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錯解世俗諦與勝義諦(下)

第87集
由 正賢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常見外道法——廣論」(二),第四講:「宗喀巴錯解世俗諦與勝義諦之二」。

在前一講中,我們已詳細的解說世俗諦,以及如何通達世俗方便善巧。接下來我們來看宗喀巴在《廣論》頁441中,如何安立生死涅槃。他說:【如是中觀師於名言中,自宗安立生死涅槃眾多建立,及於名言破實事師所樂不共妄計諸義。此諸道理極難通達,故能無倒通達二諦建立者,絕無或有。】我把他的話解釋一下,像這樣應成派中觀師在名言中安立生死以及涅槃,自宗還有種種建立乃至於用名言,就能破除實事師所提出來這些不共虛妄計著的道理;這些道理要能通達是極度困難的,所以能沒有顛倒的通達世俗諦與勝義諦,只有應成派中觀師,這是絕無僅有的。

宗喀巴說錯了,他說生死以及涅槃是用名言所建立的,那這樣的涅槃就不是真實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修行的目的在哪裡?又為什麼要學習經論?事實上涅槃是可修可證的,不是虛妄安立的法,所以 佛才要說四種涅槃。

在《成唯識論》卷10中說:【涅槃義別略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佛說「尋思路絕名言道斷」,既然尋思路絕,那怎麼可以用名言安立?更何況一切法相真如理是:

一、自性本淨非客塵所能染汙;

二、具無量微妙功德;

三、無生無滅,湛然凝寂,聖凡有情平等共有;

四、與一切法非一非異;

五、離所取的相及能取的分別;

六、非假安立,名言道斷。

具有以上六義,才是真正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淨,所以名為涅槃。記住!涅槃是聖者自內所證,不是宗喀巴與應成派中觀師用名言所安立的。除了以上所談到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還有真如出煩惱障的有餘依涅槃、真如出生死苦的無餘依涅槃,以及真如出所知障的無住處涅槃。引述這樣的大法是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只有名言,是可修可證的;尤其是無住處涅槃,大悲大智如鳥之雙翼,由大智故不住生死,由大悲故不住涅槃,如是利樂有情,盡未來際妙用無窮,所以名為涅槃。

至於勝義諦的道理是離開不了真如,那什麼是勝義諦呢?請看 無著菩薩的偈頌,《顯揚聖教論》卷5:【七種及四種,真如名勝義。】也就是說,七種真如以及四種真實,名之為勝義諦。因此想要知道勝義諦,必須知道如何是七真如以及什麼是四真實。世尊在《解深密經》卷3中有很詳細的說明。佛告訴慈氏菩薩說:【如所有性者,謂即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復七種:一者、流轉真如,謂一切行無先後性;二者、相真如,謂一切法、補特伽羅無我性及法無我性;三者、了別真如,謂一切行唯是識性;四者、安立真如,謂我所說諸苦聖諦;五者、邪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集聖諦;六者、清淨真如,謂我所說諸滅聖諦;七者、正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道聖諦。】。

現將經文解說如下:「如所有性」即是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的真如,此真如共有七種:

第一、是流轉真如,是說諸有情類,無始時來生死流轉,乃至盡未來際,無有窮盡,當知唯是諸行因果輾轉相續。

第二、是相真如,是說實相真如,是二無我所顯實性。

第三、了別真如,是說識所緣境,唯識所現,非一切行離識別有。

第四、安立真如,是說諸如來安立一切諸苦聖諦。

第五、邪行真如,是指諸煩惱及煩惱增上所生諸業,也就是佛所說諸集聖諦。

第六、清淨真如,即是諸佛所說諸滅聖諦,斷盡二障之真如。

第七、正行真如,即是佛所說八正道等,乃至於清淨行思惟道諦。

由此可知,佛所說的勝義諦即是在說七種真如,如果不能了知七真如,又如何能建立生死以及涅槃?首先知道流轉真如,才知道阿賴耶識熏入業種,果報現行時輪轉不停,要免六道輪迴、證涅槃必須修行。其次,知道相真如,依於 佛告訴我們的真理,修人無我而我空,修法無我而法空,知人法二無我所顯的真諦。

