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08集
由 正潔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基本上我們這集的幾節幾個小單元,所要演說的內容是相對於 平實導師《阿含正義》第四輯最初10幾20頁所演說的內容。章節的題目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由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所傳法義,證明如來藏是正法;還有第二個,如來藏令二乘涅槃不落斷滅空。詳細的、比較完整的法義,還是要請菩薩們回去請讀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在這電視弘法節目,我們只作簡單的一個補充跟介紹。
好!接下來進入我們的主題,在節目一開始,我們要先來證成 彌勒菩薩確實是 世尊所預記的賢劫第五尊佛,彌勒菩薩不是某一些佛法中的外道所毀謗的,祂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祂並不是真實在歷史上存在過,在佛世的時候,曾經在 佛的比丘僧團裡面率領過一些其他的沙門弟子。我們純粹就先引用,不管是大小乘都應該要信受是 佛所流傳下來的經語,簡單來說,我們就以四部阿含裡面關於 彌勒菩薩的記載來為大眾們證成,彌勒菩薩確實是佛世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也確實是 世尊當時就預記將繼祂之後成為賢劫第五尊佛的。
好!那我們首先引用《長阿含經》,在《長阿含經》的〈轉輪聖王修行經〉裡面,佛除了演說了一些從劫初這樣的有情眾生如何輾轉的壽命——簡單講其實就是五濁惡世如何演變,到最後像是刀兵劫還有種種的三種小劫——疾疫劫這些,到最後慢慢地終於心性改善之後,壽命又慢慢地恢復,乃至一直到人壽增添到八萬歲,這個時候 彌勒菩薩就會出現,誕生於世來繼承佛位,成為賢劫的第五尊佛。
當然以大乘來講,彌勒菩薩現下是在一個欲界天的兜率天的兜率內院說法,不過基本上,我們因為要把引用經論證明限制在阿含這個部分,我們就是把它當成一個佛教徒修行者應該有的常識,我們暫時不說它是一個經證。在《長阿含》的〈轉輪聖王修行經〉,佛預記了 彌勒菩薩在人壽八萬歲的時候當成佛,那 佛也同時預記了在 彌勒菩薩成佛,成為 彌勒佛的時候,祂那時候的一個轉輪聖王,名稱叫作儴伽(儴伽是梵文聲音的直接翻譯),翻譯成我們中文的意思(所謂漢譯),它意思是海螺的螺。
在除了這個《長阿含》的〈轉輪聖王修行經〉之外,另外一部《阿含經》裡面也有關於 彌勒菩薩的記載。我們來看一下經文,這在《中阿含》〈王相應品〉的《說本經》裡面,世尊(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同樣預記了在人壽八萬年之時,彌勒菩薩會應眾生之緣而來示現成佛;示現成佛的時候,佛還沒有預記這一個轉輪聖王,沒有講這個轉輪聖王一些相關的七寶,還有其他種種的時候,在當時的聽眾—或者比丘眾、弟子眾—當中,阿夷哆尊者就自己起來發言,而說自己就是那時候的轉輪聖王螺(或是說儴伽)。他這樣子的發言被 佛所呵責之後,佛還是照樣的授記了當時 彌勒菩薩成佛當時的轉輪聖王這一個儴伽確實就是阿夷哆。阿夷哆被呵責,是因為不知道 佛在演說法義的時候,應該有的威儀、順序,以及他不應該在 佛還沒有授記的時候,自己就於大眾之中先自發言。這個部分不提。
佛在呵責之後,重新再一次授記了 彌勒菩薩的成佛,而且要求阿難尊者(佛的侍者)把祂那個黃金縷所織成的衣服,簡單講就是我們禪宗裡面所說的類似一個金色袈裟,只有 佛才有資格穿的,是 佛要傳給下一尊佛的。佛請阿難把這個金色袈裟-金縷織成之衣-拿過來之後,佛接過來又傳授給這一個 彌勒菩薩,佛又跟 彌勒菩薩說:【彌勒!汝從如來取此金縷織成之衣,施佛法眾。】(《中阿含經》卷13)這裡的佛法眾就是佛法僧,這是早期的翻譯,所以會有這樣的情形。【所以者何?彌勒!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世間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中阿含經》卷13)
