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如何看待眾生?

第071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這一集我們從新的一品,也就是〈觀眾生品〉開始講起。

〈觀眾生品〉顧名思義就是在說明︰菩薩要怎麼觀待、怎麼看待眾生,尤其是證悟之後。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幫我們請問,經文是這麼說的︰【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維摩詰所說經》卷2)那麼這裡眾生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講五陰,也就是要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看待眾生的五陰,這目的是要幫助大家悟後怎麼樣來斷除對自我的執著,也就是斷我執。

如果能夠詳細思惟並深入觀行維摩詰菩薩所回答的每一句話,並且如實地以維摩詰菩薩所教導的方式來看待眾生,那麼自己的解脫功德受用就會大幅提升,心性也會整個改變。那麼維摩詰菩薩怎麼回答呢?我們來看經文:【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維摩詰所說經》卷2)這意思是說︰就好像一個魔術師在看待他所變化出來的人一樣,菩薩看待眾生就是像這樣子看。也就是說,我們的五陰都像是幻化出來的人一樣,因為每一個眾生的五陰,都是由他的如來藏所變現出來;如來藏就像是魔術師變出了這一世的五陰,上一世、上上世的五陰,乃至未來世的五陰也都是由各自的如來藏所變現。菩薩看待五陰眾生,就像魔術師在看所幻化出來的人一樣,都不真實,所以不需要去貪著。

維摩詰菩薩接著又說︰【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維摩詰所說經》卷2)這意思是說︰就好像有智慧的人看見水面映現出來的月亮,也像是看見鏡子裡面所反射出來自己的臉一樣,知道那些都是假的。那麼菩薩從如來藏的立場來看自己的五陰、來看眾生的五陰,就像水中月、鏡中像一樣,都是虛幻不實的。

經文接著又說︰【如熱時焰,如呼聲響,如空中雲,】(《維摩詰所說經》卷2)夏天出大太陽的時候,在比較遠的前面的柏油路面上看起來好像有水的樣子,而且那個水變幻不定,這就叫作熱時燄,但是其實並沒有真的水存在。眾生的五陰就像是這樣,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斷,身分、角色變來變去,有時當人、有時是畜生;有時身為女人、有時卻當男人,變幻不定,就像是熱時焰一樣無法常住不變。或者像叫聲、或者是風吹的聲音,這些聲音我們不能以手牢牢抓住它們;五陰也是像這樣虛而不真,沒有人能夠把自己的五陰抓得牢牢的而不讓它壞掉;不論是色身或是意識心,都是會壞、會滅的法,所以五陰如呼聲響一樣虛而不實。五陰也好像空中飄來飄去變化不定的雲,無法永遠保持一個樣子,是不能停住、不能久住的,所以說如空中雲;譬如這一世的覺知心,祂會不斷地演變,永遠無法保持在同一個狀況,就像空中的雲一樣,最後捨報時就永遠滅了,不能去到下一世;下一世是另一個全新的覺知心,已經不是這一世的覺知心了。

接著經文說︰【如水聚沫,如水上泡,】(《維摩詰所說經》卷2)聚沫是講︰在河流當中有些地方會有漩渦,漩渦的中心有一些小水泡聚在一起,這些水的聚沫一直都在,但是如果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其實裡面的水泡會不斷地破掉,但是也有新的不斷出生,就這樣看起來好像一直都在,卻是不斷地變異;那個水沫不能說是真實有,因為它是由很多的小水泡聚在一起而成為水沫,五陰也像水沫一樣是聚合體,是假合而有的,不是真實法。水上泡則是說︰下雨時,地面有很多的水泡不斷地出生又不斷地破滅,五陰也是像這樣,從過去無量世來到這一世,每一世的五陰出現了,不久又滅了;所以眾生的五陰都是像水泡一樣,時起時滅虛幻不實。