接著用《占察善惡業報經》卷2中,地藏菩薩摩訶薩所開示:【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當學習二種觀道。何等為二?一者唯心識觀,二者真如實觀。】這個時候才能知萬法唯心所現、攝境從心,不再只是明白語言文字表面的意思,進而斷煩惱障、所知障,邁向成佛大道。由此可知佛法甚深極甚深,依佛聖教量修行的菩薩摩訶薩,就能沒有顛倒的通達二諦,絕不是宗喀巴所說:「此諸道理極難通達,故能無倒通達二諦建立者,絕無或有。」

最後講到其餘四真如,就是觀行大乘四聖諦,依之而修才能證涅槃。所以宗喀巴所說「生死與涅槃是名言建立的」違背聖教量,事實上涅槃是可以實修實證的。無著菩薩說,還要明了四種真實,才能了知勝義諦。《顯揚聖教論》卷6:【彼真實復有四種:一、世間真實,二、道理真實,三、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世間真實者,謂一切世間於諸事中,由串習所得悟入智見,共施設世俗性,如於地謂唯是地,非火等。……一切世間自昔傳來,名言決定自他分別,共為真實非邪思搆,觀察所取,是名世間真實。道理真實者,謂正智者有道理義。……依現、比、至教三量,極善決擇,智所行所知事,以證成道理所建立故,是名道理真實。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者,謂一切聲聞、獨覺無漏方便智、無漏正智、無漏後所得世間智等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者,……謂諸菩薩佛薄伽梵為入法無我及已入極清淨者,依一切法,離言說自性,假說自性,無分別平等智所行境界。】。

由此可知,世間真實即是世俗諦,不是邪思搆;道理真實是以三量為依,智慧抉擇所證成的道理;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是一切聲聞、獨覺所得世間智等所行境界,即是無漏解脫智;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者,是指斷所知障所得之無分別智及後得智,乃至成佛之一切種智。如果宗喀巴懂得這四種真實的法,他就不會妄想用名言來建立生死與涅槃,乃至說用名言就可以破實事師。由此可見,宗喀巴與中觀師要無倒通達二諦建立者,絕無可能。

在《廣論》頁441至442中,宗喀巴接著又說:【又有隨順如此誤解,住無所取,便為修習清淨正見尤為眾多。諸如此類,非是智者所愛正論,由未了知如前所說正理所破,遂以破除自性正理破壞一切名言建立。是執正見與諸邪見,錯則俱錯,不錯則俱不錯,大邪見故。故如此類雖長時修,非但不能略近正見返漸遙遠,由與自宗緣起正道,可許一切生死涅槃緣起建立,極相違故。】我先把他的話解釋如下,各位菩薩才能知道他的錯處,也有隨順誤解應成派中觀的人住於無所取的境界,而以為是修行清淨正見的人;這種人很多,像這類的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愛的正確理論,他們是不懂前面所說正理,便以破除自性正理來破壞一切名言建立,所以執正見與諸邪見,錯的話全錯,不錯則都不錯,這是大邪見。像這樣雖長時修行,非但沒有辦法接近正見,反而離正見越來越遙遠,因為與自宗緣起正道可許一切生死涅槃緣起建立,極相違背的緣故。事實上像《廣論》所說,雖然長時修行,非但沒有辦法接近正見,反而離正見越來越遙遠,因為他背離佛經,真正修行必須住無所取。《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說【於一切法雖無所取,而能成辦一切事業。】經文的意思是說,於一切法,在修行上雖然無所取,但是能夠成辦一切事業。因為明白自心所現的緣故,才不會虛妄取著眼前境界。反之,如果不了自心,就會如宗喀巴所說而誤解無所取,因為他沒有二諦的智慧,自然無法知道唯心所現的道理。

