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解脫味,一味、等味

第083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第83集〈涅槃解脫味,一味、等味〉。

繼續上一集說到,得常住涅槃,於無覆護世間、無依世間,為護為依。為什麼呢?勝鬘菩薩說:【法無優劣,故得涅槃;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脫等,故得涅槃;清淨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謂解脫味。】(《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可是這個涅槃卻在三賢位七住位中就證得了。我們在此先略為說明七住菩薩證得這個涅槃妙心,他應該是有哪些觀行的成就以及功德的實現。

首先在這裡,七住菩薩他應該在世間法有著屬於世俗諦四聖諦的現觀,這跟我們上一集所說,證得了常住涅槃能夠究竟地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有著深淺的差別。也就是當菩薩證得了這一個涅槃之後,要入地之前,他對於世諦的現觀是依於如來藏來看一切法;而在七住位之前,還沒有明心之前,他對於四聖諦的現觀就是依於現象界法,因為還沒有證得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因此他必須在現象界的法來確定三界內的一切法,確定無常、苦、空以及無我。

也因此我們現在用兩部經來作介紹,在《大般涅槃經》卷35說:【何謂苦諦?有八苦故,名曰苦諦;云何集諦?五陰因故,名為集諦;云何滅諦?貪欲、瞋、癡畢竟盡故,名為滅諦;云何道諦?三十七助道法故,名為道諦。】同樣我們來看《瑜伽師地論》卷64所說:【苦諦,一切生雜染事;集諦,一切煩惱雜染及業雜染,由貪愛顯;滅諦,一切煩惱永斷;道諦,資糧道、方便道、清淨道,由依八聖道顯。】由上面的經與論我們在這裡略說介紹。

「知苦」就是能夠知道八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這八苦當中,是包括了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其實,這八苦總合起來就是五陰熾盛苦,而五陰熾盛之所以會苦,因為三界一切法都是無常的。

「斷集」,什麼是苦集呢?因為眾生執著於五塵境,於順、逆境當中生起了愛、憎,所以在身口意上就造作了種種的業行,聚集諸異熟果報種子而生後有。若此生積集很多的惡業種子,下一生就會墮三惡趣;若積集很多善業種子,下一生則會生人天善趣。但是,這些善惡的行為都稱之為聚集輪迴的苦種,所以叫作苦集聖諦。修道人如果不知道定中、定外能知之心是剎那生滅;也不了知意根、意識是念念無常,執著意根為真實我,所以喜歡處處作主;執意識覺知心為真實我,所以喜歡對什麼事都了了分明,這就是墮入了苦集的凡夫。

「證滅」,凡夫外道因為煩惱而造業,由造業而生苦受等,由苦受而生煩惱;惑、業、苦這三個輪轉不休,不知如何止息,就是不知道苦滅聖諦者。如果學佛者知道苦的因是「煩惱的集」,也懂得要滅掉自己的煩惱,尤其是自己的種種於三界所起的貪愛,就是懂得滅煩惱的內容。

「修道」的部分,三十七道品就是包括:四念處觀、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修此三十七道品就可滅苦集而得出離,苦集滅後不受後有,就是滅苦之道。在三十七道品當中,其實所有針對的對象,就是四念處——身、受、心、法。而在這當中有很重要的習性養成,就是四正勤以及四神足。尤其是四神足,又稱為四如意足,依習氣定的方便力始為基石,所以有著善法欲、精進以及心,還有思惟觀察這四種功德力。也因為有這四種功德力,所以能夠不斷地趣向於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的精進善法行。

在這裡,我們再跟大家來整合一下集諦的四個要點。因為,如果你能夠知道集諦的四個要點,對於斷集就能夠掌握住了。集諦的四個要點:第一個是五陰,因為有五陰就會在境界;第二個於境界起了種種的貪愛,有了第二個依於五陰對境界起了種種的貪愛,就會產生第三個起業造作;而這個造作的業行不可能憑空消失掉,這時候就有第四個重點,就是由我們的第八識祂會受熏持種,把我們所造的種種的業行都執持著,因緣際會時就會異熟現行一切法,當現行了一切法以後,又是苦諦的輪迴。所以,對於四聖諦的觀修,集諦是很重要的一環。

集諦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正知五陰的無常,也要正知自己對境界有著不斷的貪愛。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有跟大家分享到:一切證悟的菩薩,當他證得了第八識如來藏以後,他會很清楚地看到自己雖然證得了第八識如來藏,但是見愛癡慢的煩惱依舊是如影隨形,這是證悟菩薩他會相應的苦。也因此,對於這個部分,如果能夠正確地認知,就能夠快速地進入薄地,乃至於從七住位往前進修。

再來,我們說一下斷我見的初果人也有他的要件。初果人又稱為須陀洹果,他是屬於見地的成就,而初果人也稱為七返有,初果主要是在正確見地的建立,雖屬聲聞見道,但是大乘菩薩一樣要能夠有初果的證量。這個聲聞見道,首先要對治的就是欲界我的無知,和斷除三惡道的異生性。一個初果人他應該具有以下的功德:第一個斷三縛結,這三縛結有「身見」,知道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都是虛幻無常,他能夠當時現觀自己的欲界色身,見聞覺知心的虛幻;另外在「疑見」上,對於欲界我的錯誤見解已經能夠了知,對於三寶、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不會再有任何的懷疑,乃至他能夠簡擇是法、非法,對於一切人他所說的法是否正確,一切人是否有斷我見,都能夠正確地判斷出來;另外就是「戒禁取見」,不會錯誤地執取和三乘菩提解脫道修學無關的境界。這是初果人第一個應該有的功德,就是斷三縛結。

