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察五蘊的勝利以及自相來了知識蘊真義

第013集
由 正賢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一講:〈從觀察五蘊的勝利以及自相來了知識蘊真義〉。

在開講識蘊之前,末學先要為諸位菩薩講解五蘊,為什麼呢?因為對於 佛所說的五蘊用意一明白,就不會執著於經典、表相上的文字,如此就不會執取有一個我,有所得、有所受用。龍樹菩薩所造的《中論》中,有一段話說得很貼切:【佛滅度後,後五百歲像法中,人根轉鈍,深著諸法,求十二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決定相,不知佛意,但著文字。……龍樹菩薩為是等故,造此《中論》。】(《中論》卷1)

有的人執著在我、我所,落入我見、常見中;有的人執著在畢竟空,以為什麼都空,不知道 佛說空的真正意旨,更不知道 佛在什麼因緣之下說空,因為不懂,就說:「佛法我都知道了,那就是《般若經》所說的一切法空。」便落入斷滅空,而不知道 佛說五蘊的真正用意,他們只執著在語言文字的表相上。像法時期的人就已經這樣了,更何況末法的現在,根性更差,更是執著,對於佛法名相一知半解,就添油加醋,胡扯一番!還有的,乾脆用自己的意思來解說而自以為是,甚至意氣用事,不自覺中落在我是你非、我對你錯中,爭論不休。你我的分別如此熾盛,哪能斷我見?因為作意的點一偏斜,背離佛道就越來越遠。唯有知道五蘊的真正的道理,有蘊善巧的智慧,在正知見上好好觀察修行,才能真正懂識蘊。不懂識蘊,就不懂阿賴耶識;不懂阿賴耶識,就不能懂 佛說為什麼十二緣起甚深極甚深?不懂十二緣起,就不懂唯心所現;不懂唯心所現,就落入有所得,執著所處的世界是真實的,因而起惑造業,為了達到自我的私利,不惜害人害己,造下一再輪迴三界六道之因,永遠無法成就佛道。唯有對 佛的聖教量努力下功夫,才能通達 佛的意旨,這樣的修行才不會唐捐其功。

無著菩薩在《顯揚聖教論》卷14中說:【彼愚癡者,於彼彼死生處,計有實我,生死流轉,即此實我;造作後世法、非法因,即為此實我;於彼果自在受用故,彼果法生,即此實我。依於果法,習行邪行,計為染者;修行正行,計為解脫者。】也就是說,愚癡的人在生生死死中,計著有一個真實的我在生死流轉;執取有一個真實的我,在造作所有世間法,乃至非世間法的因,也計著有一個真實的我,在自在受用果報,更因為執著在果報而去修正行,妄計這樣的人是解脫者,便批判修習邪行的人,說這樣就是染汙者。

我們以關鍵字來看,無著菩薩在強調什麼?論中共出現了四個「實我」,先是「計有實我」,以為那個就是實際的我,為什麼呢?因為在現象界中所觀察到的,在意識思惟上認定,生下來是嬰兒,漸漸長大,經過青少年、中壯年、老年,最後死掉,便妄計那個就是實際的我。相對的,我看到了兒子、女兒,丈夫或妻子、公婆等等,認定是親人沒錯;或者我看到校長、董事長、同事也都存在。事實上仔細一想,校長退休後也就不再是校長了,大家一會兒演兒子的戲,當父母過世,這個身分就不見了;一會兒演董事長,當破產時,角色也就沒了。

記得僧肇法師在《肇論》上說,有一個梵志出家。老了,滿頭白髮回到故鄉,家鄉的鄰人見了 ,就問他說:「你還在,你是昔日那個梵志嗎?」梵志回答說:「我是昔日那個梵志,我也不是昔日那個梵志。」看到這裡,大家不禁會笑起來,其中意涵不就在說,一般人「彼死生處,計有實我」。

