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29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識蘊真義》這本書是 平實導師的鉅作,它的內容比較艱深困難,因為其中有一些古文,對於現代的我們閱讀起來並不容易,而且大乘佛法的法義本來就難懂,所以這本書讀起來會比較吃力。因為光是這本書的書名《識蘊真義》,這四個字可能很多人就無法理解了,《識蘊真義》以現代的話語簡略來說,就是認識論的真義——探討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以及知識的產生。要探討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以及知識的產生,就必須先探討到我們的五種感官知覺如何產生以及意識如何建構,又為何有自我意識的主體認識與客觀認識等問題。這些問題在認知科學界中都有討論,目前人類具有的五種感官覺知是認知科學界普遍的共識,但五種感官覺知如何生起則仍有爭議;至於意識如何產生以及意識的自我概念從哪裡來,也仍然有許多疑問無法解決。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中,除了說明五種感官覺知如何生起,論及意識出生的條件,更溯及不易為人所知的第七識意根以及第八識阿賴耶識根本心;將生命的結構分為身體的生理結構以及八個心識的心理結構。生理結構拜現代科技所賜,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掃描等儀器,我們可以對人體生理各種結構逐漸解析出來,但是對於心靈的層次結構卻依然無法完整正確解析出來。
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中舉出《成唯識論》,說明 玄奘菩薩將我們的心完整解剖出有八個心識,我們除了有五種感官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五種心之外,還有能分析、歸納、思考、認知自我與他人以及外在情境等的意識心。此外,還有很重要的第七識意根,第七識意根是一直在運作的心,祂才是我們決定要吃飯、睡覺、起床、做事的心;意識心作不了主,所以明明晚上非常疲累想睡覺,但是第七識意根作主不想睡覺,那麼就會有失眠這回事;如果第七識意根作主要睡覺,那麼前五個心和意識心就滅掉了,直到隔天第七識意根作主要起床,我們才會醒過來。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心,就是能夠儲存記憶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根本心,又叫作如來藏。這是一個永恆的心體,祂能夠把我們所造的一切業種—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業種—統統儲存記憶下來帶至下一世;所以,就有三世輪迴以及因果業報的產生,也因此三世輪迴以及因果業報並非迷信而是事實。但是這樣永恆的心體是非常深奧難知的,無法透過科學儀器來測量,因為科學儀器所能測量到的都是物質的法,物質的法都是生滅會壞的法;生滅會壞的物質法,怎麼可能是永恆不變的心體呢?所以,至今認知科學家在希望透過核磁共振造影掃描腦部細胞的生理活化區域,來對應找出意識從哪裡產生,依然無法找出答案,更何況要發現第七識意根以及第八識阿賴耶識呢?因此,採用科學儀器來測量意識心如何產生以及發現心靈的究竟奧祕—第八識阿賴耶識心—是不可能的;想要發現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永恆的心體,得要有正確的理論基礎以及操作方法——鍛鍊意識心具有思惟觀的能力以及運用禪宗看話頭參禪的功夫才能發現找到祂,才能漸次完整洞悉生命的生理結構以及八個心的心理結構的奧祕。
每個人都是由自己的第八識阿賴耶識為根本因,藉父精母血之緣出生自己的五根身以及轉生起前七識,然後再轉現外塵境,才有所謂的五種感官覺知與意識的認知產生。如果只論及六識,卻否定第七識意根以及第八識阿賴耶識根本心的整個生命結構和宇宙結構的議題,將無法解決現今認知科學所遭遇的種種瓶頸問題。因此,《識蘊真義》這本書非常重要,雖然書中主要為針對古代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否定第七識意根和第八識阿賴耶識根本心,以及主張五種感官就可以直接產生五種感官覺知等等的錯誤處作出辨正;但時至今日,對於現代科學界與心理學研究心靈奧祕所遭遇的難題,仍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並且現今要找到一位真正瞭解《成唯識論》以及《成唯識論述記》的正確文義,進而了知安慧所說錯謬的人也非常難得,透過 平實導師用較為淺顯口語化的文字,將窺基大師於《述記》中明白指出安慧的名字作出破斥的地方加以語譯、註解出來,才能彰顯 玄奘菩薩與窺基大師造作《成唯識論》以及《成唯識論述記》的慈悲用心,也才能使今時、後世的諸多學人了知安慧《大乘廣五蘊論》的錯誤事實,並且不再否定阿賴耶識心體,而可以免於步入安慧的錯誤見解。
