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77集
由 正彝老師開示
各位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針對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識蘊真義》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前面幾集的老師已經為大家說明了:證得阿賴耶識心體而能真實理解 佛所開示阿賴耶識之真實理的人,也就是得真實現觀的人;這樣的人智慧殊勝,也就能稱之為勝者。而未能證解阿賴耶識的人,他的修行階位仍在見道位之前,也就是尚未見道;在此階位的學人因為尚未親證阿賴耶識,無法於阿賴耶識得真實現觀的緣故,便有可能錯誤地將 佛說本來而有的阿賴耶識心體,錯認為有生、有滅之依他起法;當然也可能會錯誤地將 佛說萬法根源、能生萬法、能生識蘊之阿賴耶識心體,錯認為阿賴耶識所生之識蘊所攝的生滅法。為了避免學人受到誤導,並且有機會能夠建立正確知見,如實地為大家說明識蘊之義,實在是必須而且非常重要。
識蘊的真實義理,應當依據 佛所說為準,以及依據已有道種智之菩薩所說為準;依據前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若尚未證悟,極可能對識蘊的真義產生錯誤的見解,因此識蘊之真義,當然不可僅依據未悟之人所造之論為憑,更不可依小乘心態而身披大乘外衣之人所說為憑,乃至不可依據那些悟後尚未發起道種智之大乘菩薩所說違背於佛意的論述為準。自古以來即有一些如安慧及其徒弟般若趜多等身披小乘法衣而弘小乘法的論師,而當年在天竺被尊稱為第一義天之 玄奘菩薩,曾於遊記中細述這些論師的小乘根性,亦曾詳細描述自身與這些小乘論師往來辨正法義之事實經過,這些小乘論師實為尚未實證小乘果證、誤會小乘論著《俱舍論》之凡夫。這些弘揚誤會後之小乘法的小乘論師,其中有安慧之人造了《大乘廣五蘊論》,雖用了「大乘」之名,內容實則否定了阿賴耶識為三乘佛法之根本的這個事實,並且錯誤地認為阿賴耶識為識蘊所攝之生滅法;而如此錯謬的論述,卻在當今被選定為佛學院的授課教材,這些錯謬的論述怎麼能讓佛學院的學生作為教材來學習與研讀呢?如此下去不知道要誤導多少學人?
古來印度、中土皆有尚未證悟因而尚未發起般若智慧之人,便以自己的臆想與見解來解釋識蘊之義,因為他們尚未於真實法得現觀的緣故,僅憑臆想與見解來解釋識蘊,當然就極有可能產生錯誤;就如同一個從未親自拿取、看見與吃過蘋果的人,要為他人解說蘋果的大小、重量、顏色、香氣與味道一般,想當然必定是錯誤百出了。通常這些尚未證悟因而尚未發起般若智慧之人,就有可能會錯誤地將阿賴耶識判在識蘊中,也就是妄說能生識蘊之阿賴耶識反被祂自己所生的識蘊所含攝,如此便錯誤地認為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這無疑是否定了阿賴耶識為三乘佛法之根本的事實。這樣的判教,完全沒有正理可言,不僅嚴重違背邏輯學,更是成就破壞根本大法之最重罪。
由剛剛的說明可知,安慧師徒二人乃是身披小乘法衣,而以誤會後之小乘法義來取代大乘法,並用來指責大乘深妙正法之破法人;如此不僅誤導了許多後世的學佛人,也成就了破壞大乘正法之事實,他們所說的識蘊之義,違背 佛世尊真實的意旨,當然不可採信。為了讓識蘊之真義,從此楷定於一,並且廣為大眾宣說,也為了希望此後不再有人以錯誤見解來誤導眾生正見,現在應當以具有道種智之菩薩所說識蘊之義,來闡述識蘊之真義;並且以二乘法中對識蘊之定義,以及大乘法中對識蘊之定義,包括種種異說、同說,悉皆彙集舉例,然後加以辨正。辨正識蘊之後,再將大乘方廣經中「清淨法界」一辭意涵,加以明確之辨正,也避免以後再有類似認為清淨法界為第九識真如的錯謬說法,誤導眾生同造誹謗正法之大惡業。
識蘊之義,於二乘法之原始佛法四阿含諸經中,處處皆有佛說聖教,說明識蘊乃是依他三法而生者,所謂「根、塵、觸三,生眼識」……乃至「根、塵、觸三,生意識」;這就是說,眼等六識皆依「根、塵、觸」等三法為緣,方能由如來藏中出生,名為識蘊;識蘊中一切識者皆依此三法而生,若非依此三法而生者,即不得名為識蘊。因為這個緣故,四阿含諸經中,佛終不說意根是識蘊所攝,而說是根,常說為意,所以建立在六根之內;這是因為以意根能作為出生識蘊之俱有依根的緣故,以能作為識蘊出生之助緣的緣故,也以意根能作為識蘊出生之動源的緣故,因此稱意根為「根」,因此說意根或單名為意,四阿含諸經中始終不說是「識」。既非是「識」而是根,則非識蘊所攝,是故二乘菩提中,將意根攝在六根與六塵之十二處中,而不攝在識蘊中;這是因為意根末那識不屬於「根、塵、觸三法和合而生」之「識」,而是「根、塵、觸三法和合」所生識蘊所依之「根」的緣故,因此而說意根末那識非屬識蘊所攝。
再者,二乘法中說六識為識蘊,而不說意根是識蘊者,除了前面所說「意根能生識蘊之所依緣,意根是識蘊之俱有依根」這兩個正理以外,更有別義;這是說意根從無始劫以來,本自依附於阿賴耶識而恆常存在、不間不斷地運作,乃是無始以來一直存在的不終止其種子從如來藏中出生的現象,對解脫道的修行人而言,意根卻是於將來成就解脫道的果證之後才成為可滅之法,在這以前則一直是能通三世之法。意根畢竟與識蘊不同,識蘊一直是夜夜有滅、朝朝有生之法,並且是不能去至後世之法;因此,意根不攝在識蘊中,本是識蘊生起時之所依根故。
意根之體性不同於識蘊:四阿含諸經中所說的識蘊,是說六識能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六識蘊集如是功能,故說為「識」之「蘊」;意根不能了別五塵,對於與意根本身相應之五塵上所顯示的法塵,也只能了別法塵是否有大變動,而不能了別法塵之意涵與種種細相,因此意根了別法塵之慧極為昧劣,不名為「識」,而稱為意識之「根」,只攝在六根、六塵之十二處中,終不攝在識蘊六識中。如是正理,於四阿含諸經中處處可見、隨處可拾,學人皆能從四阿含諸經中了知如此的正理,故說意根不攝在識蘊中。因此,我們可知從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的意根,尚不能攝在識蘊中,而那個能出生意根、能出生識蘊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怎麼可能反而被攝在識蘊中而成為曾生、可滅之法?這樣的道理當然是講不通的!
