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81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識蘊真義》的導讀課程。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簡老師為我們介紹了五蘊中的識蘊,就是 佛在《阿含經》中要弟子現觀的六識身,這是識蘊的正說,但是如果是依著滅盡一切而能入無餘涅槃,此時則方便說意根末那也可以攝入應滅盡的識蘊之中。用另一個方法來說,如果依二乘法出離觀的方便說,末那識意根可以攝歸於有生有滅、入涅槃就會永滅的識蘊之中;如果是依大乘安隱觀的究竟說,則第七末那識並非如此。
各位都已經瞭解了 釋迦世尊是以三轉法輪的方式住世弘法,我們先來看看 世尊初轉法輪的《阿含經》對於識蘊的法義。佛說眾生的世界是由種種的法所構成,所以叫作法界,因此我們會聽到佛弟子在發願的時候會說「盡虛空遍法界……如何如何」。由萬法而構成的這個世界,在《瑜伽師地論》裡面這樣子講:【云何名為盡所有性?謂色蘊外更無餘色,受想行識蘊外更無有餘受想行識,一切有為事皆五法所攝,一切諸法界處所攝。】(《瑜伽師地論》卷26)這是說窮盡法界的所有內容有些什麼呢?有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蘊包含了一切色法,色蘊以外別無他色,受、想、行、識蘊包含一切的心法,除此之外別無受想行識,一切有生有滅的有為法乃是五蘊所攝,一切諸法是十八界、十二處所攝。
世間所有的「法」是五蘊法,代表任何一個法都是由蘊集而來的,要由因緣和合才會出現這個法,法不是本來就存在,任何一個法在過去是不存在的,而現在的法存在的當下,也不是真實的存在,至於未來,法散壞了更是不存在了。法的本身是因為眾生有業種為因,遇到了適當的緣顯現了出來,但是在出現的同時隨即就消滅了,叫作纔有即滅。由於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對於自己所處的法界看不清楚,不瞭解五蘊所成的法界都是蘊集而來的,以為五蘊之中有一分乃至於多分法是真實不壞的,所以就被五蘊法的外相所欺騙,遮覆了自己本有的法性光明,所以五蘊又叫作五陰。
一切的法必然是由我們的六識所引入、所成就的境界,每一個識的本身,又必然是由根觸塵才能出生此識。例如眼根觸色塵生眼識,乃至意根觸法塵生意識,所以任何一個法都是由這樣子的根、塵、識所聚合出來的,叫作三束蘆法。所以法界總的相貌又可以說是十八界,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此六聚也就是六根加六塵加六識,總共有十八界。各位可以想一想,自己的世界中有沒有外於此六聚十八界的範圍呢?會發現還真的沒有,自己的法界必然由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方面攝入而成。
在前面的節目中,我們也已經介紹了每個眾生的法界,又可以分為內法與外法,也就是內相分與外相分,不管是外相分還是內相分,它們都只是眾生虛妄的計量而分別出來的東西,並沒有一分真實的存在。眾生生活在自己的內相分世界中,將自己內法世界當作是真實有,所以用自己的能取去取了自己的所取,將能取的功能以及所取的法,當作是實有;也就是當作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功能,而時時地依靠著它們,所以能取的六個識,就好像是我們可以依靠的「身體」,因此《阿含經》上把祂們叫作六識身。
想想看,我們清醒的時候,是不是時時刻刻都要利用到六識的功能呢?或者反過來說,如果今天我們沒有了眼識、沒有了耳識,乃至於沒有了意識,還會有「我」的存在嗎?這樣子就可以瞭解,眾生恰巧也就是不多也不少,必須時時刻刻都要具有這六識的功能與運作,才會有智慧、有了知。不論這個眾生現在是快樂、不快樂,還是無記的狀態,都脫離不了這樣六識的功能運作,住於六識身的運作之中,以六識為身(也就是六識成身),如果離開了六識身,這位眾生也就沒有什麼東西了。
所以佛法中有情眾生的存在又叫作有識身,有情死去了,六識消失了,死人就叫作無根身,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說到:【有識身相續住,恆受先業所感諸受。】(《瑜伽師地論》卷89)就是說六識身前後相續而住,承受過去諸業種所現前的諸種受。所以佛弟子必得要觀見自己六識身全部的運作過程,其中的內涵就是色、識、受、想、行五蘊之法,能夠於五蘊之中照見其無常、苦、空、無我,照見五蘊皆空,才有可能離開無始以來對於六識成身的執著。能夠斷除這樣子以五蘊成身的身見、我見,斷除了三縛結,就成就了聲聞法中的見道須陀洹果,才有可能依此實證的內容而漸修二、三、四果,然後能離開輪迴而趨入涅槃。因此《瑜伽師地論》中說到,有餘依的阿羅漢乃是:【於現法中彼有識身乃至壽量未滅盡位常相續住,壽量若盡捨有識身。】(《瑜伽師地論》卷89)也就是有餘依的阿羅漢在尚未捨身壽盡之前,他的六識身仍然是常相續而住,而捨身壽盡就捨棄了六識身而入涅槃,也就是說六識身的相續運行,就是有情輪迴相續的內容。那麼六識身是如何生起?如何前後運作的呢?