從上面對應的經文,我們可以證明 彌勒菩薩確實是在阿含當中 佛就已經授記將要成佛的。當然同時菩薩們應該也可以注意到一點,其實在四阿含裡面,菩薩這一種名稱也早就具足了、具備了,乃至所謂的聲聞菩提、緣覺菩提、這樣子的佛菩提(這一種只有大乘佛法才會有不同、才有的名稱),其實一樣被小乘者所結集而記載在,特別是類似《增壹阿含》這樣子的一個阿含裡面。
那除了前面我們提到的《長阿含》、《中阿含》之外,我們再引第三部就是《增壹阿含》,在《增壹阿含》卷11 佛(我們的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特別又為大眾開示了,祂跟 彌勒菩薩幾乎是同時發心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我們 釋尊卻早於 彌勒菩薩三十劫成佛?釋尊示現為這個賢劫的第四尊佛,而彌勒菩薩卻要晚祂三十劫紹繼祂的佛位而成為第五尊佛呢?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 釋尊祂特別有勇猛之心,祂的精進遠遠地超過幾乎是所有的發心要求無上正覺、求成佛之道的菩薩。當然根據這一個大乘的經文的說法,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未來,大概只有八位菩薩能夠像 釋尊這樣子勇猛的大精進。
這裡我們引用大乘經典,只是說讓菩薩們有多一點點的瞭解,這不包括在我們說要引阿含,來證成 彌勒菩薩是佛世的時候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而不是虛構出來的。那在引用三部阿含來證成之後,特別是我們都知道北傳的三藏經典,很多幾乎是從不同的,譬如說法藏部、說一切有部,不同小乘部派的經藏所翻譯過來。換句話說,即使是已經到部派時期,他們所推崇的這樣子經藏的結集裡面,都還是清楚的記載著佛世的時候,彌勒菩薩是真實存在的。
那我們再從另外一個道理的部分來證成,除了剛剛引用阿含經文來證成之外,我們純粹就從道理來說,既然至少從佛弟子來講,我們信受阿含真實佛語,佛的授記是真實的,任何對於佛有真實信心的一個三寶弟子,都不應該對於真實被記載在阿含之中,佛對於 彌勒菩薩的授記有任何的懷疑,乃至毀謗 彌勒菩薩類似是一個神話虛構人物,是一些後世的一個想像增添的經文,那經證的部分是如此。
理證的部分,我們先來看看,針對一些外道,不是修學佛法,或是一些純粹把佛法當作佛學的研究學者他一些穿鑿想像,我們可以有這樣子的一個回應,簡單來講,佛是不是如實語人?佛會不會大妄語?我們承認 佛記載在阿含中,彌勒菩薩是確實;雖然阿含是 佛說的、佛所記載的,佛所說的會不會錯誤呢?
我們單獨先從「佛是不是實語人?佛會不會需要妄語?」這個部分,我們從道理上來簡單演說一下。佛是淨飯王太子,以悉達多太子之身而來捨棄王位出家,因為一般人會說妄語,主要不外是要求得信眾的名聞利養。然而 佛以太子之身出家,祂根本不需要再做任何事情(早就名利具足),甚至祂小時候所示現出來的文才武略都是當時第一,當然這一些是本來諸佛如來都一定有這樣子的一個智慧、一個功德、一個神力。可是 佛這樣的示現,卻又還割捨一切的王位、一切的名利的包袱、這些錦緞、錦羅玉食,而能夠來示現苦行之後,乃至最後示現在這個菩提樹下,而能夠明心、而能夠見性,以佛地這樣子的證真如而來成就佛道。佛這樣的示現,怎麼可能是為了要奪取或是用來騙取眾生的供養──所謂的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佛是不可能因為有這樣子的一個邪思妄想,有這樣的需求而來說一個妄語,因為 佛本身就是一個太子出家。
那基於 佛是這樣子一個真實語來講,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再來證成。剛剛是純粹從世俗的道理--太子出家,祂不需要為了名聞利養而來說假話。我們從道理來證成,佛在這個四阿含裡面所演說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乃至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道品),乃至最簡單的三乘菩提入門的四念處—身、受、心、法四念處—的知見,是不是可以如實地讓眾生依教奉行,如實的修行之後,而能夠慢慢的證得二乘聲聞人所相應的、需要的解脫三界輪迴所謂的聲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辟支佛緣覺人所對應的、所要觀照的、所要實證的十因緣、十二因緣,而證得小乘無學果的解脫呢?
