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密宗觀想」不得解脫

第108集
由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在這一集裡將為大家說明密宗凡夫祖師所說的觀想法,其實是把意識心觀想所成的內相分法塵境界,當成是真實成就的境界,譬如觀想是佛就是已經成佛了;事實上,卻是經由觀想增長了對於自我的貪愛執著,墮入了我見具足存在的外道見中卻不自知,所以學習密宗觀想法的人,只會增長對於自我的貪愛執著而不斷地受生死輪迴的大苦,不僅連我見都無法斷除,更無論究竟解脫的成佛了。

宗喀巴說菩提心的生起,另外有一種「自他互換」的方法,這是利根人才可以修習的法門,譬如《廣論》頁225說:【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者。入行論云:「若有欲速疾,救護自及他,彼應自他換,密勝應受行。」又云:「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此何須繁說,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若不能真換,自樂及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謂當思惟,唯自愛執,乃是一切衰損之門,愛執他者,則是一切圓滿之本。】(《菩提道次第廣論》卷9)宗喀巴在《廣論》中說假藏傳佛教的學人,應當從《入行論》的偈頌中,思惟自樂與他苦,觀想互換的殊勝利益,以及彼此不互換的過患。

《入行論》中是這麼說的:如果有人想要快速救護自己及他人,就應該觀想自樂與他苦的互相交換,這是修行殊勝密法的人,應該受學的祕密奧妙觀想之法的行門。《入行論》次偈接著解釋說,窮盡世間所有的快樂,都是由利他而生起的,世間的一切苦,莫不是由自私自利所引起,這個道理極為淺顯,無須多費口舌而廣作解說;凡夫愚人的所作所為,都只是為了自利,釋迦如來凡有所作,皆是為了利益眾生;修行密法的人,應該觀察佛與凡愚之間的差別,若不能觀想「自樂與他苦的互相交換」這樣真正的為眾生拔除痛苦以及給予快樂,不但不能成佛,也不能解脫生死而獲得安樂。修行這祕密觀想法的人應當思惟了知,只要是對自己的快樂生起了寶愛執著,那就是一切衰損的原因;如果能夠不再寶愛自己的快樂,而將自己的快樂經由觀想與他人所受的苦互相交換,這樣執著自他交換的觀想,用觀想法來寶愛一切眾生,這就是一切圓滿的根本啊!

從上述《廣論》中,宗喀巴所說的「自他互換法」中這個部分,是取自寂天的著作《入菩薩行論》,而《入行論》的漢譯雖然有多種版本,卻都是大同小異,其中所說的「自他互換法」,是以意識觀想「自樂跟他苦的互換」就能夠實際的利樂自他的虛妄想像法。若依自他互換法的道理來說,那麼自稱喜歡吃紅肉的達賴喇嘛,當他正在吃他最喜歡的中國烹調味道的豬肉時,觀想「自己吃豬肉的快樂」與「正在被殺害豬隻的痛苦」彼此間的快樂與痛苦互相交換,豬就可以得到達賴喇嘛吃豬肉的快樂,並免於被殺時的痛苦嗎?但不論達賴喇嘛如何地觀想自己吃肉的樂與豬被殺的痛苦互換,豬被殺的痛苦還是豬在承受啊!達賴喇嘛愛吃肉的欲樂(這種欲樂)還是達賴喇嘛自己在受啊!

