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05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談的子題是:如來為何不為凡愚開演阿陀那識?我們都知道,佛法修行方法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有可能證入實相,但是所入的實相只有一種;不論這個實相被稱為什麼名字,都是指同一個實相,而這個實相法一定是符合經論中所述說的種種自性或者功德。因此不論實相被稱為如來藏、阿賴耶識、阿陀那識、真如、第八識,乃至解脫道四果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以及八地以上菩薩的異熟識,最後到達佛地的無垢識;這麼多的名稱,從無量劫前的阿賴耶識到三大阿僧祇劫後佛地的無垢識,都是同一個心體──心體不變而所含藏的各類種子有所轉變。
另外在阿含諸經中,佛陀處處說眾生是色、受、想、行、識五法蘊集而成的有情;五蘊都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其中識蘊是因為根、塵和合才出現的;識蘊是被生的法,有生之法必有滅,不說每天夜晚睡著時,識蘊六識全都不現前,等到這一期命終捨壽再受生時,這一世的識蘊六識也將不再現起了,所以這一世的識蘊六識並不是從前世來的,也不會再出現到下一世去;如此緣生無自性的法,正是經中說的緣起之法、依他起性心。一般人由於無法證到實相心,只能從這一世的五陰身來觀察一切現象最後都會壞滅;又誤解 佛在經中的開示,不相信五陰之外有一個法恆常存在,很容易就會否定如來藏是萬法的根源,在恐怕落入斷滅空的情形下,只能回頭再認識陰六識心為真實法,以為識陰-尤其是意識心-是恆常存在、能生萬法的心體;或者以為外於五陰身心,有一個法是出生有情的真實法。這些狀況都會落入斷見或常見一邊,古時安慧論師及其徒弟般若趜多,就是其中之一。
平實導師之所以寫作《識蘊真義》這一本書,正是因為安慧師徒誤解 佛所說五蘊法,更將出生萬法的真實心如來藏攝屬在根塵觸才出現的識蘊中,認為阿賴耶識也和識蘊一樣,是有生有滅的法;如此違背佛語經教之意,不僅自己邪見害己修行不果,也誤導了信受其法與追隨其修學之人--殺人一命只害一世,邪見誤人卻是無量世。平實導師有鑑於此,不得不針對安慧論師所造《大乘廣五蘊論》中重大錯誤處加以提出並略作辨正,以顯如來所開示識蘊與實相心如來藏的真實義;希望真正要修學大乘法的佛弟子四眾不要再被錯誤論著所誤導,不論是修學大乘成佛之道法、或二乘解脫道法都能夠修學有成。
在《識蘊真義》第一章總說中,平實導師首先就阿陀那識依經論作了詳細的解說,書中導師舉《楞嚴經》卷5中 佛的開示:【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這段經文大意是說:第八阿陀那識-阿陀那識是持身識的意思-是識別性極為深細的識,很難證得祂,很難了知祂在何處;這個微細識中含藏著眾生各人所有的習氣種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斷地流注而使得眾生因此流轉生死。這個阿陀那識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虛妄心?很難解說到普遍讓佛弟子都能夠瞭解的地步,因此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得清楚的;所以 釋迦牟尼佛常常都不輕易為眾生宣說這個實相真理。這個「真非真」是說:因為阿陀那識心體中還含藏著流轉生死的習氣種子,所以還不能說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硬要說眾生的阿陀那識就是真心,那麼眾生在證得阿陀那識以後,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斷除祂所含藏的七識心相應的染汙習氣種子,就不能轉變成佛地真如所依理體的真心無垢識,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還不能說祂就是真心;但是如果離開這個阿陀那識、或者否定了這個阿陀那識,而想要另外再找一個真心的話,卻又永遠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另外一個真心了。所以這個阿陀那識,祂究竟是真心或者不是真心呢?這個道理真的很難用簡單的幾句話就說清楚,很難讓眾生真的理解「阿陀那識非真、亦非不真」的道理;這是因為還沒有證得阿陀那識的眾生,聽到阿陀那識的深妙道理以後恐怕都會越聽越迷惑,根本不能理解祂雖是真心、但卻又不是真心的道理。書中又舉了《解深密經》中一段類似的經文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解深密經》卷1)更清楚地說了 佛不為未斷我見的凡夫眾生、與未證實相的二乘聖者開演很深細的阿陀那識;因為他們還沒有親證的緣故,恐怕他們會因此沒有深妙的般若智慧而作錯誤的分別與思惟-這樣一來,就會誤將第八識阿陀那識誤認作是第六意識的我-因此而誹謗這個阿陀那識勝妙法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間我。