我們來看看《雜阿含經》中 世尊的教授,教導我們要如何無餘的觀見六識身全部的運作內容而趨入涅槃。世尊說:【諦聽!善思!有六六法(也就是一切世間的輪迴法全部就是六六法)。何等為六六法(六六法是如何運作的呢)?謂六內入處、六外入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這裡是將受與想合在一起講,在《阿含經》中很常出現,因為受與想是連在一起的,也就是一般人在受了之後,必然產生想,而六愛身也就是六思身,也就是受、想、思,受蘊、想蘊與行蘊)。
何等為六內入處?謂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何等為六外入處?色入處、聲入處、香入處、味入處、觸入處、法入處。云何六識身?謂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云何六觸身?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云何六受身?謂眼觸生受、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云何六愛身?謂眼觸生愛、耳觸生愛、鼻觸生愛、舌觸生愛、身觸生愛、意觸生愛。
若有說言眼是我(也就是如果有人說,那麼這個眼就是我),是則不然。所以者何?眼生滅故(眼識身的本身是生滅之法,祂不會是真實我)。若眼是我者,我應受生死(如果這個眼是我本身,是真實的我,那眼識自己就會有生有死了),是故說眼是我者,是則不然。如是,若色、若眼識、眼觸,眼觸生受若是我者(也就是色塵、眼識身運作所產生的眼受身、眼觸身,它如果是真實我的話),是則不然。所以者何?眼觸生受是生滅法;若眼觸生受是我者,我復應受生死,是故說眼觸生受是我者,是則不然,是故眼觸生受非我(也就是色塵、眼識身、眼觸身、眼受身、眼愛身,它都不是真實的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觸生受非我。所以者何?意觸生受是生滅法;若是我者,我復應受生死,是故意觸生受是我者,是則不然,是故意觸生受非我。如是,比丘!當如實知眼所作、智所作、寂滅所作(也就是眼、耳、鼻、舌、身運作,所涉及的範圍,乃至於意識的智慧範圍,以及到底「寂滅」應該是什麼樣的內容,明白了之後,這樣子就可以),開發神通,正向涅槃(正確地朝向涅槃的方向)。云何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如是,比丘!眼非我,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管是覺得苦、樂、不苦不樂),彼亦觀察非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是名《六六法經》。】(《雜阿含經》卷13)
這是說以眼耳鼻舌身意六個面向,各自運作前後經歷了外處、內處、識身、觸身、受身與愛身,這就是眾生法界的全部內容,眾生以此六乘以六,總共三十六個法當作身,叫作六六身,也就是眾生的心行必定落於這六六法之中無餘,能斷除這樣子六六身的現行,無一法可得,就是入無餘涅槃。其中身見也叫作薩迦耶見,薩迦耶的意思,就是指聚集、蘊集,就是說眾生無時無刻都在蘊集於五蘊,而承受了五蘊種子的現行,同時又繼續蘊集了五蘊未來的種子,這就叫輪迴不斷。
所以五蘊的現行與蘊集的過程,恰巧也就是不多也不少經歷了這六六法的運作,五蘊是色蘊、識蘊、受蘊、想蘊和行蘊,六六法中所說,在識身與觸身之後的受身與愛身,就是五蘊中的受蘊、想蘊和行蘊,因為對眾生而言,有受必定會引生想(也就是了知),有想必定會引生思身,也就是於境取相生起愛著。其中色法是色蘊,而六識身是心法是識蘊,色法經由外入處而轉為內入處,六識身於其內入處有六觸,然後順序地出生了六受身與六愛身,這裡面包含了受、想、思三個階段。在《阿含經》中常說受想思、受想思,也就是受想行三個蘊,這就是五蘊身的順序所成。
在這兒要提醒觀眾朋友,這一些法是 世尊教授具緣的佛弟子的正觀行的內容,目的是能夠斷薩迦耶見,乃至成就阿羅漢。它代表的是修行所成就的內容,也就是順序地斷結證果,如果並沒有斷結與證果的實質,那就只是知見知識了,是不可能真正瞭解個中道理的,更不可能實證其中的內容。這些實證的修行部分,有著太多不在文字相上的內容,唯有在正覺同修會所開設的禪淨班、進階班的課程和小參室中的教授,所以切勿望文生義,自以為解。
好!我們作個結論,依於 世尊在《阿含經》中的開示,所以五蘊中色蘊是色法,心法包括了識蘊是心,而受蘊、想蘊、行蘊則是心所,而識蘊的內容則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與意識,這就是識蘊的正說。有了這一些觀行成就當作基礎,我們才能夠理解教材當中第251頁 平實導師所作的開示。
由上所舉教證,都可以證實一個事實:識蘊一法,通常是指前六識的總說,很少會說到第七識意根的,因為:【第七識意根是識蘊的所依根。既是識蘊的所依根,把祂歸類在識蘊中,便產生不同類而歸在同一類中的矛盾現象;也會產生將所依歸類在能依裡面而成為能依的識蘊與所依的意根相同的違教……。】(《識蘊真義》,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51-252。)
今天時間關係,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