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中,佛對須菩提開示說:【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由此可知,心目開明才有智慧光明普照,能瞭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也才能深信《華嚴經》覺林菩薩所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此就能無所取的修行。假如沒有所取也沒有能取的人,像這樣三輪體空才是大捨、大布施,所以祖師大德才會說,「無可與者,名曰布施」。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35,佛告具壽善現說:【善現當知:……能如實知:『但由世俗言說,施設利樂種種諸有情事。』又如實知:『所施設事皆如響像,雖現似有而無真實。』由斯於法都無所取。】語譯如下:世尊告訴尊者善現說,能夠如實的知道:因為世俗言說才施設有種種利樂有情的事情,又如實知道所施設的布施諸法,都如同谷響、影像,雖然顯現好像有這回事,但無有真實,由此知道菩薩對於所有的法都無所取。這段經文的前面說到:菩薩摩訶薩於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清楚知道自己為何流轉生死作轉輪聖王,因此看見有乞者來時便告訴乞者,你所需要的財寶我都給你,你拿到的東西就像拿到自己的東西,不需要把它當作是別人的東西想,為何我這麼說呢?因為我是為你們能夠得到安樂,才受此身積集這些財寶,這些財寶都是你們自己的,你們可以隨意自取自受用或轉施他人。菩薩摩訶薩像這樣憐愍諸有情,無緣大悲速得圓滿,但是對於有情都無所得,因為恆時住在無所取中。

由以上經文可知,菩薩不住相布施,住無所取的菩薩才不會如《廣論》的邪見所說,以破除自性正理來破壞一切名言建立。因為菩薩知,名言唯是名言,菩薩有此智慧,才能住無所取,如此長時修行,安置心於無相界。所以《瑜伽師地論》卷73中,彌勒菩薩說:【一切愚夫於諸相中名言所縛故,當知如名、如言於所詮事妄執自性。……於名言修對治時,若安置心於無相界,一切諸相皆不現前;若不安心於無相界,不隨所欲,便於諸相漂轉其心。】

由此可見《廣論》所說「住無所取,便為修習清淨正見尤為眾多」,諸如此類非是智者所愛正論,這是不如實語;反之,佛陀處處稱讚住無所取的菩薩。對於住有所得或有所取的行者,佛在《佛藏經》卷3中,舉出自己過往的例子:【佛告舍利弗:「我念過世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值三十億佛,皆號釋迦牟尼。我時皆作轉輪聖王,盡形供養,及諸弟子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是諸佛不記我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不僅如此,佛又舉出值遇八千定光佛、六萬光明佛、三億弗沙佛、八千山王佛、五百華上佛、五百威德佛、二千憍陳如佛,乃至九千佛皆號迦葉,雖於當時都出生為轉輪聖王,盡形壽四事供養諸佛及其弟子,為求正等正覺,諸佛皆不受記他能作佛,因為有所得故。如果修行沒有破除二無我,就會落入我要快速成佛,而且有佛道可成、有眾生可度,對於修行六度就會有所執著,無法三輪體空而落入有所得法,所以佛道的修行都將唐捐其功。

以有所得的心求佛道,就不能住無所取;不能住無所取,但不知勝義諦的真實道理,想要真知勝義諦,還要懂得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75中,所說勝義諦的五種法相:【勝義諦有五種相:一、離名言相,二、無二相,三、超過尋思所行相,四、超過諸法一異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現將 彌勒菩薩所說勝義諦五種法相詳細解說如下:勝義諦中的真如有五種法相:第一是真如離言說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離心緣相;第二是一切法雖可分為有為法、無為法二相,但不論有為、無為,都是本師假施設句,都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都不成實故,所以說勝義諦無二相;第三、佛所說的勝義是諸聖者內自所證,但尋思所行是諸異生輾轉所證;第四、佛所說勝義諦相,微細甚深難可通達,超過諸法一異性相;第五、佛所說勝義諦相微細最微細,甚深最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遍一切一味相。

佛已顯示於一切法中清淨所緣是勝義諦,所以由於這個道理應當要知道,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因此宗喀巴及應成派中觀師想用尋思所行、用世俗的名言,就要破唯識師依佛所開示的唯識真理,不僅落入言說相,乃至落入諸法一異相,因此才會不知所用的世俗言說的有為法,即是諸佛假施設句,墮於遍計所執言辭所說。所以我們才說,宗喀巴錯解世俗諦與勝義諦。

今天「宗喀巴錯解世俗諦與勝義諦」,到此全部講完,謝謝諸位菩薩的收看。敬祝諸位菩薩,福慧增長、色身康泰。

謝謝。


點擊數: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