無著菩薩又說:「由於計著生的是我,死的也是我,就會認為在生死之間,流轉不停的那個我,就是實際的我。」他們會說:「我們死掉沒關係,會換一個身子再來,下一世我們又會聚在一起,大家又能再見面。」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裡;可是無著菩薩說,他們是把「生死流轉」的我計為實我,同樣是愚癡者。由於有以上的錯誤觀念,所以大家想要為未來的我,想說做些什麼才會更好,於是「造作後世法、非法因」,錯誤地認知那一個在造作「後世因」的我,也是實我,「即此實我」,而且又想這一世做的事,未來可以受用好的果報,「於彼果自在受用故,彼果法生,即此實我」。心想有一個受用果報的真實我,所以我要修行正行,我要解脫;相對於你們走邪行 ,便說是染汙的。無著菩薩就用了一個「計為實我」,而衍生了三個「即此實我」,指出了一般人錯誤的想法。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感到非常的迷惑不解,明明修行就是為了解脫,為什麼無著菩薩說修習正行就是妄計解脫的人?那是因為沒有真正懂佛的意旨,等聽完 佛為什麼要說五蘊,對五蘊的自性、五蘊的次第,以及五蘊的善巧有所瞭解,就會恍然明白。所以要講識蘊前,必須把五蘊的殊勝利益概括解說一遍。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明白五蘊的真實義有什麼好處?

第一、聲聞人觀五取蘊,可以證涅槃。《佛說五蘊皆空經》卷1中佛說:【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聲聞眾觀五蘊便能知無我、我所,無能取、所取,由此而能自證涅槃,不受後有。

第二、觀五蘊,可以不染世法,出離世間法。《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1:【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世間法者,所謂五蘊。其五者何?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如是諸蘊,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化,是故此中無有世間,亦無諸蘊及以如是言說名字。若得是解,心則不散;心若不散,則不染世法;若不染世法,即是出離世間法也。」】把這段文字整個呈現,可以讓我們知道世間法就是五蘊,觀五蘊空,無實在的體性,就能夠知道沒有世間,依著這些言說文字,就能認清世間法的虛妄性,也就不會染著於世間,而能出離世間。

第三、觀察五蘊空,可以速證菩提,《大寶積經》卷85世尊在偈頌中說:【一切諸凡夫,皆依於五蘊,應當於彼蘊,如佛而觀察。諸佛及諸法,乃至於眾生,以無相為相,無有依止者,若作是觀察,速證於菩提。】凡夫依於五蘊而生死流轉不停,如果根據佛所說的去觀察五蘊,就能明白眾生以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意知來緣於六塵境,便認為那是真實的;事實上是無相、無有依止,能作這樣的觀察,就能速證菩提。

第四、觀察五蘊空,菩薩可以得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大乘入楞伽經》卷2,佛說:【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觀察二無我相。何者為二?所謂人無我相,法無我相。大慧!何者是人無我相?謂蘊界處離我、我所,無知愛業之所生起,眼等識生,取於色等而生計著。】 計著色受想行識為我而取著,就會在諸趣中流轉不停,以為色身能行走、能跳躍,以為我能受苦樂、能見聞覺知,便以能嗅、能嚐、能覺、能知為我,不知這些皆是因無知愛業才會生起,如果能知道這些法其中的道理,就是人無我智。《大乘入楞伽經》卷2,佛接著說:【大慧!云何為法無我智?謂知蘊界處是妄計性,如蘊界處離我、我所,唯共積聚愛業繩縛……,是名菩薩摩訶薩法無我智。】 什麼是法無我智呢?由於妄計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而起虛妄分別,才會出現種種法的相貌,如果善於觀察而離我、我所,明白互為緣起,根本沒有作者、受者,諸聖者如實觀察一切法,就可以得法無我智。

第五、明白五蘊的道理就能如實悟入一切諸法。《大寶積經》卷58,世尊說:【云何出家所修行法?謂如實悟入一切諸法。云何所悟一切諸法?謂蘊界處、有為、無為。云何悟入?謂觀察五蘊寂滅如幻、空無所有,如是悟時,不見悟入、無覺無思,一切分別悉皆寂滅。若於諸蘊如是悟入,即為悟入一切諸法。】所悟的一切諸法是什麼?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怎樣才能悟入?就是觀察五蘊寂滅如幻、空無所有,正悟入時是根本沒有所悟的人,所有妄想分別都寂滅。