所以說,透過觀想自己的快樂與別人的痛苦交換,痛苦的人就能夠得到快樂,這種妄想連三歲小孩都不會相信,而去相信這種妄想邪說的人,其實是因為不接受意識覺知心是緣起生滅的無常法這個佛所開示的正知正見。《中阿含經》卷54:【如是,識隨所緣生,即彼緣,說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這段經中,佛為我們開示說:能見諸色的就是眼識、能聞音聲的耳識、能嗅香臭的鼻識、能嚐眾味的舌識、能觸諸觸的身識,以及能分別六塵萬法的意識,這六個識都是二法為緣,才能夠從各自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中出生、運作的,由於這八個識和合運作好像一個心,所以這個能夠見聞覺知的意識覺知心,才能夠由如來藏中生起運作;所以從這二法為緣而生的意識覺知心來看,其實意識覺知心本身只是緣起生滅的無常虛妄之法。這樣的道理,佛不僅在阿含中這樣地為我們開示,被收錄而歸類在密教部的經典《楞嚴經》中,佛也透過七處徵心,讓大眾明白意識覺知心雖然是二法為緣所生,但這個意識覺知心不是因緣也不是自然所生,一定是從各自眾生都有的第八識如來藏中才能夠出生、運作的,譬如我們來看《楞嚴經》卷3中,佛為我們開示:【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3)意識覺知心在這段論中,佛為我們開示:祂不是因緣也不是自然而生的,是二法為緣才能夠從第八識心中出生。

所以說,意識覺知心祂本來就是有生之法,既然意識覺知心是有生之法,那將來祂必定因為緣散而壞滅,所以意識覺知心是一個生滅性的虛妄法。有關意識覺知心是生滅性的妄心,在現代醫學中也早就已經證實了,譬如意識覺知心在昏昧,或者是說眠熟無夢的情況下,這個意識覺知心也都已經不存在了。那麼意識覺知心除了在眠熟無夢、悶絕、正死位、無想定(這包含出生到無想天中的人)、滅盡定,這五位中是必定斷滅以外,其他時候的意識心無時無刻都在緣於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種種虛妄境界。所以意識心在觀想的時候,就可以天馬行空的無所不想、無所不立,猶如我們在作白日夢時,想像自己處於一個很美好的環境下,然後就幻想它可以變成事實,可是不論你如何努力地觀想,努力地幻想這個美好的境界可以實現,白日夢依舊還是白日夢啊!

因此不論如何努力地觀想,觀想所成的境界就只是意識覺知心緣於過去、現在或是未來的種種虛妄境界,生起了分別以及貪愛執著這樣的貪愛執著之心,這就使得意根讓第八識流注出來相應的內相分法塵,這樣的法塵不斷地從第八識心中流注出來後,意識覺知心就在這法塵中安住,然後就自以為說「我已經實證了這樣的境界了」,或者是說「已經安住於這樣的境界了」。所以說,觀想所成的境界,不過是意識覺知心在自己的第八識心所生的內相分法塵上去作種種的分別、貪愛以及執取,這個不是真實的有這樣的境界讓我們能夠安住。假藏傳佛教古今祖師以及學人們,就藉由這樣虛妄的觀想所成的「自他互換」境界中,在這樣的境界中自我陶醉、自我催眠,以這樣子認妄作真、執假為實的觀想「自他互換」的境界,就是以為自己真正的實際上已經去利樂了自己以及他人。

其實假藏傳佛教這個「自他互換」的觀想法,只要稍微有理智之人,都知道這個觀想所成的境界不是真實的境界,也都不會將觀想所成的境界當成就是真實的境界而真假不分,那麼具有佛法正知見的人,更會知道觀想之法最多就只是讓心安住、修學定力的學佛方便法門而已。假藏傳佛教的祖師以及學人們,卻把觀想當作修行的主要法門,甚至將這個觀想所成的內相分影像,誑稱說這樣就是成就了真實法,就是真實的利樂了眾生啊!就好像你在夢中飲食,這樣的飲食能夠真的讓你飽足嗎?若夢中的飲食不能令人真實受用而感到飽足,那麼假藏傳佛教觀想所成的內相分影像,又要怎麼樣變成是真實的境界,而不單單只是意識心想像的境界呢?所以假藏傳佛教說的觀想法猶如兒戲,是將觀想所得的影像認為是真實的虛妄說法而已。這個只能說,假藏傳佛教的祖師跟學人們,他們共同生起的不切實際的妄想而已。