這兩段經文都在說明:阿陀那識的了別性非常微細,祂的心體所含藏的種子不斷地流注像瀑流一樣;對於沒有般若實相智慧的凡夫與二乘聖-二乘聖者即使已經能夠解脫三界生死-都同樣會有所迷惑,將會以一向所知道的眾生心-也就是六識心-當作真實心;由於分不清楚真心與妄心,因此常常會有不如理的施設與建立。為什麼 佛陀會如此語重心長地說呢?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作了以下的論說:「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故我世尊不為開演。」(《成唯識論》卷3)這段論文平實導師白話解釋如下:恐怕那些外道、凡夫、二乘阿羅漢愚人,對於這個阿陀那識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虛妄的分別,就把阿陀那識執著為眾生我─也就是執著為能見聞覺知的世間我、或者執著為外道所誤會了的第六識神我─就會因此而誹謗說:「佛在阿含期與方廣期所說的法不相同」,因為這樣謗佛、謗法的緣故,將會墮落種種惡趣之中枉受多劫之惡報。或者將會使未證得阿陀那識的二乘愚人─也就是阿羅漢及辟支佛─產生誤解,以為阿陀那識就是意識與意根、以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轉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說「破斥眾生我的無我見」;就會因為聽到阿陀那識而產生誤會的緣故,又回歸到「眾生我」上面來,不能安住於阿含及大乘所說的「無我見」中,也將不能取證二乘聖果,就會障礙他們出生聖道。因為這些緣故,所以我們的 釋迦世尊不為這些外道、凡夫、二乘愚人開演阿陀那識的極妙正理。
從以上兩段經文、及《成唯識論》論文開示可以得出幾個重點,提出來請各位菩薩注意:
一、阿陀那識行相微細,眾生在條件不具足的情況下是無因緣親證的。
二、凡夫、二乘聖者因為都未證得阿陀那識,不能觀察阿陀那識的運作,不能了知阿陀那識真實存在,會因此而謗說:沒有如來藏、阿賴耶識、阿陀那識,或者謗為外道神我、梵我。殊不知外道神我、梵我都只是識陰六識當中的意識、或者意識的變相,都是不離因緣和合的生滅法;而意識心的了知性則是不離因緣和合的生滅性。
三、佛對凡、愚與外道一樣,都不為他們開示如來藏法。「凡」是說未斷我見的三界眾生;「愚」則是指二乘法中未親證如來藏的初果到四果聖者、以及緣覺聖者。雖然二乘聖者可以自知自作證將來捨壽時可以入無餘涅槃,但是在他們一生修學中並未證悟到實相心,對於實相一法只曾聽聞 佛陀開示而未有所證;愚於萬法實相而說為愚,然而相對於一般凡夫與外道卻是世俗諦中的聖人。而所謂外道則是指心外求法者,不知自身有一實相法永遠存在而向外尋求,或者認為身外法為真實法。
四、否定無如來藏、阿陀那識的人就是謗佛、謗法,甚至謗如實演說如來藏法的賢聖,成就謗三寶的惡業,未來將受多劫不可愛的三惡趣果報。因為如此,佛陀不為這些不信受如來藏的人開示這個「心」的深妙義理,不願意他們因此而造作惡業。
五、由第二點又引生出:否定如來藏而以識陰六識為真實心的人,其實是不信受《阿含經》中 佛說的五陰無我教理,而落入 佛所破斥的眾生我中;這樣的人所說的五陰我或眾生我,都是以五陰全部或一部分為真實我;如此與 佛陀以本際法為依而說五陰假我、或者五陰無我的教理是相違背的。
六、由於落入眾生我中,接著就不能信受阿含與大乘法所說的無我見,更不能親證、體會安住於大乘無我正理中;再說無我見,並不是住於無覺無知的狀態,而是在識陰覺知心存在的當下能夠以覺知心觀察自己是虛妄不實--不是真實存在的,能夠斷除五陰真實的見解,進而安住在如此觀行所得的正見中,這就是無我見,這也正是三乘見道都會斷的我見;因此不論大乘法、或二乘法中所說的無我見,都要在四威儀中現前觀察到覺知心我虛妄不真,因此而能夠斷除「五陰我、覺知心我真實」的錯誤見解。
七、如果否定如來藏,二乘行者將無法斷三縛結,不能得法眼淨,更不能繼續修學而證得二乘法極果阿羅漢、或緣覺果而出三界,因此說會障礙凡愚聖道的修學與親證;影響所及,二乘法將無人能證,也將無法傳承下去。