接下來說︰【如芭蕉堅,如電久住,】(《維摩詰所說經》卷2)芭蕉其實不是樹,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看起來好像有一根樹幹,但那其實是假莖,是由葉鞘相互重疊包覆而成的,橫切開來可以看出它並沒有樹幹的年輪,因此不能稱為樹;強風一吹很容易就從中間折斷,所以是不堅固的。我們的五陰、我們的生命,也是像芭蕉一樣很不堅固,再健康的身體、再多的財產,也只是一世擁有,都帶不走。再譬如說空中的雷電,不都是一閃就過去了嗎?我們如果從無量世來看一世的眾生、來看自己這一世的五陰,不也就像是閃電這樣一閃而過嗎?或者也可以從天人的角度來看人間眾生的五陰,因為天人的壽命長,譬如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們這裡五十年,再往上推每一天都加一倍,如果以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來看人間的一生,可以說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說眾生五陰就如電久住,百年似乎很久,其實就只是那麼一剎那,所以應該把心用在道業上而不要在世間法上去計較。

接著經文說︰【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維摩詰所說經》卷2)地、水、火、風總共是四大,三界中的物質沒有第五大,眾生的五陰卻像第五大;這意思就是在說︰只是虛設──虛假的施設。又說猶如第六陰,可是眾生最多就只有五陰沒有第六陰,所以五陰的存在猶如第六陰;意思是說︰它根本是虛幻而暫時而有的。接下來說「如第七情」︰三界裡的人雖然都有情與欲,可是欲只有五種──色、聲、香、味、觸或者財、色、名、食、睡,沒有第六欲。那麼「情」,《阿含經》中說「情」有六個,眼見色生起覺受是第一情;耳聞聲生起覺受是第二情;乃至意根、意識對法塵生起的覺受是第六情,總共就只有這六情,哪來的第七情!大乘經也沒有講過有第七情,所以眾生確實沒有第七情、第六欲。

以第五大、第六陰、第七情來譬喻五陰,就表示說五陰其實是不真實的,眾生其實不是常在的,都只是暫時而有,所以說好像存在,其實不是真實存在,而是自心如來暫時化現的。菩薩是這樣看待五陰眾生的,同時也用如來藏的真實性、如如性,來看待每一世的五陰自己,也來看待所有眾生這一世的五陰。這樣對於五欲、六情的執著,世間相的執著、五陰自己的執著,就可以漸漸地淡化。

再來「如十三入,如十九界」的譬喻也是一樣。六根、六識的入總共只有十二入,沒有第十三入;六根、六識加上六塵,總共是十八個法界,沒有第十九個法界。五陰就像這樣,都是眾生自己感覺存在,可是從實際理地來講,都不是常住法,就像第十三入、第十九界一樣。菩薩看待眾生是這樣看待的,不會將五陰執以為實。

那麼接著經文又說︰【如無色界色,如焦穀芽,】(《維摩詰所說經》卷2)既然是無色界,當然就沒有色法、色身才叫作無色界;所以無色界色,就表示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同樣的道理,燒焦了的稻穀,也不可能有新芽長出來。菩薩開悟親證如來藏之後,以這個真實常住的如來藏來作對比,五陰就顯得很虛妄,菩薩看待眾生的五陰,就像是無色界的色法,也像焦穀長出來的新芽一樣,都不是真實法。

維摩詰菩薩接下來說︰【如須陀洹身見,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羅漢三毒,】(《維摩詰所說經》卷2)這是說︰這個五陰又像初果人生起了的身見;須陀洹是初果人,是已經斷了三縛結,也就是斷了身見或稱我見、以及疑見、戒禁取見的人,才能稱為初果人,所以初果人不可能再有身見,所以對初果人來說,身見是虛妄不實的法。接著說阿那含︰阿那含是三果人,三果人有個名稱叫作「不來」,意思是說不會再來人間入胎受生。初果人如果捨報之後往生到欲界天,之後還要再回到人間受生,最鈍根的初果人需要七次人天往返才能入涅槃;二果斯陀含則稱為「一來」,是說還會再來人間一次。而三果人是不會再回來人間的,即使最鈍根的三果人在人間捨報後,次第生到色界諸天去,最後在天界入涅槃,是絕對不會再來人間的,所以才叫作「不來」;所以對三果人來說,入胎就是虛妄不實的法。再來說四果阿羅漢︰阿羅漢的我見、我執、我所執都斷盡了,怎麼可能會有貪、瞋、癡三毒的現行呢?阿羅漢雖然還有貪、瞋、癡的習氣種子,但是不會有現行,既然沒有三毒現行,所以不可能有三毒;因此對阿羅漢來說,三毒是虛妄不實的法。菩薩證悟以後看待五陰眾生,就要像看待須陀洹的身見、看待阿那含的入胎、看待阿羅漢的三毒一樣,現觀都是虛妄不實的法。