那麼,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識蘊真義》82頁到94頁的部分,也就是〈第六章安慧「大乘廣五蘊論」妄言根能生識〉的前半部內容。所謂根能生識,意思是說:只要有五色根就能出生心識,就是只要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就能出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心理分別認識的功能;以現代的話語來說,就是只要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的五種感覺器官以及大腦中相對應的生理區域運作,就可以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心理作用出現。因此,「根能生識」這一句話,代表只要有物質的生理結構就可以直接出生心識的功能作用;在現代有一部分學者也認為:只要有大腦神經系統以及腦細胞的物質運作就可以產生心識的分別功能,成為身心一元論,簡單說就是唯物論——認為物質的生理結構就能夠直接產生心理功能。
雖然物質的生理結構是心理作用的基礎條件,但是這樣的答案並沒有解決這個主題核心的謎團,在今日依然是心理學家們普遍承認無法解決的難題,稱為hard question。為什麼物質的生理結構會伴隨有心理的作用?為什麼明明我們頭腦內部是黑暗、沒有光亮的,可是我們卻可以看見各種影像?為什麼我們會有3D的視覺體驗、360度的聽覺環繞、嗅覺、味覺,以及身體的飢餓、疼痛等種種心理主觀體驗的過程?為什麼我們不像機器人般,只有資料訊號指令的輸入與輸出處理而沒有感覺、沒有喜怒哀樂呢?為什麼我們看到美麗的夕陽會感動、遭遇親愛家人的生離死別會難過哭泣掉下眼淚呢?針對這些謎團,我們認為生命的結構可以分為身體結構與心理結構;身體是物質性的結構,而大腦也只是人身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心-它同樣沒有分別、理解的認識作用。玄奘菩薩在《八識規矩頌》第二頌提出:「愚者難分識與根。」「根與識」是身與心兩種不同的分類,頌中評論:無法區分身與心不同的身心一元論者是沒有智慧的愚人。可見 玄奘菩薩對於唯物思想者主張「五根的功能就是五識的功能」提出相當嚴厲的批判。
然而,自古以來認為只要有根就能出生識的宗教師也很多,譬如安慧就是其中之一。安慧在他所寫的《大乘廣五蘊論》說:【云何四大所造色?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及觸、一分無表色等。造者因義,根者「最勝自在」義、「主」義、增上義,是為根義。所言主義,與誰為主?謂即眼根與眼識為主,生眼識故。如是乃至身根與身識為主,生身識故。】安慧提出根具有最勝自在、為主、為增上的意義;這就是安慧等人所主張:眼根能生眼識、耳根能生耳識,乃至身根能生身識的論文。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4說:【有義:彼說理教相違,若五色根即五識種,十八界種應成雜亂。】有義是說有另外一種說法,這另外一種說法其實就是 玄奘菩薩的看法,玄奘菩薩認為彼說是理教相違的;彼說就是指安慧及陳那的說法,玄奘菩薩認為安慧及陳那的說法在理證上以及教證上都有所違背的;因為,如果五色根就是五識的種子,那麼十八界法應該會成為很雜亂的情況。我們之所以可以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都是由第八識阿賴耶識所出生的十八界運作的結果:這六根都有其一一各自相對應的六塵,就有六識的作用產生,這六識能使眼睛看到物體、耳朵聽到聲音、鼻子嗅到氣味等等而產生認識的心理作用;所以,如果沒有第八識阿賴耶識出生十八界,就沒有六識;如果沒有六識,我們就不會有對生命以及宇宙萬物的體驗和認識。
窺基大師在《唯識述記》中註解說:【若教若理,二皆違故;即安惠等諸師所說:雖實無色,似色等現。就此為難。下皆准知。……又五十六云「云何種種界?謂十八界展轉異相性。」云何非一界等?乃至廣說。攝事分中言十八界種子各別,對法第一說「種隨現」,即彼界攝;故種成雜亂失。又色種非識種,故成雜亂。】窺基大師在《述記》中明白指出:《成論》中所說的「有義」謬說者,就是指安慧與陳那……等人。又說十八界之一一界,都各有自體種子,而非以某一界作為另一界的種子(種子就是功能的意思),所以我們的身心世界,也就是這個十八界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運作,不能混雜;身體有身體的結構功能運作,心理有心理的結構功能運作,如果將這些功能混雜,則十八界將亂成一團無法運作。就譬如手機有硬體結構和軟體程式結構種種不同的功能,如果以為只要有硬體的功能就能產生軟體程式的功能,想要以硬體的功能取代軟體程式的功能,或是將不同功能的軟體程式硬要混雜一起使用,則勢必產生當機的慘況。同樣的道理,十八界之一一界,都各有自體種子功能;則意根有其自類種子,意識也有其自類種子,何須以意根作為意識自身的種子?意根又何須淪為意識的種子呢?