第二個,初果人應該是會成就四不壞信,四不壞就是佛、法、僧、戒。如果一個人說他明心了,而且斷我見了,他說他信佛、他信法,但是對於僧、對於戒卻不認為那是很重要的,甚至對於僧來說,一直在強調自己是「依法不依人」。其實對於還沒有進入佛法修學的人,我們會跟他強調依法不依人的正理;也就是您不要看他好像是一個眾人吹捧的大人物,或者有許多的學術地位,或者出了很多的書,他的法就一定是正確的;不能是依於人或者依於很多人的吹捧,而是要瞭解自己要修學的是什麼?不論是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內涵是什麼,要加以簡擇;這是對於一個初學人讓他不走冤枉路,所以會告訴他「依法不依人」。

但是,對於一個已經找到了真正的善知識,而知道這個善知識是真的在佛菩提道上,能夠對於自己次第的來予正確地指導,而這些指導和經典所說聖言量都不會相悖,所以這時候對於善知識只會更加地恭敬以及依止,絕對不會輕易地說出「依法不依人」這樣的話。也因此四不壞信當中,對於佛、法、僧、戒都必須要有具足的信心,尤其是對於傳承法給自己的根本傳承上師,知道他的法和經典,和自己所證都能夠相通的時候,也能夠看到自己與根本傳承上師之間證悟的境界有相當的差距,這是一個初果人應該能夠成就的現觀。所以,對於自己的善知識,對於學長們,乃至於對於種種戒行的行持,會更加地恭敬以及謹慎。

另外,初果人應該會有的第三個功德,就是七聖財,七聖財就是信、戒、慚、愧、聞、捨、慧。信、戒其實就是前面所講的四不壞信,七聖財有很大的一個重點就是「慚」與「愧」,這關係到初果人是否能夠真正地斷除三惡道的相應。因為初果人他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也許還有性障,也許還會說錯話、作錯事,但是,因為有信與戒的四不壞信,所以他能夠趕快生起有慚有愧的善心所,而加以懺悔來加以改過,改變自己習氣性障的這一些種子,改變三惡道異生的習性,這樣子才能夠成就七返人與天,不會下墮到三惡道。

如果一個初果人沒有慚與愧的善心所相應,作每一件事情都為自己找藉口,那麼這一個初果的證量在他身上是無法產生運轉。初果人更能夠有著聞、捨、慧這三財,因此他會很積極地在佛法上聽聞、修學;對於布施,對於財施、法施、無畏施,他會盡力地去作;也因此能夠成就解脫的智慧,乃至於佛菩提道的智慧。

所以,如果我們說:「我現在有初果的證量。」我們自己檢視一下自己三縛結是不是究竟斷除了?自己的四不壞信是不是究竟堅固?自己的七聖財能不能產生運轉?如果中間還有沒有達到的,我們就要快速補足它。所以斷三結的須陀洹,經中稱之為「得法眼淨」,能夠見法、知法、得法,對法已經有了體悟而超越了狐疑;能夠「於諸方大師」是法、非法,生起了簡擇智慧,對法已經有了肯認、體證,所以產生了解脫的勢力以及法的運轉。明心的菩薩也可以現前地觀察到自己的如來藏,具有本來性、具有自性性,所以能生萬法;也具有清淨性,而且本來就清淨;具有涅槃性,也就是本來就是涅槃。

而這個本來性淨涅槃,是從凡夫地就一直存在的,不管卑賤到成為螞蟻、蚯蚓或者細菌,這個本來性淨涅槃是常住性的,是本來就在的。當明心的行者證得這個法,他觀察一切有情,或者觀察所有三乘菩提的證悟者,就會發現法沒有優劣,所看到的不生不滅的涅槃,都是同樣一味,就是解脫味、平等味。乃至於看到佛、看到菩薩摩訶薩時,對他們會產生非常敬畏,又很想親近的複雜心情;對 佛陀的開示會一心合掌恭敬聆聽,但是事後也會知道 佛也是這個涅槃;這個涅槃和所有三界六道眾生的涅槃一樣是沒有優劣的,一樣是同一味,就是解脫味。

菩薩所證的涅槃法,其實二乘聖人也有的,所有凡夫異生都有的,諸佛也有,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本來涅槃;也因此這個涅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所以菩薩是因為法無優劣的緣故而得涅槃,不是像二乘聖人因為滅除蘊處界後與眾生不平等而得的涅槃。

菩薩所證的本來常住涅槃,也是因為智慧相等所以得涅槃。所有的眾生如果證得了這個法——如來藏,因此而生的智慧都是一樣的,不會說你所證的如來藏和我所證的如來藏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中國禪宗,不論你是在哪一個法脈下,所證悟的這一個第八識實相心,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你是在哪一個法脈下證得了這個第八識如來藏,那麼你的這個法脈傳承,所證的就是跟人家不一樣。也因此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縱然是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年前成佛,但是祂的智慧和過去諸佛也是一樣的,依於這一個涅槃才能夠說究竟的平等。

在這一集當中,我們花了一點時間來跟大家略為複習初果四聖諦所要了知的內涵,以及斷我見應具有的功德。更希望大家能夠知道:您的這一個涅槃妙心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祝福您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