八、阿陀那識是真心還是妄心,這對尚未親證的人來說確實很難理解,也很難解釋清楚;如《勝鬘經》中就說到:【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心,因為含藏著眾生無量劫來熏習所成的染汙種子,只有親證如來藏的菩薩們才能依佛修學、親證而了知;聲聞、緣覺行者只是聽聞而信受 佛陀所說,並不能如實了知其中義理;因此阿陀那識非真非不真的道理,對未證得這個心體的人是很難解釋得清楚的。平實導師在書中又舉出真諦三藏法師在所造的《決定藏論》中也說到【五識地,《心地經》言:「阿羅耶識普為種本。」云何知有?此是如來藏說,故《解節經》偈云:「盛識普種本,深細流如溢;不為凡人說,恐生我見故。」】(《決定藏論》卷1)導師如此解釋:五識相應地,依《心地經》所說:「阿羅耶識,普遍地作為一切法種之根本依止。」如何知道阿羅耶識是真實有,而非想像得來的呢?這個阿羅耶識,就是如來藏的另一種說法;所以《解節經》中有一首偈這麼說:「勢力強大的阿羅耶識,普為一切法種的根本,祂所含藏的一切種子極為深細,而又流注不斷,猶如水滿而不斷地溢出;我不為世間凡人宣說這個阿羅耶識,是因為恐怕凡人聽聞之後,會誤以為阿羅耶識就是了了靈知的意識心,反而會因為不明白,而誤會成『阿羅耶識即是意識心』的緣故,因此而出生了我見。」
論中的阿羅耶識就是指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阿陀那識,這裡很明白地說了如來藏真實有,不是虛妄想像的法;而這個阿羅耶識,普遍地作為一切法種的根本依止,顯示阿羅耶識具有執藏一切法種子,及依所含藏種子出生、顯現一切法的功德;這就是說:阿羅耶識具有圓滿成就一切法的功德─所謂圓滿成就一切法的功德,也就是《楞伽經》所說的三自性中的成自性─意思是說於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中,阿賴耶識能夠現起依他起的五陰諸法、以及意根的遍計執性。這所顯現的是阿賴耶識具有這樣的真實與清淨的自性,然而自身體性卻是遠離遍計執性,不貪厭與計著這些法;這樣的圓成實性與如來藏的自性是一樣的,這部分内容我們之後再來說明。
從這裡我們可以進一步知道:依他起性、遍計執性與圓成實性,分別顯示的是三種不同的心體;也就是說一位正常、完整的有情,所具有的八識可以歸屬這三種不同的體性。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因為是根、塵為緣才能出現的心識,歸屬於依他起性,如《阿含經》中說有二因緣生識,哪二因緣呢?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等因緣出生眼等五識,乃至由於意根、法塵的因緣而生起意識,這六識都是依根、塵和合才能出現的,不是本來存在、也不是一直存在的,是要藉眾緣才能出現的,至少須要根與塵這兩個緣才能出現,因此名為依他起性心。遍計執性則是指第七識意根──又叫作末那識,意根雖然是促使意識,乃至前五識出生的主要因緣;意根還有另一個體性,就是處處、時時作主性,不論我們醒著或睡著無夢時,意根總是執著一切法,也總是將前五識與意識的了別性錯誤地認為是意根自己的功能,從來都沒有暫停過;這是因為意根在三界中是一直都存在著,因此能夠處處、時時作主,進而執著一切法;也由於這個遍計執性,使如來藏在意根不斷地作意下,流注六識乃至一切法的種子,讓諸法可以現起;而意根就在這些現起的一切法中有所執著,甚至錯計一切法是真實有的,如此體性就是遍計執性。成自性──圓成實性,如上所說是指第八識如來藏具有能夠顯現依他起性、與遍計執性的功德,卻不像遍計執性的第七識意根一般會在依他起性諸法中有所執取。
第八識不但真實存在、而且真實,是出生、顯現一切善惡有漏、有為法或無記法,乃至無為法的根源;由於心體自性清淨的緣故,對所生蘊處界諸法都不動其心,如此在一切法中顯現出第八識真實又如如的體性;由於如來藏有這個真實如如的體性,而且又是無記性的心,所以如來藏能夠依著業種實現有情的種種果報沒有錯謬。另一方面,如來藏執持有情無始劫來所造作的善、惡、無記法等種子,可以經由三大無數劫在佛法上的熏修,轉變如來藏中執藏的染汙種子,直到佛地終於究竟清淨不再變異;雖然種子有所轉變,但是心體還是同一個如來藏心--因地又名為阿賴耶識,這時是還具有阿賴耶性,也就是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體性,讓眾生還會因為這些生死煩惱種子的緣故,又再受生而輪轉於三界中不得解脫;因此如來藏、阿賴耶識、阿羅耶識、阿陀那識,或者異熟識、無垢識等,全部都是指第八識,不論在解脫道、或佛菩提道的什麼修行位階,具有能出生一切法的圓成實性、不了別六塵諸法的真如性、又能執持諸種子的無記性心,都是這個第八識;不會有第九識存在,如果有,也必定是佛道修學過程中某個階段施設的名稱,三界中不存在第九識、也沒有第十識,眾生最多就是八識。而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正是出生前七識的根本心,也是佛陀在《阿含經》中所說的本際;因為這個本際法太深了,佛不為凡愚及外道們開示,以免他們不懂而將第六識意識當成真實心,或者因為證不到而心中害怕,因而否定六識外的常住心,甚至謗說無本際心是 佛施設的,而造就謗佛、謗法的惡業,將來將淪墮三惡道。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