譬如,假藏傳佛教的經典《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卷7中說:【微妙金剛相應故,即當觀想於自身;自身現月影像中,淨菩提心應觀想。復於淨妙月輪中,如應觀想於自身;自身即是金剛像,薩埵金剛想無異。微妙金剛法相應,如應觀想於自身;自身薩埵金剛心,薩埵金剛想無異。如應觀想於自身,所有諸相皆具足;自身即是佛影像,諸佛菩提應觀想。……微妙金剛法相應,觀想金剛住心中;自身即是佛影像,由是觀故即成佛。】這個假藏傳佛教的經典中說,觀想自身成佛的內相分幻想成就時,自身就是已經真的成佛了。這樣荒唐的說法,若是可以成真的話,那麼學佛人其實也不一定要修學假藏傳佛教的觀想法,只要在睡前去觀察佛菩薩的形像,然後在睡夢中夢見自己成佛了;或者是說,在定中觀想自己成佛的影像時,那麼這些觀想所成的影像,依假藏傳佛教所說的道理來說,這些學人既然觀想成就了,那麼就是說這些人都應該已經成佛了。事實上成佛是這樣子嗎?所以說,這只能是假藏傳佛教的祖師跟學人們的成佛夢想以及妄想罷了!

假藏傳佛教以觀想法來幻想自身、自己是佛,就說自己已經成就真實的佛果,這樣荒謬的想法(這個將「觀想所成當成是真實成就」的妄想),普遍地存在於假藏傳佛教的觀想法門之中,所以修學假藏傳佛教「自他互換」之法的人,誤以為將「觀想自他互換」這樣的觀想成就以後,就是真實的在利樂眾生,因此就會樂於「觀想自他互換」來利樂眾生;但是從宗喀巴所說的自他互換的修學次第中,我們可以看到修學自他互換的觀想,其實只會讓眾生增加對於自我的貪愛執著,並不會讓眾生斷除我見、獲得解脫。

《廣論》第226頁說:【彼修自他換易之理,次第云何。言自他換,或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者,非是於他強念為我,於他眼等念為我所而修其心。乃是改換愛著自己,棄捨他人二心地位,應當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故說改換自樂他苦,應知亦是於我愛執視如怨敵,滅除愛重我之安樂,於他愛執見為功德,滅除棄捨他人痛苦,於除他苦殷重修習,總當不顧自樂而除他苦。】(《菩提道次第廣論》卷9)在這段論中宗喀巴說,修學自他互換的觀想法,並不是強把他人觀想為自己,而是應該將寶愛自己、貪愛自己乃至於棄捨他人,這兩種分別心互相交換,變成說寶愛他人、棄捨自己這樣子來促使自己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以這樣來說自樂與他苦的觀想互換,及對於我愛執著能夠視如怨敵,並且用這樣「愛他如自、棄自如他」的觀想,滅除了愛重自我的安樂,修學自他互換法的人應當執持這「愛他如自」的觀想並視之為真實的功德啊!又藉由這樣來滅除他人的痛苦,對於用觀想「愛他如自」去除他人的痛苦,這樣的自他互換的觀想法門應當殷重修習;總的來說,就是不要顧及自己的安樂,應當觀想去除他人的痛苦。

這樣從宗喀巴上述所說的「自他互換」的觀想法修學次第來看,其實是以「愛他如自」的觀想:貪愛於觀想他人領受自己所有的快樂,執著於觀想自己承受他人所受的痛苦;以這樣的貪愛執著觀想自樂與他苦的互換,名為「自他互換」,宗喀巴認為藉此就可以讓眾生發起悲心,並使得眾生得到「真實的樂受」。實際上,佛道的修行首要之務在於斷我見,我見斷已,疑見、戒禁取見隨之而斷除,成為斷三縛結的初果人。修學密宗所謂的「自他互換」觀想法,只是將對自我的貪愛執著,借用想像力轉移到他人同樣生起貪愛執著,密宗這種觀想的方式,不僅對於自身的貪愛執著無法棄捨,更會對他人生起同樣的貪愛執著,導致增長更深重的自我貪愛執著。

所以《廣論》中所說的「自他互換」的觀想法,只會讓假藏傳佛教的喇嘛以及學人們,不斷地增長對於自我的貪愛執著這樣的我見啊!更不可能讓人斷除我見,得到解脫啊!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對大家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35