跟著去學習,跟著去建立這些錯誤的知見,甚至於又去廣傳,就會把真正的 佛陀正法毀壞的;因為這種像似佛法的斷滅見緣起性空以及性空唯名論,非但無法讓人斷我見實證解脫道,也是無法讓人建立正知見而得以實證法界實相的,生起中道般若解脫的功德都不可得了。

也等於說,像似佛法完全將佛法的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這兩個法道最重要的實證部分──因為被撥無而毀壞喪失殆盡,所以會導致正法的壞滅。解脫道的實證方面,會因為認定有意識心不生不滅,而無法斷我見,就不能實證解脫了;佛菩提道的實證方面,會因為認定說阿賴耶識如來藏僅是假名而已,那就不能證悟自心如來藏,不能發起般若實相大乘解脫智慧,就會只是在意識覺知心的境界中守著,然後去鑽研,或者去執著那些境界。所以我們正信的佛弟子,一定要依止善知識,修學佛法正知見,遠離像似佛法,我們才能守護 佛陀正法不被破壞,守護自己的法身慧命不被邪師邪見所奪殺。

好,我們這個單元就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