但若有人不知正理,於顛倒妄想之後,復又信受《大乘廣五蘊論》之邪見,將論中錯說「阿賴耶識是識蘊所攝之生滅法」邪見轉說於人,則其所說不正,當然不可為憑。但這樣錯誤的說法仍可能對學人產生誤導,進而信受如此錯誤的說法。為了救護學人慧命,所以得要對識蘊之真實義作出詳實的分析與闡述。意根一法,唯於第三轉法輪諸經中,方可方便說之為「識」,這是因為意根亦是心的緣故,於法塵亦能作極為昧劣之了別的緣故;若有意識相伴時,意根對六塵即轉變極為伶俐,而這正是識之功能。然而,若因此而說意根為識蘊所攝,則違背四阿含諸經佛之意旨;這是因為意根其實不能獨自了別六塵,單獨面對法塵時,也只能了別法塵有無大變動的緣故,對於其餘法塵及五塵也不能了別的緣故。意根也非如識蘊六識同是每天常生常滅之法,並且意根自無始現行以來常存不滅,一切外道凡夫眾生,乃至外道天主耶和華與阿拉,悉皆不能滅除意根,這些人乃至意根何在都尚且不能了知,意根亦是外道一切「世間聖人」所不能知、不能滅,唯有證得二乘菩提之阿羅漢方能滅除意根。因為以上這些緣故,佛不將之歸類為識蘊。唯有在大乘法中才可以方便歸類為識蘊,這是因為意根亦是心體的緣故,也因為阿羅漢可以滅除意根的緣故;然此歸類,亦只是方便說,而非正說,是「能為緣」出生識蘊之法的緣故,不同於識蘊等六識須依意根為緣而生,意根是識蘊運作時不可暫離之俱有依根,意根也是六根所攝而非識蘊所攝故,六根是識蘊出生之「所依緣」的緣故。
由以上種種緣故可知,大乘法中若有說意根歸類為識蘊者,乃是方便說,非是正說。因此,意根尚且不能正式歸類為識蘊之中,怎麼可以將能生意根、能生識蘊之阿賴耶識歸類於識蘊之中呢?這樣的道理絕對不可能存在!因此大乘法中,有時將意根歸類在識蘊中,這乃是方便說,非是正說。這是為了顯示意根亦是二乘無學聖人可滅之法的緣故,也是為了表顯意根遍計執性即是流轉生死之根源的緣故,同時也為了避免世人繼續執著處處作主之意根為不生滅法而流轉生死不絕的緣故。因為不明正理,有些人錯誤地將大乘論中方便所說之意根歸類於識蘊中,錯誤地認為此是正理之說,不知這其實是方便說,乃竟更加大膽的進一步將阿賴耶識亦歸類於識蘊中,因此而故意誹謗阿賴耶識心體為生滅法,如此的說法實與安慧師徒之說法一般,之所以會有如此說法,當然就是因為對識蘊之本質還沒有正確理解的緣故。
對識蘊沒有正確理解之人,往往為了取信佛子大眾,而妄自攀緣聖 無著菩薩所著的《攝大乘論》,他們自行曲解論意、編造假事實而說《攝大乘論》中曾說「阿賴耶識攝在識蘊中」,這乃是不誠實之作為,心態可議。這是怎麼說呢?這是因為《攝大乘論》中所說的「轉識蘊得四智」之語,絕非意謂阿賴耶識即是識蘊,而是指轉易識蘊七識心王,然後到達佛地時可以令無垢識生起大圓鏡智。凡此四智心品之發起,皆在識蘊六、七識上用心轉易,方得成功,絕非是在第八識心體上用心轉易而得成功,而七識心攝在識蘊之中,故說轉識蘊得四智。因此,這些對識蘊沒有正確理解之人所說「阿賴耶識亦是識蘊所攝故是生滅法」之語,是不確實的,非誠實語、非是智者所說。
今天我們為大家說明了識蘊者乃是依他三法而生者,所謂「根、塵、觸三法,生眼識;根、塵、觸三法,生鼻識;根、塵、觸三法,生耳識」……乃至「根、塵、觸三法,生意識」。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也祝福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