明白五蘊的真實道理,既然這麼重要,那就要好好地去瞭解諸佛菩薩對五蘊的開示。《瑜伽師地論》卷53,彌勒菩薩說:【為顯何義建立諸蘊?謂所有色, 若去來今,乃至遠近;如色,乃至識亦爾。如是總略攝一切蘊。積聚義是蘊義;又由諸蘊唯有種種名性諸行,當知為顯無我性義建立諸蘊。】諸蘊是總括所有色受想行識的去來今,乃至遠近,含有積聚的意思,最重要的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顯無我性」,也就是建立五蘊最重要的目的在說無我。蘊除了積聚的意思以外,還有在《集論》中說到的,有荷雜染擔,好像肩膀荷擔一堆煩惱雜染的重擔一樣。《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1,無著菩薩說:【又荷雜染擔,故名為蘊,如肩荷擔。】五蘊也有藏的意思,但大家不要誤會,這裡說的「藏」,不是《成唯識論》所說能藏、所藏、執藏,執藏種子是阿賴耶識的功能,五蘊的藏是指藏汙納垢,含藏了種種的虛妄法,因此五蘊在凡夫異生染汙的時候,也叫五陰。陰是覆蓋的意思,就是覆蔽真心,讓眾生一直執取五陰而輪迴不已。所以《佛說十地經》卷2才說:【是諸有情,執著於我,從蘊執藏,不能勝進。】在卷4中也說:【此諸迷倒異生之類甚為可愍,……隨生死流不能還返,不能棄捨諸蘊執藏,……紛擾之中漂轉無息。】無著菩薩在《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1中說:【何因,蘊唯有五?為顯五種我事故:謂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體事。】跟「我」有關的唯有五種事:第一、跟身體同在一起的是內外色蘊。第二、受用苦樂等事的是受蘊。第三、能夠言說的是想蘊。第四、造作所有法非法的事是行蘊。第五、依止我這個自體的是識蘊。跟身同時有,依著身體而有種種的我相,而有種種事相上的事。世間的有情,只要未斷我見,一定都會把識蘊執為我,或執為我所,這可以從這五種事來明白五蘊。

接下來,應該要明白五蘊自相。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1,無著菩薩說:【色蘊何相?變現相是色相。此有二種:一、觸對變壞,二、方所示現。】 色蘊是以變壞以及變現質礙為相。如果由手足、塊石、刀杖、寒熱、飢渴、蚊虻、蛇蠍所觸對時,就會變壞,表示色蘊是無常剎那變異之法;另外色蘊是以方所示現的,也就是說,由現前的處所可以知其相,示現骨鎖等相,乃至形色、表色、無表色,這些皆可由定心或由不定尋思相應,種種如相而想。

接著無著菩薩說:【受蘊何相?領納相是受相。】由此受蘊的緣故,可以領納種種淨不淨業所得異熟果報。如果是清淨業,受樂異熟;反之,不清淨業,受苦異熟;如果是淨不淨業,受不苦不樂異熟。

無著菩薩接著說:【想蘊何相?搆了相是想相。】也就是說想蘊的緣故,心中搆畫出種種諸法像類,隨著所見聞覺知之義,而生起種種言說。

無著菩薩又說:【行蘊何相?造作相是行相。】意思是說由於有此行蘊的緣故,令心造作。對於善、惡、無記各種品類不同的業行中,驅役心去造作,乃至於種種苦樂等位驅役心故。

無著菩薩最後說:【識蘊何相?了別相是識相。】由於識蘊的緣故,可以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可見五蘊有其不同的自相,但都不離無常虛妄變易之法。

從以上所說,明白佛說五蘊的用意,知道聲聞人觀五取蘊可以證涅槃,也可以不染世法、出離世間,乃至可以速證菩提;菩薩觀察五蘊空,可以得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就能如佛在《大寶積經》中所說,如實悟入一切諸法。接著明白了五蘊的自相,便能一步步體悟到識蘊的真正道理。

因為時間的關係,「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一講:〈從觀察五蘊的勝利以及自相來了知識蘊真義〉就說到這裡,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大家:福慧增長、學佛無礙、速成佛道!

阿彌陀佛!


點擊數: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