事實顯現,佛所說的是真實的,我們單獨從最簡單的四念處來說,一個眾生之所以會輪迴於三界六道,主要就是這個意識心對於這個五根身,還有五根身(眼、耳、鼻、舌、身五根)觸五塵(色、聲、香、味、觸),五根觸五塵而引起了法塵,而在意識上面有因於五根觸五塵,而對於外界這些五塵境界的「顛倒執著」,而貪樂或是作瞋恨-所謂的三毒-就是眾生輪迴產生的原因。
這是我們當前現下,就可以把 佛在這個小乘所演說的蘊處界如實現觀,佛說有色蘊,您確實可以現前檢查有色蘊,佛說有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您也可以如實檢查,佛告訴我們四念處可以如實的讓我們邁向這樣子一個聲聞解脫,您也可以如實地檢查。
我們眾生之所以會墮落於欲界,所謂的情多想少,對於物質色法-也就是外面五塵境界-的貪愛越多,確實越容易著於這個人、我、眾生、壽者相,著有男人相、女人相,乃至著有這個動物的相,譬如說牛肉相、這個狗肉相、這個象肉相、這個酒相、這個珠寶相。著相之後,這個著相必定是依於前五識而緣這個外塵。
緣外塵之後有三種受--起苦受或起樂受……,有這樣的身念處、受念處相應的五根身、三種受,眾生才會在這一個特別是在物質色法充斥的貪瞋癡顛倒相應的、煩惱最濁重的這個欲界,他才會有十善業或十惡業。
那經由 佛所教導我們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三歸五戒之後,依這樣的戒、定、慧的修學,先能夠在身念處-五根觸五塵的時候-能夠守戒;乃至慢慢的有定、有慧,能夠慢慢地遠離意識所取的五根身對於外塵境界著於人、我、眾生、壽者相的貪愛;乃至這樣子的外所取的貪愛慢慢地壓伏之後,對於內所取,就是五根觸五塵而有的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也能夠如實了知這個受的顛倒。
對於身念處,了知對於五根身不淨的顛倒;對於受念處,了知三種受是樂的一個樂的顛倒,最後才能夠在於定力、慧力慢慢也增長,當然之前已經有我們所謂戒的一個如實的遵守,依這樣子的戒、定、慧三無漏學,才能夠對治眾生在三界六道輪迴當中,依於三毒-也就是貪、瞋、癡-而造作惡業,相應於有不斷的分段生死在人間、在畜生道,乃至在色界、無色界,不斷地因為取三界有的貪愛而來不斷的輪迴受生。
當然身念處、受念處之後,在心念處的部分觀心無常(觀六識心無常),因為有前面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斷了身見,斷了意識外所取的五根身建立身見;斷了受念處錯誤的貪愛執著,斷了意識內所取的三種受。外所取、內所取都斷了之後,然後意識才能夠有這樣子的自然,因為同時有在修學,譬如說:這一個不淨觀,而類似這樣子的佛法當中關於禪定的修學,或是數息觀,乃至正覺講堂 平實導師依於《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而來稍微作一些修改,方便現代人來修學的無相念佛、無相拜佛,依這樣的有定力,而同時有身念處、受念處的觀行,未到地定必定能夠生起。
依這樣的未到地定,而又滿足了身念處、受念處這樣子的觀行,而不再有身與受的顛倒之後,就比較容易在觀心無常(觀六識心無常的時候)有定、有慧,定慧等持,離言實證,而真實的能夠斷除掉我見(錯誤地以意識為我、為真、為常);乃至斷除掉了意識這個識蘊(色、受、想、行、識這個識蘊),取前面的色、受、想、行這個四蘊,為祂所住、所貪念、所分別、所執著,而讓眾生有不斷的觸、受、愛、取、有,不斷的輪迴這樣子的一個輪迴的禍因。