接著經文又說︰【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維摩詰所說經》卷2)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是不會對五欲再起貪心,也不會對眾生發脾氣,更不會去毀犯禁戒,因此對得忍菩薩來說,貪恚毀禁是不可能存在的。菩薩看待五陰眾生,就像在看得忍菩薩有虛妄的貪恚心與毀禁出現一樣,都只是假名而無實質。

經文接著又說︰【如佛煩惱習,】(《維摩詰所說經》卷2)這意思是說︰證悟菩薩看待五陰眾生時,也應該像看見佛的煩惱習氣一樣,都是虛妄假名而沒有實質;因為諸佛都是習氣、結使斷盡的人,怎麼還會有煩惱的習氣存在呢?接著又說︰【如盲者見色,】(《維摩詰所說經》卷2)那麼瞎子是看不見色相的,如果看得見,就不能叫作瞎子了,所以對瞎子來說,色相當然是不存在的。已經證悟如來藏的菩薩,看五陰所成就的眾生,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如來藏,不是看一個又一個五陰眾生,所以五陰眾生如同盲者所見的色相一樣,不是真實常恆的存在。

經文接著又說︰【如入滅盡定出入息,】(《維摩詰所說經》卷2)在滅盡定中如果還有出入息,也就是還有呼吸,那就一定不是滅盡定。而眾生的五陰,就像滅盡定中的出入息一樣不真實,而愚癡人想要把握自己五陰不壞,就像是想要在滅盡定中,繼續保有呼吸一樣。又說:【如空中鳥跡,】(《維摩詰所說經》卷2)是說眾生的五陰,也像天空中的鳥飛過去所留下的痕跡一樣,是虛幻的、不存在的東西;因為鳥飛過去並不會在空中留下鳥跡。菩薩這樣看待五陰眾生時,惡劣的眾生也就變得可以接受了。又說︰【如石女兒,】(《維摩詰所說經》卷2)菩薩看眾生又像石女所生的兒子,石女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才叫作石女。菩薩看待眾生五陰時,現前看見他們的虛妄不實,不能久住、常住,沒有實質,所以五陰眾生就像石女所生的兒子一樣,同樣也是虛幻不實。

又說︰【如化人起煩惱,】(《維摩詰所說經》卷2)魔術師所變化出來的假人,不管它是影像或是道具,都不可能有煩惱的,所以化人所起的煩惱,其實都是虛妄不實的。而菩薩看五陰眾生,就像看到化人起煩惱一樣。又說︰【如夢所見已寤,】(《維摩詰所說經》卷2)又譬如說正在作夢的人夢見自己醒過來,但其實還是在夢中啊!還沒有醒啊!菩薩看待五陰眾生的真實性也是像這樣,如同還在夢中的人夢見自己已經醒過來一樣,其實並不是真的。又說︰【如滅度者受身,】(《維摩詰所說經》卷2)又譬如說已經入無餘涅槃的阿羅漢,再來三界中受身也是不可能有的。又說「如無煙之火」,古時候說凡是有火一定有煙,才會看到有火在,所以無煙之火是不存在的。

菩薩所見的五陰,就如同以上所舉的譬喻一樣,這些譬喻都是指虛妄不實的法,菩薩看眾生就是這樣看,五陰眾生都是虛妄不實的,所以維摩詰菩薩總結說︰「菩薩觀眾生為若此。」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在證得如來藏之後,用這些譬喻去一一如實觀行,世間計較之心也就可以漸漸淡薄,甚至完全捨盡,只會在自己及同修們的道業要如何迅速突飛猛進上用心。五陰自己的存在,真的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乃至如第五大、如第六陰,乃至到最後的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一樣,虛妄不實。

所以如果有所謂的大師教人要把握自己,你可千萬別相信他,因為他是在教人執著五陰自我、是在使你加強我見與我執。五陰自我是這麼的虛妄不實,為什要把握虛妄不實的五陰自己?而想要時時處處都當自己,那是永遠都無法成功的。假名大師可以愚癡地想要把握自己,我們可千萬別跟隨他們繼續增長五陰自己實有的我見、我執。

今天這個單元就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