窺基大師又說:十八界法的體性,一一各有不同性相,說為「展轉異相性」;如何可以如同安慧與陳那所說的「意識以意根為種子」?這樣是說不通的!二乘聖者所造的論中所說「種隨現」者,不是正說;因為意識種子如果就是意根的話,那麼將使得一一界的種子變成極為雜亂的現象,而與現象界迥然大異,不能成立,所以窺基大師說「故種成雜亂失」。又因為五根的種子為色法種子,意根的種子為心法種子,其中的義理並不相同,事實上也不同;如果意識的種子就是意根的話,那麼五識種子應該不是色法;如果五識種子就是五根的話,意識種子應該成為色法;這樣的說法是說不通的,因此窺基大師說「種成雜亂之失」。所以,安慧與陳那等人所說的理路不能成立!
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也證實說:《成論》以及《述記》提出安慧說法錯誤,有確實根據,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安慧主張眼根能生眼識,而不是從阿賴耶識出生眼識;妄說眼根是眼識的「因緣」,而不是說眼根是眼識的「俱有依緣」,所以安慧等人的說法錯誤。因為這樣說法完全違背 佛說,絕非真實佛法;乃至不能與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諸經所說蘊處界法相符,更何況能與大乘深妙法中諸經所說相符?
安慧論中又說:「云何眼根?謂以色為境,淨色為性。謂於眼中一分淨色如淨醍醐,此性有故,眼識得生,無即不生。」在安慧此段論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得知,安慧提出眼有淨色根的主張;淨色根又叫勝義根,相對於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與身體等感覺器官的扶塵根來說,淨色根是指稱大腦中掌管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的生理區域。安慧認為這個眼的淨色根確實是有自體性的緣故,所以能出生眼識,所以眼識是由眼根所出生的;安慧這樣的說法,有兩個過失:第一、既然安慧承認眼有淨色根,就已經表示眼識存在的當下,眼根也是同時存在的;因為淨色根,當然是有色根,有色根怎可能變成眼識?若能變成眼識,則與安慧自己的說法互相衝突了;因為他說眼根就是前滅眼識種子,所以前面他所說的根是心而不是色,就和他這裡所說的有淨色根互相矛盾了。除非他說:「眼識現行的時候,眼的淨色根已經消滅不見了,轉變成眼識了。」那又成為「色變成心」的過失。如果不是色變成心,而是眼根與眼識同時存在,那既然眼根的淨色根,是與眼識同時存在的,既然眼識與眼的淨色根是同時存在運作的,那就顯示一項事實:眼識與眼根是同時存在的,不是眼根種子轉為現行的眼識;這樣一來,又衝擊到安慧自己所說的「前無間滅眼識種子名為眼根」的說法了。所以,安慧的立論與主張,是進退都失據的。
而且也證明一項事實:眼識不是由眼根的現行而變現出來的,因為眼識是識蘊所攝的心王法,而眼的淨色根卻是有色之法,是色蘊所攝;色蘊所攝的眼根,如何可能轉變為心法識蘊所攝的無色法的心法?有智慧的人都可以認知一件事實:有色之法不可能轉變為無色之法的心王法。所以,安慧與陳那主張說「眼識的種子就是眼根」,這個說法是荒謬的、不正確的。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為大家說明到這裡。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