我們剛剛簡單的把 佛從三乘菩提在三歸五戒,也滿足了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的基本的十善行之後,依戒、定、慧而慢慢的依於有四念處,然後有定、有慧而來斷我見,任何有實修的,即使不是大乘的——即使佛世的這樣子一個定性的小乘聲聞人,或是說現在的這樣的依於佛而如實正確的理解,而來修行單獨四念處的菩薩,都能夠了知 佛在這阿含裡面所講說的這樣子小乘基本的,以佛法來講,它只是粗淺入門,雖然是粗淺入門,卻是清楚的可以跟外道來劃分,因為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哲學、一切的智者所演說的所謂關於人身的真相、關於人身的束縛如何解脫,都不離於六識論,換句話說,都是以意識為主,從來都沒有講說到意識這一個依他而起的這一個生滅法,正是人或是乃至一切有情眾生之所以不斷輪迴的根本。
因為執著這意識心是真實,是真實的我、是常在的我,再依這一個錯誤的認知,觀心無常、非常計常,而再依於意識去取五根觸五塵,而產生的這些苦受、樂受,為我所領受、為我所擁有,是我的我所,建立了人、我、眾生、壽者相的貪愛執著之後,一直往外馳求,自然就對於欲界物質色法的貪愛多,就容易造這樣子的犯戒——殺、盜、淫、妄、酒,乃至最熾盛的、業最重的就往地獄,其次就往餓鬼、畜生道。
造善業的,可是一樣沒有斷我見,他頂多也只因於修善業而能夠往生欲界天界;乃至再兼修一點禪定,往生初禪、二禪、三禪;乃至敢於捨去掉這個色蘊、色身,頂多也是到無色界。可是如果對於這個意識本身是生滅的,沒有辦法如實地去依於佛語而現前地親證現觀,有定有慧而來離言實證這個意識心不是真實恆常的心,依於這個斷我見為基礎,再來修學這個戒定慧;那一定所有外道,就跟我們剛剛所說的鬱頭藍弗,即使是修行而證得了三界當中最高的禪定,是三界所有輪迴當中——沒有修學佛法的有情當中,他是最尊貴的,他德行最高,因為他對於欲界、色界的層次都已經捨棄了,可是這樣的鬱頭藍弗依這樣來修得神通,卻因為他是壓伏住自己的煩惱,他沒有如實智慧的解脫,所以在一個王女、一個公主的供養,兩手行捉足禮的時候,馬上又墮落到這個欲界層次,起了一時的貪愛之心。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外道六識論者。
那這裡我們簡單的從 佛在這一個《阿含經》當中為我們所演說的,基本的、最入門的一個四念處,任何能夠依於這樣子的—願意依於 佛所演說的—四念處而如實實修的人,都可以現前在你的生活當中,依於對於你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認知,依對於四念處法 佛所演說的內宗的一個層次—建立的層次—的一個認知,而能夠依 佛在為我們所開導的這樣子的戒、定、慧,一步一步地、如實地有這樣子的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這樣子的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那必定能夠從初果、二果、三果,乃至證得這樣子的一個聲聞四果,成為一個阿羅漢。
當然是聲聞乘的法可以如實實證,那個緣覺乘所謂的依於十二因緣、十因緣這樣的一個流轉、還滅觀,依 佛在《阿含經》裡面所演說的這樣子的聲聞乘相應的一個道理。佛世的時候,其實十大弟子裡面,絕大多數的弟子不僅是三明六通大阿羅漢,同時其實也可以說是緣覺,像舍利弗、像迦葉尊者他們對於緣覺法也都是如實證知。那不止是佛世的這些弟子能夠這樣實證,即使是現下的我們-所謂的五濁惡世的末法時節的我們-只要依於 佛記載在這阿含當中所說的這樣四念處的法、三十七菩提分、十因緣、十二因緣的法,我們也都可以如實的驗證 佛所說是真實,佛是實語人。當然這樣實語人在阿含裡面所說的、所預記的 彌勒菩薩,當然也絕對是真實的一個菩薩,祂也必定是賢劫當來下生第五尊佛──彌勒尊佛。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先演說到這裡,祝願各位菩薩們:吉祥自在、一切無礙。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